书城经济赌客信条:你不可不知的行为经济学
5019300000011

第11章 懊悔理论——懊悔规避与寻求自豪(1)

口说笔写的哀痛文字,最令人伤心断肠的,莫过于“早知如此”!

——约翰·惠特曼

每一天,张三都走同一条路回家。

某一天,张三突发奇想,选择另一条路回家,结果被一只狗咬了,这时张三什么感觉?

假如,张三是在以前每天都走的老路上被狗咬了呢?

两相比较,因为改变而产生的那部分额外的挫折感就叫“懊悔”。

★楼市暴涨,你舍得将房子卖掉吗?

朋友老侯有一处多余的房产,当初25万买的,现在赶上的楼市红火,可以卖到75万,他问我该不该出售,再不出售,房市恐会下滑。但是房价还在往上长,如果现在卖掉,将来后悔怎么办?

于是,我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老中医陈纯仁写的《银元时代生活史》给他看。陈纯仁是原是上海滩的名医,后来定居香港。在其作品中,陈纯仁讲了这样一段读来颇感沧海桑田的故事。

清末,著名古泉家丁福保,花800块银元买了上海一块地皮,十几年后卖得136000块银元,增值170倍。陈纯仁对此十分钦佩。

在丁公的指导下, 陈纯仁花5200块银元从农民手中买了上海愚园路的一块地,当时愚园路只是一片荒芜。

三年后,愚园路增建了基础设施。有人向陈纯仁开价30000块银元买此地。

陈纯仁有意出售,但有害怕卖早了自己会后悔。便又向丁公请教。

丁公的回答滴水不漏:“照短线来说,你卖掉并没错,但以后的涨跌,你不要再放在心上。”

多年以后,地价已涨到10万以上。

几十年后,读陈纯仁的文字,仍能感觉到隐隐的遗憾。

人云“世间没有后悔药”,但对投资之事若能“讲究心理卫生,置若罔闻”。就不至于长生太大的懊悔。

★外重者内拙

低买高卖,是最基本的商业法则。但涉及大宗投资的时候,一个人的决策就不见得那么理性。

玩过牌的人都知道,赌注大小,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发挥水平。假如人真的是理性的,赌博技巧就应该是一样的。

庄子曾经讲过一则寓言:有一个赌徒,用瓦器作为赌注的时候,赌技格外高超。当有人拿金属带钩作为赌注和他赌博时,他就有点发挥失常了。后来,又有人拿黄金作赌注和他玩,结果他一败涂地。

庄子总结说:“外重者内拙。”对外物看得过重的人,理性一定会受到影响。

曾有一个收废品的小贩,靠着勤奋与聪明积累了百万身家。某年铁价大跌,“破烂王”拿出100万存款,又从银行贷了200万囤积了一批废铁。不久,铁价从1.2元/公斤涨到1.8元/公斤;又过一周,从1.8元涨到2.2元。

“破烂王”想出货了,但他想:如果再涨怎么办?再等一等。又过一周,从2.2元涨到2.8元。

“破烂王”说:涨到两块九就出货。话音未落,价格已经跌到2.5元。

他幻想价格还能回升,但价格第二天就落回到1.5元。

当他在为“卖,还是不卖”踌躇的时候,价格已经掉到0.9元了。

他最终的止损价格是0.6元。

除了具体数字有些出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有一个超悲惨的结局,因为这次风险已经超出这位靠锱铢必较起家的人的承受范围。或许在过去的时候,他有过不少靠铁价波动获利的经验,但这次实在玩得太大了。

投资额的大小,到底是怎样影响人的理性决策的,这是行为经济学应该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懊悔规避

1980年,理查德·泰勒在《经济行为和组织》期刊上,首次提出了 Regret Theory, 有学者把Regret翻译为遗憾,也有人翻译为后悔,但都感觉都不够契合。笔者不才,姑且将其译为“懊悔”。

泰勒做了类似这样一个测试:

甲先生在电影院排队买票。到了售票口,他发现他是这家戏院的第1万名顾客,因此得到了1000元奖金。

乙先生在另一家电影院排队买票。他前面的人刚好是这家戏院第10万名顾客,得到了10000元奖金,而乙先生因为紧随其后,也得到了1200元奖金。你愿意当甲先生还是乙先生?

泰勒说,出乎意料的是许多人宁可当甲先生(得到 1000元),而不愿意当乙先生(可以拿到1200元),理由就是不想感到懊悔。跟1000元奖金失之交臂,会让这些人痛心不已,因此他们宁可少拿200元,也要避免因为懊恼而跺脚。

泰勒把这种心态称为“懊悔规避” (Regret aversion)。

千金难买早知道,懊悔对心灵的摧残是漫长而痛楚的。懊悔理论对人生、事业、投资都具有哲学意义。

★行动的懊悔VS.忽视的懊悔

假设你是一位“彩民”,在你只能每天花2块钱买一张彩票。半年来,你每天都只买同一组号码,可惜你一直没有中奖(这太正常了)。这时,好友建议你改买另一组号码,你会改变吗?

不用解释,你也知道原来那组号码与新的号码,中奖概率完全一样。

但你知道,可能会面临两个懊悔。

第1种懊悔:不听劝,继续原来的号码,但是新号码中奖了,你的没中奖。

第2种懊悔:听人劝,改买新一组号码,但是原来那组号码偏偏中奖了,新号码却没中。

这两种懊悔,那一种带来的痛苦更强烈?

多数人会觉得第2种懊悔更为强烈,因为你已经对原来那组号码倾注了太多感情。

第1种懊悔,因为没有出去行动,我们叫它“忽视的懊悔”。

第2种懊悔,因为采取了行动,我们叫它“行动的懊悔”。

★行动不如不动

对于多数人来说,行动的懊悔,要大于忽视的懊悔。所以,有时候,我们宁可将错就错,也不愿打破现状,对其他选择故意忽视。

假设阿聪拥有价值10000元的“海神”公司股票,一个好友建议他把这些股票卖掉,改买10000元的“华星”公司股票。阿聪没有理会。一年后,“海神”股价跌了30%,他原来的1000关元现在只剩下700美元。

现在,假设苏苏拥有价值1000美元的“海神”公司股票。在同样的期间,一个好友建议她卖掉这些股票,改买 1000美元的“华星”股票,她照做了。一年后,“华星”股价跌了30%,使她的1000美元投资只值700美元。

以上二例中,你认为阿聪和苏苏哪一个人会更难受?

实验表明,大多数人认定苏苏会更难过些。毕竟苏苏是因为采取了行动,后来才赔了钱,阿聪却什么都没做,至少表面上是这样。其实这两个投资人心里都不好受,只是苏苏可能自责更多些罢了。她可能怪自己多事,或者怨自己自作自受。

★进退维谷

阿福是一个股民,在网上炒股票,交易费用为零,股票抛出以后,钱会自动转账到他的活期存款账目中。

上个月,阿福买了10000股“海神电器”,当时买入价是32元/股。

阿福今天上网一看,却发现形势不妙。“海神电气”已跌到了15元/股。阿福呆呆地坐在电脑面前,到底要不要抛掉呢?无法做出最后的决定。

鼠标就停在“抛售”这个按钮上,但阿福始终没有勇气点下去。

问:如果你是阿福,你最终究竟会选择抛,还是不抛呢?

实验结果是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不抛”。

正当阿福举棋不定的时候,电话铃响了。当阿福接完电话再次走进房间时,发现宠物猫咪爬到桌子上了,猫爪子正好搭在鼠标上,按下了“抛售”键。

阿福原先的3200000元,现在已经变成了150000元,并且实时地转到了他的活期账目中。

问:如果你是阿福,你现在是否立即再把“海神电气”买回来以继续持有呢?还是再等等看,或者把这150000元投资于其它的股票。

实验结果是大部分人选择不买。

其实这两道题是等价的,你所需做出的决定都是在“海神电气”价格5元/股的情况下,决定到底是继续持有还是立即出手。

如果你不想卖掉你的股票是因为你觉得它行情看涨,那么猫咪是否“闯祸”并不影响它的行情,你应该在猫咪“闯祸”后再把它买回来;如果说猫咪“闯祸”以后你不愿意再把它买回来,说明你不看好这支股票,那么你应该在第一个问题里面就把股票卖掉。”

这个实验是由华裔学者奚恺元教授设计的,叫做“持有者悖论”。

★当房子成为负资产,你会懊悔吗

让我们坐着时光穿梭机,来到20年前的英国。主角是一个天生保守、急于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的小白领。

此时的楼市正处在最严重的泡沫状态之中,房价一路高歌猛涨。大家都在像抢购大白菜一样抢购房子,期望现在买的房子到将来能更加值钱。

这位白领本可以租套房子,由于利率较低,从短期来看,贷款买房比租房更划算。而且,但大家都在买房子,“天塌砸大家”,也不是他一个人做“经济跑会”。于是,他打定主意要买房。

他的收入不高,所以贷款能力有限,向父母借了钱,交了个首付。他以相当于60万人民币的代价,在伦敦郊区购买了一间小户型。

在准备好15万首付款之后,他还得向银行贷款45万。不过正在上升的房价告诉他,这是一笔好买卖的,即使房价有所下降,那15万首付也足够应付了。有什么好顾虑呢?

英国经济在1990年和1991年开始衰退。楼市急转直下。房价一泻千里,那些急于获得到现金的地产商建造了大量的小户型。突然之间,没有人需要它们了,众人所期望的“往上爬”的链条就此消失。

最初的购房者由于害怕房价会继续跌下去,纷纷将手里的房子抛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