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赌客信条:你不可不知的行为经济学
5019300000002

第2章 前景理论——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行为(1)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孙子·九变》

传统经济学认为,人是理性的,并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你算得上是一个理性的人吗?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你的选择倾向是什么?

★10亿美金一下,你愿意吗

先假设一个赌局,导入2个概念。

这是笔者在某网站发起的投票。26000多名网友,在权衡利弊后,作出了的自己的抉择。

风险喜好(risk loving):决策者常常会不顾可能发生的危险,仍实施某项行为和进行某项决策活动。

风险厌恶(risk averse):也叫风险规避。这种决策者较保守,回避可能发生的风险。

在这个例子中,其中45%的网友选择了“愿意”,是“风险喜好者”;另外55%的网友是“风险厌恶者”。

这个赌局叫俄罗斯轮盘,现实生活可能比俄罗斯轮盘更加邪门。在这无妄的世界里,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

其实,人的风险偏好不是一成不变的。笔者后来又做了一个投票。

假设你患有一种小贵恙。不做手术,不影响生命,仅仅难受。做手术,有83%的成功率,手术失败则毙命(一代权臣张居正就是死于痔疮手术)。你会选择这个手术吗?

投票结果是,有67%的网友选择了做手术。正如一名叫夏君的女网友所言:“很多手术都有危险的,但不能为了能活命就不要去治啊。好比女人生小孩都会有一定的危险,难道就一辈子不要生小孩?”

当然,这只是一次虚拟的赌局,并不能真正测出人的风险偏好。面对真实的世界,宣称“生命诚可贵”的人,可能会禁不起金钱的诱惑,勇闯鬼门关。崇尚“富贵险中求”的人,面对死亡的威胁,也可能放弃赌博。

人类决策、抉择有什么规律?这正是本书所要探讨的。

★抵御资金缩水,你会买楼吗

在通胀预期浓厚的氛围下,地产商潘石屹的某座楼盘,打出这样的标语:“三里屯SOHO,抵御资金缩水。”

潘石屹有没有研究过行为经济学,不得而知,但这个很直接的广告,却包含着行为经济学的智慧。

行为经济学关乎每个人的日常抉择,举个例子。

假设你有100万存款,你认为最好的投资途径是买楼。

现在有一间标价100万元的房子,在未来一年里,贬值30%的可能性为70%,升值30%的可能性为30%。

你会买它吗?

好吧,我们增加一个条件。

假设你有100万存款,你认为最好的投资途径是买楼。

现在有一间标价100万元的房子,在未来一年里,贬值30%的可能性为70%,升值30%的可能性为30%。

同时,你发现日用品价格在不断攀升,你那100万存款,存在银行不动的话,在未来一年里贬值20%的可能性为90%。

在此情况下,你会买它吗?

类似这种抉择,都可以在“前景理论” (Prospect Theory)里找到答案,让你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是卡尼曼(Kahneman)和特韦斯基(Tversky)在1979年提出的。所有关于行为经济学的著作,都绕不开这个理论。

曾有一位著名的编辑问过卡尼曼,为什么将他的理论称为“前景理论”,卡尼曼并没有做解释,用一句废话搪塞过去了。

也有人将“前景理论”翻译为“预期理论”,在不同的风险预期条件下,人们的行为倾向是可以预测的。

前景理论由四个原理组成,本章先介绍三个:

1.确定效应:在确定的好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

2.反射效应:在确定的坏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

3.损失规避:多数人对损失比对收益更为敏感。

前景理论是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风险决策理论的修正。关于风险决策理论,本书(第 章)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你是个“见好就收”的人吗?

所谓确定效应,就是在确定的好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用一个词形容就是“见好就收”,用一句话打比方就是 “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落袋为安。

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

A.你一定能赚30000元

B.你有80%可能赚40000元,20%可能性什么也得不到。

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实验结果是,大部分人都选择A。

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人”这时会跳出来批判:选择A是错的,因为40000X80%=32000,期望值要大于30000。

这个实验结果是对“原理1”的印证:大多数人处于收益状态时,往往小心翼翼、厌恶风险、喜欢见好就收,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润。卡尼曼和特韦斯基称之为“确定效应”(certainty effect),即处于收益状态时,大部分人都是风险厌恶者。

“确定效应”表现在投资上就是投资者有强烈地获利了结倾向,喜欢将正在赚钱的股票卖出。

投资时,多数人的表现是“错则拖,赢必走”。在股市中,普遍有一种“卖出效应” ,也就是投资者卖出获利的股票的意向,要远远大于卖出亏损股票的意向。这与“对则持,错即改”的投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

小贴士:虚拟确定效应

营销学里,有一种促销手段类似确定效应,姑且称之“虚拟确定效应”。

比如,一家洗衣店打出告示,一次洗三件,可以免费洗一件。

这种让利方式要好于平均降价25%。对人民群众来说,完全免费,要比打个折扣更具有吸引力,虽然羊毛出在羊身上。

★你会为了避免小损失,而冒大风险吗?

面对两种损害,你是会选择躲避呢,还是勇往直前?

当一个人在面对两种都损失的抉择时,会激起他的的冒险精神。在确定的坏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 这叫“反射效应”。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两害相权取其重”。

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

A你一定会赔30000 元。

B你有80%可能赔40000元,20%可能不赔钱。

你会选择哪一个呢?投票结果是,只有少数人情愿“花钱消灾”选择A,大部分人愿意和命运抗一抗,选择了B。

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人”会跳出来说,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选B是错的,因为(-40000)X80%=-32000,风险要大于-30000。

现实是,多数人处于亏损状态时,会极不甘心,宁愿承受更大的风险来赌一把。也就是说,处于损失预期时,大多数人变得甘冒风险。卡尼曼和特韦斯基称之为“反射效应”(reflection effect)。

“反射效应”是非理性的,表现在股市上就是喜欢将赔钱的股票继续持有下去。统计数据证实,投资者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远长于持有获利股票。投资者长期持有的股票多数是不愿意“割肉”而留下的“套牢”股票。

★得到100元的快乐,能抵消失去100元的痛苦吗?

如何理解“损失规避”?用一句话打比方,就是“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

前景理论最重要也是最有用的发现之一是:当我们做有关收益和有关损失的决策时表现出的不对称性。对此,就连传统经济学的坚定捍卫者——保罗·萨缪尔森,也不得不承认:“增加100元收入所带来的效用,小于失去100元所损失的效用。”

这其实是前景理论的第3个原理,即“损失规避”(loss aversion):大多数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对称,面对损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的快感。

行为经济学家通过一个赌局验证了这一论断。

假设有这样一个赌博游戏,投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为赢,反面为输。如果赢了可以获得50000元,输了失去50000元。请问你是否愿意赌一把?请做出你的选择

A愿意

B不愿意

从整体上来说,这个赌局输赢的可能性相同,就是说这个游戏的结果期望值为零,是绝对公平的赌局。你会选择参与这个赌局吗?

但大量类似实验的结果证明,多数人不愿意玩这个游戏。为什么人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这个现象同样可以用损失规避效应解释,虽然出现正反面的概率是相同的,但是人们对“失”比对“得”敏感。想到可能会输掉50000元,这种不舒服的程度超过了想到有同样可能赢来50000元的快乐。

由于人们对损失要比对相同数量的收益敏感得多,因此即使股票账户有涨有跌,人们也会更加频繁地为每日的损失而痛苦,最终将股票抛掉。

一般人因为这种“损失规避”(loss aversion),会放弃本可以获利的投资。

★天上掉馅饼,你会接吗

前景理论还揭示了一个奇特现象,即多数人具有强调小概率事件的倾向。何谓小概率事件?就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比如天上掉馅饼,这就是个小概率事件。

掉的是馅饼固然好,但如果掉下来的不是馅饼而是陷阱呢?那也属于小概率事件。

面对小概率的盈利,多数人是风险喜好者。

面对小概率的损失,多数人是风险厌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