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生活的909个禁忌
5019400000074

第74章 药物使用中的健康陷阱(1)

▲生病吃药不分饭前饭后

专家分析:身体不舒服,患有疾病去看医生,吃药是再过正常不过的事。在服药时,每一个人都希望药物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疗作用,让身体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康复。可是,有很多人在服用药物的时候不分饭前饭后,以至于药物作用大大降低,甚至引发其他肠胃疾病的后果。一般来说进餐前,人的胃与小肠上段基本上是没有食物的,此时服药,药物吸收不受食物影响,因而吸收迅速、完全,药效发挥快而充分。但空腹服药,药物与胃粘膜直接接触,故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服后会出现上腹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而餐后服药,药物与食物相混合,减少了药物与胃肠粘膜的直接接触机会,减轻了对其刺激性,但药物的吸收往往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饭前饭后服药,各有其优缺点。至于每种药物该饭前服还是饭后服,要根据药物特点及治疗的需要而定。对于要求其能充分吸收、迅速发挥疗效作用、而对胃肠的刺激性很小的药物,以饭前服用较好。如有些抗酸药和胃舒平,在饭前半小时服用可在胃中形成一层保护膜,以减少食物对胃的刺激。

温馨提醒:治病服药要使得药物最大限制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同时又要尽量避免或减轻其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就一定选择正确的服用时机。

▲吃药盲目忌嘴

专家分析:“忌嘴”、“忌口”是中医中比较常见的词语,不少中医文献中都有忌口的记载,并且在民间广为流传。比如治痢疾时忌食油腥物;治疗胃病忌辛辣食物;治疗感冒就应以清淡饮食为主;肝癌患者忌食油炸食品和酒等等。但是,一些忌口并没有科学依据,非常盲目。曾经有一位肿瘤病人去诊所就诊,说自己食欲差,要求医生给他开一些开胃的中药。医生问他每天的饮食情况,结果让医生大吃一惊:这位病人几乎天天喝稀饭、吃酱菜。医生问他为什么不吃些鸡、鱼、蛋等食物,病人说:“家里人说这些都是‘发物’,吃了会加重病情,不让我吃”。首先,我们来看看“发物”指的是什么吧!一般来说,发物指的是无鳞鱼及虾、蟹、海参、羊肉、牛肉、香椿等一些高蛋白质和高营养的食物。而营养学家指出,“发物”可刺激机体产生激发反应,唤醒机体免疫力,促进生理功能的恢复和提高,认为“发物”会引起疾病复发或加重病情的说法毫无根据。服药后之所以忌口,是因为一些食物会增强某些药物的药性或降低某些药物的功效。这与民间忌食一切“发物”截然不同。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中医的忌口与民间忌食混同起来,这是对中医忌口的误解。当生病吃药时,为了确保身体早日康复,千万不可盲目忌口。将中医忌口、民间忌口相混更是不对的。

温馨提醒:生病虽需要忌口,盲目忌口反成灾。

▲非处方药混合服用

专家分析:生病应吃药,但是有许多人想身体康复得更快,却在同一时刻混合服用药物,这样不但不能使身体康复的更为迅速,反而还会使得病情加重。不错,药能治病,大部分药品在单独使用时都是安全而且有显着成效的。一旦和其它治疗药物同时使用,反而会失效,甚至产生副作用。据美国全国消费者联盟所做的调查,发现每年服用非处方止痛药的五千万美国人中,绝大多数都没有注意到混合服用药物会导致的潜在危机。结果,有许多人滥用这些常见的药物,这些药通常是用来治疗头痛、关节炎、病毒性疾病以及肌肉疼痛的。健康专家强调,很多非处方签的止痛药,包括阿斯匹林、乙酰氨基酚、异丁苯乙酸以及拿百疼,如果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是很安全的。问题是,很多人在服用这些大量销售的药片时并没有认真考虑,并且跟其他药物混合服用。

温馨提醒:是药三分毒,混合服用危害更大。

▲服药忽视忌口

专家分析:我国古老中医有五禁之说:“肝禁辛,肾病禁甘”等。根据辨症施治的服药原则,寒症需服温中的药物,忌吃生冷食物,热症应服清热的药物,忌吃辛辣食物。现代医学已证明,不仅服中药须忌口,吃西药同样也须忌口。优降宁,是常用的降压药物,在服用该药期间,不宜吃酸牛奶、干酪、蚕豆、腌鱼、巧克力、香蕉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使血压升高的物质,如酪氨和多巴,而优降宁却能阻止机体对这些升压物质的分解,如果服药时吃这些食物,不但发挥不了优降宁的降压作用,反而会出现血压升高的危险。地高辛,是常用的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不宜同时进食豆腐,因为在加工豆腐的过程中,要用石膏,而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钙被人体吸收人血液中,会增加地高辛对心脏的毒性,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导致病人死亡。

温馨提醒:服药勿忽视忌口

▲用药品种过多

专家分析:有些人有病无病长期服用药物和保健品,有些人更是喜欢多服药,一旦有恙,便大瓶小瓶、大包小包地取药,一把一把地吃药。这种做法是很不当的。(1)药非良物,与毒相“通”,药是医生治病的“常用武器”,但医生并不把药看成是只有益处没有害处的东西。药和毒从来就是一把剑上的两个刃。这就是说,即使只服用一种药,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得承担它的不良毒副作用,何况服用多种药了。(2)两药相加,错综复杂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会发生十分复杂的变化,轻者会降低药物的作用,重者则会产生毒副作用。因此,随便多服药物是不可取的。(3)多药并用,危害深重,曾有学者统计10000多人因多种药并用而发生不良反应的比率,发现用药5种以下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6~10种者为10%,11~15种者为28%,16~18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竟高达58%。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随之增高。

温馨提醒:合理地治疗疾病,并不是简单的药物堆砌,用药种类决不是越多越好,各种药物服进腹中更不是“各司其职”、“独立作战”,弄不好会适得其反。因此,当有了病时,还是以请医生诊治,按医嘱服药为好。

▲感觉好了就立即停药

专家分析:一般情况下,治疗性药物在病情稳定以后是可以停药的。但有些药物是不能病好骤停的。(1)降血压药:心得安、可乐定等抗高血压病的常用药物,在长期服用使血压降至正常后立即停药,血压可在短期内大幅度升高,甚至超过治疗前的血压水平,患者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高血压危险症状,更严重时可发生脑血管破裂出血。所以,应在医生指导下提前减量。(2)抗心律失常药:使用心得安、心得宁等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如有效后立即停药,可引起更为严重的心绞痛发作,甚至发生心肌梗死。心得安在病情稳定后需停药时,应提前2周就开始减量,以防意外。(3)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强的松、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在用于治疗危重病人时,如突然停药,可使病情出现“反跳”,病情会骤然加重,甚至发生意外死亡。(4)抗糖尿病药:胰岛素是降血糖最有效的常用药之一,糖尿病人使用胰岛素后,如果突然中断用药,可使血糖骤升,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昏迷。

温馨提醒:精神病人痊愈时,医生都会嘱咐病人坚持服药半年或更长时间。这是因为精神病有复发的倾向。据临床观察,精神分裂症两年复发率高达50%,可见病人坚持服药尤为重要。

▲药物也会“毁容”

专家分析:“是药三分毒”,不论何种药物,在服用后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副作用。经常吃药用药的人,应该了解一些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包括对美容的副作用。专家通过研究发现,一些药物对皮肤、头发、形体等,都会产生副面影响,因此在服用时主要不要过量和滥用这些药物。(1)可影响皮肤的药物:阿的平、硝基苯、奎宁、辛可芬、磺胺类、含氯化合物以及一些有毒的药物如磷化氢等;还有一些中药或食品,如蓖麻子、相思子、蚕豆等,吃后都会使人的面色和全身皮肤发黄;此外,碘可使皮肤变黑,硝酸银可使皮肤变成蓝黑色。(2)可影响头发的药物:氮芥、马利兰、更生霉素、丙亚胺、丙米腙等药物,尤其是各种抗癌化疗药物,都会引起严重的脱发;含铊、砷、硫的化合物,也有脱发的副作用,如果必须服用这些药物,可轮流交替使用,以减少脱发的发生。(3)可影响体形的药物:酵母片、胰岛素等,均能导致人肥胖;女性如果长期使用丙酸睾丸酮、甲基辜丸素,会影响乳房的发育,影响体形的曲线美;相反,男性久用雌激素、促进腺激素、雷米封等药物,也会引起男性乳房发育症。

温馨提醒:一些外用药物会使皮肤产生色素沉着,尤其是含有激素的软膏之类,如可的松软膏、肤轻松软膏等,涂抹后会使皮肤出现雀斑、黑斑等。

▲中药汤苦加糖服

专家分析:中草药煎成汤剂,常有一股苦涩味道,使人难以下咽,尤其是小儿吃汤药更是费劲。不少家长采用在汤剂中加糖的方法冲淡药味,希望孩子能顺利地喝下。然而,苦味药加糖以后,是有可能降低疗效的。中成药制作过程中也考虑这一点,所以并不是所有冲剂都是甜味的。如果每种汤药都加糖势必会使药物效力受到影响。吃苦药加糖有以下几点坏处:(1)糖中含有一定量的铁、钙离子和其他物质,如果与汤药同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使药中的某些有效成分性质改变,出现沉淀、混浊等,这样就可能会降低疗效,有时对人体健康还有害处。由于中药是由多味组成,组成的药液中化学成分复杂,因而最好避免加糖后服用。(2)中药讲究药性,每味药都有辛辣、甘甜或者苦的特性,苦味药多用于祛热,因而其“苦”有一定目的的。例如,马钱子是一味极苦的药,若加糖以后服用,效果就会降低。

温馨提醒:有些药的苦味可以刺激消化道腺体分泌出消化液,这对于充分发挥药效是大有好处的。如果嫌药味苦而加糖后吃进,这种作用就不复存在,药效也受到了影响。

▲中西药双管齐下

专家分析:中、西药各有所长,相互配合使用,往往能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例如,慢性肾炎病人用激素治疗,待水肿消退后,逐步撤去西药,换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中成药,则能消除蛋白尿,改善肾功能。那么,是否任何中西药都能同时服用呢?也不尽然。如含有酸性成分的中成药,像山楂丸、保和丸、五味子丸等,不宜与胃舒平、氨茶碱、复方新诺明等同服,否则酸碱中和,会使药物失效。含有碱性成分的中成药,如行军散、红灵散、痧气散、通窍散等,若与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合用,会使对听觉神经的毒性大大增强,引起耳鸣、耳聋。这些中成药也不宜与呋喃妥因合用,因为会减少该药的吸收,以致降低药效。含有鞣质的中成药感冒片、七厘散、舒痔丸等,不宜与乳酶生、四环素、红霉素及利福平、富马铁等同服,因为鞣质会使这些西药产生沉淀,不易被机体吸收,发挥作用。含有钙、镁、铁离子的中成药,如复方罗布麻片、牛黄解毒片等,不宜与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合用,否则会形成一种既难溶解又难吸收的络合物,使药效降低。

温馨提醒:含有酒精的中成药,如国公酒、风湿骨痛酒等,不宜与苯巴比妥钠(鲁米那)、安乃近、苯乙双胍(降糖灵)、华法林和苯妥英钠等同用,因为药酒中的酒精能增强肝脏中药酶的活力,使这些西药的代谢速度加快,导致疗效降低。

▲饮用药酒

专家分析:中中老年人若适当地喝些滋补类药酒,可以以药之功,借酒之力,起到补虚强壮、延缓衰老的作用,也可以对症治疗,或预防一些疾病,或作为辅助治疗某些疾病的手段。在选择药酒时,应得到医生的指导,并按规定量服用,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如果不注意饮用禁忌,或不注意饮用方法,可能会适得其反,于健康不利,甚至可能酿成大祸。患有肝炎、肝硬化、食管炎、胃炎、胃溃疡、胰腺炎、浸润性肺结核、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者,不要服用药酒。服药期间注意药物与药酒的配伍禁忌,最好避免在服药期间饮用药酒。服镇静安眠药、抗癫痫药、抗组织胺药期间饮用药酒,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加强,可能发生患者 呼吸中枢抑制、昏迷,甚至突然死亡。

温馨提醒:除年老体弱代谢速度降低,应适当减少药酒饮用量之外,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可饮用药酒,儿童因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各器官功能还不成熟,也不宜饮药酒。

▲中药煎得越浓效果越好

专家分析: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以为中药煎得越浓效果越好。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煎的时间长些,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尽可能多地煎出来,溶于汤里。其实,这样的认识有失偏颇。实际上,煎中药是中药饮片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中药饮片中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析出溶解,反而会使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因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其次,过浓的药汁又会加重苦味,给患者服药带来困难,服药后会产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温馨提醒:适当控制汤药口服时的温度,可以减弱中药的苦味。人口腔内的温度一般在36.2-37.4℃之间,此范围内味觉神经最灵敏。如果汤药的温度在36℃左右时口服,则苦味就会大减。

▲速效救心丸

专家分析:速效救心丸是治疗冠心病、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的有效中成药,具有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的功效,其在服用方法上有很大讲究。

使用前患者要掌握自身心绞痛发作规律,如胸闷、心前部不适、左肩膀酸沉等。当这些症状发生后应立即含服,切勿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后再含服。含服速效救心丸时,最好取坐位姿势。因为若站立含服,头部位置较高,常因血管扩张而致血压降低,引起头晕、目眩,甚至晕厥;躺着也不行,因大量血液回流到心脏而使心脏负担加重,不易控制症状。

温馨提醒:开始剂量要小,一般用4粒,含服时放在舌头下面。若为了让它更快地发挥作用,可嚼碎再含到舌下。但切不可吞服,因吞服需经胃肠吸收,起效慢且药效大打折扣,无法达到治疗作用。如用药10分钟症状不缓解,可再含服一次,若连服两次不缓解,应考虑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须立即到最近的医院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