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生活的909个禁忌
5019400000075

第75章 药物使用中的健康陷阱(2)

▲消炎痛

专家分析:下列几种病人不宜使用消炎痛,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1)过敏体质者:消炎还痛可引起过敏反应,多发生于服药后1~2小时,表现为口干、四肢麻木、语言不利,有的会发生全身血管性水肿、皮疹等症状。(2)妊娠期妇女:已知前列腺素能维持动脉导管开放,而消炎痛是一种合成的前列腺素抑制剂,能显著地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胎儿动脉导管提前闭合。(3)哮喘病人:消炎痛可抑制前列腺素、特别是前列腺素E的合成。前列腺素E有舒张气管的作用,缺乏时会出现哮喘现象。(4)胃病患者:消炎痛对胃肠道有明显的刺激和诱发溃疡作用,并有引起胃肠粘膜糜烂和溃疡出血的危险。(5)高血压病人:当人体内前列腺素减少时,会导致钠水潴留、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引起血压升高;而且消炎痛还会抵消部分降血压药的降压效果。

温馨提醒:消炎痛对造血系统功能有抑制作用,可诱发粒细胞缺乏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能引起血小板的减少和影响血小板的功能而导致出血。所以,有出血倾向者也应禁用消炎痛。

▲服药后立即睡觉

专家分析:吃药时喝的水量少,吃完药马上睡觉,往往会使药物粘在食道上来不及进入胃中。而有些药物的腐蚀性较强,在食道溶解后,会腐蚀食道粘膜,导致食道的溃疡,情况较轻微的只是吞咽时感到疼痛,严重者可能伤及血管而引起出血。此类患者经医生询问病史,多数是因为曾经在近日服用过胶囊类药物,如感冒胶囊等。

温馨提醒:正确的服药方法应该是随药多喝些白开水,尤其是服用胶囊包装的药后更要多喝水,因为胶囊包装的药大多刺激性强一些。同时吃完药不要立即睡觉,先适当地活动一会儿,让药物彻底下到胃里再平卧,这样就能避免食道粘膜受损伤。

▲中药应用不当是“毒药”

专家分析:许多人认为“中成药无毒",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中成药如果应用不当,与西药一样也会引起毒副反应,轻则贻误病情,重则危及生命。

(1)六神丸:六神丸还有一种毒副作用,即引起过敏反应。这与用量无关,而且不论内服、外用均可能会在24小时内发生过敏反应。有的人因为咽喉痛服用了六神丸,结果出现皮肤瘙痒,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嗜睡昏迷,以及呼吸困难,心律不齐等症状。此药除孕妇禁用外,体质虚弱者也应慎用。

(2)金匮肾气丸:又称八味地黄丸,如过量服用则易发生中毒反应。部分人服用后,会出现食欲缺乏、恶心、头痛、皮疹、腹痛、腹泻、颜面及下肢浮肿、出汗、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温馨提醒:“是药三分毒”,完全无毒性的药物很少,对中药的毒性既不能杯弓蛇影,也不能无所顾忌,滥用中药。为了避免用药时出现不良反应,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一旦出现异常,要立即停药,并速去医院诊治。

▲常服中药泡茶

专家分析:由于喝茶的好处很多,人们都喜欢喝茶,这是无可非议的。近年来,把中草药当茶饮也成为一种时尚,有人嗓子痛,就在茶中放点胖大海,以清热利咽;有人血压、血脂高,常喝用决明子泡的茶;有人心脏不大好,就常喝银杏叶茶;枸杞子有补血滋阴的作用,喝枸杞子泡茶的人就更多了。但是药学专家提醒人们,有些干花、中草药当茶饮用对身体并无大碍,但却不能常服。药物是用来治病的,任何中药都有一定的毒性,千万不可长期服用,正如《黄帝内经》所说:“久而服之,天之由也。”尽管你服的中药是针对你的病症而选用的,亦不可长久服用,病差不多了,便可停药。

运用中药泡茶进行保健养生,必须因人、因时、因地而宜,绝对不能随意喝之。如胖大海是纯粹的中药,但长期饮用会产生大便稀薄、胸闷等副作用,特别是中老年人突然失音及脾虚者更应慎用。甘草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等功效,但长期服用能引起水肿和血压升高。决明子虽然有降血脂的作用,但同时可引起腹泻,长期饮用对身体不利。银杏叶含有毒成分,不可泡茶饮用,用其泡茶可引起阵发性痉挛、神经麻痹、过敏和其他副作用。

温馨提醒:不要随意地将中草药当补品饮用。另外,无论剂量过大还是服用时间过长,都可能发生毒副作用。运用药茶保健,必须讲究科学,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储存药品用纸盒

专家分析: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习惯于在家中储备药品。但是,药物常因光、热、水分、空气、温度等外界条件影响而变质失效。

用于家庭小药箱的选材也是有讲究的,有很多家庭用空的纸箱盛装药品,这是不可取的,因为纸箱会吸潮,不利于药品的保存,所以建议大家用质量比较好、没有异味的塑料箱保存药品。在存放中如发现药片(丸)发霉、粘连、变质、变色、松散、有怪味,或药水出现絮状物、沉淀、挥发变浓等现象时,均不可再用。

温馨提醒:散装药应按类分开储存,并贴上醒目的标签,写明存放日期、药物名称、用法、用量、失效期,每年应定期对备用药品进行检查,及时更换。

▲服药前后吃水果

专家分析:一般病人都会在服药前仔细查看药品说明书上的内容,但对于某些药物,吃水果时间不当也可能影响药效,而这在说明书上一般不会注明。

(1)一些水果尤其是青涩的水果,如未熟的柿子、苹果、杏等,都含有一种鞣质成分,这种成分虽是天然植物成分,但容易和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在体内聚集沉淀,溶解度变小,从而使药效降低。

(2)有些水果含有大量草酸或维生素C等,而有些药物属于碱性药物,比如许多治胃溃疡的药物就属碱性,当酸碱度不合适时,就会起反应,降低药物的药效。

(3)水果中一般含有钙和镁等金属离子,这些成分可以和某些类别的药物,如四环素类药物产生络合反应,形成难溶的复合物,阻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4)有些水果,如葡萄柚中的成分,会降低体内药物代谢酶的活性,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便会升高,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目前研究发现,葡萄柚汁对免疫抑制剂环孢素、抗高血压药物都会有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5)人们常用的降血脂药、抗生素、安眠药、抗过敏药等,均可能与水果中的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使药物失效,或产生毒副作用。

温馨提醒:病人在服药前半小时最好不要吃水果,因为有些水果中含有可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使药效降低。

▲药片掰开服

专家分析: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如果药片比较大,将药掰碎后再服用,药效会好一些。还有一些人以为药片小了利于吞咽。其实药片掰开后变成尖的,反而不利于下咽,还易划伤食道,所以药片不要掰开吃。有的药片被分割后,在体内的崩解速度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在体内被吸收的速度,增加药物的副作用或影响药效。并且,有些药片表面有保护层,当你掰开以后,就失去保护层的作用,直接在胃里融化,比如四环素片、强力霉素片、硫酸亚铁片、复方新诺明片等,这些药物对胃黏膜有较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不能掰碎吃。

温馨提醒:为了加速药物发生药效,还可以用少许温水将药丸调成稀糊状后用温开水送服。但是。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医生如果没有特别的嘱咐或药品说明书上没有注明,就不要把药掰碎服用。

▲酒后吃药

专家分析:据统计,美国平均每年有4.7万人因酒后服药而引起了新的疾病;约有2500人因酒后服药致死,其中有不少人就是因酒后服安眠药而死亡的。可见酒后用药很危险,切不可掉以轻心。有很多药品不宜酒后服用,比较常见的有:

(1)降压药:如利血平、心痛定等。酒能引起血管扩张,若这些药与酒同服,或在服药期间饮酒,易出现低血压,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2)降糖药:饮酒,会令血糖下降,引起严重低血糖,同时,酒精增强了微粒体酶活性而使口服降糖药在血中半衰期缩短,影响药效。此外,二甲双胍口服降糖药与酒精在体内相遇,有引起酸中毒的危险。氯磺丙脲与酒同用可引起严重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

(3)抗生素:先锋(头孢)类药物与酒同时服用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症状。

(4)抗凝血药:大量饮酒对抗凝血药如肝素、双香豆素等均有影响,由于肝中分解药的酶受到抑制,使这些药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导致严重蓄积而中毒。

(5)抗忧郁药:饮酒者服用丙咪嗪、阿嘧替林等三环类抗忧郁药时,可增强药物的镇静作用,从而使行为紊乱,易出事故。

温馨提醒:酒在人体内的代谢是有一个过程的,为了减少酒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应在服药前1~2天至停药后3~4天内禁止喝酒。

▲牛奶服药

专家分析:有些人认为,用有营养的东西送服药物比白开水更有好处,所以服药时喜欢用牛奶送服,觉得这样做是一举两得。其实,牛奶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经常喝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但是,牛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钙质等化学物质,会与许多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对抗或干扰药物的作用,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使药物的疗效降低甚至失效或产生毒副作用。比如抗生素类药物土霉素、米诺霉素、去甲金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抗生素类药物,如果用牛奶服用,药物就会与牛奶中的钙离子形成难溶性结合物而沉淀,减少了药物的吸收,从而降低抗菌力。再如抗贫血药物硫酸亚铁、碳酸亚铁等药物中,均含有丰富的铁离子,易与牛奶中的钙、镁、磷等元素生成不溶性复合物,减少这类药物的吸收,影响补血效果。

温馨提醒:用牛奶服药是不科学的。不仅如此,在服药前后的1—2小时内最好都不要喝牛奶。

▲降脂药饭后吃

专家分析:不少人喜欢在饭后服用降脂药,认为饭后吃更有效果。其实,降脂药应该空腹时服用。降脂常用药属于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酯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常见他汀类药物主要有:阿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卢伐他汀和弗伐他汀等。服用上述药物时,有的患者担心引起胃肠不良反应,担心空腹服药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所以会选择在吃饭时或饭后服用,觉得这样更安全。其实,他汀类药物副作用较轻,多数患者都能耐受。而吃饭时或饭后服用他汀类药物,虽能防止或减轻恶心等症状,却会导致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因为他汀类药物会和食物中某些成分相互作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蠕动加剧,引起腹痛、腹泻等。此外,饮食中如果脂肪含量较高,也可能出现药物吸收障碍,影响有效血药浓度,而降低疗效。

温馨提醒:他汀类药物最好在空腹时服用,通常饭后3—4个小时或饭前30分钟至1小时左右服用的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