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老板沉思录
5020300000116

第116章 创新成就海信(2)

★第二节:海信的创新史

海信的前身是一个只有十几个职工、生产半导体收音机的小作坊。今天,周厚健所领导的海信涉足家电、通讯和信息领域,拥有海信电器、海信科龙两家上市公司,拥有海信、科龙、容声3个中国驰名商标,在国家统计局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排名中,海信已经连续两年排名第一。

副总裁郭庆存说,“能耐得住寂寞是海信能坚持技术立企从而成功的根本原因”。以信芯的研发为例,研发团队历经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寂寞与枯燥,“5年看不到头的极度挑战”,然而,这支令人敬佩的研究团队,最终在一个小小的集成板上成功做成了200多万个电路,700多万个晶体管,研发成功了,并且很快批量生产了。“5年对一个人来讲是漫长的,信芯是用青春和热血换来的”。

自从海信的前身——青岛无线电二厂1969年诞生以来,他们在创新上就成为一种不变的传统。翻开海信的创新史我们就能一目了然了:

1976年9月,海信开发的国内第一台9英寸全塑晶体管黑白电视机问世,填补了国内空白。

1983年,中国第一台22寸彩电在海信诞生;1995年,海信技术中心被国家经贸委、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联合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995年8月,海信研制的TC2929DSP大屏幕彩电被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评为“中华之最”(中国最先进的大屏幕彩色电视机)。第二年海信成立了技术中心北京分中心,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开发和国家863项目掌上电脑的研制。那一年,海信开始介人计算机领域,以第一家立足于信息产业的家电制造商的姿态,成为家用PC战场上的一匹黑马。

1996年,海信电脑获ZD中国实验室全部奔腾Ⅱ产品测试综合测评第一名;1998年,海信攻克纯平电视的关键技术,研制出国内第一台纯平彩电;2000年,海信成为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并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2001年8月,海信推出中国第一台彩屏CDMA手机;2004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世界工程师大会上海信集团获得“中国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成就奖”,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荣获“中国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杰出贡献奖”。

2005年6月,海信成功研发出我国第一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信芯,从而结束了我国年产7000万台彩电而无“中国芯”的历史。此举彻底打破了国外芯片的垄断地位,直接导致了同类进口芯片价格大幅度下降,芯片价格从13美元降到了5美元,从此每块芯片的进口成本节约了非常可观的8美元。

从2004年开始,海信集团着手筹备电视液晶模组项目。2007年9月,中国彩电业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在海信建成,良品率达到99%。海信模组二期将于今年7月底前建成投产,明年还将继续建设两条生产线,年底产能将达到300万片。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第一批LED背光液晶电视也将由海信全面推向市场。

海信的技术创新,意味着中国彩电行业在上游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崩盘”的风险已经在逐步消退。

海信许多的年轻子公司是这样诞生的——每涉足一个产业,海信都先在中心设立一个研究所,进行超前研究超前孵化。经过两三年时间,等技术人才成熟后,裂变为新的公司。前期是技术中心的一个研究所,在有了充足的技术和人才后,借用产业升级换代时机突进,迅速裂变为新公司。

空调公司的建立也同样如此。《福建日报》曾报道说:“海信早就弄了空调技术研究所在那儿默默地搞跟踪研究,一旦发现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的良机,迅即以研究所为主体创办企业,结果迅速占领了市场。”

1998年,周厚健又公开向同行叫板:要战咱们战技术,搞一场“技术擂台赛”。

周厚健说:“海信宁可服从长期利益而牺牲短期利益。产品的毛利分摊到广告上多了,分摊到开发和质量上的必然就少。这是不能容忍的……如果不掌握技术创新主动权,在大开放的市场上就只能拿到‘微利’;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要在市场上拿到长期的‘厚利’,就必须舍得在技术创新上花大价钱。”在企业竞争上,他认为把人才和技术应放在首位,而不是把广告宣传、价格和服务作为首要的因素。

所以,海信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很大,使其以高科技含量品牌的形象在市场上稳稳地站住了脚跟。周厚健相信,海信与一般家电企业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坚持“非国际一流技术不引进,非国内一流产品不生产”。

★第三节:技术创新成就海信品牌

宝剑锋自磨砺出,今天,海信的技术创新已经硕果累累。在海信,所有的人都相信,海信集团之所以创造了今天的奇迹,是“技术创新演绎了市场神话”。

周厚健认为,坚持自主创新是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是企业全球战略的核心。经济全球化、技术全球化正在改变中国企业的身份,中国企业原有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失去。“要是没有技术,海信就成功不了。没有核心技术,我们就不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在他们看来,正是因为他们始终坚持“技术领导者”作为企业发展的定位,以技术创新为持续、快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科技与技术的高起点,走在国内行业技术革命的前沿,保持效益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创造了令人欣羡的成绩。

2000年2月底,海信两款“工薪变频空调”以低于市场同类产品1000元的价格隆重上市,海信对外宣称“技术革了价格的命”。“工薪变频空调”一下子成为了市场追捧的焦点,这两款空调的销售量也创下了淡季型号的最高纪录,仅2000年3月一个月的销售量就突破了6万套。

那一年8月,海信又推出号称“引导画质革命”的胶片彩电和“体现人们现代生活时尚”的休闲彩电,两千多台胶片彩电和五千多台休闲彩电在一周之内被抢购一空。那一年,海信的环保纯平彩电、智能去磁彩电、升级彩电系列产品等在2000年市场上也一直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就这样,海信用技术不断演绎了市场神话。

2008年7月,海信完全自主研发全球最薄的42寸LED液晶电视TLM42T08GP批量上市;2008年12月,国内首批55寸大屏液晶上市……

三十年的不懈的创新,成就了海信的品牌价值。2005年,海信电视市场占有率由2003年的第五位一跃升至第一位,并一直保持至今。对技术创新的执着,成就了海信国产彩电王牌的地位。海信三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技术创新是企业不断成长的动力。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的不断创新满足了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保持了企业的活力。所以,海信一直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之间最高层次的竞争。多年来,海信一直坚持在产品技术层次和满足市场需求上做到最好,并致力于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海信的技术创新追求速度,速度,绝对的速度就是“海信法则”,为加速技术向市场转化的过程并灵敏地把握市场切入时机,海信技术中心成立了市场部。市场部的人员由两部分人员构成:一部分是资深的技术人员,还有一部分是技术经济、市场营销、市场分析、投资规划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以保证技术研究和市场开发的动态对接。

的确,海信有不少产品领先于市场,他们首款自主研发的音视频处理芯片、国内首条液晶屏模组生产线、业内首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内首批LED液晶电视、首批55寸超大液晶电视等。推出的环保彩电、纯平电视、胶片电视、“金蜗牛”变频空调、海贝电脑等产品都被认为是“高技术含量产品”。这些成就的背后,凝聚着海信人三十年的不懈努力。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产品都是它的生存之本,而产品的生存之本则是创新。在平板电视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价格在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中已经不具备决定性的影响,真正吸引消费者的往往是产品与众不同之处,也就是特色。

有特色的产品才能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才能“叫好又叫座”,许多企业都明白这个道理,然而,真正的要做到并非容易,没有背后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没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创新就是一句空谈。

从CRT到平板时代,国内彩电企业经历着痛苦的蜕变。由于平板电视从芯片到屏幕、模组,外资企业紧握产业上游资源,国内企业在技术核心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论为外资品牌的装配车间。由于缺乏对上游资源的掌控,成本控制成一纸空谈,利润空间非常有限。

在外资企业技术成熟的条件下进行独立自主的技术研发,许多人认为这样的做法不但徒劳无功,反而会加速国内企业的衰落。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海信人坚信技术创新能够带领企业走出困境,为企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海信科龙日前发布的三季报:今年1-9月,公司净利润为1.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4.57%。值得关注的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海信科龙出口业务连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来自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冰箱出口总量同比下滑10.26%,总体形势不容乐观,而海信科龙冰箱出口却实现了17.28%的增长,出口量达到144.4万台,稳居行业第一位。

据了解,海信科龙2009年不断推出领先同行的新品:3月份,海信御享360°全直流变频空调全面上市,平均每小时省电0。76度,一年可省电859度;5月份,容声冰箱推出第五代节能明星产品,日耗电仅0。25度,为全球最低纪录。此外,全球同步推出的海信多门变频冰箱、科龙直流变频双高效空调等产品,也以遥遥领先的技术实力和世界一流的工艺设计水平,受到市场热烈欢迎。最近推出的海信双模空调,由于全球首创“双模”运转功能,比普通直流变频空调更省电20%,被权威专家认为是空调技术的重大突破,在业内引起震动。

技术领先的目的是市场领先,但对于一个曾经的传统家电企业来说,要实现技术领先必须保持较高的投入,而且必须确保技术回报和市场回报。在这两个方面周厚健阐述了自己的理解:“海信一定要保证在把钱换成技术后能用这个技术换来更多的钱。”并将之确定为海信特有的技术孵化产业模式的精髓。

不论在传统产业还是在新兴产业,海信无疑都是成功的实践者。海信之所以成功,与他们的所倡导的“技术创新”是分不开的,技术的创新成就了海信的品牌,成就了海信今天的成功。

海信有个目标,到2010年,在效益优先的前提下,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全球互联网终端与方案制造、提供与销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