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三分制度七分执行大全集(成功金版)
5024200000016

第16章 制度不能写在墙上,要从墙上走下来(1)

制度的在制定原本是为了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让各种规章制度上墙,是为了使工作人员熟知制度的内容,更好的执行制度。应该说“制度上墙”的目的是好的,但是,问题在于,有些制度上了墙就成了摆设,以“墙化”代替“强化”。制度上墙并不能确保制度得到良好的执行,因此,制度不但要上墙,更要从墙上走下来。

让制度从墙上走下来

管理理论培训大师吴甘霖说过这样一句管理箴言:“执行不到位,等于没执行,执行不到位,不如不执行。”我们很赞赏这种观点。在这20个字里,执行是题眼,到位是目的;同时字外之意也延伸涵盖了思想认识是关键,执行力度是灵魂的重要性,试想一下,如果让制度在墙上高高在上,不力求提高执行力的手段,在制度执行中不注重落实到位,最后执行效果充其量也只是个纸上谈兵,实有虚无。

制度对于执行来说就像植物跟阳光的关系,植物的新陈代谢和光合作用离不开阳光,企业的发展和运营同样需要制定各方面的规章制度来作保障。提及制度,就不得不谈到执行力的问题,这也是企业家和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但是如何把握执行力的根本,在制度执行落实过程中抓出最好的执行效果和效益,却是很多优秀管理者纷纷讨论但抓不住关键的地方。在这里,古人似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所蕴含的寓意是要想使事情或事物达到满意的效果,必须要事先计划出确保达到效果的措施。在制度的执行上,很多单位都突出强调公司与员工的和谐和人性化管理,制度的执行依赖员工的自觉性。但是制度的执行和责任到位,光靠自觉是不行的,必须用制度规范来保证。这需要制度执行要落实到位,落实到实处。

很多时候,企业费了很大的精力制定和完善了规章制度,却往往忽视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现实情况往往是单位的制度只是象征性的“贴”在了墙上,却忽视了它应该发挥的作用,员工看了视而不见,制度并没有真正落实到执行中去,制度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摆设,最终导致制度执行力习惯性流产。如何让制度从墙上走下来,确保在执行过程中落实执行到位,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制度必须从墙上走下来,不能形同虚设,切实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工序、细节上发挥作用。制度执行所能达到的某种效果、深度和广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领导者的重视程度、执行力力度是密不可分的。因为部门领导是推动制度执行的贯彻者、执行者和监督者,只有他们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和重视制度,并身先力行的垂范执行,才能够有说服力地带动职工、推动制度的纵深化贯彻执行,充分发挥制度在工作中指导、规范和制约作用。同时,制度也是衡量工作的一把标尺,工作的程序、标准要靠制度来规范和指导。

日本丰田公司推行严细全员质量管理的制度,它所倡导和突出关心的重点和中心就是制度执行力,它要求员工要不打折扣地执行公司制定的所有质量制度,即便是某一制度存在质量欠缺、标准差别或其他方面的问题,在未确定修改前也必须毫无条件的僵化地执行。无条件百分百地执行使得丰田公司的全员质量管理制度走在了世界同行业前列。

第二,制定出制度,就必须不打折扣的贯彻执行,坚定落实到执行层面上来。麦当劳就是靠铁一般地执行制度,诠释和树立了为顾客完美服务的口碑。麦当劳的制度非常严格,如坚持用100%的纯牛肉,所有原料供应来源必须符合国际标准,并要通过40多项指标的严格检测;炸出来的薯条在保温箱中摆放的时间超过7分钟就必须扔掉……这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服务细节,铸就了麦当劳帝国经营不衰的神话。

第三,提高制度执行力,不能局限于做了,更要注重执行结果,关键落脚点在做好,落实执行到位。在实际中,制度执行到位,不仅仅拘泥在“执行”二个字面上,执行到位,就必须对执行过程和结果完全负责。没有过程的执行是纸上谈兵和自欺欺人;反过来没有结果的执行,就是白费力气。所以,做每一件工作或事情时,就要刻意培养和建立逆向结果导向思维,从结果倒推过程。只有以结果思维引导和控制行为,才能确保制度地执行。执行之前,先要达到什么目的和效果,并且确保执行到位需要做哪些准备和工作,我想这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管理者和执行者只要做到了上述几点,并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善于、勤于动态地动脑分析,精于逻辑分析执行存在的问题,及时应对和解决问题,那么制度的执行到位就不在会是问题的问题。

制度只有得到执行才能发生效用

制度定好之后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当然不是,要执行而且还要常抓不懈。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说的就是要有一种常抓不懈的落实精神。只有紧抓落实,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该如何处罚的及时处罚了,制度才会有威慑力,违反制度者才会吸取教训,下不为例,逐步矫正不良习惯。只有及时处理了,才会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大家就会知道今后不应该再违反了,如此一来就会慢慢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到人人自觉遵守制度。一旦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达到自治,那么今后的管理就会事半功倍。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客观地看,现在有一些单位制度定了不少,其中也不乏好的制度,但由于不善抓落实,制度的有效实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致使一些好的制度也无法发挥应有的效应。

有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导致破产,后来被日本一家财团收购,厂里的人都在翘首盼望日本人能带来什么先进的管理方法。出乎意料的是,日方只派了几个人来,除财务、管理、技术等要害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换成了日本人外,其他的根本没动——制度没变,人没变,机器设备没变。日方就一个要求: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了。

道理就是这样简单,想要企业生机勃勃,就要注重执行,无条件的执行!

许多企业都制定了成套的管理制度、规章标准,大到厂规厂纪,小到领物规定、作息规定。制度和规章是为了用的,而不是为了走形式。有一些企业,规章制度不少,但是只是一些“花瓶”,是为了给人看,为了得到上级的一句表扬,为了得到参观者的一句美言,只挂在墙上,只装订成册,却没有真正实施。规章订得再多、再全、再完善,如果不从墙上“走”下来,反而会产生副作用。

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是许多组织在管理中造成失误或失败的重要原因。

某公司财务处发生重大案情:财务室被撬开,墙边的保险柜张着巨口,柜内50万元现金不翼而飞。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公司本来就资金紧张,第二天急需的购料款一下子没有了着落。

该公司失窃的保险柜是国内最先进的保险柜之一,上面配有报警和密码装置,并且密码系统由电脑控制,还能产生电击。这样的保险柜盗窃分子何能得逞呢?

后来查清,问题出在使用保险柜的出纳身上。虽然公司对于财务室的保管订有一整套的规章和制度,但是这位出纳却置若罔闻。他觉得那保险柜虽好,但用起来太麻烦,便长期搁置不用。直到一个月前,他把旧保险柜钥匙丢了,才把这闲置的保险柜从角落里请了出来;可他又怕一不小心遭电击,便不接电源;又怕忘了密码,就按数字的大小顺序编了6位数的号码;再怕丢了钥匙,索性把钥匙扔在办公室的抽屉里。结果,窃贼作案时从他的抽屉里取出保险柜钥匙和使用说明书,随便研究了一下,便轻易地打开了保险柜。

失窃后,尽管公安部门接到报案后火速行动,并半个月后将犯罪嫌疑人抓获。但是,该公司一时无法筹集购料所需资金,最后因不能按时交付订单的货款而坐失了商机,一个巨大的客户被附近的同行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