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三分制度七分执行大全集(成功金版)
5024200000060

第60章 家和万事兴,杜绝制度的结构性内耗(1)

领导班子结构,就是领导班子的构成方式及其成员在领导班子内部的排列组合情况。按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根据领导班子职能的需要,领导班子的结构必须实现科学化。也就是说,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结构,才能充分发挥其领导效能。

建立合理的领导组织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套合理的领导组织,那么,这个企业注定长久不了。因此,如何组建一套领导班子就显得至关重要。

1.要先设计结构后考虑具体人选

组建领导班子,要先从总体需要上考虑问题。组建伊始,首先确定这个领导班子的职能是什么(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领导班子,其职能不同)。

然后.根据它的职能,来设计这个班子的结构,个别从年龄、知识、专业、智能、气质等各个方面,看看都需要一些什么样类型的干部,每类干部的比例各占多少,怎样搭配更合理,对主要领导和一般成员分别提出不同的具体标准和要求。结构设计好之后,再按这个要求去选择领导成员,合则用,不合则弃。这同搞建筑一样,首先明确建的是俱乐部、图书馆,还是厂房、宿舍。然后搞设计,再后,再选材和施工,而不能把顺序颠倒过来。这样,不仅能做到个体优化,整体也优化,而且能够把目前的“因人设事”转变为“因事设人”,对于革除干部制度的弊端大有益处。

2.不要只重视个人素质

在很多单位调整领导班子的过程,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新组建的领导班子,从其领导成员的个体素质上看,都是不错的,但是工作起来,却很不协调,干不好事业,打不开局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从结构角度考虑问题,班子成员之间组合得不科学,结构不合理,结果必然出现“1+1<2”的局面。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多年来,许多单位在配备干部、组建领导班子时,只重视领导者个人的思想、能力、品德和作风,即个人素质的好坏,很少从结构上考虑问题。也就是说,常常脱离领导群体,孤立地考虑干部的觉悟高低、能力大小,而没有把个人放在领导班子这个系统里面考虑问题,不大注意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每个人与其他领导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他在这个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至多也只是估计一下班子成员之间能否团结共事,很少有人注意群体的结构与效能。事实证明,仅仅成员个体优化,结构不优化,这样的班子是不会有出色的工作的。只有既重视个人素质,又用心研究如何科学组合、合理搭配,才会组建出一个高效能的班子。

3.要多方面考虑统筹兼顾

有的组织在调整领导班子时,缺乏系统的观点,不注意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智能结构、气质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注意子结构与总结构之间的联系,往往孤立地、片面地强调某一个方面,忽视其他方面。比如,上级强调年轻化,我们就抓年龄上的调整,别的就不考虑了;过了一段,上级又强调专业化了,于是不顾其他,单纯抓专业结构。这样建立起来的班子,其结构必然是畸型的、不完备的。班子结构是由这五个方面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它们之间互相依赖,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各自孤立起来。必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既要从各个侧面去考虑,更要从总体上去把握。比如说,年龄结构搞得好,可以促进其他结构的改善。随着班子老化问题的解决,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但是,如果思想上有片面性,以为年轻化就是青年化,班子里年轻人越多越好,平均年龄越低越好,那么不仅年龄结构不合理,也破坏了整个领导班子结构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4.要由一个模式变为多种模式

事物是有差别的,所以做事情也要有区别,没有区别就没有政策。领导班子是分类型、分层次、分行业的,其职能各有不同。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政治领导、行政领导、业务领导、学术领导四种;从纵的方面讲,从中央到基层,分为高层、中层、基层三个层次;从横的方面讲,分为几个大的部门和成千上万种待业;另外,地区与地区、城市与农村、部队与地方,其班子职能也都各有侧重,千差万别。所以,一定要按照不同类型班子所担负的不同职能,来设计不同的结构,而不能搞简单化,一刀切。也就是说不能拿着一个模式到处套,搞一个面孔,一个结构。要树立多模式化的观念,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的领导班子,建立不同特点的科学结构。

5.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调节

过去有些单位调整领导班子往往是被动的、不自觉的。上面有布置有要求的时候"就来郑重其事地动一番“手术”"平时则很少考虑结构是否合理,这种状况是很不正常的。从系统论的观点看,领导班子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应当在动态中实现平衡;从结构理论的角度看,领导班子是一个“耗散结构”(活结构),需要不断同外界交换能量,才能保持其稳定和有序状态。随着领导班子职能的改变、成员年龄的变化、进出,其结构也在变化之中,不能一劳永逸。所以,每当发现领导班子的哪一方面结构不适应的时候,就应当及时地进行调整。这种调整,既包括人员上的变动也包括知识的更新、业务的提高和智能、气质上的协调。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应当有这种自我调节的功能。不要等问题成了堆,严重影响工作的时候,再来动大手术,“过若干年再来一次”。那样,既不利于政治上的稳定,不利于组织上工作上的连续性,也不利于新干部成长和老干部发挥作用,有百弊而无一利,实在应当改一改。

一定要解决领导班子内耗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团结紧密、配合默契的领导班子,这个企业的结局会如何,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因此,如何让领导班子中的每一分子都高效地运作起来,就成了企业的头等大事。

1.什么是非结构性内耗

非结构性内耗是领导班子内耗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指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和传统习惯、习俗等给领导班子成员造成的心理影响,产生这种内耗的原因有:

一是逆反心理。因对其他领导成员有意见,或对上级有看法,对事情总是习惯于从对立面的立场去看,意气用事,易发无名之火,用主观的标准来论是非,断曲直。有的人自己不干,专门捣乱,求全责备,评头论足,否定别人,抬高自己。

二是小农思想。长期的小农经济观念和小商品意识的影响,使得一些领导同志守旧心态明显,想问题,办事情,往往以个人的得失为转移,不愿和他人协作,并由此产生嫉妒心理。

三是颓废意识。在社会的发展与变革面前,有的人觉得难以投身其中,有失落感,但又不思进取,意志消沉,信心不足,缺乏自我调节、控制的自制力。在生存本能的驱使下,去做颓废式的奋争,与促进社会发展和变革的人和事抗衡,对班子成员健康向上、奋发进取产生抵触情绪。

四是权术私欲。有的人在领导工作中,以虚代实,弄虚作假,事无真事,话无实话,急功近利,欺上瞒下,以虚假的殷勤换取向上爬的条件。有正义感的其他领导成员以负责的精神,免不了要对其提醒和告诫、规劝,直至向上级如实反映.于是便遭到挟嫌报复,寻机刁难,内耗由此而生。

五是派性观念。有的领导政治思想觉悟低,小团体主义作怪,结党营私,人事安排上大权独揽,亲己者提拔重用,疏己者打击排斥。领导班子成员每人都拉一帮自己的势力,往往造成领导班子内耗愈加严重。

2.什么是结构性内耗

所谓领导班子的结构性内耗,是指个体素质在一定的情况下,由于排列组合违反互补、优化原则,而造成的结构性失调,导致1+1<2的疚。造成结构性内耗的原因是:

一是结构简单。因领导成员个体间的差异很小,“帅旗”树不起来,常因互不 服气产生摩擦,互不相让,导致整体功能的内耗。

二是位置差异。领导班子成员配备不合理,不量才用人或分工不当,容易引 起内耗。

三是配置不当。对于应当配置的干部而未达到客观要求的数量,往往会会出 现某一方面工作的吃紧或空缺,从而造成内耗。

3.正确面对领导班子的内耗

看一个领导班子的团结状况,即使总体上是好的,但是,毋庸置疑,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少问题。通常,领导班子团结状况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共鸣互补型。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互相补允,关系和谐,“共挑一副担,同唱一台戏”。二是大同小异型。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在工作上虽有分歧,但能求大同存小异,有群体意识。三是面和心散型。领导班子成员之间,面和心不和,思想有疙瘩,彼此有看法,但未言行于表,公开流露,工作可以为继。四是内耗冲突型。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党政一把手之间彼此冲突,互不服气、各不相让,矛盾时有发生,常常发生“龙虎相斗”。

内耗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领导班子成员坐不到一起去。由于班子内发生内耗,相互之间产生摩擦,不是以同志相待,而是视若仇人,不是以积极的态度解决矛盾,而是回避矛盾,加重矛盾;领导班子成员即使坐到一块去,也难以形成一致意见。这些人不是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而是从个人的好恶、得失出发。有的受逆反心理的驱使,总是唱对台戏,对别人的意见不加分析乱挑剔。对某一件事情的看法很难形成统一意见;形成一致意见后,也不能得到正确迅速的实施。有些成员表面上服从大多数人的意见。而事后不是积极组织下属贯彻实施既定方案,而是设置障碍,给本单位工作出难题;有的领导者心胸狭窄,自以为是,固执己见;有的争当主角,不愿当配角;还有的目光短浅,斤斤计较于一时一事的得失;拉帮结伙搞宗派。你在谋事,他在谋人。在下属之间搞小圈子,在领导班子内部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甚至挟嫌报复。有的成员把班子的决议随意向外扩散,严重违反组织原则。

4.正确解决领导班子的内耗

解决领导班子的内耗,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注意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在组织设计时,要注重领导成员间的联系和互补。在组织设计中尽可能选择在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和年龄、气质、性格等方面有一定差异的人组成领导班子。同时要解决好领导班子比例失调问题。一方面要及时补充班子结构中的空缺部位,另一方面还要根据领导班子的既定功能,大力减少多余人员,使班子在结构上达到最佳组合状态,提高整体功能;还要在提高整体效能的前提下,对领导班子结构中的位置差异状况进行合理、有效地调整。根据领导成员的专长或优势,打破原有的位局,重新分工定位,按每个个体的智能结构,将其安置在相应的岗位上,实行结构优化。

其次,领导者要在克服内耗上起表率作用。人人都从自我做起,与人为善,做事业上的诤友;更要排除干扰,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对于一贯搞小动作,谋人不谋事、拨弄是非、破坏班子团结的人,经批评教育仍不思悔改者,要采取组织措施;在职位升迁时,对搞内耗者不能提拔重用。

再次,还要强化约束机制。决策讲民主,指挥要统一,办事要增加透明度。领导班子内部有分工,但对于一些重要工作,必须坚持集体研究,自觉接受监督,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集中,不允许一人专权,一手遮天,以使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最后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搞好思想教育,提高领导博识素质。领导者要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形成克服内耗、凝聚人心、汇集力量和充分发挥群体效能的共识。

如何看待正职与副职的关系

正职与几名副职构成领导班子的核心。如何处理好正副职之间的关系,对于领导核心的团结与稳定,从而提高领导班子战斗力,对于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乃至对于一个单位的兴衰关系极大。

正副职之间容易产生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

对会上决定与临时处置之间的矛盾。一般单位大都实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领导方式。凡属单位的重大问题,均经过集体讨论作出决定,然后分头去组织实施。在实践中会遇到许多会上意想不到的复杂情况。这就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相机处理。结果,就会有人同意,有人可能不同意;有人认为这是小事一桩,用不着集体讨论;有人则认为是重大问题,应该再经集体研究才能处理。这样领导层内部意见就不一致了。

听取意见全面与片面之间的矛盾。副手们在工作中,难免会与下属及群众发生矛盾。这样群众可能找正职反映情况,甚至“诉苦”“告状”。这时对正职来说,就有一个全面听取意见还是偏听偏信的问题。如果先人为主,听的意见不全面,就去着手处理,那就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很可能使矛盾进一步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