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三分制度,七分执行
5029200000028

第28章 执行无小事,态度决定一切(2)

把你觉得从目前的工作中无法得到满足的列出来,而且列出你认为最重要的那些需求,把列出的清单放在显眼的地方,以供随时查看。

对其他公司或者本公司其他部门的职位信息要留意,看看有没有可以给你带来更多满足感的职位空缺。

把你自己认为的理想的工作想像出来,和你现在从事的工作进行比较,并细致地做出评价。把各方面的优点和缺点列出来,并分别打分。完成之后把两者的总分计算出来,决定自己是该换一份工作,还是该留在现在的岗位上。

正确的方法比盲目执着更重要

在工作中,我们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当遇到难题的时候,绝对不应该一味下蛮力去干,要多动些脑筋,看看自己努力的方向是不是正确。

一家公司招聘一名业务代表。甲、乙两名应聘者进入了决赛,在不一样的时间段分别被通知前来面试。

甲在面试时间里,各种问题对答如流。就在他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负责面试的考官突然把一把钥匙递给他,并随手指了指室内的一扇小门,笑着说:“请你帮我到那间屋里把一只茶杯拿来。”

甲接过钥匙就去开那扇小门,钥匙非常容易就插进了锁孔,但就是拧不动、无法打开。甲十分耐心地鼓捣了好长时间,才回过头来,极其礼貌地问那位翻看材料的考官:“请问,是不是这把钥匙?”

“是的,”考官抬头望了望甲,又补充一句,“不可能错,正是那把钥匙。”然后接着看他的材料。

甲无法把门打开,就转身走回考官的面前,非常为难地说:“门打不开,我也不渴……”

考官把他的话打断了:“那好吧,你回去等通知吧,一个星期以内若接不到通知,就用不着等了。”

乙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尽管不是很流畅,但他很快就凭着那把钥匙在那间屋里把一只茶杯取来了。考官为他倒了一杯水,高兴地对他说:“喝杯水,然后把协议签了,你被录用了。”

原来,那间屋不止一扇门,除去考官房间的那扇内门,还有一扇外门与考官房门相邻。乙把外边的那扇门打开了,取出了求职成功的那只茶杯。

我们在工作中花费了非常大的工夫,却始终不乐意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考虑些另外的方法,考虑别的捷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就是转换角度后的别的一扇洞开的门。

以下故事从另一个方面阐释了此道理。

麦克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级主管,在他面前是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十分喜欢自己的工作,也非常喜欢跟随工作而来的丰厚薪水——他的位置使他的薪水只增不减。然而,另一方面,他很讨厌他的老板,经过多年的忍受,他觉得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在经过慎重思考以后,他决定到猎头公司去重新谋一个其他的公司高级主管的职位。猎头公司对他说,凭他的条件,再找一个相似的职位并不费劲。

麦克到家以后把这一切跟他的妻子说了。他的妻子是一个教师,那天刚刚教学生怎样重新界定问题,也就是换一个角度考虑你正在面对的问题,把正在面对的问题完全颠倒过来看——不但要跟你以前看这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也要和其他人看这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她把上课的内容告诉给了麦克,麦克也是高智商的人,他听了妻子的话后,脑中浮现了一个大胆的创意。

他在第二天又去了猎头公司,这次他是请公司帮他的老板找工作。很快,他的老板接到了猎头公司打来的电话,请他去别的公司高就,虽然他完全不明白这是他的下属和猎头公司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恰好这位老板对于自己现在的工作也厌倦了,因此没有考虑多久,他就把这份新工作接受了。

这件事最美妙之处在于老板接受了新的工作,结果他现在的位置就空出来了。麦克申请了此位置,于是他就坐到了从前他老板的位置上。

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麦克在这个故事中的本意是想替自己找份新工作,以躲开让自己讨厌的老板。然而他的妻子让他懂得了怎样从不一样的角度考虑问题,他结果不但依旧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摆脱了让他烦恼的老板,还获得了意外的升迁。

因此说,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能只从问题的直观角度去思考,要不断使自_已智慧的潜力得到发挥,从相反的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让问题有新的转折出现。

当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障碍时,经过了努力依旧没有进展时,就要想想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比起持之以恒来,正确的做事方法更重要!

销售经理常常会告诉业务受挫的推销员:“再多跑几家客户!”父母常常会告诉拼命读书的孩子:“再努力一些!”然而这些建议都有一个漏洞。就类似有人曾经问一位高尔夫球高手:“我需不需要多做练习?”高尔夫球高手却回答说:“不,要是你不先掌握好挥杆要领,再多的练习也是毫无用处的。”

要是有人打算学打高尔夫球这种难度相当高的运动项目,他将花上大笔的金钱在设备、附件、教练和训练上,他还会把昂贵的球时不时打进池塘,他也经常会遭受挫折。要是他学习高尔夫球的目的是成为一位高尔夫球好手,或者在与朋友们相聚时能共同打打球,那么这么投入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他还必须持之以恒,才会使自己的目的达到。

然而,要是他的目标是为了每周运动两次,把体重减轻几磅并加以保持,使自己神清气爽的话,他最好把高尔夫球放弃,在住宅旁边快走就足够了。要是他在拼命练习了一个月或两个月的高尔夫球以后,慢慢认识到这一点,他把高尔夫球放弃了,开始进行快步走的锻炼方式。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呢?说他是一个缺乏恒心、半途而废的人?还是说他十分有自知之明?他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

总体而言,设定目标非常有意义,对自己的人生方向有明确的认识毕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然而现实中人们总是计较怎样达到目标的过程,因而把许多好机会失去了。他们还觉得要达到目标肯定要经受非常多的毅力考验,即便有捷径可走,他们选择的仍是艰辛的过程。

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被教导过,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例如对“只要努力,再努力,就能达到目的”等的说法,我们早就十分熟悉了。你要是遵循这样的准则做事,你往往会不断地遇到挫折和产生负疚感。因为“不惜代价,坚持到底”这一教条的原因,那些中途放弃的人,就往往被当作是“半途而废”,让周围的人感到失望。

正是由于这个害人的教条,让我们即便是有捷径也不去走,而去简就繁,并把这当成美德,加以宣扬。

比起执著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更重要。我们应该调整思维,尽可能通过简便的方式使目标达到。你应当选择用简易的方法办事情。

清楚解决问题的捷径并不是坏事,成功者往往采用这种方法:

一、换成简单的语言

将错综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的问题或语言。

比方说:总销售量:25873892美元

成本:14263128美元

要是科长问成本占销售量的百分之几,就能用简单方式表示,就是把销售量当作是25,把成本当作是14,这样就是14:25,这样就能够把成本约占销售量的55%推测出来。不管什么问题,只要把它简单化就易于把解决的办法找到。把别人的终点当作自己的起点

精通古今、多才多艺的里欧纳尔德·文奇指出:“不能青出于蓝的弟子,算不上好弟子。”

一位年轻的杰出的科学家皮耶·艾维迪也说:“比起史坦因莱兹等科学界的巨人,我们只能算是小人物。然而踏在巨人肩上的小人物,却可以比巨人看得更远。”在钻研新课题时,皮耶常应用这句话,他把与研究题目相关的资料收集到手,接着对其进行阅读和研讨。

二、学习别人的做法

比方说要把新式录音机推出来该如何做?如果本身缺乏这方面的经验,要是完全靠自己的构思,不但浪费时间,还会出错。经营录音机的公司不少,它们是消息的最好来源。然而不能依样画葫芦,而是利用先进的已有经验来发挥自己的构思。不管面临的问题是什么,都要看看人家是如何把问题解决的,然后再对此进行改善。

三、使用淘汰法

有时由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太多,反而不知怎么取舍。可以采取淘汰法逐一去掉不好的。

比方如跳舞比赛,要想一次从舞者中选出优胜者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便采取淘汰法。每次评审一组,有缺点就退场,如此陆续淘汰直到两组为止,最后剩下优胜的一组。当你要从几个东西中把最喜欢的选出时,要是把不喜欢的逐

四、向别人说明

能不能把更新更好的解决办法提出来,这与了解问题的程度相关。为了使自己的想法得到验证,最好向第三者提出计划。

纽约某石油公司的老板经常把太太看成练习讲演的对象。这位太太对石油知道的不是很多,却可以耐着性子聆听,结果对她先生帮助挺大。这位经营者把想法用语言表现出来,以发现这里面的缺陷。

做事不要太匆忙

在工作中,有很多人总是低头做事,他们匆忙如大自然的蚂蚁,却没有多少实质的收获,对他们来说,草率行事,冒冒失失是自己最好的写照!

冒失是一种轻率的表现,指的是对每件事情都无法深思熟虑,只凭一时冲动匆忙把决定作出,有时不计后果。冒失的人懒于思考,轻率妄动,为了把由动机斗争带来的内心痛苦和紧张情绪迅速摆脱掉,他们没有考虑主、客观条件和后果就贸然抉择,草率行事;他们生活节奏快,做事匆忙,常常一件事还没干完,又去干另一件事,或几件事同时干。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这位西班牙的智慧大师曾告诫我们:做所有事情都不要太匆忙,忙乱中易于出差错;也别太轻率大意,别急于发表态度或意见。

别匆忙急促,有些事情不能够不问清楚,不搞明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人只有懂得怎样安排工作,怎样把一个高明的工作进度表制定好,才能高效率地办事,在短期内出色地把老板交付的工作完成。

举一个在营销工作里的实例:新品上市的初级阶段,开拓市场寻找经销商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但面对一个陌生的城市和市场,你会如何去办呢?你是下车后匆忙急于到处走街串巷,还是在调查以后制定拜访计划以及合理路线?

任何城市都有几百个经销商,去拜访每个客户绝不可能。经验丰富的营销人员会重点拜访挑选出的客户中20%有意向、有网络和实力的经销商,花80%的时间沟通20%的重点客户。

与此同时,为了不把那些潜在经销商放弃,对于经营相关产品的小经销商,则只需要简单地散发新品招商资料就行了。

无论从事何种工作,事先的调查和分析都会对你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佳方案有帮助,好的钟表行走非常有规律,不快也不慢。有智慧的人做事决不匆忙,也不拖沓,不莽撞,也不踌躇。他做事总是井井有条,不慌不忙,没有积压,更绝对不会拖延。

他们并非一有想法就立刻去做,等发现偏差再去调整,而是起初就想好如何做,把所有事情都想好,理清。因为缺少时间而赶着把事情做完的人,往往事后要花更多的时间把第一次未做好的事情做好。要是真的没有时间做好做完每件事,那就做完最重要的事。

一些人觉得做事不匆忙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只需要每一次做事的时候注意一下就可以了,实际上一个人做事不慌不忙是一种习惯,你会发觉一个做事匆忙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冒冒失失,他们是靠着自己的直觉在做事。要想把做事匆忙的缺点改掉,首先就是要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时把计划和目标制定好,而且形成习惯。

有这么个广泛流传的管理故事:一群伐木工人走到一片树林里面,开始清除矮灌木。当他们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把一片灌木林清除完后,直起腰来打算享受一下完成了一项艰苦工作后的乐趣时,却猛然发觉,需要他们去清除的,不是这片树林,而是旁边那片树林!有多少人在工作中,就好像这些砍伐矮灌木的工人,往往只是埋头砍伐矮灌木,甚至没有意识到要砍的并不是自己需要砍伐的那片树林。

这种看起来忙忙碌碌,最终却发觉自己背道而驰的情况十分令人沮丧,这也是很多效率低下,不懂得卓越工作方法的人最易于犯的错误,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常常浪费在了一些没有用的事情上。

每一项行动都必定要有目标,并有达成目标的计划。早上开始工作的时候,要是并不清楚当天有什么样的工作要去做,就很容易如同上面的伐木工人一般,把时间浪费在不该做的事情上。没有目标,就绝不能有切实的行动,更不可能获得实际的结果。有目标才能使干扰减少,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对于优秀员工来说,每天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应该是把当天的工作计划好。

一位钢铁工人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的领班有一天交班以后,问他的生产科长这一班次今天生产了几吨,科长告诉领班说5吨,就写了个“5”字在地上,并且留下一支粉笔。

晚班的领班看见地上的“5”字,就问这是啥意思。有位工人说:“据说这是日班生产的吨数。“5”在第二天被改写成了“6”。竞争开始了,每天数字都在增加,后来有一个班次生产的钢材竟然达到了9吨,这以后该厂的班次生产量从未回落到“5”。

这即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一开始就应该有自己的终极目标,一开始就清楚自己的目的地在何处,也清楚自己现在在哪里。要是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始终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你迈出的每一步方向都是正确的,无论哪一天干哪一件事都不会违背你为之确定的最重要的标准,你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将为最终目标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要是你在一开始的时候心中就怀有最终目标,就会锻炼出与众不同的眼界,它使你不再把眼界局限在某一个具体事情上,多一些理性的严谨,少投入一些感情,事事往简单处归。它会使你把一种良好的工作方法慢慢形成,同时把一种理性的判断规则和工作习惯养成。

在做事以前就清楚地了解自己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这是成功人士最明显的特征,明白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什么事是必需的,什么事常常看上去必不可少,其实是无足轻重的。他们往往在一开始时就怀有最终目标,所以总是可以事半功倍,可以卓越而高效。

成功人士不仅在一开始时就怀有终极目标,而且他们的目标都十分具体,他们列“工作表”,而不是订“进度表”,会把比较大或长期的工作拆散开来,分成几个小事项。他们常常用长跑中的“分段法”,把很长的距离分成几个小段.任何一段都有一个标志性的事物,它可以是一份报告的完成,也可以是设计图的完工,哪怕只是增添了一种花在后花园,也是在成功路上把脚印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