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足部按摩疗法
5029300000007

第7章 家庭足部按摩操作方法(1)

一、操作前的准备

(一)准备事项

播放古典或轻松欢快的音乐,放松心情。

按摩前,应清洁双脚和手,剪短指甲,以防刺伤皮肤。室内较冷时,应准备好毛毯之类,以免受凉。

按摩时,为了使手指润滑和保护皮肤,预先轻擦简便易得的乳液类,如天然植物油、凡士林、椰子油、橄榄油和乳液等均可。

为了防止过度用手而导致疲劳,或是按摩过程中需要加强力度时,可事先准备好按摩棒。没有按摩棒时,也可用干净的圆形棒或竹板代替。

(二)按摩姿势

足部自我按摩姿势很重要,因为没有正确的姿势按摩就无法进行。特别是对那些肥胖弯腰不便,或关节痛而不易屈膝者,采用一些适宜的按摩姿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1、盘腿式。

坐在沙发或床上,双腿屈曲盘腿,需要按摩的足放在另一条屈腿的内侧膝关节和大腿上,上身自然前倾。用同侧手握住需要按摩的足背,暴露出足底或足内侧,用对侧手进行按摩。

2、单伸腿式。

坐在沙发或床上,一腿伸直,需要按摩的足放在伸直腿的膝关节和大腿上,上身前倾,同侧手固定需按摩足的足背,用对侧手按摩。

3、叉腿叠足式。

坐在沙发或床上,双腿屈曲,需要按摩的足放在另一足上,上身前倾,同侧手固定,对侧手按摩。

4、坐椅盘腿式。

坐在沙发上、床旁或椅子上,有靠背的最好,一腿自然屈膝下垂,需要按摩的足放在自然屈膝的大腿上,同侧手握住其足背并固定之,用对侧手进行按摩。

5、足外部。

多采用双腿侧屈式。既采用侧位坐式坐于床上,双腿屈曲重叠于身体的一侧(被按摩侧),对侧手支撑于床上固定体位,用同侧手按摩足外侧的反射区。

6、足背部。

多采用垂直屈腿式。既需按摩侧的膝关节屈曲呈直角位,足底平放,足背朝上,另一腿可伸直于床上,也可垂于沙发或床旁等,按需要一手固定,一手按摩。

二、足部按摩常用的手法和技巧

(一)常用的按摩手法

1、拇指按摩法。

(1)拇指点按法:用拇指指端或指腹垂直按压作用于按摩部位,并逐渐用力加压的手法(91)。

压法:以拇指顶端接触足部皮肤向前方按压,按压时每一关节屈曲,尽量达到90○,然后有节律地一伸一屈,一压一放的按摩。其余四指合握紧足部另一侧,是点压穴位的基本手法。适用于肾、肾上腺、胃及十二指肠、肝等穴区。

(2)拇指按揉法:以拇指指腹吸定在按摩部位,向下按压并着力进行左右、前后的轻柔缓和的内旋及外旋转动,带动皮下组织的手法(92)。

揉法:以拇指腹前半部接触足反射区,从左向右做半圆形的压揉动作,其余四指合握足部一侧。揉法是针对较大的穴区,如腹腔神经丛、肺、结肠等穴区。

(3)拇指推压法:拇指指腹着力于按摩部位,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或弧线移动并加压的手法(93)。

推法:以拇指腹上半部,直线推动的方法,余四指合握足部,可适用于穴区的推法。如推头部、推鼻子等穴区。另外,双拇指推法相同,如推气管反射区。

(4)拇指关节刮压法:用拇指指背关节面垂直着力于按摩部位,作单方向刮动而缓慢加压、移动的手法(94)。

2、食指关节按摩法。

(1) 单食指扣拳法 (食指关节点按或揉法):用食指近节指间关节顶端作为施力点,垂直按压作用于按摩部位,逐渐用力加压。主要作用在足部肌肉较丰满处,如脑部反射区。(95)。

(2) 单食指扣拳加压法 (食指关节点按或揉加压法):中指、无名指、小指三指握拳,食指近节、远节指间关节弯曲扣紧,搭在中指近节指间关节桡侧,拇指顺势搭在食指远节指间关节的桡侧,以突出食指近节指间关节。在按摩部位进行前后、左右轻柔转动(96)。

(3)食指关节刮压法:手法基本同上,食指中节关节面近似垂直施压着力于按摩部位,并作单方向刮动而缓慢加压、移动(97)。

3、 多指按摩法

(1)捏法:拇指指腹与食指指腹相对用力,作用于按摩部位,反复交替捏而提之(98)。

(2)双指钳法:食指、中指弯曲成钳状,以食指的尺侧面和中指的桡侧面,夹住按摩部位,逐渐用力加压提拉(99)。

(3)四指刮压法: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拳成平面,以此四指的近节指间关节为着力点,刮而压之,作单方向移动(100)。

(4)搓法:双手夹住按摩部位,掌心相对用力,作相反方向的快速揉搓,并同时做上下方向往返移动。要求是搓快移慢,双手夹持不可太紧(101)。

(5)摆法:双手的大鱼际分别放在足的左右踝骨的下方,稍用力夹紧,双手作前后的摇摆动作(102)。

(6)推擦法:两手合抱双足的内外侧或足底、足背或小腿等部位,做来回的推压、摩擦动作,使被按摩部位放松和迅速发热。如坐骨神经、下腹部等反射区。(103)。

(7)摇法:踝关节摇法有主动和被动两种。

自己进行足部按摩时可做踝关节主动摇法,一手握住足踝部跟腱下方,另一手握住足趾部,稍用力向下牵引拨伸,同时做踝部顺时针或逆时针环转动作。被动摇法要求操作者一手托住被按摩者足跟,另一手握住被按摩者大拇趾趾部,做踝关节的环旋摇动(104)。

摇法动作要和缓,用力要稳,摇动方向和幅度须在被按摩者生理许可范围内进行,由小到大。切忌突然单向加力,以防止损伤关节。为保护关节,需在按摩前先行放松调节。

[注:按摩手法的简化符号 ⊙表示点按或按揉法;→代表推压(或刮压)方向。]

(二)反射区按摩的基本手法

足部反射区按摩的基本手法是以手部特定的技巧动作,在足部特定的反射区上进行按摩操作。具体手法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点法。

点法又称单食指扣拳法,是用拇指指端或屈指骨突部着力于足部穴位或病理反射区,逐渐用力下按(105)。

点法接触面积小,刺激量大,是一种较强的手法,用力要均匀,渗透,逐渐加重,使刺激充分到达肌肉组织的深层,被按摩区有酸、麻、重、胀、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钟,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

2、 按法。

按法是指用拇指的指端或螺纹面着力于足部穴位或病理反射区,逐渐用力下按(106)。

使用此法时,用力应平稳,逐渐加重,使刺激充分到达肌肉组织的深层,被按摩者有酸、麻、重、胀、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钟,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

但需注意,久用此法,拇指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患腱鞘炎,可与其它手法交替使用。

3、揉法。

揉法分指揉法和掌揉法(107)。

指揉法是用手指螺纹面吸定于足部穴位或反射区,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和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掌揉法是以手掌大、小鱼际或掌根吸定于穴位或反射区上,操作方法同指揉法。

由于足对应区面积不大,只能适合于手指揉法。使用此法时,腕部应灵活自如地旋动,动作要连续、协调,压力要轻柔。

4、推法。

本法用于足部线状反射区,常和按法结合使用,称为推按法。如用双手拇指从某线状反射区的中点向两侧分推,称为分推法。

推法是用单指、多指及掌根、大小鱼际侧等,着力于一定部位行单向直线移动。一般多采用拇指推法,即用拇指指端或指腹着力,紧贴体表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108)。

操作时,指掌应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均匀。

5、擦法。

用单指或手掌大小鱼际及掌根部附着于足部,紧贴皮肤进行往复、快速直线运动,使之产生热量并向机体深部透入(109 )。

使用此法时,掌面仅贴在皮肤上,一般不用力下压,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指掌作往返直线移动,迅速往复,不能停顿,且用力平稳,以出现温热感为佳。另外,可在皮肤上涂上润肤乳等,以免损伤皮肤。

6、叩法。

叩法常用的有中指叩法和撮指叩法(110)。

中指叩法是用中指指端叩打足部穴位,如雨点下落;撮指叩法是手指微屈,五指端捏在一起,形如梅花状,用腕部弹力上下动作行点叩法。

叩法用力要快而短暂,垂直叩击体表,干脆利索,不能有拖抽动作,速度均匀而有节奏。

7、掐法。

将力量灌注于拇指端,用拇指指甲重掐穴位或反射区。也有以拇指与其余各指顶端甲缘相对夹持穴位和反射区施力,或用双手拇指顶端对应夹持穴位和反射区施力(111)。

掐法刺激最强,掐前要取准部位,为了避免刺破皮肤,可在重掐部位上覆盖一层薄布,掐时要逐渐加力,至引起强反应停止,一般为半分钟,掐后可轻揉局部以缓解疼痛。掐法多用于急症、重症。

8、捏法。

用拇、食二指分别捏压在两个对应的穴位和反射区上压揉,或者拇指在一个反射区和穴位上点压,而食指在另一面起固定作用(112)。

手法强度可轻可重,适合于相对的穴位和反射区,如足反射区淋巴(腹部)和淋巴(上身)即可用此法。

9、钳法。

一手握住足部以保持固定,另一手将食指、中指弯曲成直角,形似钳状,夹住脚趾做加压、旋转和牵拉的手法(113)。

使用此法时,食指、中指近节指骨同时相对用力加压,或以食指或中指近节指骨加压为主,具体操作视需要而定。

10、空手横切法。

像空手切刀一般,用手的侧面打击,可用于脚底全部。运用空手横切法时,尽可能横着叩打,因为这种方式效果较佳(114)。

使用空手横切技法时,以接近手腕处打击形成的刺激较强,手端打击则刺激较弱。如采用轻而短的叩打,则使神经兴奋,具有治疗神经麻痹的功能。

11、空心拍打法。

手成碗状,使手掌形成空心状,对脚拍击。拍击时,若轻而短,则能振奋身体和神经;强而长的拍打,则可松弛肌肉,镇静神经(115)。

三、足部按摩操作中的具体要求

(一)按摩的注意事项

1、按摩前要用温水洗脚,手指甲要保持清洁,全身放松。

2、前30分钟、饭后1小时内及空腹时,均不宜进行按摩。

3、进行足部反射区按摩期间,需保证一定的饮水量,一般每次饮300~500毫升温开水。严重肾脏病、水肿、心衰患者例外。

4、应避开骨骼突起部位,以免损伤骨膜,导致溢血肿胀等现象。老人的骨骼变脆、关节僵硬,儿童皮薄肉嫩,在按摩时不可用力过大。

5、足部有外伤、脓肿时,应避开患处,可在另一只脚的相同部位进行按摩。如因治疗不慎,造成皮肤红肿淤血者,可在患处涂上红花油,并暂停治疗。

6、妇女月经和妊娠期间、各种严重出血症、活动性结核病、梅毒和脑血管病的昏迷期,以及长时间服用激素和极度疲劳者,都不宜进行足部反射区的按摩。

7、必须全面按摩,突出重点。每次按摩时间以30分钟左右为宜,不宜过久。

8、运动后、大量饮酒或高烧者,不可贸然刺激穴道,以免发生意外伤害。

(二)手法的基本要求

不论采用哪种手法,只要能够刺激双足对应反射区,都能够调节人体生理机能,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但是,只有正确的自我按摩手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定位要正确。

选准反射区位置,是保证疗效的起码要求。偏离正确位置并无害处,但做的是无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