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萨科齐接见一个走投无路的“丧家狗”,成了国内外众多人的谈资,许多媒体也在争相报道相关新闻。一些正义又正直的国人提出强烈抵制法国货、法国欧洲又有如何抵制中国货之类的话题,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啊。
在大家忙着探讨甚至出手怎么对付法国人特别是萨科齐的同时,我在想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谁挑拨起来的呢?法国人吗?萨科齐吗?我认为,是他们,是他,还有另一个罪魁祸首——丧家狗(当然,这个“丧家狗”所指是谁,不宜直说,又不言自明)。
众所周知,萨科齐是罪恶难逃的,而那个流亡分子丧家狗,更是罄竹难书的。
中国人民应该跟萨科齐、丧家狗一起算总账!
当然,由于国情和文化的不同,我首先搞不清的是:法国总统萨科齐到底为什么会冒着经济风险和中国政府的强烈劝阻于不顾,非要去见一位基本不能给法国带来任何经济利益的丧家狗呢?也许是法国人已经富到了全球经济危机时,还可以大大的花上一笔昂贵的法郎做个秀吧?也许是法国人已经正直到了宁愿损失上百亿也要维护他们眼里的这个朋友的地位吧?这些问题,对于不了解法国国情的你、我、他,可能都不会弄明白的。
法国一边高呼“中国没有权力干涉他们想见谁的权力”,一边又在疯狂煽动欧洲其它成员国站在他们一边一起对抗中国。就此行为来看,法国自己对自己单个对抗中国是没有一点信心的。对此,我认为中国此时就更应该在外交政策上表露出我们针对的只是法国,不要让欧洲众国都被法国人欺骗,让他们觉得我们针对了欧洲所有国家。除了法国确实应该制裁、给他点颜色看看,其它欧洲国家的经济往来、友好关系我们应该继续。我们可以把和法国的订单交给德国人、意大利人、英国人等等的其他欧洲人去做。我们一定要让欧洲国家知道我们只针对法国,只真对法国总统的这一行为。还有,我们应该也让法国人彻底明白,为什么中国人会对他们的这一行为如此义愤填膺、如此同仇敌忾。法国媒体上不是说法国错把中国当朋友了吗?我们要告诉他们,中国人之所以如此义愤填膺、如此同仇敌忾,就因为我们把他们当成了朋友,因为中国人的逻辑思维中,朋友就是要相护忠诚。中国人是容忍不了他的朋友再去和他的敌人做朋友的,这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就是对我们的不尊重。
西方国家中一直存在着一些反对中国的势力,他们一直给丧家狗暗中支持,想达到他们的目的。于是,就有了丧家狗这个所谓人物,成了欧洲一些国家的一只疯狗。欧洲一边要花钱豢养丧家狗,一边还要为见到丧家狗而买经济损失的单。欧洲的一些人一直在耍笑利用丧家狗,这次,终于让丧家狗利用了一回他们。
法国已经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原因是什么呢?毋庸置疑是丧家狗。
法国的这些损失,萨科齐和他的那些政客们,难道没有一个会算帐的吗?当然有啊!可是,他们为什么非要为一个不带给他们任何利益的一个丧家狗,而得罪一个有13亿人口的国家呢?因为他们就想利用丧家狗来达到他们的目的。
但不管怎么样,这次丧家狗已经成为中法之争的罪魁祸首。丧家狗一边煸动欧洲强硬对华,而中国如果对法国回以经济制裁的同时,也就激化了中法矛盾;另一边是聪明的欧洲人,他们知道问题出在了丧家狗身上,但是那些没有远见的人将会永远把中国当做敌人。就这么简单,丧家狗就会在中法、中欧经济拼杀你死我活的时候,向中国提出他的无理要求和分裂图谋了。
所以,中法之争最后的赢家不是中国,更不是法国,而是丧家狗。就算他达不到他的野心和企图,他也利用萨科齐为代表的欧洲人,对中国进行了一次报复。一个活到70多岁即将离世的人,利用制造矛盾的卑劣手段来达到他个人的目的,多么得可怜、可耻、可笑、可气!
这就是“丧家狗”留给中国人民与世界和平的最后念想。
这就是“丧家狗”的垂死挣扎。
【53】刘伯温的神人之道
从小就听说历史上有个刘伯温,是个“神人”,前知五百年,后算五百年。我一直揣摩不透,他怎么就那么“神”呢?
我在研究刘伯温的神人之道。他是元末明初军事谋略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亮。
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以字行。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出生于江浙行省处州路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今南田山武阳村于1948年划归温州文成县)。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而且文笔精彩,所写文章非同凡俗。他14岁时入处州郡学读《春秋》,17岁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宋明理学,同时积极准备科举考试。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使年轻的刘伯温很快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的大才子、大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他的老师郑复初就曾对刘伯温祖父说:“他日这个孩子必定会光大你家门楣,振兴刘氏家族!”西蜀名士赵天泽在品评江左人物时,将刘伯温列为第一,将他与诸葛孔明相比,说刘伯温他日一定会成为济时大器。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也就是说:我的高参啊!
刘伯温果然是人中之杰。他于元统元年(1339年)考取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开始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最初,刘伯温希望为元朝政府效力,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他在中进士后不久,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元帅府都事。但是他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朝廷的采纳,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的压制。刘伯温非常失望,先后3次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
公元1360年,义军统帅明太祖两次向隐居青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刘伯温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决定出山辅助明太祖,希望通过助朱氏打江山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大志。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刘伯温初次与朱氏相见,就提出了“时务十八策”。明太祖一见刘伯温之后,更是大喜不已,从此将刘伯温视为自己的心腹和军师。
刘伯温出山之后,忠心耿耿地为朱氏政权效力,积极为明太祖出谋划策。他为朱氏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而明太祖得到刘伯温的辅助,正是如虎添翼。他基本上按照刘伯温为他定下的战略、战术行事,先用诱敌之计大败陈友谅,挫其锐气,再于公元1363年在鄱阳湖与陈氏决战,将其势力彻底消灭。第二年,又依计将张士诚的势力消灭。然后,明太祖派部队北上攻打元朝首都北京,同时准备在南方称帝。
公元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为朱氏最后平定天下、开创朱明皇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基,作为开国元勋之一,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为了表彰刘伯温的特殊贡献和巨大功勋,明太祖还下诏免加刘伯温家乡青田县的租税。这是处州地区惟一不加税的一个县。不久又追封刘伯温的祖父、父亲为永喜郡公。
洪武三年(1370年),刘伯温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受“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称号,赐封诚意伯,食禄241石。但是,皇帝给刘伯温的级别、待遇不是很高啊,没有达到“达官显贵”的程度,充分说明这个皇帝留着后手呢!即便如此,刘伯温本人的事业和青田刘氏家族的发展,都如日中天,达到了最辉煌的鼎盛时期。
作为一代军师和智者,刘伯温料事如神,他深知自己平时疾恶如仇,得罪了许多同僚和权贵,同时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激流勇退,于洪武四年(1371年)主动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回青田隐居起来。
刘伯温在青田过了两年的隐居生活,本来希望远离世间是非争夺。但是,他的智慧和才能实在太高,他的名声实在太大了,他甚至被民间百姓渲染成了一位活神仙般的人物,这就无法避免政敌的嫉妒和皇帝的猜疑。洪武六年(1373年),刘伯温的政敌胡惟庸当了左丞相,指使别人诬告刘伯温,说他想霸占一块名叫“茗洋”的“有王气”的土地做自己的坟墓,图谋不轨。早就对刘伯温放心不下的明太祖,听到诬告后果然剥夺了刘伯温的封禄。刘伯温非常惶恐,于是亲自上南京向明太祖谢罪,并留在南京不敢回来。后来,胡惟庸升任右丞相。胡惟庸天下第一大奸臣可与秦桧相提并论,刘伯温更加忧虑,终于一病不起。
洪武八年(1375年),有病在身的刘伯温由皇帝朱元璋所派使者护送回家,不久在家忧愤而死,终年65岁。其死因有几种说法,大都认为是“他人”谋杀致死,但都没有可靠证据。毛佩奇教授认为是正常生老病死,基本符合史实。
刘伯温在世时,名声不是很大。爵位只是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中的伯,一直到死都是这样。
1514年,在刘伯温去世139年之后,明朝廷却突然加赠刘伯温太师衔,谥文成。说他“慷慨有志,刚毅多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为什么明朝皇帝在刘伯温去世139年之后突然想到赠封他?
其一,没有杀净的功臣。
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中,许多人被杀掉了,所以最后才轮到了刘伯温。1370年所封功臣37人中,在朱元璋去世前或父或子被杀、被充军、被除爵的达到了31人,其中还不包括被暗害死的。既然这些人已经被朱元璋定为坏人,在神化朱元璋的时候自然就不能再用这些人来做陪衬了,这样就将原本排在40名之后的刘伯温一下提到了“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的位置了。
其二,具有欺骗的作用。
刘伯温在朱元璋手下担当的是太史令,这个官职除了编制历书等,还负责观察天象,同时兼管起草文书、策命、记史事、编史书、国家典籍、祭祀等。通过刘伯温来预测朱元璋是“真命天子”更加具有欺骗性。
其三,留有文章的威力。
刘伯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文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著作有《郁离子》、《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经》、《百战奇略》、《神机致理兵法心要》及论述军械火器的著作《火龙神器阵法》等文章,这样方便在天下特别是在文人中宣传推广,以发挥朝廷对天下进行精神统治的威力。
其四,因有最高的学识。
刘伯温在朱元璋的开国元勋中学历最高,是前朝的进士,让前朝的进士给没有正规上过学的朱元璋当老师,面子上好看,而且刘伯温比朱元璋大将近20岁。
其五,独有神话的价值。
刘伯温是有文才又有从军经历的人,有说他经常微服出巡,体察民情。亦有说他很会占卜,并著有《烧饼歌》,向朱元璋暗示大明日后所发生的事,甚至明亡之后数百年的事。只有刘伯温适合神化成能文能武的人,而别的任何人都没用这个价值。
【54】三大步的人生之道
人生要走得令人满意,就应该边走边看三大步:第一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步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暇,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竟千年。进入这个阶段,心态或许是激情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在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倘若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常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在这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自有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
正是: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
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这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一辈子做人,怎样算是做好了人呢?
一辈子处世,怎样算是成功的处世?
还是阔达的心态。人生在世,无非是让人笑笑,偶尔也笑笑别人。
曾经沧海之后,再去看世情,无非是云淡风清,不过是日升日落一样的泰然了。
【55】中国人的精诚之道
2008年,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有人说,2008年是中国的灾难年。藏独、地震、雪灾、奶粉……桩桩件件都带给国人巨大的精神伤痛和身体摧残;
有人说,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奥林匹克圣火燃遍华夏大地,我们等待、我们期盼、我们拼搏,只为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升起的那一瞬间的自豪而潸然泪下;
有人说,2008年是中国的转折年。我们不再是封闭的孤立国家,当经济危机敲开国门的时候,每个人都在思考着自我和国家的未来……
无论这是怎样极不平静的一年,我们都看到,每一个事件中的中国人都表现出了空前的精诚团结:我们共同抗击天灾人祸、共同高喊“四川雄起”,我们共同守候奥运、共同唱响《义勇军进行曲》,我们共同反击分裂势力、共同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
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2008的精诚奇迹——
奇迹之一:患难见真情——战胜雪灾
时间: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