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铭人铭言:读人心得
5038400000033

第33章

年初,南方出现了罕见的暴雪,阻断了人们返乡过年的路途,隔断了亲人归心似箭的思念。面对各个交通要道上滞留的旅客,除了各地政府和人民子弟兵的大力救援帮助外,人们开始自发的互助互救。许多民间慈善组织,主动向受困灾民伸出援助之手,捐钱捐物,为无家可归的农民工联系临时住处并提供食物。一些退休在家的老人,起早贪晚为受困的人们烧水做饭,然后不辞辛苦的送到他们手中。个体运输的司机,则主动承担起运输救灾物资的任务。每一个人的力量是那么微不足道,却又是那么温暖人心。一个个“志愿者”,小小的爱心汇聚成了寒冬里的暖流,让人感受到了这个冬天“温暖如春”。人民的子弟兵,永远冲在救灾的第一线,搬运救灾物资,抢修各种设施和线路,抢救受困群众。火车站内厚厚的子弟兵人墙保护乘客免受踩踏危险,处处都有这些“最可爱的人”们的身影,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正是有这样的“精诚所至,冰冻为开”,我们才战胜了那场突如其来的灾害。如果没有精诚团结,那么冰封的将不仅是那冰冷的道路,恐怕还有我们之间那颗炽热的心。

奇迹之二:全民大团结——抵制老法

时间:2008年4月

由于法国政府在保护奥运圣火中的失职,以及法国媒体对华的扭曲报道,“抵制家乐福”这条口号,通过论坛、QQ、msn和短信,迅速扩散。理由是奥运火炬在法国传递期间遭到干扰,其大股东LV公司曾多次资助藏独集团。年底,萨科齐又无耻的接见达赖。一石激起千层浪,充满爱国情结的热血青年纷纷走上街头,高举国旗高喊着“抵制家乐福”!国人的爱国热情被完全的激发出来,迅速扩散,以至于在人群中我们看到不乏年迈的老者和年幼的孩童。虽然新闻媒体声称这样的“抵制”缺乏理性,但在这涌动的人潮中我们看到了当代人爱国的热情依然澎湃。我们并非如国外媒体描绘的那样冷漠无情,不问国事;亦不是野蛮无知,落后软弱。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家乐福总裁终于站出来辟谣“家乐福从未资助过‘藏独’势力”。此事才算是基本告一段落。但这次事件带给国外媒体的震惊和意外却是巨大的,它让外国人意识到了中国人的团结力量之大,影响之广,是绝对不可小觑的。

萨科齐更是心有余悸了。

奇迹之三:大难更兴邦——抗震救灾

时间:2008年5月

对于这场举国悲痛和震惊的5·12汶川大地震,我们无需多说,也没有必要多说。一切都化为人们的行动——祈祷、祭奠、呐喊、救援。能够尽自己绵薄之力的人,毫不犹豫的奔赴灾区,他们或用短信、或用电话向家人诉说自己的决心、责任和歉意,每一位母亲、妻子都坚定的支持着自己的孩子和丈夫。无法支援灾区的人则点燃希望的蜡烛,为遇难的同胞祭奠、为等待救援的同胞祈祷。每一个烛光都是指路的明灯,照亮希望,抚平伤痛,将思念和祝福传到灾区人民的心中。天安门广场上“四川雄起、中国雄起”的口号声犹在耳边回荡。那响彻天空的呐喊,传递的是我们抗击自然灾祸的信心,战胜死神病魔的决心,挽救同胞于水火的爱心。奔赴灾区的解放军和志愿者们日以继夜的挖掘救援,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被解救出来,令人振奋鼓舞。每个人捐献的财物一点一滴汇聚成大批的救援物资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

国人再次在灾难面前团结一致,以我们特有的坚强意志和韧性面对华夏大地的伤痛,幸运的,我们也已经走出了那段阴影,相信灾后重建的汶川也会发展的更好。

奇迹之四: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

时间:2008年9月

在此之前,几乎没人知道“三聚氰胺”是什么。一夜之间,这个词却家喻户晓。这种爆炸式的传播,完全是因为它和我们最关切的东西关联在了一起——奶粉。无良的奸商,为了增加奶粉蛋白质含量竟然在牛奶中添加化工原料,这实在令人发指、毛骨悚然又始料不及。尽管我们总是喜欢自嘲“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但面对这样汹涌的化工奶粉浪潮袭来时,我们要站出来讨个公道和说法。不仅为在医院中忍受病痛折磨的弱小婴儿,更是为了我们自身的健康。

公众的不断声讨和质疑,终于引起了媒体和有关部门的注意,我们且不论政府的危机预警几种如何。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没有团结起来、同心协力,想必事情不可能如此及时的得到解决。

奇迹之五:经济遇危机——爱心传递

时间:2008年11月

接近年尾,从美国和西方不断袭来的经济寒流,让几乎每个人都感到了丝丝寒意。可是,人就是这么奇妙的动物,越是逆境越能激发出寻求温暖和爱的本能。只要有发现爱和感受爱的眼睛,那么人间处处有温暖,寒冬也将不再寒冷。这场贝因美发起的“把爱传出去”的慈善公益活动借着“爱”这个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举办。2008年,我们实在经历了太多灾难和心酸,在这一年即将结束之时,我们确实需要一些温暖的精神慰藉,重整旗鼓迎接2009年的到来。

不管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人与人还是人与动物,只要有爱,就能织起一张千丝万缕的网络。用手机和相机定格住身边令人感动的爱的刹那,与他人一起分享这份感动,悦人悦己,何乐而不为?

还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说得好啊: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那些发达国家……中国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56】三句话的凝聚之道

中学时代,已经成为我30年前的记忆。现在,能够记忆犹新的事情,真是不多。

但是,我至今还能背诵出来的,是课文《歌声》开头的那几句:“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长远的。无论哪一首激动人心的歌,最初在哪里听过,哪里的情景就会深深地留在记忆里。环境,天气,人物,色彩,甚至连听歌时的感触,都会烙印在记忆的深处,象在记忆里摄下了声音的影片一样。那影片纯粹是用声音绘制的,声音绘制色彩,声音绘制形象,声音绘制感情。只要在什么时候再听到那种歌声,那声音的影片便一幕幕放映起来。”

这是吴伯萧先生的散文。太美了!

30年前的记忆已经模糊不清了,30年来的记忆还是历历在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里,有多少的大事、喜事和国事、家事,因为我们经历过了,就都会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的。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三句最鲜活的平民话语,给我很多感悟:

一是1984年国庆阅兵时,学生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你好”的横幅;

二是2003年非典肆虐时,网友发帖高呼“锦涛挺住”;

三是2008年4月,中国留学生在巴黎迎接火炬传递时打出的“胡哥加油”的标语。

24年前,在庆祝建国35周年北京举行的盛大的阅兵仪式时,北大学生打出“小平你好”的横幅,成为那个年代的象征。再一次见到人民为领袖打出横幅是在2003年,面对非典的突如其来,肆虐蔓延,我们的祖国和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经历着异常严峻的考验,人民喊出了“锦涛,挺住!”2008年4月,北京奥运圣火在法国巴黎传递时,中国留学生打出的“胡哥加油”的标语,再一次把人民和领袖的距离拉的更近。

当今社会,演艺明星、社会名流多有自己的粉丝团,都是各为其主。

我们的主席和总理也有粉丝啊,而且他们的粉丝不仅仅是“团”了,而且是“粉丝军”、“粉丝军团”,甚至是“粉丝王国”了!不计其数的粉丝们,用“胡哥”、“涛哥”、“宝哥”、“老爷子”等,来亲切地称呼我们的胡主席和温总理。

当然,相对于中国对领导者至高无上的尊崇的历史传统,这样的表达方式多少显得有些另类。可是,你去认真地想一想,仔细地琢磨琢磨,又觉得顺理成章,再也自然不过、亲切不过了。

对于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当代中国人,乃至许许多多的国际友人,这恰恰是最符合当今民众的情感表达方式,也是最亲切自然的。“什锦八宝饭”的出现,以及他们追星一族的粉丝行为,使得民众对领袖的爱戴,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真挚和生活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从“小平你好”,到“锦涛挺住”,再到“胡哥加油”的出现,领袖称谓的变化越来越贴近生活,靠近民心。民心不可违,有了民心,才会拥有一切。

一个民族的人心,是需要凝聚的。当领袖成为凝聚人心的力量,这个民族的民心必定是凝聚的。

在即将过去的2008年,我们经历的太多太多……

所以,我们的总理由衷地感慨——“多难兴邦”!

我们,不是也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凝聚与坚强吗!北京奥运成功举办、神州七号完美飞天,中国向世界展示出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力量。如果说“小平您好”这句标语是一句感谢,是一种期待的话,那么“胡哥加油”,则是一种支持、一种鼓舞、一种力量!

当然,更是一种凝聚,一种史无前例的凝聚,一种继往开来的凝聚,一种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凝聚!

【57】历史上的名相之道

我这里说的“相”,是指古代不同叫法的宰相、丞相等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名相”,当然就是比较有名望的。其职务和职权,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或者国际上通称的政府首脑。

在我国古代所有的官职中,“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皇帝(或君主)既需要“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权力。

秦朝时,“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宦官担任宰相职务的称为“中丞相”。

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

隋朝定三省制,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

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唐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

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大降。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下为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为左右丞及参知政事。

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清沿明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

历史上著名的宰(丞)相很多,我从中选出了最受人尊崇的十六位,谨供朋友们领略一下他们的为相之道。

1.齐国名相管仲: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2.秦国名相商鞅:

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3.秦朝名相李斯:

战国时楚国上蔡人,是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弟子。后辅助秦始皇统一中国,官至丞相。为秦始皇定郡县之制,下令焚书坑儒,以小篆为标准统一文字。秦始皇死后,李斯听从赵高阴谋,矫诏杀太子扶苏,立胡亥。秦二世继位后,赵高专权,污蔑李斯谋反,李斯被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

4.西汉名相萧何:

西汉初年政治家。秦沛(今江苏沛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佐刘邦(后汉高祖)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收取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并知民间疾苦,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刘邦为汉王,以萧何为丞相,萧何推荐韩信为大将军。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侍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汉代建立后,以他功最高封为侯。采摭秦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被拜为相国。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卒。

5.汉初名相周勃:

沛县(今江苏沛县)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大将。周勃的祖先原是河南卷县人,后来迁到了沛县。刘邦起兵反秦时,他就跟随着南征北战。建汉后,又参与平定诸王的叛乱,最后封为绛侯。他先后俘虏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郡守各三人,独自击破敌军二支,攻下城池三座,平定五个郡,七十九个县,可谓战功赫赫。周勃为人朴实忠厚,刚直无私,刘邦对他很信任,认为国事可以放心地委托他去办。周勃后来病死,谥号为武侯。

6.汉初名相陈平:

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人。他足智多谋,锐意进取,屡以奇计辅佐刘邦定天下,汉初被封为曲逆侯。汉文帝时,曾升为右丞相,后改任左丞相。而汉初三杰,韩信受谤,被擒于云梦泽,死于钟室;萧何遭谗,曾械于牢狱;张良惧祸,托言闲游。陈平却久居相位,且得善终,足见他官场权谋之老道,远在三杰之上。

7.蜀国名相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千百年来一直做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故事广为世人传诵。

8.前秦名相王猛:

北海剧县(今山东寿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东晋后期前秦国的丞相。他出身贫寒,初以卖簸箕为生,空怀满腹经纶,后得遇东海王苻坚,辅佐苻坚励精图治,伐荆州、擒李俨、斩苻柳、取洛阳、灭前燕,创造了丰功伟绩。一些史学家评论他无论武功还是文治,都不在诸葛亮之下。

9.初唐名相房玄龄:

唐代初年名相。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玄龄博览经史,工书善文,18岁时本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记室。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首先为秦王幕府收罗人才。贞观三年(629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十一年封梁国公。与杜如晦、魏征等同为太宗的重要助手。至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总理朝政。曾受诏重撰《晋书》。太宗征高句丽时,他留守京师。贞观二十二年病逝。

10.大唐名相狄仁杰:

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届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后人据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

11.北宋名相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