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秦,名越人,战国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太子尸厥已死,而治之复生;齐桓侯未病,而知其后五日不起,名闻天下。《史记·战国策》推崇其为脉学倡导者。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哪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喜讯。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迎。于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
【三】外科之祖——华佗
又名敷,字无化,后汉末沛国(今安徽亳州)人。尤擅外科,对“肠胃积聚”等病,饮麻沸散,须臾便知醉,肠洗浣,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华佗生活的时代,当是东汉末年三国初期。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一位著名诗人王粲在其《七哀诗》里,写了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这就是当时社会景况的真实写照。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四】中医之圣——张仲景
名机,汉末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甚多。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它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书中还精选了三百多方,这些方剂的药物配伍比较精炼,主治明确。如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这些著名方剂,经过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检验,都证实有较高的疗效,并为中医方剂学提供了发展的依据。后来不少药方都是从它发展变化而来。名医华佗读了这本书,啧啧赞叹说:“此真活人书也”。喻嘉言高度赞扬张仲景的《伤寒论》,说:“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如日月之光华,旦而复旦,万古常明”。历代有关注释、阐发此书的著作很多。特别是注释、阐发《伤寒论》的著作,竟达三四百种之多。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对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等国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日本,历史上曾有专宗张仲景的古方派,直至今天,日本中医界还喜欢用张仲景方。日本一些著名中药制药工厂如小太郎、内田、盛剂堂等制药公司出品的中成药(浸出剂)中,伤寒方一般也占60%以上(其中有些很明显是伤寒方的演化方)。可见《伤寒杂病论》在日本中医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预防医学的倡导者——葛洪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著有《肘后备急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候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世界上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约生于晋太康四年(公元二八三年),卒于东晋兴宁元年(公元三六三年)。晚年,他隐居在广东罗浮山中,既炼丹、采药,又从事著述,直至去世。对他的一生,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引用了《历代名医像赞》的一首诗来概括:“陷居罗浮,优游养导,世号仙翁,方传肘后”。但这只说出了他炼丹采药,隐逸求仙的一面。而他另外的一面却被忽略了。其实,他是古代一位鼎鼎有名科学家,在医学和制药化学上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在文学上也有许多卓越的见解。他的著作,约有五百三十卷。不过,大多已经散佚,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抱朴子》是一部综合性的著作,分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内篇说的是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病等事,属于道教的著作。但其中《金丹》、《仙药》、《黄白》等部分是总结我国古代炼丹术的名篇;外篇说的是人间得失,世道好坏等事。其中《钧世》、《尚博》、《辞义》等篇,是著名的文论著作。《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是他在广东编著的一部简便实用的方书。收录的方药大部分行之有效,采药容易,价钱便宜。而且,篇帙不大,可挂在肘后随行(即今天所说的袖珍本),即使在缺医少药的山村、旅途,也可随时用来救急。所以,受到历代群众的欢迎。葛洪的医学著作,据史籍记载,尚有《金匮药方》一百卷,《神仙服食方》十卷,《服食方》四卷,《玉函煎方》五卷。
【六】中药之王——孙思邈
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曾治愈唐太宗皇太后头痛病,宫廷要留他做御医,他谎称采“长生不老药”献给皇上,偷跑了。监视他的人谎报采药时摔死,太宗封他为药王。约生于隋开皇元年(公元五八一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六八二年),活了一百零二岁(有的考证活了一百四十一岁)。他汲取《黄帝内经》关于脏腑的学说,在《千金要方》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为中心的杂病分类辨治法;在整理和研究张仲景《伤寒论》后,将伤寒归为十二论,提出伤寒禁忌十五条,颇为后世伤寒学家所重视。他搜集了东汉至唐以前许多医论、医方以及用药、针灸等经验,兼及服饵、食疗、导引、按摩等养生方法,著《千金要方》三十卷,分二百三十二门,已接近现代临床医学的分类方法。全书合方、论五千三百首,集方广泛,内容丰富,是我国唐代医学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对后世医学特别是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和贡献;并对日本、朝鲜医学之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千金翼方》三十卷,属其晚年作品,系对《千金要方》的全面补充。全书分一百八十九门,合方、论、法二千九百余首,记载药物八百多种,尤以治疗伤寒、中风、杂病和疮痈最见疗效。
【七】儿科之祖——钱乙
字仲阳,北宋郓州(今山东东平)人。著《小儿药证直诀》,以脏腑病理学说立论,根据其虚实寒热而立法处方,比较系统地作出了辨证论治的范例。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八】法医之祖——宋慈
宋朝福建人,字惠父,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建阳(今属福建)人,与理学大师朱熹同乡。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卒于南宋理宗淳祐六年(1249年),享年六十四岁。早岁习儒,入仕后经历十余任地方官,多负刑狱之责,终于广东经略安抚使。一生经办案件数不胜数。逝世前两年(公元1247年)撰成并刊刻《洗冤集录》五卷。此书是其一生经验、思想的结晶,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它比意大利人佛图纳图·菲得利写成于公元1602年的同类著作要早350多年。
【九】“滋阴派”的创始人——朱震亨
字彦修(1281——1358年),元代最著名的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所出最晚。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第子罗知悌,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朱震亨以为三家所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嫌未备滋阴大法。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故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誉之为“朱一贴”。弟子众多,方书广传。
【十】中药之圣——李时珍
字东壁,号频湖,明朝蕲州(今湖北蕲春)人。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参考历代医书800余种,经27年艰苦劳动,著成《本草纲目》,所载药物共1758种。他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名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怎么也学不进去。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九年,三次到武昌考举人,都落第了。于是,他放弃了科举作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求父亲说:“我今年二十三岁了,老是考不上,您还是让我学医吧!”并且表示了这样的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很有名望的医生。大约到了三十八岁,就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只任职一年,李便辞职回乡。
【十一】医书之总——吴谦
字文吉,清朝安徽歙县人。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医宗金鉴》是清代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简要的一种。
【89】大奸臣的无耻之道
奸字起笔先写女,
官高势重美色迷。
贪得无厌无底洞,
死后留名粪难比。
这是我写给本文里的主人公们的赠诗,题目就叫《遗臭万年》吧。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既有一批又一批叱咤风云、砥柱中流、辅佐朝纲、造福于民的功臣良将,也不乏一个又一个阿谀逢迎、投机钻营、坑害忠良、祸国殃民的奸佞之徒。我给挑选出10名历史上的大奸臣,读一读他们的嘴脸和丑恶,从中增添一点历史知识、爱国意识和辨别真伪的能力,是我的目的。
【一】篡权夺位之秦朝的赵高
本是赵国人,生而受宫刑当了太监。长大以后,强健有力,还算好学,精通狱法。秦始皇知道了以后,很器重他,于是就让他当了中车府令,并且给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当老师。公元前210年七月,始皇死于出游途中,赵高丧尽天良,伪造诏书,改秦始皇立长子扶苏继位为胡亥继位,杀死扶苏、十二公子、十公主及大将军蒙恬、右丞相冯去疾等人。胡亥继位,实际是赵高一手策划的篡位,赵高理所当然的成为郎中令。随后,又设计杀死丞相李斯,赵高自立为丞相,集大权于一身,驾空了秦二世胡亥。赵高横征暴敛,滥杀无辜,誉“杀人众者为忠臣”;在危机四起之时,又杀二世,立赢子婴为秦王。后来,这个十恶不赦的赵高,还是被子婴给除掉了。赵高没有得到好死。
【二】造成分裂之汉朝的董卓
陇西人,性情粗暴凶猛,有胆有谋,体力过人。青少年时代,曾游历羌中,经常与当地的豪强势力相勾结。开始时为兵马掾,后来为羽林郎、军司马、郎中、东中郎将。公元184年,被黄巾军击败,抵罪。公元190年,被征为少府,他辞不受命,驻兵在河东一带地区,以观时变。八月,率兵入洛阳,废掉了少帝,立汉献帝。董卓自封为相国,专断朝政,凶暴淫乱,激起全国反对。他焚烧洛阳,西迁长安。公元191年二月,自立为太师,位在诸王之上。他掠夺钱财巨万,计黄金二三万斤、白银八九万斤,锦绮奇玩堆积如山。公元192年,不可一世的董卓,被司徒王允等人给杀掉,除去了一大祸害。中国的三国大分裂时代终于到来了。
【三】弄权丧国之三国的黄皓
宦官出身,史料上没有找到他的生卒年月和出生地点。这个人性格奸佞,极善奉迎。较早的时候,服侍太子刘禅。刘禅即位,就是所说的后主。因为以前有丞相诸葛亮,稍后有侍中董允主持朝政,黄皓不敢耍弄他的那套阴谋诡计,位不过黄门丞。公元246年,董允死了以后,陈祗代为侍中。黄皓、陈祗二人狼狈为奸,怂恿、放纵后主刘禅骄奢淫逸、吃喝玩乐不问朝政,朝治日益腐败。等到沉祗死了以后,黄皓当上了中常侍、奉车都尉。黄皓肆无忌惮、操弄权柄,以至国家社稷灭亡。魏征西将军邓艾,知道黄皓的奸险后患,决心杀掉他。阴险的黄皓贿赂了邓艾身边的人,终免一死。留下历史的遗憾。
【四】废长立幼之南北朝的阮佃夫
会稽人,起初为台小吏,后来成为淮阳王刘彧的主衣,继而成为世子刘昱的老师,颇受信任。公元456年,阮佃夫等杀前废帝,立刘彧为帝,也就是宋明帝。此后,因为平定长史邓琬之乱,阮佃夫被提升为龙骧将军、司徒参军。后来,官居太子步兵校尉,参与朝政,权压人主,使得他更加横征暴敛。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如果谁对他稍有不顺,就是或到临头。他大收贿赂,生活奢侈腐化,诸位大王都不能超过他、都惧怕他。因为大权在握,他广用亲信、结党营私。公元472年,宋明帝死后,立太子刘昱为后废帝,阮佃夫加给事中、辅国将军,权位更高、权势更重了。第二年,镇压建平王刘景素之乱,因为有“功”,又被提拔重用为南豫州刺史、冠军将军。公元477年,因为废长立幼的罪名,被杀死了。
【五】奸诈骄横之隋朝的杨素
弘农华阴人。起初,谋事在北周武帝手下。后来,辅佐隋文帝杨坚,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封为御史大夫。588年,因伐陈有功,任荆州总管。以后,又任纳言、尚书左仆射。执掌朝政,以奸诈自立。依附晋王杨广参与宫廷阴谋,废太子杨勇,杀文帝。杨广上台以后,任杨素为司徒。杨素十分骄横,任意侮辱属臣,凡逆己者,必加陷害。贪图财货,广营产业。死于公元606年。
【六】口蜜腹剑之唐朝的李林甫
唐宗室,起初为千牛直长,后来官至宰相。为人奸诈阴险。其手段是厚结宦官、妃嫔,迎合玄宗,排除异己;表面上示人以友好,而暗中陷害,世称“口有蜜,腹有剑”。堪称“口蜜腹剑”的创始人啊。他收罗党羽,结党营私,唯庸才是用,以固其权。他广收贿赂,生活奢侈。致朝风日益腐败,终于酿成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公元752年十一月死掉了。
【七】奸臣冠军之宋朝的秦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