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听大师讲管理学
5044100000004

第4章 创新管理:创新是发展的推动力(3)

福特却笑着说:“这是我的袖里乾坤,先不告诉你,等想妥了再说。”他夫人担心公司里牢骚太盛,会不会人心思走。

福特了解夫人的担忧,信心十足地说:“我们公司的待遇高于任何企业,他们不会生异心,同时他们知道我是绝不服输的人,相信我不跟别人生产浅色车,一定另有计划。”

有人建议说,至少我们应该有新车在市面上销售,不至于让人说我们快倒闭了呀。福特诡谲地一笑:“让他们去说吧,谣言越多对我们越有利!”人们感到很奇怪,问公司是不是正在设计新车,是不是跟别人一样,会有各种颜色的车子。

福特回答说:“不是正在设计,是已经定型了!也不是跟别人一样,而是我们自己的,而且我们的新车比别人的都便宜!”这是福特一生中最得意“杰作”之一——购买废船拆卸后炼钢,从而大大降低了钢铁的成本,为即将推出的A型汽车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1927年5月,福特突然宣布生产T型车的工厂全部停工,这是公司成立24年来第一次停止新车出厂,市面上所卖的都是存货。

消息一出,举世震惊,猜测蜂起,除了几个主管领导外,谁也摸不清福特打的是什么算盘。让人奇怪的是,工人停工后工人并没有被解雇,每天仍然上下班。

1927年10月21日,福特公司的新一代汽车终于诞生了。福特将其命名为A型车,这意味着福特公司的又一次新生。

新一代的A型车不愧为当时美国汽车业的得意之作。它有着手动变速的排挡、当时最先进的液压缓冲器、安稳舒适的绝缘橡胶坐垫、四轮制动系统、自动启动装置、自动雨刷、燃油表、计速器等等。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要求,A型车设计了17种车体式样和4种颜色,以便消费者根据自己的爱好而任意选择。

未经正式宣布,“福特汽车公司”研制成功新一代A型车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底特律城。为了充分利用公众的好奇心,创造更好的宣传效果,“福特汽车公司”对新车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发往各地的经销商一定要确保在正式展出之前不让公众得知这种车的一点儿情况,哪怕是油漆的颜色。

1927年11月底,福特公司花费巨资在全国各地大报刊作了3天广告,对A型车进行了广泛宣传。

这一情况引起新闻界的极大兴趣,报上经常刊登出有关福特的新闻,这更助长了人们的好奇心。

两个月后,福特终于透露,新的A型汽车将于12月应市。这比宣布工厂停工引起的震动更大。

年底,色彩华丽、典雅轻便而价格低廉的福特A型车终于在人们长期的翘首等待中源源上市,果然盛况空前,它形成了福特公司第二次起飞的辉煌的局面。

福特公司由于T型车的开发,早已确定了它在美国汽车工业中的地位。这次面对各公司以色彩、外形为武器发起的挑战,福特并没有直接应战,而是养精蓄锐,扬长避短,抓住质量、价格这两个关键作充分准备,一旦成熟,就使对手们由强变弱,由优变劣了。

A型车又像当年的T型画一样了取得了成功。

1928年,公司出售了63万辆A型车,1929年则达到了125万辆,占当年美国汽车销售总量的34%。

“福特汽车公司”又恢复了活力。

点评:

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必须把好质量关。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长盛不衰,都必须重视产品的质量,用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来征服市场,赢得顾客,而精益求精是质量的精髓。

产品质量是当今市场竞争的焦点和根本手段,是产品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取胜的一个关键性的决定因素。

除了质量之外,就是在外形设计上要美观大方,高人一筹,同时价格适宜也是竞争的一个关键。

老福特正是抓住以上几点,使新的A型汽车形成第二次辉煌。

管理悟语:创新是企业生存的重要因素。

6.创新是一种美丽的奇迹

世界上因创新而获成功的人简直就是不胜枚举。

法国美容品制造师伊夫·洛列是靠经营花卉发家的,他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感触颇深地说道:“能有今天,我当然不会忘记卡耐基先生,他的课程教给了我一个司空见惯的秘诀,而这个秘诀我尽管经常与它擦肩而过,但过去却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把它当作一回事来对待。而现在我却要说,创新的确是一种美丽的奇迹。”

伊夫·洛列1960年开始生产美容品,到1985年,他已拥有960家分号,各个企业在全世界星罗棋布。

伊夫·洛列生意兴旺,财源茂盛,摘取了美容品和护肤品的桂冠。他的企业是唯一使法国最大的化妆品公司“劳雷阿尔”惶惶不可终日的竞争对手。

这一切成就,伊夫·洛列是悄无声息地取得的,在发展阶段几乎未曾引起竞争者的警觉。

他的成功有赖于他的创新精神。

1958年,伊夫·洛列从一位年迈女医师那里得到了一种专治痔疮的特效药膏秘方。这个秘方令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根据这个药方,研制出一种植物香脂,并开始挨门挨户地去推销这种产品。

有一天,洛列灵机一动,何不在《这儿是巴黎》杂志上刊登一则商品广告呢?如果在广告上附上邮购优惠单,说不定会有效地促销产品。

这一大胆尝试让洛列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当他的朋友还在为他的巨额广告投资惴惴不安时,他的产品却开始在巴黎畅销起来,原以为会泥牛入海的广告费用与其获得利润相比,显得轻如鸿毛。

当时,人们认为用植物和花卉制造的美容品毫无前途,几乎没有人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资金,而洛列却反其道而行之,对此产生了一种奇特的迷恋之情。

1960年,洛列开始小批量地生产美容霜,他独创的邮购销售售方式又让他获得巨大成功。在极短的时间内,洛列通过各种销售方式,顺利地推销了70多万瓶美容品。

如果说用植物制造美容品是洛列的一种尝试,那么,采用邮购的销售方式,则是他的一种创举。

时至今日,邮购商品已不足为奇了,但在当时,这却是行之所未行。

1969年,洛列创办了他的第一家工厂,并在巴黎的奥斯曼大街开设了他的第一家商店,开始大量生产和销售美容品。

伊夫·洛列对他的职员说:“我们的每一位女顾客都是王后,她们应该获得像王后那样的服务。”为了达到这个宗旨,他打破销售学的一切常规,采用了邮售化妆品的方式。

公司收到邮购单后,几天之后即把商品邮给买主,同时赠送一件礼品和一封建议信,并附带制造商和蔼可亲的笑容。

邮购几乎占了洛列全部营业额的50%。

洛列式邮购手续简单,顾客只需寄上地址便可加入“洛列美容俱乐部”,并很快收到样品、价格表和使用说明书。

这种经营方式对那些工作繁忙或离商业区较远的妇女来说无疑是非常理想的。如今,通过邮购方式从洛列俱乐部获取口红、描眉膏、唇膏、洗澡香波和美容护肤霜的妇女已达6亿人次。

伊夫·洛列通过邮售建立与顾客的固定联系。他的公司每年收到8千余万封函件。有些简直同私人信件没有两样,附着照片和亲笔签名,信中叙友情,表信任,写得亲切感人。当然,公司的建议信往往写得十分中肯,绝无生硬地招揽顾客之嫌。这些信件中总是反复地告诉订购者:美容霜并非万能,有节奏地生活是最佳的化妆品。而不像其他商品广告那样,把自己的产品说得天花乱坠,功效无与伦比。

公司通过电脑建立了1000万名女顾客的卡片,每逢顾客生日或重要节日时,公司都要寄赠新产品和花色名片以示祝贺。

这种优质服务给公司带来了丰硕成果。公司每年寄出邮包达900万件,相当于每天3~5万件。1985年,公司的销售额和利润增长了30%,营业额超过了25亿,国外的销售额超过了法国境内的销售额。

如今,伊夫·洛列已经拥有400余种美容系列产品和800万名忠实的女顾客。

伊夫·洛列经过辛勤的劳动和艰苦的思考,找到了走向成功的突破口和契机。化妆品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令人触目惊心,如果亦步亦趋,墨守成规,那肯定只能成为落伍者。

伊夫·洛列设计出与强大的竞争对手完全不同的产品——植物花卉美容品,使化妆用品低档化、大众化,满足了众多新、老顾客的需要,所以他把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洛列力争求同中求异,别出机杼,另寻蹊径,打破传统的销售方式,采用全新的销售方式——邮售,赢得了为数众多的固定顾客,从而为不断扩大生产打下了一个坚实基础。

洛列的经历正好证实了拿破仑·希尔的话:“如果你想迅速致富,那么你最好去找一条易行的捷径,不要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去拥挤。”

点评:

在竞争激烈的化妆品行业里,不去创新只有死路一条。

伊夫·洛列的成功就是设计出了与强大的竞争对手完全不同的产品——植物花卉美容品,使化妆用品低档化、大众化,满足了众多新、老顾客的需要,所以他能够把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后面。

所以在商场上要无往不胜就要永记“创新”两字。

管理悟语:在企业的每个角落都要有创新的脚印。

7.踏住创新的节拍

1946年,日本卡西欧公司成立,当时公司只是一个仅有一台机床的小作坊。而现在,它已是拥有资金近千亿日元,营业额达1800亿日元的世界著名的大企业。卡西欧公司成功的秘诀在于对产品的不断创新。

卡西欧公司刚成立不久,就拿出了自己的拳头产品——中继式国产小型计算机。近50年来,卡西欧公司坚持在一定时期推出一些主力商品。几年后,人为地促使它陈旧淘汰,同时又生产出一些新产品来取代之,并且明确提出这样的目标:下一个王牌产品的功能要比现在的提高20%,价格则要便宜20%。20世纪70年代中期,卡西欧公司致力于开发以学生、小职员、家庭主妇为主要消费对象的人手一只的小型廉价品。20世纪70年代末,卡西欧公司又推出“迷你式”LC--78型微型计算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卡西欧仍然不断地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如像信用卡片大小的太阳能计算器、电子手册的数据库电脑等。

卡西欧公司在开发新产品时,十分注重产品的多功能和复合化,使用户更方便。他们在20世纪60年代生产了具有计算数字、计时、读秒、闹钟等4种功能的复合式计算器;在20世纪70年代,又开发成功了多功能计算机和函数计算机;进入20世纪80年代,品种更是五花八门,有超薄型计算机、数据电子表,可以伴唱的电子乐器、附有自动打印装置的计算器,高灵敏的太阳能计算器等等。这些源源不断问世的新产品,使卡西欧公司连续获得前进的动力和发展的活力。公司的发展目标也由“计算器的综合制造”发展到“情报机器的综合制造”,再发展到“电子机器的综合制造”。

为了从组织上保证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卡西欧公司设立了研究开发总部。该部拥有800多名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25%,专门从事新产品的研制和技术的开发工作,科研经费占销售总额的4%左右。研究开发总部分成许多个小组,各小组密切注视市场的动态,设计出适合各种需求的新产品,并及时地投入生产、投放市场。

此外,卡西欧公司还建立了“卡西欧振兴科学财团”,专门资助有突出成就的科研人员。

从卡西欧公司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想保持长盛不衰,就必须随时进行自我更新,用科学技术来改造原来的产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否则,因循守旧、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无论企业过去的历史多么辉煌,最终也会被时代发展的大潮所淘汰。

美国的胜家公司曾经是一个国际性的大企业。它生产的“胜家”缝纫机曾经在全球畅销。1940年,世界每3台缝纫机中,就有2台是这家公司的。可是,到了1986年,胜家公司不得不放弃了缝纫机的生产。

“胜家”为什么退出缝纫机生产领域呢?原来,胜家公司没有能够投入人力、财力,开发新产品。一直到1985年,胜家公司生产的仍旧是19世纪设计的缝纫机。而其他的缝纫机生产厂家却研制出了新产品,如日本研制的缝纫机在操作失误时会报出声音提醒改正;英国则推出了“音乐缝纫机”;瑞典生产了“电脑缝纫机”。世界市场发生了如此巨大的技术更新浪潮,但胜家公司却永远保持原来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求技术创新,因此被淘汰当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足为怪了。

点评:

我们处在一个不断变革、不断创新的时代,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企业经营环境处在不断改变之中,国内国际市场也发生着不断地变化,这都不断地向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应对这一切挑战的秘诀就是创新。只有不断创新,勇于变革才能不断地适应市场,赢得竞争的胜利。

管理悟语:守旧就意味着死亡。

8.“千呼万唤始出来”

1973年,台湾摩托车市场上百花争妍,共有12家摩托车厂商的产品。其中,富士、铃木、光阳、山叶、川崎、本田等销售状况都远远比三阳工业公司出产的产品好,三阳公司从未取得过像样的市场份额。三阳工业公司的决策层认为,要想在这一竞争激烈之地获取较好的市场份额,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高品质的产品,二是高技巧的促销手段。

既然找到了症结所在,便转而实干。1974年,三阳工业公司推出一种新型125cc重型摩托车,产品质量相比同类产品毫不逊色。接踵而来的便是在促销手段上做文章了。在台湾广告公司的悉心帮助下,三阳公司决计以“先声夺人”的策略将其新产品推向市场。

1974年3月26日,台湾的两家主要日报上登出一则没有注明厂牌的摩托车广告。将近半版的篇幅,四周加宽边,里面保留一块空白,上方有一漫画式的摩托车插图,下方6行字:“今天不要买摩托车。请您稍候6天。买摩托车您必须慎重地考虑。有一部意想不到的好车,就要来了。”

第二天这一广告继续刊登,只改为“请您稍候5天”。同行们纷纷抱怨,为何不让消费者买车?他们的埋怨也不无道理,因为他们的营业额受这则广告的影响而下降了许多。

第三天,广告改为“请您稍候4天”。这时,本公司各地的经销点也抱怨起来了,因为他们的生产也大为清淡。

第四天,广告内容中取消了“今天不要买摩托车”,而是改为:“请再稍候3天。要买摩托车,您必须考虑到外形、耗油量。马力、耐用度等等。有一部与众不同的好车就要来了。”这一天,三阳公司的推销员们也大叫“受不了”啦。几天来的广告,造成了要买摩托车的顾客都持观望态度。大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推销数量;在这3天里,其他厂家与厂内销售系统的反应都让公司坐立不安,险些要中止广告。为此,广告公司苦劝三阳公司要坚持、要忍耐。

第五天,内容改为:“让您久候的这部无论外形、冲力、耐用度、耗油量等都能令您满意的野狼125摩托车,就要来了,烦您再稍候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