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外之意是他不指望大家把所有的题目都做完。美国大学的寒假一般在圣诞节期间,时间不长,只有两个星期。弦理论是尹希非常感兴趣的领域,面对寒假作业题,他内心产生了一股动力。在尹希的记忆中,虽然那个寒假过得非常单调,除了做题,还是做题,但是一点都不枯燥。他每天都沉浸在解题的快乐中,从一大早睁开眼睛开始,简单吃点东西,然后一直做题到凌晨三四点,之后倒头便睡,第二天睁开眼继续做题。
寒假临近尾声,尹希总算把所有的题目做完了。这出乎全班同学的意料,更出乎教授的意料。那沓作业纸有80多页厚,上面凝聚着尹希一个寒假的思考成果。在尹希身上,人们发现了一个特点,那就是一旦他对某个东西感兴趣,他就会全力以赴、专注投入。兴趣是一种吸引力,也是一种驱动力,更是调动专注力的好东西。生活中,经常听到父母埋怨孩子学习不专心,其实父母应该想想:孩子为什么学习不专心?
这可能是因为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比如,父母让孩子阅读哲学书籍,孩子对哲学并不感兴趣,就会开小差;父母让孩子学书法,孩子若是不感兴趣,就会随意敷衍。相反,如果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只要父母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再稍加引导和鼓励,孩子就会专注投入,甚至不让他学,他也会主动往里“钻”。尹希迷上微积分的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因为感兴趣,他才会主动去学习,即便母亲阻止他学习,他还会想办法往里“钻”。所以,父母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应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兴趣的带动下去学习,孩子才会学得快乐,学有所获。
◆少一点压力,多一些成绩
在很多人看来,尹希的求学过程是顺利的,他犹如一匹好马,尽情驰骋,没有羁绊,学得非常轻松。不过好马也有受到外界干扰的时候,这不得不引起父母的关注。尹希10岁时,代表北京八中参加全国高中一年级化学竞赛。老师在班里对大家说:“尹希是我们的种子选手,咱们得奖就全靠他了。”
这句话是绝佳赞美,也是莫大压力。全班同学都把目光集中在尹希身上,让他感到压力重重。初赛成绩出来,尹希竟然没有拿到名次。尹希的母亲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比赛当天,尹希进考场前频繁上厕所。回家后,他流着泪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半天没有找到做题的感觉,不知道脑子里想的是什么。”老师对尹希的表现很不服气,经过奋力争取,他为尹希争到了一个“替补”名额。这一次,开考10分钟后,尹希便调整好了状态。随后,他顺利进入了复试考场。原本不堪重负的尹希,甩开了包袱,恢复了原本的实力,不负众望地捧回了一个二等奖,成为当时北京西城区两个得奖的孩子之一。这说明了什么呢?
那就是在考试之前,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都不要给孩子制订过高的目标,不要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因为那样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孩子稚嫩的肩膀和心灵难以承受。有些父母在孩子考试之前对孩子过分关切,频频询问孩子的复习情况,给孩子准备好吃好喝的。其实这样做并不能给孩子带来多么强劲的学习动力,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因为父母对好成绩的热切期望已经在他们的行动中表现出来了,孩子是能够察觉到的。这样一来,孩子就会紧张不安,认为如果考不好会辜负了父母的关心。
带着这种心理上考场,他们的真实水平很难自如地发挥出来。因此,父母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要将对孩子的期望值调整到适当的水平,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考前切忌过多关注孩子的生活,切忌过分紧张,应表现出对孩子充满信心,像往常一样对待孩子。
◆为孩子的远大志向叫好
北京八中的超常儿童教育实验班(简称“少儿班”),招收的主要对象是10岁以下的早慧孩子,通过四年的压缩教育,使他们具备普通高中毕业生的知识水平,从而能够参加第四年的全国高考。尹希考入少儿班后,得知少儿班曾经有同学学了三年就考上了大学,于是他也为自己立下了三年考大学的志向。母亲知道尹希有这样的志向后,并没有笑话他,而是高兴地为他叫好。老师们仔细分析了尹希的各方面条件,也表示同意他提出的申请。
从八中少儿班的各项测试指标来看,尹希的个人数据都是处在前列的。入学后不久,尹希的学习能力就证明了一切,他不偏科,各门功课成绩都比较均衡。于是尹希有了更多的个人空间,有些课程,他可以听,也可以在老师的协助下灵活按照自己的计划走。在这种因材施教的特殊教育方法的培养中,尹希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掘。那段时间是他学得最自由,也是最有收获的日子。
高考前夕的那段时间里,高三的学生们都在紧张的备考。尹希的日程表上,几乎没有复习备考的时间。因为他很忙,他要参加少儿班的正常学习考试,要参加各种竞赛和学校活动,要和同学们参加《第二起跑线》等电视节目的录制,还要按照母亲的规定,每天晚上八点准时上床睡觉。高考三天,一切照常进行,每考完一科,尹希就匆匆走出考场,赶紧回家,原来他还惦记着晚上六点半的动画片。“平时做作业就像考试,考试就像平时做作业。”这是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这话在不知不觉中对尹希产生了影响。尹希顺利地通过了高考,进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通过层层筛选,尹希被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录取。这意味着尹希实现了当初立下的三年考上大学的志向。当孩子说出自己似乎遥不可及的梦想时,身为父母的你会支持他吗?
比如,孩子说要做总理,做宇航员,做芭蕾舞演员,做NBA球星,做艺术家,等等,你是笑一笑,认为他只是随便说说,还是讽刺他,说他是白日做梦呢?不要这样做,绝对不要!你应该认真地告诉孩子:“努力吧!我相信你能实现梦想。”每个孩子都有志向和梦想,都想成为了不起的大人物。不论这些梦想看起来有多么遥不可及,父母都不要忘记,孩子所要模仿的那些大人物,曾经也是一个个拥有这般梦想的孩子。父母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去认清梦想,去探索梦想;和孩子一起,去做实现梦想所需要的准备工作;提醒孩子,如果不努力学习,不持之以恒,不经历失败,是没办法实现梦想的。有的孩子志向很远大,也有的孩子志向平平,比如,有些孩子会说他的梦想是做厨师、工人,这时候父母依然要为孩子叫好,千万不要斥责他没有出息,那样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父母的任务始终应是鼓励孩子去梦想,支持孩子的志向。
◆全力以赴,磨炼意志
刚进入中国科技大学上大一的时候,尹希没有什么目标和计划,一年很快就过去了。大二时,尹希忽然感到了压力,于是内心油然而生一股力量推着自己大步前进。他每天六点半起床,跑到教室占座。
因为个子小,要占到前面的位置,所以他每次去教室几乎都是最早的。在每天早起的过程中,尹希的意志得到了磨炼。当然,尹希还通过其他活动来磨炼自己的意志,比如2004年10月31日,尹希出现在马拉松比赛的起跑线上。在比赛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为了不让自己的首次马拉松比赛“流产”,尹希专门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资料,细细阅读,进行多方比较研究,制订了一个科学的训练计划。
然而训练强度太大,导致尹希得了骨膜炎,但他仍坚持参加比赛。比赛当天,42公里的路程比尹希想象的长很多,有时候他还需要穿越坑洼的山道。在34公里处他曾经拉伤的小腿开始剧痛,尹希只好放慢脚步,用近乎步行的速度向比赛终点前进。走走,跑跑,停停,最后的八公里显得格外漫长,忍着疼痛的尹希洒了一路的汗水,但是他的脑海里不曾有过放弃的念头。四个多小时后,尹希拖着疲惫的身心抵达比赛终点,他获得了组织者颁发的马拉松长跑证书。而他为之付出的代价是,被朋友架着回到学校,休息了三四天后才缓过劲来。尹希具有超强的理解力,对学习怀有浓厚的兴趣。
从中学少年班走向大学少年班,并考上世界顶级大学,这一路他走得是那么闲庭信步、游刃有余。他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只要产生兴趣,他就会全力以赴。从步入大学校门的那天起,尹希就显露出他的不同之处:他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独立性,磨炼自己的意志。或许,这就是他对哈佛而言所具有的独特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