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创造自己全集
5045400000018

第18章 点滴积累与收获——一点一滴积累,努力拼搏,必有所获(1)

绝招,往往很简单

前不久回老家,遇到一个姓包的农民,他说他的大女儿考上了成都的一所外国语大学,小儿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理工大学。我立刻就对这位黑黑瘦瘦但却显得很精神的农民充满了敬意,问他:“你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绝招呢?”

他笑一笑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绝招,我只不过是让孩子教我罢了。”“让孩子教你?”我更来了兴趣。他说:“是呀,我小时候家里穷得供不起我读书,要指望我教孩子,那只能是笑话,但如果我不管他们,由着他们瞎混,我又不甘心。想来想去,就想了一个办法,等他们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就开始跟着他们一起学。他们每天从学校回来,我都让他们把老师讲的跟我讲一遍,然后他们在那里做作业,我也在旁边做作业,我弄不懂的就找他们问,他们弄不懂的就找老师问,这样他们又当学生又当老师,学习的劲头不知有多大,哪怕别人家的孩子在外面玩得热火朝天,他们也不动心。他们的学习成绩,慢慢地就变成了全班第一名。”

说得我连连点头:“你这办法好,你这样做,实际上是给孩子们做出了爱学习的榜样,而且在家里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气氛。”他笑一笑,说:“是呀是呀,我虽然从来不说要他们好好学习的话,但孩子们见我在外面干了一天的活儿回来,还跟他们一样地学,他们在学习上就不会有一点的分心啊!不像有些人家的孩子,大人一边在打麻将、打扑克,一边在吼叫着要他们好好读书好好做作业,孩子们就是嘴上答应着,心里面也是憋着一股劲的呀。老实说,教育孩子,最怕的就是大人们玩得快快活活的,却说不读书就会如何如何,那样只会把孩子弄糊涂。”

我说:“好,好,我相信,这就是你教育孩子的绝招,你这个绝招非常有价值,非常值得宣传。”可是他却连连摇头说:“村子里也有人问我教育孩子有什么绝招,可是我说给他们听了,他们都不信我的,说这听起来也太简单了,还说我肯定是在跟他们讲瞎话。”

我当然不认为他是在说瞎话。

生命感悟:其实很多“绝招”,听起来、看起来都是很简单的,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做得到。你做到了,“绝招”就能发挥出神奇的作用,你做不到,“绝招”就会成为一钱不值的东西。

一生干好一件事

法国马赛当年有一名叫多梅尔的年轻警官,有一天接手了一起奸杀案,被害人是一个名叫埃梅的10岁女童。这件事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人们无不怒声谴责那个丧心病狂的凶手,都希望警方尽快把凶手绳之以法。多梅尔警官接手这个案子以后,尽管费了很大的力气调查,但是仍没能发现任何确凿的线索。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心中的愤怒渐渐平息,此事也慢慢被人们所淡忘。但多梅尔警官却始终把它装在心里,在平时的工作中,只要有一点与此有关的线索他便会追查不放,为了不影响日常的其他工作,他为调查这件被其他同事称为没有破案希望的案子花去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很长时间过去了,调查仍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有人劝多梅尔不必那么认真,甚至有人说他花上那么多精力都是在白白浪费。但较真的多梅尔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调查,反而发誓说:“只要我还活着,就一定要一查到底,把凶手缉拿归案!”

经过漫长的追捕,多梅尔警官终于将罪犯捉拿归案。但是,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用了52年的时间,累计查阅了十几米高的文件和档案,足迹踏遍了四大洲,打了30多万次电话,行程达80多万公里。多年来由于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追捕上,甚至连家事都很少过问,结果两任妻子都离他而去,可他仍矢志不渝。当他拿手铐铐住凶手时,已经是73岁高龄的多梅尔兴奋地说:“小埃梅终于可以瞑目了,我也终于可以退休了。”有记者问他:“您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值得吗?”多梅尔回答:“当然值得,因为一个人一生只要干好一件事,这辈子就没有白过!”

真是让人不可思议,为了一份责任,为了一个誓言,年轻的警官竟然花费了52年的光阴,几乎是用自己的一生来作赌注,从血气方刚的青年一直熬成了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才罢休。其毅力之坚、勇气之大让人叹服!“一生干好一件事”,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在我们的一生里,需要做的事情何止一件?但有多少是我们倾尽所能,用青春甚至用生命为代价去完成的?

生命感悟:我们每个人的分工不同,职责不一。我们也难于在一生里只倾心关注一件事,但多梅尔警官的那种认真负责、执著如一的精神,足以作为我们前行路上的一盏明灯,光彩熠熠。

看清自己的“后脑勺”

美国总统本杰明·富兰克林,年轻时曾为看不清自己的“后脑勺”而苦恼。年轻气盛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自以为是,不断地与人发生争执,不断地失去一些朋友。有一天,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纵然才华横溢,却成了孤家寡人。当然,他自己不明就里,就请来过去的朋友,让大家帮他找出弱点。然后,他把自己性格中的缺陷一一罗列出来,并开出一张清单。每次他发现自己已经改掉了一个坏毛病,就把这个毛病从清单上划掉。后来他成了人格健全的人,人们都尊敬他、崇拜他。

生命感悟:伟人也很难看清自己的“后脑勺”,只不过他“善假于物”借助别人的眼睛看清自己。别人的眼睛好比是一面面镜子,通过几面镜子的折射,就能看清视线之外的事物。于世间万象、大千世界,普通的人即使没有能力去改变它,也要努力去看清它。做一个明辨是非、内心亮堂的人,除了不断地发现世界,还要不断发现自己。

寻趣

只要你有好奇心,加上一点幻想力,就会发现,平凡景物中隐藏着不少奇趣。

一星期总有几天,我在东海岸跑道快步走以锻炼身体,跑道旁不远处有条大水沟通向大海。每走20多分钟,我都会停步靠栏杆休息,看水沟微斜的石壁,自寻乐趣。潮起潮落,海水在石壁残留下数层水迹,形成数道不规则的横条,淡黄、白、灰、黑各色相间,水沟旁种着数百棵松树,落入海水的松针,退潮时会粘附在石壁上,形成一条褐色长带。石壁最下层还长着青苔。这几条弯曲起伏的色带,我觉得是上天的杰作,它的自然构图形成一幅奇妙抽象的长画。淡黄是天空,白色是云层,灰色是山脉,褐色松针恰如山上树群,黑色是海水,青色是陆上草原。

生命感悟:这些本来都是常见景物,平时我们俗务缠身,视若无睹。人生其实是充满乐趣的,只要你还童心未泯。

一生的准备

一位远房的亲戚前几天孤独死去,没有亲人送终。其实他有儿有女,且都是良善之人,但对他们的父亲却一直不闻不问,任其生灭。有人告诉我这个远房亲戚的经历,说他年轻时穷凶极恶,鱼肉邻里。后来家败,弃家和情人相伴而去,让孤妻幼子艰苦撑家。等家里度过了难关,又回来悔恨交加,不多日,携款又逃。年老后,成了在火车站要钱的乞丐,被乡人认出送至家乡的敬老院。此时儿女皆在外地,小有成就,每年清明都要回乡祭母,却始终不肯踏进敬老院一步。

这使我想起了这么一件事:某校特邀一位名师给教师们上一堂示范课。这位名师对授课内容稍事准备,便从容走上讲台。一堂课下来,听者无不心折。赞叹之余,有人问起这堂课准备了多久。这位年过半百的老者慨然说:“可以说我只准备了一刻钟,也可以说我这一生都在准备上好这一堂课。”回答粗看是戏谑之语,实则颇为隽永。

生命感悟:人的一生何尝不是如此。有的人很早就开始准备了,时间、财富、成就、永恒的亲情。有的人却只知需要,不知准备。于是,人生有了不同的收场。

缺陷

单位举办讲座,邀请的演讲人是一个著名的报社总编。这位总编很年轻,主办的报纸甚是红火。在业内,仰其名者众,亲见其人者却不多,于是他便有些神秘。他来了,高而瘦,轮廓俊朗,形象上似乎并不出人意料。他的演讲也比较精彩,内容丰富,时有独到见地,且风趣机智,听众常被激出笑声。唯一令人没想到的是,他每讲几句话,眼睛就要神经性地使劲眨一下,眨眼时面目有些“狰狞”。大家显然从他一开始讲话就发现了这个缺陷,却并没有人就这一“发现”在底下窃窃私语,甚至讲座结束后也没有什么议论。

几天后,我跟一个朋友闲聊时聊到这位总编。朋友说:“对于像他这样的人,生理的缺陷已不再是什么缺陷了,他的缺陷已经变成了他的特点。”

我不知道这位总编的缺陷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功成名就后才患上的,也不知道他的内心对自己的这一缺陷是否在意。但是,朋友的话却道出了社会看人的一种标准:当你优秀到足够的程度,人们不但可能对你的缺陷“视而不见”,甚至还会将其美化为值得你自豪的一个标记;反之,当你平庸到不能对你身上的缺陷有所弥补,你的缺陷就会在人们的眼里被放大,放大到你除了缺陷就一无所有。

有人或许会说,社会这样看人也太势利眼了。可我宁愿认为,在人们对种种生理缺陷存在着事实上的歧视,单凭良好愿望又无法消除这些歧视时,这样的“势利眼”对于身有缺陷者不失为一种鼓励和期许:你有缺陷,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你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人们对你的缺陷的看法。

生命感悟:我们是娘生父母养,我们吃的是五谷杂粮,我们的身体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无论是什么缺陷,都请记住:我们身体上的缺陷,除了是缺陷外,它还能够变成我们的特点。

成功之花,为执著的孤独者而芬芳

他出生于一个穷苦家庭,幼年时他的父亲因破产而疯了,他便在叔叔的小饭馆里当起了童工。5年后,过度的劳累拖垮了他的身体,他被叔叔无情地赶出了店门。在这最困难的时候,他的女友抛弃了他,留下了一句令他肝胆俱碎的话:“我把最美好的青春都耽搁在你身上了。”为了能够读书和写作,他在餐馆打工,从早上7点一直忙到晚上11点。不见天日的长期幽闭和繁重的劳动使他本已孱弱的身体更加雪上加霜,但这仍无法阻止他读书和写作。他买不起书,就利用少有的闲暇泡在书店里一段一段地读、记。

终于,苍天不负苦心人,28岁那年,他的处女作《比泽奇遇》发表了。从那时一直到死,在漫长的58年中,他独自默默耕耘在文学的土地上,他一共发表著作87部。他就是伟大的英国文学家——约翰·希顿。

生命感悟:冰心先生说过: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美丽,想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牺牲的血雨。

成功之花,只有用心血和汗水去浇灌,才能结出甜美的果实。

好在我体重比较重

一个大型演讲比赛,因音响故障推至9点半才开赛,而参赛人数多达32人。临抽签了,她向上帝祈祷说千万别让我抽到后面的,因为时近中午,再动听的演讲也不如一碗米饭来得实在。物质之树根深才能开出精神之花——这个朴素的真理谁都明白。谁料那会儿上帝准是开小差了,没听到她虔诚至极地祈祷——抽了个32号,最后一个。倒吸了一口凉气,她回到座位上,心里如同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听不清带队老师的劝慰,更听不清选手们的演讲,脑子里一片空白,愈慌愈急便愈想不出对策。

果真如她所料,过了12点,赛场上人群开始骚动,而差不多要过半小时才轮到她演讲。在这可贵的关键时刻,一个念头闪过她脑海。当主持人宣布“32号选手上场”时,她一扫开始时的沮丧和担心,信心百倍精神抖擞地站了起来。在讲台上站定后,她用微笑而平静的目光环视了一圈赛场,骚动的人群渐渐平静下来,视线也集中到她身上来。

这时她不慌不忙地开口了:“今天我是最后一个上场,好在我体重比较重,希望能压得住这台戏!”话语刚落,全场一片笑声,随即是热烈的掌声,饥肠辘辘的人们以难得的耐心听完了她为时7分钟的演讲,并难得地一再响起潮水般的掌声。

最后评委团主席生命感悟赛事,说了一句这样的话:“表现尤为突出的是32号选手,她以她的体重,更以她的实力压住了这台戏!”台下又响起大家默契的笑声和掌声。

生命感悟:生活处处印证着辩证法:某时某地,不足甚至缺陷也可转化成别人难以企及的优势!

虽然只有五分钟

那时,我大约只有14岁,年幼疏忽,对于卡尔·华尔德先生那天告诉我的一个真理,未加注意,但后来回想起来真是至理名言,嗣后我就得到了不可限量的益处。卡尔·华尔德是我的钢琴老师。有一天,他给我教课的时候,忽然问我:“每天要练习多少时间钢琴?”我说大约每天三四个小时。

“你每次练习,时间都很少吗?是不是有个把钟头的时间?”

“我想这样才好。”

“不,不要这样!”他说,“你将来长大以后,每天不会有长时间的空闲的。你可以养成习惯,一有空闲就几分钟几分钟地练习。比如在你上学以前,或在午饭以后,或在工作的休息余闲,5分钟、10分钟地去练习。把小的练习时间分散在一天里面,如此则弹钢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