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冒一点险
5048100000007

第7章 冒一次险,就是一次进步(3)

既然人们有足够的能量从失败的困境中摆脱出来,遇到失败就不要悲观绝望,更没有必要痛不欲生。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往往过分夸大了失败的严重性和不利因素。不少人往往过分夸大“形势危机”带来的潜在“惩罚”与“失败”,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来和自己作对,把事情小题大做,仿佛一次小小的失败,就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过:“遇到不幸的威胁时,认真而仔细地考虑一下,最糟糕的情况可能是什么?正视这种不幸,找到充分的理由使自己相信,这毕竟不是那么可怕的灾难。这种理由总归是存在的,因为在最坏的情况下,在个人身上发生的一切决不会重要到影响世界的程度。你坚持面对最坏的可能性,怀着真诚的信心去对自己说:‘不管怎样,这没有太大的关系。’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现你的忧虑减少到一个非常小的程度。也许你需要把这个过程重复几次,但是到最后,如果你面对最坏的情况也不退缩,你的忧虑已经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喜悦心情。”

一个人想干成任何大事,都要能够坚持下去,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说起来,一个人做一点事并不难,难得是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直到最后成功。

许多人于什么事,起初都能够付诸行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度的增加以及气力的耗费,大多数人便从思想上开始产生松劲和畏难情绪,接着便停滞不前以至退避三舍,最后放弃了努力。

人之所以在干什么事时常常会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主要原因是人天生就有一种难以摆脱的惰性。当他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障碍和挫折时,便会灰心丧气和畏缩不前。

这也就像走路一样,人总是愿意走下坡路而厌恶走上坡路。走下坡路省力,于是人总是不由自主地选择下坡路。这就是人之所以常常见了困难绕着走的深层原因。

朝最省力的方向想,或者喜欢走下坡路,对于走路并不要紧,然而对于干一件重大的事业来说,却成为一种致命的缺陷,因为这样以来,远大的目标就不能达到了。

许多人之所以没有收获,主要原因就是在最需要下大力气,花大工夫,毫不懈怠地坚持下去时,他却停止了努力,省力倒是省力,成功却从此与他无缘了。

平庸的人和杰出的人,其不同之处就是看能不能坚持。坚持下去就是胜利,半途而废则前功尽弃。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君不见举行马拉松式赛跑,最初参加竞赛的人可以说成百上千。但是跑出一段路程之后,参赛的人便渐渐少起来。原因是坚持不下去的人,逐渐自我淘汰了,而且每到后面人越少,全程都跑完能够冲刺的人更少,奖牌实际上就是在这些坚持到最后的人当中产生。

马拉松式赛跑,与其说是赛速度,不如说是拼耐力,也就是看谁坚持到最后。

做任何事情都和赛跑一样,成功与失败往往只是一步或半步之差,因而起决定作用的只是最后那一瞬间。谁在最后爆发出巨大的潜力,谁就是胜利者,最后的努力是决定命运的努力。

生活中有许多人做事最初都能保持旺盛的斗志,在这个阶段普通人与杰出的人是没有多少差别的。

然而往往到最后那一刻,顽强者与懈怠者便各自显示出来了,前者咬牙坚持到胜利,后者则丧失信心放弃了努力,于是便得到了不同的结局。

要说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许多失败者的悲剧,就在于被前进道路上的迷雾遮住了眼睛,他们不懂得忍耐一下,不懂得再跨前一步就会豁然开朗,结果在胜利到来之前的那一刻,自己打败了自己,因而也就失去了应有的荣誉。

14找到自己的目标

给敢于冒险的你

一个人过去或现在的情况并不重要,将来想要获得什么成就才最重要。除非你对未来有理想,否则做不出什么大事来。目标是对于所期望成就的事业的真正决心。目标比幻想好得多,因为它可以实现。没有目标,如果个人没有目标,就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远到不了终点。

美国电影演员理查德·伯顿通过切身体验发现,制定一个目标是多么重要!他是一个享有声誉的演员,事业上颇有成就。可有一次他表演失败了,一时想不开,便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想以此来解除烦恼,结果是借酒消愁愁更愁,不仅糟踏了自己的身体,而且还糟踏了自己的艺术生命。

伯顿的好几个朋友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其中一位是电影演员皮特·奥图尔。当时,奥图尔的私人医生向他严厉地指出在他面前摆着两条路:要么去戒洒,要么去殡仪馆。经过一番斗争,奥图尔最后戒了酒。

伯顿在其主演的影片《部族的人》获得极大成功以后,也决心要戒酒。他逐渐感到,由于酒喝得太多,他甚至连台词都记不大住了。他说:“我很想见见与我合作过的那些演员,我知道他们都是好样的,可我现在连一个单独的镜头都回忆不起来了。”

这一痛苦经历促使他产生了要改变自己生活的强烈愿望。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具体目标,即严格地节制——过一种与酒告别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他对自己期望的东西进行了明确的描述,甚至对与喝酒的朋友在一起相处会损失什么也着实考虑了一番,他明白,在漫长的人生过程中,他必须改掉自己一些不良习惯,他也相信,只要确定了某个具体目标,他就能实现它。

伯顿为自己制订了一个理疗计划,每天游泳,散步,平常禁止喝酒。

经过两年时间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达到了目的,他又重新组建了一个家庭,过着美满幸福的新生活。他兴奋地说:“我的工作能力完全恢复了。我发现自己比酗酒以前更加敏捷,精力更充沛,脑子转得也更快了。”

伯顿成功了。你也应该培养你自己的某些强烈的期望,并把它们转变成你生活中的具体目标。

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暗示”的方法,即运用潜意识将你的明确目标深刻印在心中。拿破仑借助此法,使自己从出身低微的科西嘉穷人,最后成为法国的君主。林肯也是借助于这同样的方法,跨越了一道宽广的鸿沟,从而走出肯塔基山区的一栋小木屋,最后成为美国总统。

潜意识也许可以比喻作是一块磁铁,当它被赋予功用,在彻底与任何明确目标发生关系之后,它就会吸引住达成这项目标所必备的条件。在每一片草叶以及每一棵树木身上,你都可看到这项原则的证据。橡树的种子从泥土及空气中汲取必要的物质,使它得以长成一棵大像树。它决不会长成一棵一半是橡树,一半是杨树的怪树。

我们再从经济上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如果一艘轮船在大海中失去了方向舵,而在海上打转,它很快就会把燃料用完,而仍然到达不了岸边。事实上,它所用掉的燃料,已足够使它来往于海岸及大海好几次。

一个人若是没有明确的目标,以及达成这项明确目标的明确计划,不管他如何努力工作,都像是一艘失去方向舵的轮船。辛勤的工作和一颗善良的心,尚不足以使一个人获得成功,因为,如果一个人并未在他心中确定他所希望的明确目标,那么,他又怎能知道他已经获得了成功呢?

在一个人选好工作上的一项明确目标之前,他会把他的精力和思想浪费在很多项目上,这不但使他无法获得任何能力,反而使他变得优柔寡断而怯弱。当他把所有能力组合起来,向着生命中一项明确目标前进时,那么他就充分利用了合作或凝聚的方法,从而产生巨大的力量。

一个人过去或现在的情况并不重要,将来想要获得什么成就才最重要。除非你对未来有理想,否则做不出什么大事来。

目标是对于所期望成就的事业的真正决心。目标比幻想好得多,因为它可以实现。

没有目标,如果个人没有目标,就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远到不了终点。

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目标对于成功也有绝对的必要。如果没有空气,没有人能够生存;如果没有目标,没有任何人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