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自己的心理调节师
5077800000003

第3章 学会弯腰,是一种另类思维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和别人产生意见上的分歧,或是造成言语上的冲突。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耿耿于怀,不如去好好做点别的事情。所谓“律人先律己”,“静坐常思己过”,有时候我们就得学习弯腰,因为这个动作可以让你更谦卑。

一时弯腰换得一世尊贵

在快节奏的当今时代,竞争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主题。不过,正是因为竞争的激烈化,人们似乎只注意竞争的实惠,而看不到“弯腰”的益处,这正是现代人的一大盲点,更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

所谓“弯腰”,即是忍,即为“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看似简单,却包含着很深的智慧。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会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更不会在小事上纠缠不清。所谓“忍得一时之气,免却百日之忧。”暂时的弯腰,有时反而能够让你得到更多,让你的心态更为平和。

刘邦项羽是历史上一对著名的对手,而刘邦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就在于懂得“弯腰”。楚汉战争之前,高阳人郦食其拜见刘邦,献计献策,一进门看见刘邦坐在床边洗脚,便不高兴地说:“假如你要消灭无道暴君,就不应该坐着接见长者。”

受到对方指责,刘邦不但没有勃然大怒,反而赶紧站了起来,收拾好衣着,请郦食其坐上座。交谈的过程中,他虚心求教,并按郦食其的意见去攻打陈留,将秦积聚的粮食弄到手。

而反观刘邦的对手项羽,其做法却恰恰相反。一个有识之士建议项羽在关中建都以成霸业,项羽不听,那人出来发牢骚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然!”结果项羽知道了,大怒,立即将那人杀掉。从这两件事上,我们就能看到两人的性格差异何等之大。

到了楚汉战争之时,刘邦的实力远不如项羽,却比项羽捷足先登,率先入关。当项羽得知此事后,不由怒火冲天,决心要将刘邦的兵力消灭。

当时,项羽手握四十万兵马,远比刘邦的十万兵马强大。可以说,刘邦面临着人生最大的威胁。就在这个时候,刘邦厚着脸皮,低声下气,先是请张良陪同去见项羽的叔叔项伯,再三表白自己没有反对项羽的意思,并与之结成儿女亲家,请项伯在项羽面前说好话。第二天一大早,他又带着张良、樊哙和一百多个随从,拿着礼物到鸿门去拜见项羽。

见到项羽后,刘邦明知鸿门宴有诈,却并没有表现得愤怒异常,而是低声下气地赔礼道歉,化解了项羽的怒气,缓和了与项羽的关系。表面上看,刘邦忍气吞声,项羽挣足了面子,实际上刘邦以忍换来自己和军队的安全,赢得了发展和壮大力量的时间。

刘邦对不利条件的隐忍,对失败的暂时退却,对强大对手的弯腰,反映了他对敌斗争的谋略,也体现了他巨大的心理承受力,这是成就大业者必备的一种心理素质。

人非圣贤,谁都无法甩掉七情六欲,谁都离不开柴米油盐。即使遁入空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也还要“出家人以宽大为怀,善哉,善哉!”不离口,也有是非曲直,能分青红皂白。所以,要成就大事,就得分清轻重缓急,大小远近,该“退”的就一定要退,一时弯腰也不必懊恼万分,为自己平添心理压力。要明白,利用弯腰,你可获得重新规划的时间,这时就可从长计议,从而实现理想宏愿,成就大事、创建大业。

“弯腰”对于生意人来说,尤为显得重要。因为做生意就要与客户打交道,“和气生财”是你要牢记心中的。有的时候,哪怕客户说得不对,我们也不应和他争执,要把附和客人讲话培养成一种习惯,多想想客人是花了钱的,这样心态就会平衡许多。

心理调节师

想要成大事,就要学会“弯腰”,忍一时之气换来全盘胜利,换来一世尊贵,这才是成大事的气魄。

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人生中,我们势必会遇到退却之时。有时候,退却会显得比进步更加重要。我们不缺乏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缺少的是那些为理想而选择暂时逃避,以求东山再起的大英雄。

敢于退却,这是为人处世的成功心态,因为在困境和绝望面前,选择与敌人妥协,以求在适当的时机谋求东山再起,这往往是困难而具深谋远虑的。倘若你一味拼命,那么结果只有一个——被敌人消灭。而选择退却,就是为了谋求以后的重整旗鼓,这正是考验一个人心理素质是否过硬的过程。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世界军事史上一次著名战役。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5月,德军开始进攻西欧。当时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拥有l47个师,300多万军队,兵力与德国相当,德军并无全胜的十足把握。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由于法国的战略保守,固守长线,他们不准备与德军直接抗衡,而是把希望寄托于自认为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上。谁知,德军并没有强攻马其诺防线,他们首先攻打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并绕过马其诺防线,从色当一带渡河入法国。法国随即宣布灭亡。

此后不久,德国法西斯的铁蹄又踏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到了5月份,德军直趋英吉利海峡,把近40万英法联军围逼在法国北部狭小地带,只剩下敦刻尔克这个仅有万名居民的小港可以作为海上退路。如果40万人从这个港口撤退,在德国炮火的猛烈袭击下,后果不堪设想。当时,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他们的计划是力争撤离3万人。

对于即将发生的悲剧,英国民众无比悲伤,对政府的无能气愤无比。不过,他们仍然宁死不惧地投入到撤离部队的危险中去,于是出现了驶往敦刻尔克的奇怪的“无敌船队”。这支船队中有政府征用的船只,但更多的是自发前去接运部队的民船。

这一切,都辉映在红色的背景中,这是敦刻尔克在燃烧。没有谁去扑火,也没人有空去救火,更没有人去与德军拼命。德军不停地开炮,炮声隆隆,火光闪闪,天空中充满嘈杂声、高射炮声、机枪声……人们不可能正常说话,在敦刻尔克战斗过的人都有了一种极为嘶哑的嗓音。这嗓音成了一种荣誉的标记,被称为“敦刻尔克嗓子”。

就这样,这支杂牌船队在这种危险的情形下,救出了335000人。

事实上,敦刻尔克大撤退并不是一次战役,和诺曼底登陆完全无法比较。甚至可以说,这是在德军的穷追猛打之下,英国被逼无奈的逃亡之举。但正是这一逃亡,为盟军保存了日后反攻的主力、为将德意日法西斯最终送上断头台奠定了基础。试想,如果当时英法联军与人民不顾一切地选择抵抗,那么势必会导致全军覆没,让德军彻底征服西欧。

面对强劲的对手,一般人都会认为:绝不服输,这才是一个人应有的选择。诚然,这样的选择没有错,然而拿鸡蛋碰石头,这无疑不是明智之举。有的时候,退却是为了更好的前进,是为了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否则,原本未来可能会出现的转机,会因为自己的固执,导致付之东流、满盘皆输。

面对不可克服的困难之时,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意气用事,更不要“逞英雄”,而是应当主动选择退却,这样成功的机会就能再次出现。

心理调节师

退却是不退缩,它是为了更深入的前进。退是在你实力不具备时暂时的躲藏,是在躲藏中保存实力,在退却时增加经验,以图在适当的时机东山再起!

示弱,不代表软弱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看上去平平常常,甚至还给人“窝囊、不中用”的弱者印象,但这样的人,往往却做出了令人刮目想看的成绩。这是因为,这种人懂得“示弱”与“软弱”的区别,他们越是在胸中隐藏着高远的志向抱负,越是表现出“无能”。这种人往往能高能低、能上能下,具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远见卓识和深深城府。

不仅如此,“示弱”还可以消除别人的不满或嫉妒。事业上的成功者,生活中的幸运儿,被人嫉妒是客观存在的。在一时还无法消除这种社会心理之前,用适当的“示弱”方式,可以将消极作用降低至最低限度。

蜀国开国君王刘备之所以以平平资质,赢得胜利,究其原因就是懂得“低”。刘备一生有“三低”最著名,正是这种“低”,奠定了他王业的基础。

第一低,是桃园结义。与他在桃园结拜的两兄弟,一个是酒贩屠户,一个是在逃杀人犯,正在被通缉,流窜江湖,他们就是张飞和关羽。而刘备身为皇亲国戚,却肯与他们结为异姓兄弟,他这一来,两条浩瀚的大河向他奔涌而来,一条是五虎上将张翼德,另一条是儒将武圣关云长。刘备的事业,正是从这两条河开始汇成汪洋的。

第二低,则是三顾茅庐。当时刘备已经身为统领,但是为一个未出茅庐的后生小子,他不顾众人的阻挠,三次前来拜访。不说身份名位,只论年龄,刘备差不多就可以称得上长辈。这长辈喝了两碗精心调制的闭门羹却毫无怨言,一点都不觉得丢了脸面,连关羽和张飞都在咬牙切齿,这一低,使一条更宽阔的河流汇入他宽阔的胸怀,从而得到了一张宏伟的建国蓝图,一个千古名相。

第三低,就是礼遇张松。益州别驾张松,原本是想将西川献给曹操,谁知曹操不领情,骄傲自满,待人冷淡。甚至他还要杀了张松。

当刘备得知此事时,他积极做出了行动,派遣赵云、关云长迎候于境外,亲自接待张松,并款待三日,泪别长亭,甚至要为他牵马相送。张松深受感动,终于把本打算送给曹操的西川地图献给了刘备。这一低,让西川纳入了他的势力范围,蜀国实力大大增强。

刘备与曹操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愿意示弱,主动示弱。通过示弱,刘备得到了一批能人贤士,最终赢得了蜀国的天下。

所以说,一个人无论是否取得成功,其实都应该谨慎平稳,不要总“自我感觉良好”,惹得周围一片反感。特别是年轻人初出茅庐,往往年轻气盛,在这方面尤其应当注意。毕竟,心气决定着你的形态,形态影响着你的事业。其实,自然界就给了我们形象的展示:竹子若在狂风面前不肯“弯腰”,最后的命运必是夭折。然而,唯其随风“示弱”,故狂风过后,它依然可以昂首挺胸。

即使你真的是强者,主动示弱,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弱者,都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因为强者甘心“示弱”,以弱者的姿态行事,人自然会谦虚谨慎,别人也会愿意接受,如此,强者自会成为长久的赢家,并令强者更强;而弱者则能从中获得慰藉,心理上得到平衡,从而在心平气和中自觉地向强者学习,最后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心理调节师

学会示弱,学会降低姿态,这是健康心理的一个“指标”。因为,一个真正甘心“示弱”的人,必是一个豁达大度、宽宏大量的人,一个充满人情、充盈智慧的人。

懂得退让,才能逢凶化吉

无论多么优秀的人,在奋斗的路上,都不可避免地遇到过困难和挫折。倘若找到克敌制胜、攻破难关的方法,这无疑是最好;但是,任何事情都是具有两面性,假如一时解决不了,又不肯认输,将时间白白浪费掉,那就事倍功半了。

在进退两难的时候,懂得退让,换一种思维方式考虑问题,这未尝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走不通的地方,要知道退让一步、让人先行的道理;在走得过去的地方,也一定要给予人家三分的便利,这样才能逢凶化吉,一帆风顺。

铃木集团是日本的大公司,但在创业之初,这家公司却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有一次,铃木集团总裁铃木太郎与西门子进行商务谈判,双方陷入了困境,原因是西门子公司坚持技术使用费提成率要占到销售总额的9%,铃木太郎不赞成这一提案,经过艰苦斗争,最终把提成率降低到5%。

虽然西门子公司答应了铃木太郎的请求,但又提出新的要求,即把技术转让费定为60万美元,并且要一次付清。合同文本的主动权掌握在西门子公司手中,许多条款都是偏向西门子公司的,尤其是违约和处罚条款的订立,更加明显地有利于西门子公司,作为弱势的铃木公司,只能听从西门子公司的摆布。

对于这笔钱,铃木集团很难凑齐。当时,铃木电器公司的总资本不超过4亿日元,而60万美元的技术转让费,相当于2亿日元,这笔沉重的技术转让费,对于刚刚起步的铃木公司来说,的确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负担。

巨额的费用,让铃木太郎陷入了两难的选择。如果答应,公司必将陷入财务危机,一场灾难势必在所难免;如果不答应,公司就会失去一次发展壮大的好时机。在这种形势对自己十分不利的情况下,铃木太郎高瞻远瞩地指出,退一步海阔天空,懂得退让才知进取。他采取了先吃亏后赚钱的策略,假人之手,从中渔利,大胆接受了西门子公司的苛刻条约。

由于铃木公司从西门子公司获得了最新研究成果,所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几乎都有铃木公司的参与,这为他们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这样说,双方的合作使铃木公司开始确立了国际大公司的地位。

表面上看,一开始铃木集团似乎处于下风,做出了妥协和让步,但事实证明,铃木太郎才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最大的赢家。如果不是这次退让,那么铃木集团很难成为如今全球知名的企业。

中国有句格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少人将它抄下来贴在墙上,奉为处世的座右铭。这句话与当今商品经济下的竞争观念似乎不大合拍,事实上,“争”与“让”并非总是不相容,反倒经常互补。在生意场上也好,在外交场合也好,在个人之间、集团之间,也不要一个劲“争”到底,退让、妥协、牺牲有时也很必要。而从个人修养和处世之道角度讲,让则不仅是一种美好的德性,而且是一种宝贵的智慧。

相反,如果我们不懂得退让的哲学,一味要与对方拼到底,那么你势必过不了这道坎,从而形成严重的心结,不仅伤害了别人,更加伤害了自己。

心理调节师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退让不是害怕,也不是软弱,而是胸怀全局,重点突破,为早日成功提供一种策略,一种攻心之法。

适时低头,莫拿鸡蛋碰石头

中国有这样一句歇后语: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们身处劣势时,不必非得与敌人一较高下。向敌人低头认罪,以求来日的东山再起,也未尝不是一条好的缓兵之计。

然而,现代人很多都不懂得这个道理。尤其是年轻人,总是一腔热血,哪怕对方很强大,自己也不肯退让三分。表面上看,这样的行为好似很“英雄”,但这却折射出了他的心智“不成熟”,难以担当大任。

狄仁杰是唐朝一代名臣,他能够在武则天手下如鱼得水,关键就在于懂得“低头”的道理。武则天专权时,为了给自己当皇帝扫清道路,先后重用了武三思、来俊臣等一批酷吏,顿时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一次,酷吏诬陷狄仁杰等人谋反行为,来俊臣先将狄仁杰逮捕入狱,然后上书武则天,建议武则天降旨诱供。狄仁杰突然遭到监禁,来不及与家里人通气,更没有机会面奏武后说明事实,心中不免焦急万分。

审讯的日子到了,来俊臣在宣读完逼供的诏书,就见狄仁杰已伏地告饶。他趴在地上一个劲地磕头,嘴里还不停地说:“罪臣该死,罪臣该死!大周使得万物更新,我仍坚持做唐室的旧臣,理应受诛。”

见狄仁杰以招供,来俊臣判了他个“谋反是实”,免去死罪,听候发落。

来俊臣离去后,狄仁杰开始了自己的计谋:他先拒绝了判官王德寿的利诱,接着一头向大堂中央的顶柱撞去,顿时血流满面。王德寿见状,吓得急忙上前将他扶起,送到旁边的厢房休息。

眼见王德寿走出,狄仁杰急忙从抽出手绢,蘸着身上的血,将自己的冤屈都写在上面,又将棉衣里子撕开,把状纸藏了进去。一会儿,王德寿进来了,见狄仁杰一切正常,这才放下心来。

后来,武则天通过那份血书查明了真相,释放了狄仁杰。她问狄仁杰:“你既然有冤,为何承认谋反呢?”狄仁杰回答说:“我若不承认,可能早就死于严刑酷法了。”武则天听罢,这才明白原来他这是为了保命,不得已的策略。

狄仁杰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比自己强大许多的对手,控制住刚强直率的性格,这是斗争中的良策;相反,若不知迂回以硬碰硬,则会让自己吃大亏,让原本能够翻盘的机会也付之东流。

对于年轻人来说,适时低头的策略是必须掌握的。特别是在处理和上司的关系的时候,千万不能拿鸡蛋碰石头。下级冲撞领导,一般都会使用比较过激的言辞,特别是一些很伤感情的过头话,这些话会像一把把尖刀直刺向领导的内心,这势必会惹得他怒火中烧,大发雷霆,视你为敌。

尽管你认为,这么做是出于忠心,可是因为你的言语不当、态度生硬,反而会使领导认为你一直心怀不满。他会想:“这家伙隐藏得好深,竟骗过了我!原来他一直对我有意见.一直是三心二意,今天终于暴露出来了!”算总账的仇恨就会像火焰一样烧起来,以至于失去冷静的分析。如此一来,于人于己都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对于一个年轻人,哪怕能力再过人,也不要产生鸡蛋碰石头的“壮烈”情绪。即使自己是对的,也要注意态度、方式方法和时机问题,不要冲撞对方,引起上级的怒火,使他怨恨于你。

心理调节师

鸡蛋碰石头,这是为人处世的大忌。也许一时之间,你会感受到痛快淋漓,可是事后你会发现:是这种不理智的心态,将自己逼到了悬崖之边。

欲求显扬,先要韬晦

中国有这样一个成语:“韬光养晦”,换句话说,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这种观点,正是做人做事的哲学。因为,它能有效避免自己成为出头椽子;而作为做事手段,又能出其不意地获得成功。这种心理战,是许多成功人士的“看家法宝”。

想要做到“韬光养晦”,它的核心就在于“为”与“不为”。真正的韬光养晦,是别人知道你的这种心理,却对怎么“韬光”、怎么“养晦”不清楚,这样便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所以说,“韬光养晦”策略不是绝口不提这四个字,而是让一切看起来自然合理,不做超常规的事。

19世纪中叶,在一系列战役中,俄军被法军打得大败,实力大为减弱,刚登基的亚历山大一世为重整旗鼓,与拿破仑展开了新的较量。

不过,这一次俄国没有选择正面对抗,而是使用了新的斗争策略,以卑微的言辞讨好对方,处处表现出退让的姿态,以屈求伸。

俄国的这种表现,拿破仑自然也非常高兴,因为他找到了对付英国的助手。所以亚历山大一世见到他就投其所好:“我和你一样痛恨英国,你对他采取措施时,我将是你的一名得力助手。”

就这样,拿破仑被亚历山大一世打动了。1808年秋,拿破仑在埃尔富特邀请亚历山大进行会面。之所以举办这次会面,是因为拿破仑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以法俄两国的伟大友谊来威慑奥地利。

消息传到俄国宫廷,激起一片抗议声,所有人都在抨击亚历山大一世的懦弱。皇太后给他写了封信:“亚历山大,切切不可前往,你若去就是断送帝国和家族,悬崖勒马,为时未晚,不要拒绝你母亲出于荣誉感对你的要求。我的孩子,我的朋友,及时回头吧。”

不过,亚历山大一世却没有听取他们的意见。因为他知道,目前俄国的力量不够强大,还必须佯装同意拿破仑的建议,应该“造成联盟的假象以麻痹之,我们要争取时间妥善做好准备,时机一到,就从容不迫地促成拿破仑垮台”。

尽管国内一直抗议,但亚历山大还是与拿破仑进行了会晤,两人形影不离。有一次看戏,当女演员念《俄狄浦斯》剧中的一句台词:“和大人物结交,真是上帝恩赐的幸福”时,亚历山大居然装模作样地说:“我在此每天都深深感到这一点。”

到了1812年,亚历山大一世经过不断发展,认为俄国已经有了对抗的实力。于是,他借故挑起战争,并且一举打败了拿破仑。

无论在职场或是生意场中,我们都应学会韬光养晦,学会控制急躁心理,不让自己的一切被他人洞悉。太急于显露自己的才能和实力,只能给人留下高自大的印象,更主要的是会使你过早地成为人们的竞争对手,倘若你没有厚积薄发的底牌,一旦成为强弩之末,那只有被人嗤之以鼻,逐出场外。

韬光养晦的策略,不仅能麻痹对手,同时,也可以为自己积攒人气,更带来充实实力的时间。由于在幕后的策划常常不为人所知,在前台洋洋自得的对手也就无法知道你的真实意图和具体打算。以暗处攻击明处的目标,可以说,几乎是百发百中,屡试不爽。

心理调节师

面对强敌,抑制自己的心理,制造出和睦的假象,这正是韬光养的精髓。

跌倒时,要保持自己的自尊

对于失败,每个人都不会陌生,它如吃饭、睡觉一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可是,如何对待失败,这却是门学问。有的人跌倒时,不顾一切地自怨自艾,抑或破罐子破摔,心理状态出现严重波动,导致了别人对你的印象分大大降低。

其实,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懂得控制情绪,不懂得挽回自尊。试想,一个连尊严也不要的人,又怎能活得自由自在,怎能让别人看得起?所以在跌倒时,我们不要忘记保存自己的自尊。

张炬在大学毕业后,通过家人的介绍,与一名女孩在咖啡厅相亲。一见面,张炬有些紧张,和女孩说话结结巴巴,没了平常的伶牙俐齿。看到他这个样子,女孩对他的印象也大大降低,没过一会儿,就找了一个借口,提出要提前离开。

张炬明白,女孩是没看上自己,一下子,他的脾气上来了,有些不甘心地说:“哼,你不就是看不上我么?我还看不上你呢!”

张炬话,让女孩顿时满脸通红。她说:“你一个男生,居然这么说话!我本来还想着,如果你客客气气的话,下次你约我,我有可能会和你再见面。可是现在看来,已经没有什么必要了!”

这个时候,张炬已经气昏了头脑,说:“谁稀罕你的下一次机会?”

女孩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愤然起身指着他说:“你,你真不是个男人!”说完,扭头跑了出去。

女孩离去后,张炬心理一点也没平静,反而更加暴躁,一怒之下摔了咖啡杯。

后来,张炬又与几名女生进行了接触,只要对方表现出不满意,他总会第一时间表现出烦躁之意。没过多久,他的这种表现传开了,其他人也不愿意再为他介绍女朋友了。背地里,朋友们都这么议论他:“张炬这人真是的,不就是人家女生拒绝么,何苦那么大发雷霆,连一点风度也不要?他自己不尊重自己,即使人家女生对他有意,也不会选择他。”

人生的路上,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这一点毋庸置疑。面对失败,自卑之情不由升起,这也是人之常情。可是,如果我们为了面子,不能正视失败,不懂得调控心理,反而情绪失控、胡搅蛮缠,那么自己的尊严就会立刻扫地,对方也会将你视为一个无用之人。一个连自尊都不要的人,想要博得对方好感,这无异于天方夜谭。

更重要的是,跌倒时抛弃自尊的人,他的性格也一定会有诸多弊端。破罐子破摔、怨天尤人,这样的情绪,对一个人的成长并无丝毫好处。如果这种行为形成习惯,那么久而久之,你的心态也很难恢复平静,便终日陷于急躁与困惑之中。

所以,为了养成一个良好的心态,在遭遇挫折时,我们一定要保持风度。最不济,我们也应做到礼貌的退让。不要让自己尊严扫地,成为别人的笑料,从而加速心态失衡!

心理调节师

无论遭遇的打击有多大,我们永远要记得:尊严是无价的。我们可以向对方低头,可以像对方屈服,但万万不可将自尊丢弃!

微笑地面对别人的羞辱

人生在世,我们总免不了与别人接触,这其中,既有文质彬彬的人,同样也有“伶牙俐齿”的人。这种人,总喜欢讽刺、羞辱别人,喜欢利用自己的口才表现出一种所谓的“高高在上”。

其实,面对别人的羞辱,最好的办法就是——面带微笑。面带微笑,表明了你毫不在意的态度,这让对方的所有羞辱之词都打了水漂;更重要的是,你会得到内心的平衡,避免出现情绪激动。这种“弯腰”举动,是代价最小,但效果最明显的一种方法。

荣高平如今是一个成功企业家,但是当年,他却并不是很优秀。高二一次期中考试,荣高平考了全班倒数第一,数学更是惨不忍睹。那节数学课,老师在班里念分数,念到荣高平的名字时,他夸张地笑到:“我教了这么多年数学,还没见过这样的低分——23分!”

老师的羞辱,引得全班同学大笑了起来,都向他投去了讽刺的目光。那时,荣高平已经17岁,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被羞辱的滋味,那感觉像利剑,刺痛了他的心。不过,荣高平还是控制住了情绪,他只是微微一笑。结果,同学们也就不再注意他了。

晚上回到家里,荣高平流下了眼泪,并且一夜没有睡着。天蒙蒙亮时,荣高平对自己说:我一定要考个重点大学给你们看看!从那以后,他开始发了疯似的学习。

虽然荣高平做出了改变,但是同学和老师依旧看不起他。不过,荣高平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终于经过一番拼搏,他的成绩慢慢赶了上来。一年多后,高考录取结果揭晓,他竟然考上了一所本省的重点大学,而他的数学成绩是全班第一!

当荣高平走出大学校门后,一个人来到了深圳。又经过几年,他创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后来有一次,一个朋友问他:“你还恨当年羞辱过你的老师吗?”

荣高平摆了摆手,说:“当然不恨了。其实,很长时间以来,他的羞辱都是我前进的动力。我也挺庆幸当时选择的是微笑,它让我第一次懂得什么叫做控制情绪!”

人生中,最不能避免的是什么?就是别人的羞辱。别人不会因为你的情绪,就选择不攻击你。所以既然无法阻止,那么我们不妨弯下腰,对他露出一个微笑,这样自己反而会更加积极快乐的生活。活得好、活得快乐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报复。

忍受羞辱,这是人生的基本功课,学得好,你就成了一名出色的心理调节师;学不好,就会成了一辈子的包袱。尽可能地微笑吧,要知道,人的一生就是为了追求快乐和满足,不必为了别人的羞辱,让自己郁郁寡欢,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心理麻烦。

心理调节师

面对羞辱,我们应该面带微笑,而不是正面对抗。一时弯腰,换来将来的成功,这种反击,比口头回击的威力要大得多,也成熟得多!

敢吃眼前亏,才能大丰收

好汉要吃眼前亏,目的是为了留得青山在,以吃眼前亏来换取其他的利益。如果因为无法控制脾气而不愿吃亏,从而蒙受巨大的灾难,甚至把命都弄丢了,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有的人认为,吃亏是懦弱的行为,自己怎能如此?然而,当一个人实力微弱、处境困难的时候,也就是最容易受到打击和欺侮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抗争力最差,能避开大劫就算很幸运了。先吃下眼前亏,立足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用“卧薪尝胆,伺机而动”作为忍耐与发奋的动力,这才是一个人应有的心理。

汉初名将韩信年轻时家境贫寒,他本人既不会溜须拍马,又不会投机取巧,更不会买卖经商。整天只顾研读兵书,最后,连一天两顿饭也没有着落,他只好背上祖传宝剑,沿街讨饭。

有个财大气粗的屠夫看不起韩信这副寒酸迂腐的书生相,故意当众奚落他说:“你虽然长得人高马大,又好佩刀带剑,但不过是个胆小鬼罢了。你要是不怕死,就一剑捅了我;要是怕死,就从我裤裆底下钻过去。”说罢双腿叉开,摆好姿势。

众人一哄围上,想看韩信的笑话。韩信认真地打量着屠夫,竟然弯腰趴在地上,从屠夫裤裆下面钻了过去。街上的人顿时哄然大笑,都说韩信是个胆小鬼。

韩信一个人离开后,忍气吞声,闭门苦读。几年后,各地爆发反抗秦王朝统治的大起义,韩信闻风而起,仗剑从军,最终成了汉朝的开国元勋。

韩信忍胯下之辱而图盖世功业,成为千古佳话。假如,他当初为争一时之气,一剑现刺死羞辱他的屠夫,按法律处置,则将以盖世将才之命,抵偿无知狂徒之身。韩信深明此理,宁愿忍辱负重,也不愿争一时之短长而毁弃自己长远的前程。

所以说,吃“眼前亏”是为了不吃更大的亏,是为了获得更长远的利益和更高的目标。“忍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所不能为。”看似英勇、心气冲天的人其实是莽夫一个;而忍气吞声、宁吃眼前亏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汉。

当然,这里我们所说的吃眼前亏,应把握好以下行为界限:其一,目的应该是为了渡过难关,克服别人给你制造的麻烦,以免影响你的正事;其二,这种信念所针对的麻烦应是对抗性的矛盾和冲突,而不是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其三,着眼于远大目标,致力于成就大事,而不能采取卑鄙的报复行为;第四,这种信念的价值就在于以暂时之吃亏换取长久的利益。只有这样,这个亏吃得才算值。

心理调节师

俗话说:“吃亏是福”。面对无法解决的困扰,聪明的人会果断选择“吃亏”,而不是一味纠缠。须知,敢吃亏会让心态迅速平衡;而耿耿于怀,却只能让自己陷入困惑无法自拔。

学会退让,不要无理搅三分

现实中的人们,总有这样一种习惯:“得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有的人,喜欢与家人、同事、朋友抬杠,你说东他偏说西,你说这个事情应该这样,他却总能找到理由反驳你,有时候甚至无理也能搅三分,让人下不来台。

久而久之,当所有人都明白了他的这种习惯,大家都会怕了他,讨论问题都怕他听到,省得又惹火上身,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大家都不愉快。这种人,是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的,更不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因为人际关系很差,这种人在生活中也势必会感到处处受阻,心理状态自然可想而知。

艾仑是一位美术家,在他所认识的客户中,有位负责美术方面业务的客人,特别喜欢挑毛病,总是要对他的工作指责一番。

有一次,艾伦送去一件作品,因为当时时间比较紧张,所以工艺并不是那么完美。当这位客户发现这个问题后,立刻打电话给了艾伦,生气地让他过去一趟。

刚走进客户的办公室,艾伦就说:“先生,真是不好意思,这次的失误都在于我。因我的疏忽,而使你不愉快。我替你画了那么多年的画,居然还画不好……我觉得很惭愧!”

那位客户本来以为艾伦会纠缠一番,没想到他居然选择了退让,于是替他分辩道:“不错,话虽然这么说,不过大致上,还不太坏……只是……”

听到这里,艾伦急忙说:“不管怎么样,我的失误还是造成了一些影响,谁会看到不完美的画而满意呢?我本该加倍小心,你时常购买我的画。这样吧,这幅画我带回去,另外画一幅给你。”

这位客户摇摇头,说:“算了,没事的,虽然你这次没做好,但是我相信你的实力!”接下来,他开始赞扬艾伦,并坦白对艾伦说,他所希望的,只是一个极小部分的修改。他又表明,这个极小的错误,对他公司的利益,不会构成损失。因此对于这个小错误,不必太顾虑。

由于艾伦没有过分纠缠,反而极力自我批评,选择了退让,结果让原本该发生的不悦气氛消失殆尽。最后,那位美术主任不但没有大发雷霆,反而请艾伦吃了一顿饭,并签付了一张支票,并将另外一桩生意给了他。

犯错的情况下,自己还不懂得退让,势必会受人鄙视;而一个能够坦承自己过错的人,则会令对方产生一股尊敬感。退一步承认错误,这并不是自卑,也不是自弃,而是一种诚实的态度,一种锐意的智慧。

如果我们早就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并因此造成了损失,那么我们不妨先责备自己一番。自己找出自己的缺点,总比让别人批评要好些。比如别人批评之前,很快地找机会先承认自己的过错,别人想要说的话,你早就替他说了,那你就有更多的机会得到他的谅解。

即使我们没有错,真理就在自己的手里,我们也不应表现得过分敏感,而是应当婉转地使别人同意我们的观点。使用这种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且自己的内心也不会过分纠结,轻松走出之前的困惑。

心理调节师

想要赢得内心的愉悦,想要赢得别人对你的欢迎,那么就要学会退让,万不能没理搅三分。否则,不仅别人对你的意见颇多,那么你将难以走出悲愤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