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超高价营销
5098300000018

第18章 自发传播原理(4)

里根可能是美国有史以来最擅长沟通的总统,他的沟通方式就是讲故事。我最初练习英文演讲,就是从模仿里根的文章开始的。我最享受他讲的故事,他总能够通过故事让别人明白一些道理。

1980年,里根参与总统竞选,当时他的对手是卡特。卡特是一个很懂技术的人,对经济学了如指掌;而里根不懂经济,因为他是演员出身,他不懂这些。

在一次很重要的电视辩论上,有位观众提问他们:“请问二位,什么叫经济萧条?”首先,卡特列出了很多数据,比如“滞胀”是怎么回事,“萧条”是怎么回事,说了一大堆,说得所有人大眼瞪小眼,都不理解。然后,里根说:“噢,这个简单。经济衰退是你的邻居失去了工作,经济萧条是你失去了工作,而经济复苏呢,是他——卡特失业的时候。”接着他说:“我们现在好像正在经历这个过程。”

你看,里根就是通过一个故事给出了答案,并且这个答案很容易地被别人接受了,所以说,故事的威力非常大。

既然每个人都在讲故事,那为什么不可以讲我们自己的故事呢?为什么不可以讲“牛粪事件”呢?我们需要有一个故事,并让这个故事能够传播。

当然,故事也分为不同的类型。有些故事容易传播,有些故事不容易传播;有些故事很精彩,有些故事不太精彩。

所以,我们怎么去挑选故事,怎么去把故事分类,怎么去讲好故事,并轻松地把我们的理念、标准、蓝图给传递出去,这是需要技巧的。

故事类型之一:灰姑娘一夜成名

在传播个性和理念上,有3类故事非常有效。第一类叫“灰姑娘一夜成名”。这种类型的故事在电影上有很多,它是一个基本的故事类型。

“灰姑娘”是指:以前一直受煎熬、痛苦,有一天她终于解放了,找到了光明。

但是在营销上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们要在客户的现状和梦想之间搭建桥梁,并把我们的魔术融入进来,让客户觉得:“噢,你以前跟我是一样的。”

所以,“灰姑娘一夜成名”是指:我曾经和你一样。我渴望光明,但是事与愿违,我遇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障碍、一次又一次的痛苦,但我仍然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在经历了许多的痛苦之后,我奇迹般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终于找到了实现愿景的魔术。这其实很简单,我愿意跟大家分享,我渴望跟大家分享。分享的方式就是通过我的产品和服务。

这个故事的结构很简单。我没有在销售产品,但是这个故事的情节会让客户觉得:“噢,你跟我是同一类人。你也曾渴望这些,你也曾经历了很多的痛苦,我也是。”

精彩案例38:牛粪事件

在《都是英语惹的火》一书中记载了一个故事:牛粪事件。

这个故事很简单,大意是:我的英语口语很烂,老学不好,但是我不知道自己口语不好,还跑到美国去打工,然后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以为自己到了天堂……但是一次“牛粪事件”——教授在500多个美国人面前骂我是“bullshit”,我竟然听不懂“bullshit”的意思——打碎了我的美梦。这给了我很大的侮辱,给了我无比大的打击,但也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口语!

然后我怎么学呢?我自学,不行;我请了老师教我,也不行……最后,我竟然奇迹般地跑到百老汇去学习即兴表演。

我发现表演和英语学习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我不但学好了口语,还可以面对美国人演讲……历经磨难,最终我如愿以偿,进入了美国最好的商学院。我觉得这套方法非常好,我可以跟大家分享,分享的方法就是“表演英语”。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在阅读这个故事的过程中,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我的理念,接受了我的魔术。实际上,我把自己的魔术——表演英语的发现过程,用故事的方法跟大家分享了。

没有人会拒绝听你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你把自己的个性、理念和精神都传递出去了。

比如在故事中,我说:“我不仅要学好英语,我还要练好口才;我要用英文对美国人演讲,我要进入美国名校深造,我要在500强企业工作;甚至有一天,我要建立自己的跨国企业,在纽约的第五大道拥有自己的办公室。”

这是很多学英语的人的梦想和渴望,虽然他们学了很多年,但是一直都没学好。所以听完这个故事,他们会觉得:“你跟我是一样的。只是我没有你幸运,你找到了答案,而我还没有。但是现在我也很幸运,因为你愿意分享答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过程。

你可以讲你朋友的故事。比如,你是卖豪华公寓的。 你可以说,你的朋友一次又一次地被骗,好不容易找到了房子,但是他不喜欢。经过很多波折,最后你终于帮他找到自己想要的房子。后来你发现,要找到满意的房子其实很容易,就几件事情,这几件事情办好了,一切就都搞定了。

通过这个故事,你就把自己的魔术传递出去了。

精彩案例39:我学营销的故事

其实我学营销的故事也是这样的。

我当时进了全球最好的营销学院,跟“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教授学习传统营销。毕业后,我在财富50强的公司工作,但是我发现传统营销不能解决中小企业的问题,不能对结果负责,只能靠“砸钱”,我非常失望!

然后我进入了事业的低谷期,我非常痛苦。经过一番思索,我毅然辞职,去寻找能够帮助中小企业的营销流派。最后,非常幸运,我找到了亥尔波特先生,跟他学习了3个月。这3个月中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帮助我创立了“克亚营销”。

很简单,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我的理念很轻松地就传达出去了。这个故事流传得越广,就有越多的人接受这些理念。

从根本上说,故事是为销售服务的。讲故事有两个目的:

第一,让客户相信你。因为你是这个故事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二,让客户相信自己。比如看完《都是英语惹的火》一书后,你会觉得:这么笨的一个人——英语口语一塌糊涂,都能学好口语,而且还能对美国人演讲,那我肯定也行啊!

这就是“灰姑娘”故事的原形。也就是说,你要把自己从忍受痛苦到最后找到了答案的整个过程描绘给客户,并在这个过程中揉入你的个性、你的蓝图,让客户跟你产生共鸣、产生渴望,最后把这些渴望转移到你的产品或服务上。

故事类型之二:勉为其难的英雄

我们来看一下好莱坞电影的经典套路:

一般在开始的时候,主人公安居乐业,很开心地生活。突然“轰”的一声,灾难发生了。村庄里出现一个杀人狂魔或其他坏蛋,灾难发生了。

刚开始,主人公不理这事,但是“轰”的一声,灾难又发生了。

这时候有人来向他求救,但是他很享受新婚生活,不愿意拯救这个世界。但是“轰”的一声,又一个巨大的灾难发生了。他一看不得了:“这样下去不行啊,这样的灾难会继续发生的。”所以,他就决定去拯救世界了。

但是进入场景之后,“啪”的一声,他遇到了障碍,然后他想办法克服障碍;突然“轰”的一声,他又遇到了一个更巨大的障碍,他又得想办法去克服……

最后他跟敌人决斗——“蹦”的一脚,好像把敌人踢死了,但一转身,敌人又站起来了,拿着把斧头又冲过来了。然后他又“蹦”的一脚踢过去,但是敌人还是没死,又起来了……最后他把敌人消灭了。

这是好莱坞电影的经典套路。这类故事的吸引力太大了,很多电影都有这样的情节,关键是我们怎么用它来销售。

其实很简单,在不知不觉中你就能实现销售。

比如,你原来生活得挺好,生活得很平安,但是后来出现了一件事情,你必须去追求一个新的梦想(客户往往也是因为生活的改变,才需要一个新的梦想。不管你是要卖素食还是其他的产品,都是因为某一个事件的触发,你才产生了这个需求)。

但是一开始你稀里糊涂,瞎折腾,瞎摸索……后来非常幸运,你找到了答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你很开心,你的生活也很安定。

有一天,你漫不经心地跟几个朋友分享你的发现,这些朋友并不聪明,有的人甚至很笨,但是莫名其妙地,这群人(包括最笨的朋友)学习了你的方法后都产生了很好的结果。

后来大家一致认为:“你应该跟更多的人分享,因为你非常幸运,找到了这个答案,找到了这个魔术。”但是你并不想去分享,你很享受现在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人知道了你,越来越多的人来找你帮忙,最后你实在没办法,不分享都不行了。但是你提前跟大家说好了:“我只能分享给500个人,然后我就回去过正常的生活。”

这里面的逻辑很简单:你不是在销售,因为你很享受原来的生活状态;但是这么多人想让你分享,所以你就暂且出来帮个忙;很快,你又会回去继续享受生活。

这是这类故事的基本模型。也就是说,你莫名其妙地找到了某个问题的答案,同时你很享受自己的生活,享受自己的蓝图,享受自己的梦想,你没有兴趣去帮助别人。但是偶然间,你跟几个人分享了你的发现,结果他们也得到了一直想要的东西。

于是不经意间,消息就传开了……更多的人请求你去分享,最后你不得不暂时同意去分享,但这只是短期的决定,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回去,继续过自己的生活。

这类故事隐含着巨大的潜意识销售。如果你悟透了这个模型,然后把你的生活经历组织成这类型的故事,并按照这样的主线去发展和传播,那么客户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理念。

故事类型之三:我们对抗他们

也就是说,我们要找一个“敌人”。

什么时候能让一群人团结呢?就是当我们面临一个共同敌人的时候。有一个敌人要对付我们,所以我们需要团结起来。这个“敌人”是外面的“敌人”——你要寻找一个大的机构、大的竞争对手,或者一群人作为你的“敌人”。“我们”是谁呢?“我们”就是你和客户。

这个理论很简单:你现在的痛苦,全都不是你自己的原因造成的,而是“敌人”造成的。

有时候,人的痛苦和困境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但是我们都不愿意承认。所以,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客户——这不关你的事。

如果你的记忆力不好,这不关你的事,这是你的老师造成的,因为他教的记忆方法是错的。

如果你的身体不健康,你的身体很差,这不是你的饮食问题。这是很多大的医药机构拼命地向你兜售一些药物造成的,这些药物是带有副作用的。但是这些人不会善罢甘休,他们有巨额的资金,会不停地做广告,拼命地向你兜售这样的解决方案。为什么?因为他们能够从中牟利,赚更多的钱。所以,我们的痛苦是他们造成的,他们从我们的痛苦中得到了巨大的利益。

当你把想象中的“敌人”树立起来的时候,你和客户自然就团结在一起了。他自然就跟你是一伙的,然后你再说服他去购买别的东西就很容易。

这个故事的原形很简单,大意是——有这么一群“敌人”,他们的目的就是要给你制造痛苦、制造困境。你可能不知道,其实我也不知道。只是有一天,我在作调研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这个事实。然后我夜不能寐,日日受良心的谴责。我必须成为这个事业的倡导者,我要揭露他们的目的。我要用我的产品,对抗他们。

也就是说,我完全是为了你的利益才和他们对抗的,我们是一伙的。

比如,我曾经把“他们”比喻成一些做传统营销的人。为什么你们中小企业打了这么多的广告,却无法赚钱?你们认为自己不懂营销,错了!其实这都是那些大公司的经理、学院派的某些教授——他们的错!他们在向你兜售一些根本没有效果的“品牌营销”!

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呢?因为他们要从中获利,因为他们要让你永远投广告。我认为这样的日子必须结束,必须停止,我们要做“对结果负责”的营销(当然,我这里说得比较偏激,但实际上确实存在这种现象)。

再比如,克亚营销的理念是——“要不停地贡献价值”,不管是在成交之前还是在成交之后,你都需要这么做。

所以我说,我和其他培训师不同,我愿意不停地贡献价值,直到客户认识到我的产品的价值,然后自然会有人愿意成交。可有些培训师不一样,他们把自己的“宝贝”藏起来,希望不断地卖给你,重复地卖给你。

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这样,他们可以赚更多的钱。在他们的理念中,似乎不给予就可以创造价值,获得报酬,这是错的!这样的行为应该停止啦!

精彩案例40:乔布斯的“敌人”

其实,乔布斯就是这类故事的一个典型。

在每一次新产品发布会上,乔布斯都要找一个“敌人”。他说:“你知道吗?这个世界有一个巨大的魔鬼,这个魔鬼就是微软公司。他们要用没有情调、没有档次的软件和设计,去统治这个世界。我们不会同意他们的做法,我们是有档次的,我们是有品位的,我们要拒绝微软的侵袭,我们要停止微软的垄断。”

又比如他在iPhone发布会上说:“所谓的智能手机,到处都是。但是它真的是智能的吗?不是,它在把你们变成傻瓜。看看这些智能手机吧,有哪一个是真正的智能?它能做到这个吗?它能做到那个吗?但是这些大公司……日复一日……不停地生产这些手机,为什么?因为这让他们赚了很多钱。我认为,现在他们应该停止了。”

这是乔布斯的风格。每次在新产品发布的时候,他肯定要找一个“敌人”。这个“敌人”一定是这个行业里最大的公司。为什么?原因就是利用人的对抗心理。

比如说,你看一场拳击比赛。一开始你当然希望中国队能赢。但是,如果中国队太强了,把另外一队打得够戗,过不了多久,你可能希望那个快要输的队站起来,因为强者太过分了,你希望弱者能够反败为胜。这就是人的心理。

所以,我们主要是利用这3种类型的故事,把我们的理念、个性、概念等传递出去。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客户是无法直接抗拒的,因为他是被潜移默化地影响的。

所以,有机会你一定要把自己的背景和经历组织成这样一个故事,然后经常讲,天天讲。你要借助这些故事来传递你的理念、个性、蓝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