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靠自己拯救自己
5107500000003

第3章 天助自助主人(2)

一位画家把自己的一幅佳作送到画廊里展出,他别出心裁地放了一支笔,并附言:“观赏者如果认为这画有欠佳之处,请在画上作上记号。”结果画面上标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过了几日,这位画家又画了同样一幅画拿去展出,不过这次附言与上次不同,他请每位观赏者将他们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他再取回画时,看到画面又被涂满了记号,原先被指责的地方,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这位画家不受他人的操纵,充满了自信。他自信而不自满,善听意见却不被人所左右,执著但不偏执。这是一种真正的人生境界。

其实,人们的所作所为,一般地,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两种不同的心态和两种不同的结果。前者是悲观消极的思维模式,自卑的心态,其结果必然是可悲的。后者是乐观向上的思维方式,充满自信的心态,成功便是指日可待了。前者过高地估计他人,过低地估计了自己,遇事认识不到自己拥有的能力和事情本身存在的可能性。越是这样,越是跳不出自己的思维模式;越是跳不出自己的思维模式,就越觉得自己不行。就必然要依赖他人,受他人的操纵。如此这样,每失败一次,自信心会受到一次伤害,久而久之,一切就会按照别人的意见行事,一切就会让别人来操纵,可悲的事就会接踵而来。后者因为用正确的观点评价别人和看待自己,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迷失自己,被他人操纵。

这些情况,我们在现实生活里会常常碰到。同样的事,不同的人,会出现不同的过程,产生不同的结果。仔细想想,这也并不奇怪,因为每一个人的眼光不相同,理解事物的角度也不一样。所以遇事要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不要完全相信你听到的看到的一切,也不要因为他人的指责和鄙视而轻视自己,产生自卑感。

爱迪生曾经尝试用1200种不同的材料作白炽灯泡的灯丝,都没有成功。有人批评他:“你已经失败了1200次了。”可是爱迪生不这么认为,他充满自信地说:“我的成功就在于发现了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

如果我们遇事都能这样考虑问题,采用这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哪里还会有烦恼,哪里还会有自卑感?人自卑感的存在和产生,不是自己在能力或知识上不如人,而是自己不如人的心态和感觉在作怪。为什么会产生不如人的心态和感觉呢?是因为有些人常常不用自己的尺度来判断和评价自己,而喜欢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弊端就是喜欢拿自己与他人相比较,尤其喜欢拿别人的优点长处与自己的缺点和短处相比较。原本这些不一样的东西,是不能进行比较的,越比较,就越自卑。这些简单、明显的道理,只要我们相信它,接受它,我们遇事就会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摒弃自卑,找回自信,学会让自己支配自己,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自己策划自己的人生。

如果我们自信能够成功,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为增加。我们如果自己心里认定会失败,就永远不会成功。没有自信,没有目标,我们就会俯仰由人,一事无成。

每个人都会制定一些人生的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首先我们必须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千万不要让形形色色的雾迷住了我们的眼,不要让雾俘虏我们自己。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受到挫折时,请记住,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充分相信自己,终能等到云开雾散的那一天,而丧失自信心,不仅会带来失败,还常常会酿成人间悲剧。靠自己拯救自己才是唯一出路。

自信就是自己信得过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过:“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人们常常把自信比做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闸门,启动聪明才智的马达,这是很有道理的。确立自信心,要正确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能力,自信不是孤芳白赏,夜郎白大;更不是得意忘形,毫无根据的白以为是和盲目乐观;而是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它代表一种高昂的斗志、充沛的干劲、迎接生活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是战胜自己、告别自卑、摆脱烦恼的一种灵丹妙药。

自信心往往有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首先是精神面貌上的。不管我们与世俗标准下的所谓成功的典型离得有多远,我们都永远可以持“我是最好的”这种态度,不必显出任何羞愧、尴尬或压抑的样子。

其次是肢体语言上。要想真正成为拥有自信的人,我们必须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表现出来。一般来说,表现自信的体态语言总是给人们精力充沛的印象。佝背驼腰,大腹便便,下巴松垂,睡眼惺忪这些形象从来不被认为是有自信心的特征。精力充沛、信心十足的姿态应该是这样的:挺胸收腹、双肩后倾、扬起下巴、面带微笑、眼睛有神、目光直视交往的对方。平时,我们要留意自己走路的姿势,在很大程度上,走姿能暴露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千万不要漫无目的的四处游荡,而应当步伐坚定有力,大胆地向前迈进。

最后是语态的表现。人们的语态表达是最重要的交流方式,语态表达方式也可以表现出我们自己的个性。表现自信心的语态是:讲话的速度不能太快,否则容易给人留下急躁的印象;讲话的速度也不能过于缓慢,太慢会给听众留下你对希望阐明的观点仍然犹豫不决的印象;含含糊糊地讲话让人一眼就看出你内心的不稳定,应该避免;嘀嘀咕咕地讲话,这是一种自我放纵和不成熟的表现;说话的嗓音过高或者刺耳,会给人造成你很单纯的印象;不要用一种傲慢的口气讲话,显得很不自然;讲话时不要气喘吁吁,嗓音不能微弱,不要口齿不清,并可以通过训练加以克服。

如果我们对体态语言掌握得很好,也要注意与自信心的整体表现相结合,因为这是成功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有效的语态表达应该是自然大方的声音中充满自信和活力。最后一点也很重要,当你讲话时,嘴角要露出微笑。

4.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我是我命运的主宰,我是我灵魂的主人。

——亨利

应当让人懂得,他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主人,他对于世间的一切不幸都负有责任,对于生活中关好的东西,其荣誉也属于他。

——罗曼·罗兰

有一次,一个士兵骑马给拿破仑送信,由于马跑的速度太快,在到达目的地之前猛跌了一跤,那马就一命呜呼了。拿破仑接到信后,立刻写了回信,吩咐那个士兵骑自己的马,从速把回信送出。

那个士兵看到那匹强壮的骏马,身上装饰得无比华丽,便对拿破仑说:“不,将军,我这样一个平庸的士兵,实在不配骑这匹华美强壮的骏马。”

拿破仑斩钉截铁地回答道:“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法兰西士兵所不配享有的。”

世界上到处都有像这个法国士兵一样的人!他们以为自己的地位太低微,别人所有的种种幸福是不属于他们的,是他们所不配享有的,以为他们是不能与那些伟大人物相提并论的。这种自卑白贱的观念,也往往成为他们不求上进、自甘堕落的主要原因。

有一封伊迪斯·阿雷德太太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艾尔邮寄来的信,讲述了她建立自信心的经过。

“我从小就特别的敏感而腼腆,”她在信上说,“我的身体一直太胖,而我的脸使我看起来比实际还胖。我又有一个很古板的母亲,她认为把衣服弄得漂亮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并且总是照她的想法来帮我穿衣服。所以我从来不和其他孩子一起做室外活动,甚至不上体育课,我觉得我跟其他的人都不一样,完全不讨人喜欢。”

“长大之后,我嫁给一个比我年长好几岁的男人,可是我并没有改变。我丈夫一家人都很好,也充满了自信。他们就是我应该成为的那种人。我尽最大的努力要像他们一样,可是我办不到。他们为了使我开朗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只是令我更加退缩到我自己建造的那个硬壳里去。我变得紧张不安,躲开了所有的朋友,甚至我害怕听到门铃响。我知道我是一个失败者,又怕我的丈夫会发现这一点,每次我们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时候,我都假装很开心。结果又常常做得太过,事后自己会为这而难过好几天。最后,这种失败的苦闷使我觉得再也没有什么道理活下去了,我开始想自杀。”

然而,伊迪斯·阿雷德太太却最终从这种压抑中解脱了出来。是什么事情改变了这个不快乐的女人的生活呢?只是一句随口说出的话。“随口说的一句话,”阿雷德太太继续写道,“改变了我的整个生活。有一天,我的婆婆正在谈她怎么教养她的几个孩子,她说:‘不管事情怎么样,我总会要求他们保持本色。’……‘保持本色’……就是这句话!在那一刹那间,我才发现我之所以那么苦恼,就是因为我一直在让自己适应一个并不适合我的模式。”

“在一夜之间我整个地改变了,我开始保持本色,我研究自己的个性,试着找出我究竟是怎样的人。我研究我的优点,尽我所能去学习色彩和服饰上的问题,按照我的方式去穿衣服。我主动地去交朋友,还参加了一个社团组织。这是一个很小的社团,起先,他们让我参加活动,我吓坏了,可是我每做一次发言,就增加了一点勇气。尽管从原先的硬壳中解脱出来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可是今天我所有的快乐却是我从没想过可能得到的。在教育我自己的孩子时,我总是把我从痛苦的经验中所学到的经验教给他们:‘不管事情怎么样,要保持自己的本色。”’

“保持本色,像历史一样的古老,”詹姆斯·高登·季尔基博士说,“也像人生一样的普遍。”不愿意保持本色,是很多精神和心理问题的潜在原因。安吉罗·帕屈在幼儿教育方面,曾写过13本书和数以千计的文章,他说:“没有人比那些努力想做其他人的人更痛苦的了。”

每个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从前没有,以后也不会再有,从开天辟地一直到现在,从来没有任何人完全跟你一样,而且将来永远也不可能有。遗传学告诉我们,我们是父亲的24个染色体和母亲的24个染色体组合的结果,即便是相同的两对染色体群,也从来不会产生相同的组合。我们就是由奇妙的基因所造成的。

我们庆幸是唯一的,应尽量利用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独特性,创造自我人生。

爱默生在他的散文《自恃》中写道:“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都会有一段时间确信: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会毁了自己;每个人的好与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间充满了美好的东西,但如果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则连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什么。”

另外,道格拉斯·玛拉奇的一首诗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上的高松,那就当棵山谷里的小树吧——但要当一棵溪边最好的小树。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那就当一丛小灌木;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小灌木,那就当一片小草地。如果你不能是一只麝香鹿,那就当尾小鲈鱼;——但要当湖里最活泼的小鲈鱼。我们不能全是船长,必须有人去当水手。这里有许多事让我们去做,有大事,有小事,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身旁的事。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做太阳,就做一颗星星。不能凭大小来断定你的输赢,不论你做什么,都要做最好的一名。每个人都像宇宙中无数的天体一样,按照自己的轨迹不停地运转。然而,对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来说,他们生活在世,却无法找到自己生活的轨迹,因为他们失去了自我,只能按照别人的意愿生活。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无法把握人生的幸福,不能保持自己的健康,不能拥有自己的生活。他们活得很累,也很苦,因为他们不能主宰自己。

生命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完全应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亚伯拉罕·林肯曾说过:“我一直认为,如果一个人决心想获得某种幸福,那么他就能得到这种幸福。”

5.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一个人向着目标迈进的时候,应当笔直地朝前望。

——罗曼·罗兰

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而定能臻于至善至美的境地。

——居里夫人在理想的最美好的世界中,一切都为了最美好的目的而设。

——伏尔泰

希尔说过:“你生命中唯一的限制,是你心中为自己所设的限制。”

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不是他人,而是你自己。

用什么魔法能使我们成功呢?成功的所有秘密都在我们的生命里,只要我们能认识它们,善用它们。

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是我们自己,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不变的信心。

上帝并未批量生产人类,并不像最新型的汽车那样从生产线上生产出来。他使人类拥有各自不同的体型、外表与肤色,使我们每个人都与别人不同,最重要的是他给每个人一个独特的秘密,任何其他人都不能打开这个秘密,除了携带这个秘密的那个人自己。更重要的是,一旦打开这个秘密后就使这个人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人。

所以,上帝爱每一个人,他赋予了每一个人成功的秘密,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打开这个存在于自己生命中的秘密。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这就是打开生命秘密的钥匙。然而,大多数人却毫无理由地充满了自卑感,不肯去获得本来就应该属于他们的成功与幸福。

低人一等和超人一等,其实只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十分简单,那就是要了解到这枚硬币本身是人造的。

因为这是一个简单的真理,每个人的独特性决定了人的不可类比。

我就是我,你就是你,这就是整个事实和全部的价值所在。

乔治·斯内林、马克·伊格拉和马修·贝柳两年前离开微软公司,合伙成立了西边网络公司,公司就设在微软总部所在地西雅图。说起来,斯内林3人在微软干的时间都不短,最少的呆了6年,最多的10年,因此一说起微软,他们都有一种仿佛毕业生对母校的感觉:尊重、感激,还有不加掩饰的怀念。他们一致认为,微软的软件开发、市场营销和企业文化都非常优秀,在电脑界里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与之相比。贝柳甚至半开玩笑地说:连服务器软件他们也只用微软的,至于苹果软件他们从来就不喜欢。

既然微软这么好,为什么还要离开?他们解释,主要是因为那是替别人打工,没法干他们想干的事。

比如说,如果他们提出要开发——个新的软件平台,他们必须要向董事长比尔·盖茨和首席执行官史蒂夫证明,这个计划完全符合微软的战略利益,而且能够成功。另一方面,尽管微软擅长组织上千人的队伍开发大型软件,它却不大擅长快速开发目前网络领域急需的较小型的、需要不断升级的软件。为此,斯内林等人决定另立门户自己干。

现在,他们干得很开心,3个人对未来都充满信心,因为他们认为,网络时代的特点决定了小公司可以和大公司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