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细说中国园林
5117000000010

第10章 浙江园林(1)

·雅洁有似网师园

——杭州郭庄

航州的西湖闻名天下,来杭州的游客绝大多数都是奔着西湖去的,其实,环绕西湖一带还有许多旧时的庄园,即私人别墅或园林,是值得欣赏的景点。比较著名的有郭庄和刘庄。刘庄是西湖苏堤两旁的庄园别墅中最大、最富丽的一处,现在是西湖国宾馆,据说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曾经下榻过刘庄,对此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里介绍的郭庄,则是西湖边最富有江南古典特色的私家园林。古园话沧桑

郭庄伴杭州西湖而建,位置在环湖西路卧龙桥的北面。郭庄始建于清成丰年间(1851~1861年),初为宋端甫所建,当时称为宋庄,后为郭士林所有,改名郭庄。因郭姓在百家姓中属汾阳郡,因此郭庄又称为汾阳别墅。郭庄占地面积有14亩半,庄内旧有船坞、住宅和庭园。《江南园林志》中称郭庄为武林池馆中最富有古趣者。

郭庄在清代几经战火和变迁,园内建筑和景点几乎毁尽,只剩下破败的房基和零乱的湖石砖瓦。1980年,杭州市园林局将郭庄划为曲院风荷景区,并重新规划和整修。1991年郭庄修复工程竣工,修复后的郭庄基本上保持原有的面积和布局。雅洁有似网师园

郭庄的布局大体分为静心居和一镜天开两大部分,静心居景区原是园林的住宅区,主要由一组古建筑院落组成,而且采用四合院的形式,人居其中,非常安详爽静,实在是一处上乘的居住环境。一镜天开景区是园林的花园部分,南北各有两个大水池,池水还与墙外的西湖相通。沿着水池建有楼、轩、阁、榭、亭、廊、桥,给人以古朴、雅洁的感觉。

郭庄的特点在于它的古典和素雅。它的建筑基本都是清代风格,并有着浙江民居的特色,如山墙为砖雕马头墙,门框和窗框则多用水磨砖砌成,木雕的枋额落地长窗。屋内的陈设也是仿清和略带宋代格调的家具,古意盎然。有人说它“环水为榭,雅洁有似吴门之网师”。它没有刘庄的富贵气,却有着独有的书卷气,是一座典型的文人园林。庭园深几许

郭庄的大门为石库门砖雕门楼,入门后为一不规则的门厅。厅内有一木雕书法中堂,内容为张志和的《渔歌子》。穿过门厅,过一小天井,再过一段不长的弄堂,即到静心居的正厅“香雪分春”,加上左右厢房和后堂,构成一座具有浙江民居特色的四合院,前置围廊,交通往来十分方便,这里是郭庄的住宅区,也是园主人当年接待宾客的地方。

从静心居往北,就可以见到一方荷池,莲叶田田,鱼戏其问,此即一镜天开景区。临池筑有凝香亭,立于亭中,往东可观对岸之景苏阁、浣藻亭,往北可远望两宜轩和方池。走出凝香亭,沿水池往北行,就到了两宜轩。两宜轩建于一镜天开和方池两水池中间,一字排开,四周长窗落地,立轩中,两边的水景都能一览无余。轩内的花几、桌子和靠椅均为树根制成,既是家具又是根雕杰作。两宜轩现为一布置优雅的茶室。

从两宜轩东边出来,往前数步,则见一座玲珑剔透的假山,山上有亭,山下有洞,临水有汀步和石径。假山有一湖石垒成的桥,桥下的溪流与园墙外的西湖相贯通,因此园内的水池均为活水。桥上建有一攒尖顶的小 方亭,名曰“赏心悦目亭”。立于亭中,往东可观西湖景色,是为极好的借景。

从假山往北行,即到了明镜般的方池。方池四周用条石砌成,池水清澈,时见红鲤游走。池东南角有平板曲桥直通后门,与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相 通。游人如果在曲桥上的石栏上小坐,周围的湖光水色,鸟语花香,真使人沉醉于乐而忘返的天真之趣。

离开曲桥西行,只见方池转角处有一扇形的迎风映月亭。夏日夜晚于亭中纳凉,可见池中一轮圆月,又迎来几许清风,这就是 “迎风映月”的意境。

从迎风映月亭南行,过两宜轩,再往东南,则可见东向西湖的景苏阁。此阁宽三楹,两层楼,两侧有白色的山墙,硬山式屋顶,显得素雅洁静。登景苏阁二楼眺望,近处六桥烟柳,远处葛岭、保俶塔如淡墨山水长卷依稀可见。阁前有月亮门可直通西湖。

景苏阁之南有一浣藻亭,六角六柱,攒尖顶。临岸的水池湖石参差错落,时见海棠、芭蕉、梅花、枫树植于周围,意境清幽,有如宋词小品一般。从浣藻亭南行,有廊桥似长虹跨水,廊间雕有飞凤、石榴、仙桃、祥云,其木雕工艺精湛,使廊桥成了一件难得的木雕工艺品。

廊桥之南还有一乘风邀月轩,此轩面湖而立,是中秋赏月的最佳处。轩东面有卵石曲径,轩中小院有梅林一丛,西墙旁有竹林散石点缀。粉墙素景,犹如一幅画中小品。从乘风邀月轩再往西行,即又回到了静心居。·千古凄婉钗头凤

——绍兴沈园

陆游是南宋有名的大诗人,他生在宋朝和金朝交战的动乱时代,一生主张抗金、收复中原,有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陆诗的基南风格是雄浑豪放,以此来抒发他的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但他也有一些清新婉约的诗和词,最著名的是反映他和唐琬爱情悲剧的《钗头凤》。以此引发陆游诗兴的沈园,则由于这一段爱情悲剧而名传千古。今天,人们游历沈园,首要的原因是感怀陆游和唐琬的凄美爱情,这一首凄婉缠绵的《钗头凤》则成了沈园的主题。古园话沧桑

沈园位于绍兴市延安路洋河弄。算起来,沈园的资历可是相当老,因为它建于宋代,当时占地有70余亩,楼台亭榭林立,在有宋一代就已是名园。当时园主人姓沈,因此就称之为沈园。

沈园真正出名是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悲剧,据说陆游先娶表妹唐琬,因陆游的母亲不喜欢这个儿媳,陆游想方设法,最后拗不过母亲,只好休掉唐琬,被迫离异的唐琬后来也嫁了人。有一天,陆游与唐琬在沈园邂逅,陆游百感交集,在园壁上题写了一首《钗头凤》。唐琬知道后,也以相同的词牌和了一首,而且,唐琬与陆游相遇后,始终解不开心中的悲愤,不久就因病去世。这段凄婉缠绵的爱情悲剧,不仅留下了两首千古名篇,而且也使沈园成了陆唐爱情悲剧的实体见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1956年以前,沈园因岁月动荡和人事更替,仅存故园的一隅,占地只有4亩多,昔日的亭台楼阁荡然无存。1956年以后,绍兴市政府逐渐修复沈园,1963年沈园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园内辟有陆游纪念馆。

1987年和1989年,绍兴市政府两次扩建沈园,现在占地有18.5亩,使这一宋代风格的私人园林重新涣发出昔日的风彩。宋时旧物最伤情

沈园的布局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进大门的庭院,以诗境石为中心,包括周围的走廊及牌坊;二是宋池塘景区,围绕宋池塘,有问梅槛、茶楼、孤鹤轩、六朝井亭、假山、冷香亭等景点;三是葫芦池景区,以陆游纪念馆为主要建筑,有曲桥、如故亭、半壁亭、钗头凤碑刻墙等景点。

园林的石峰大多以太湖石为主,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太湖石记》等诗文中提出太湖石之美在于“形、质、姿、势、怪、丑、老、灵、气、色、纹理”等诸多方面。到宋朝,米芾提出“瘦、漏、透、皱”的赏石审美观,苏东坡等人又说到石峰的“清、丑、顽、拙”之美,提出“石文而丑”,至清人郑板桥明确提出“丑而雄,丑而秀”为美。有叠山行家提出:石之四面可观者为极品,三面可观者为上品,前后两面可观者为中品,一面可观者为末品。宋人杜绾《云林石谱》也曾说石峰可观者“大抵只两面或三面,若四面者,百无一二”。可知好的石峰十分难得。

计成在《园冶》掇山篇中把山石分成为若干种类型,其中有一种称之为“厅石”,就是在厅堂的前院中掇山石。由于院落较小,空间有限,所以一般较适合于“稍点玲珑石块”,而不宜搞得复杂、拥塞。要少而精,要突出重点、主题,要以一两块形质优美的石峰作为主体来点缀庭园空间。

园林立石最重神韵。一块好的石峰,关键在耐看、耐品、有味道。石峰之美是天然形成,石峰的艺术品位在于观赏石者的主观发现。例如南京瞻园以湖石闻名遐迩,园中的生辰纲遗物“倚云峰”、“仙人峰”最富神秘色彩。两块石峰姿态奇巧,婀娜多姿,峻峭挺拔,空灵隽秀,为石中奇珍,瞻园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