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细说中国园林
5117000000011

第11章 浙江园林(2)

沈园的最大特点,就是保留了许多宋代的遗物。如葫芦形小水池、小石板桥、水井,还有一段宋代的残垣断壁,这些经过专家鉴定,确定为宋代的遗址。这些遗物使得沈园具有了文物价值,弥足珍贵。特别是因为陆游与唐琬爱情悲剧的流传,更增添了沈园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活化石。庭园深几许

过一座宋代风格的石拱桥,就到沈园的北门。门口立一石牌坊,上有郭沫若先生题写的“沈氏园”三个大字。入园门即为一个小庭院,南面有一置石,好似一人在静悟陆游的“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的诗句,因此日“诗境石”。

此庭院与内花园有长廊相隔又相连,从长廊粉墙上的漏窗,依稀看到园内的景色。进入内园即可见一荷池,这就是宋代的旧池塘,围绕池塘,很自然地建筑着楼台亭阁、假山叠石。沿池往西行,就到了问梅槛。问梅槛四面空敞,屋顶用棕毛铺成,地面用木条铺成,有一种自然的野趣和浓浓的乡土之情。冬日,问梅槛能闻到梅花的幽香,却不见梅树,游人至此有寻梅、问梅的意趣。

沿着古池塘的石径,登上七级石板小桥,穿过丛丛柳树和修竹,可以看见一座宋式风格的茶楼。楼北有假山,从假山拾级可登楼。茶楼的布置十分雅洁,茶具一律为宋代的青花瓷,泡上一碗香茗,就着四周的园景,可得半天的清趣。

茶楼不远有一座六朝井亭,六角六柱,歇山顶。亭中有古井一口,据说是六朝遗物。亭顶留有六角形的天窗,天窗与井口相对,天上的雨水与露水可以洒进井中,而打水人在亭中却不会湿衣。这种亭的建筑形制在江南园林建筑史上还没有见过,是南宋绍兴工匠的创举。

从茶楼的南面,沿着假山拾级而上,可以登上闲云亭。闲云亭为连体方亭,亭基为定胜形,两个攒尖顶连在一起,形制古朴。亭柱上有抱柱联:“天垂隙白萦青处,人在纷红骇绿中”。闲云亭为全园的最高处,此联则概括了这种高处赏景的意境。

从闲云亭下来,往南行,就到了钗头凤碑刻墙。此墙东半壁刻着陆游的《钗头凤》词,西半壁则刻着唐琬的和词。两首《钗头凤》道出了一段感人的情缘,千年之后,仍旧令人唏嘘不已。 碑墙的对面是孤鹤轩。从碑墙往西就见到了宋井亭。亭平面为长方形,悬山顶,好似一座没有墙的小屋,南北亭柱间还设有美人靠,中央有双洞井。井面由两块半圆形的花岗石拼成,远望像个大石磨。此井为宋代原物。

从宋井亭再往西,过如故亭、半壁亭,绕过葫芦池,就到了陆游纪念馆。纪念馆为一组宋代风格的建筑,由主厅双桂厅、门厅和两边的回廊组成。院内植有桂树两株,使庭院显得清新雅静。纪念馆中展出了陆游的生平和事迹,也讲述了他与唐琬的爱情悲剧。

从陆游纪念馆向北,沿着葫芦池前行,就到了冷香亭。此亭一半筑在池水中,由八根方石柱撑起。在亭中小憩可以听到亭下的水流声,亭前则可观荷池景色,亭后有花丛竹林,夏日里备感清凉幽香,因此日“冷香亭”。·十亩荷池藏画境

——湖州小莲庄

历史上能够修得起私家花园的人,不是官宦豪门,就是商场巨富。小莲庄的主人是清代的南浔首富刘镛。千万别弄错了,此刘镛可不是那个外号“刘罗锅”的刘墉,那个刘墉是山东诸城人,官居东阁大学士。小莲庄的刘镛只是一位善于经营的商人,当时南浔有四大巨富(刘、庞、张、顾),人称“四象”,而刘家则居其首。刘镛不但财源滚滚,而且笃信佛法,乐善好施,其子继承祖业以后,也多次协助朝廷赈灾济贫,多次得到皇帝的嘉奖。刘氏的小莲庄前后共修了40年,其间也经历了战争与社会变故多次劫难,但却幸运地保存完好。古园话沧桑

小莲庄位于湖州南浔镇万古桥的西头,是清代南浔首富刘镛的私家花园及家庙所在地,因此又称为“刘园”。清康熙年间,刘镛的远祖刘尚览从浙江上虞迁居南浔。刘镛继承祖业先后经营丝行、房地产、垦牧公司、茶叶、典当等业,富甲南浔一方。同治十二年(1873年),刘镛购得镇南挂瓢池及周围土地,12年后,刘镛因追慕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所建的湖州莲花庄,于是开始兴建亭台池馆,且命名为“小莲庄”。

小莲庄前后修了40年,因刘镛于始建四年后逝世,实际上,小莲庄是由刘镛的次子刘锦藻建成。刘锦藻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中举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进士,任工部郎中职,因捐钱赈济陕西灾情,赏四品京堂衔,后淡于功名,辞官回南浔定居。刘锦藻性好山水,任官期间多游历天下名胜。辞官后一心建设小莲庄,并且还在杭州西湖旁筑有坚匏别墅。

刘锦藻之子刘承斡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中秀才,候补三品内务府卿衔。他继承祖业后,酷爱藏书,又善于与清朝的侯门贵户交往,因此在辛亥革命前后,他大量收购书香巨户流出的古籍珍本,并于1920年购地20亩,动用资金20万,于小莲庄西筑藏书楼。刘承斡还捐钱为清皇陵植树,溥仪曾赏以“钦若嘉业”的九龙金匾,故名“嘉业堂藏书楼”。

1951年,刘承斡将藏书楼及藏书全部捐给国家。1963年刘承斡在上海病故,终年82岁。1984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小莲庄和嘉业堂藏书楼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6月,小莲庄正式对外开放。十亩荷池藏画境

小莲庄由花园和家庙建筑两区组成,家庙建筑区以家庙为主体,共三进,有石牌坊、下马石、石狮、走马楼等,总体建筑保存尚完整。花园区分为外园和内园。外园以10亩荷花池为中心,沿周边建筑有碑廊、净香诗窟、退修水榭、东畀阁、北钓鱼台等建筑;内园则以假山为中心,建有掩醉轩、轿亭、山顶小亭等建筑。

小莲庄虽由富商建成,但有着浓厚的文人园林特色,园主人酷爱古书字画,因此园内的设计也处处要体现诗情画境,不求奢华,但求雅洁。如长廊粉壁上嵌的书法碑帖,与花园一墙之隔的藏书楼,以及园中所题的匾额对联,都体现了主人的爱好。庭园深几许

小莲庄的大门为砖砌的牌坊,其形制有点像国外的教堂,给人以神秘感。进入大门以后,可见一条碑刻长廊,长廊的粉壁上嵌有《紫藤花馆藏帖》、《梅花仙馆藏真》及有关题跋共45方。游人穿过长廊往往要驻足欣赏古人的书法艺术。

长廊的南端是扇亭。扇亭平面为扇形,背靠山墙,铁皮铺就的单坡屋顶,亭下设美人靠,亭中嵌有四方碑刻,文为《刘氏义庄记略》,记述了刘氏私塾等相继建之始末,以及建立义庄的过程。

扇亭的对面为东昇阁。此阁有两层楼,为法式建筑,其造型及内部装饰有着浓厚的法国情调,与周围的建筑大异其趣。登上二楼,可以遍览荷花池周围的景色。此处又是刘氏家眷休闲、避暑的地方,尤以女眷多集合于此阁,因此又称为“小姐楼”。

荷花池水面阔大,池广10亩,主体呈正方形,古代称为“挂瓢池”、“鱼池泾”。池东面有一座五曲石桥,将东面的一小池与大荷池连在一起。桥畔古树森森,浓荫匝地;荷池的东南暗连着内园荷池,池北则为一岸垂柳。

东昇阁南面有养性德斋,经过曲廊可以到池南的退修小榭。退修小榭平面呈凹字形,左右两楹水榭伸入水中,扩大了与荷池水面的接触。水榭为歇山顶,格花窗落地,最宜于在其中品茗赏荷,吟诗作画。

出退修小榭经曲廊可至圆亭,再经过五曲石桥向北行,便可见砖砌的牌坊。此牌坊宽三楹,上有精美的砖雕,有“小莲庄”三字刻于牌坊额。这是小莲庄最早的建筑之一。

从牌坊住西行,则为一柳堤,北为鹧鸪溪,南邻荷花池,堤上有六角亭和北钓鱼台,再沿荷池南行就到了净香诗窟。净香诗窟为四面厅,歇山顶,垂脊上分别塑有八仙,形态生动有趣。净香诗窟四面为落地长窗,使厅内轩敞明亮。厅内的天花藻井,一为升状,一为斗状,故又称“升斗厅”,造型别具一格。这里曾是园主人邀集文人雅士吟诗酬唱之处。

从五曲石桥南行,经过东钓鱼台、铁皮小亭,有一条幽径通向内园。小莲庄的内园以假山为主要布局,假山均以剔透玲珑的上乘太湖石叠成,北面有高墙与外园隔断,西面设太湖石作屏,与外园似接似离。假山东植青松,西种红枫,有小道盘旋,有洞穴相接,还有石桥飞跨,山巅筑小亭,山麓置水池,绿水青山,满目葱茏秀色。 碑刻长廊以西为刘氏家庙的所在地。家庙为歇山顶,宽三楹,共三进,为门厅、过厅和正厅。家庙高厅广屋,雕饰华丽,有着豪门的富贵气象。溥仪所赐的“承先睦族”九龙金匾依旧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