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创业初期该做什么
5117900000004

第4章 调整好你的心态和思路(4)

2000年7月的一天上午,施伟东独自走在汉中路上。不巧。他早晨豆浆喝多了,迫切需要找个公厕方便一下。可是,路两旁哪有什么厕所,附近又没有大商场和医院。他招手拦了一辆出租车,钻进车里。的哥问他去哪里,他大声地告诉的哥:“哪里有厕所,就往哪里开!”几分钟后,的士开进了一个车站,施伟东这才如释重负。回来的路上。他反复考虑着几个问题:南京的大街上,每天尿急的人有多少呢?能不能生产一种装置,让尿急到处找厕所的人就地解决呢?

施伟东边走边不停地向路人打听附近哪里有公共厕所,大家都摇头。为了更详细地了解公共厕所的密度,施伟东决定“环游南京”,调查南京市公共厕所的分布情况。

施伟东独自骑着自行车一共跑了120多家公厕,并在地图上标出大致位置。看着自己绘制的厕所地图,他仔细研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南京的公厕与城市人口密度相比,数量太少,分布极不合理,而且基本都是那种老式的厕所。于是,对市场敏感的施伟东断定南京公厕里潜藏着巨大的商机。

有了投资方向,施伟东有针对性地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中国的每一个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公共厕所都严重缺乏,仅北京就缺少6000座公厕。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厕已变成城市文明的一部分。去公厕方便,不是受罪,而是“美的享受”。

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施伟东还了解到:城市公厕的使用对象主要是流动人群,主要包括政务或商务人员、外来或本地的休闲人员。政务、商务人员工作节奏很快,有厕所时忘了方便,无厕所时也许急于解决;休闲人员本身是休闲的,但往往因内急而变得不休闲。

施伟东想:随着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流动人口的日渐增多,政府大力倡导环保意识,开发移动公厕肯定是不错的选择;市场容量大,基本上没有竞争对手,回报率自然较高;另外,做移动公厕与公益事业相关,社会关注度较高。媒体肯定会追踪报道,广告费可以省不少,企业知名度能很快提高,可以大张旗鼓地进行品牌运作,甚至尝试大规模的资本运作也不是不可能。

为了进一步考察这门生意的可行性。施伟东又专门到市政府、规划局、发改委等部门问了一大圈,结果他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只要产品好,市里保证给你一路绿灯放行。事不宜迟,在一个铁杆朋友的帮助下,施伟东开始筹集资金。准备大干一场。

2001年1月,施伟东在南京注册成立了协力环保科技公司——一个资金实力100余万元的小企业。

施伟东的公司成立后,他根据市场的特点,选择了移动式、多功能、环保型公厕作为主营方向。这些公厕外壳的制作对于冶金专业出身的他不成问题,但排泄物如何处理呢?开始,施伟东想到了化学分解的方法,他去专利局查询相关的专利,遗憾的是没有找到。在回来的公交车上,他前面座位上有个妇女要呕吐。将头伸到车窗外,同座位的乘客迅速从包里拿出一只塑料袋塞进她的手里。她对着塑料袋呕吐起来。施伟东一拍脑门,自言自语道:“我的难题解决了!”

施伟东经过一周紧锣密鼓地设计,带上环保公厕的设计图纸及全套方案。请教了有关专家。他们为之拍案叫绝。

施伟东觉得成功正在向自己招手。他在江宁区投资50余万元,建起了1200平方米的厂房,添置了生产设备,招聘了近20名技术人员,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移动公厕的开发、研制工作,使久久盘桓在自己脑海里的移动公厕更加完善、合理。

2001年3月,第一批8座移动公厕生产出来后,施伟东取得南京市市容局、文化旅游局有关部门的批文,将公厕摆放在雨花台、中山陵等旅游景点,安排手下的员工值守。他亲自守候其中的一座,但每天只有少数人进去方便。每月收入连一个人的工资也赚不回来。他知道,环保公厕是个新生事物,人们接受它,需要一个过程。一个专门给各新闻单位提供新闻线索的人发现了它,立马向各大报社、电视台的记者报料,记者纷纷前来采访。一时间,与环保公厕有关的新闻陆续见诸媒体。这下,环保公厕生意不再冷淡了。月底一盘算,每座公厕净赚2000余元。

有了产品之后。施伟东又开始琢磨怎么让公厕产生更大的效益了。为做大环保公厕市场,施伟东决定先期采用承租经营的方式,借外力以撬动市场。2002年7月,施伟东取得了政府批文后,当即选择了南京的一家报纸,打出招商广告。他的定位很明确,环保公厕很适合下岗职工自主创业。当年底。施伟东一下子在南京的各大闹市区和风景区安置了近50座移动厕所进行出租摆放经营,这在全国也属首创,并且是最大的。他专门租给下岗职工经营,根据公厕所处地段的不同,每月收取500—1000元的租金。不到一周就全部承租一空。每人方便一次,收费1元,这批近50座公厕每月的如厕费收入就达到了15万元。租他厕所的人收益颇丰,他也看到了做大市场的希望。

在首战告捷的基础上,施伟东腾出手来带领手下的技术骨干,专门开发新产品,丰富移动公厕的内涵。短短一年间,他相继取得了23项国家专利,其中有5项是施伟东自己研究出来的,例如尿粪分离式坐便器、尿粪袋装充气式公共厕所、火车无害化公厕、可产生有机肥的生态公厕,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其中,可产生有机肥的生态公厕,尤其令人叫绝——对排泄物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后,打人专用箱包,在恒温场所放置两三个月后,即成高质量的有机肥,出售给花农,每公斤2元,且供不应求。尿粪袋装充气式公共厕所作为旅行公厕,只有几十斤重,特别适合野外活动使用。

在摆放式经营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施伟东打算跑跑南京以外的城市,向那里的车站码头、医院、政府环保部门销售移动公厕,根据订单组织生产。实现资金迅速回笼。

开始跑了几个城市,有了几个小的订单。欣喜之余,施伟东还是感觉到了一丝隐忧。“我总这样跑来跑去不是办法,耗费精力太多不说,效率也很低。而且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产品的售后服务就很难保证了。所以我就想能不能在外地建分支机构,但花费还不能大,毕竟公司的资金还很有限。”他借鉴了承包经营成功的经验,决定在各地招收类似加盟商的分公司。这些人需要有50万的资金,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采取股份合作的方式建分公司。这样一来,既可以改变零散经营管理难、花费多的问题,又可以提高地方管理人员的自觉性,还可以很好地解决生产资金问题。

很快。来自海口、成都、青岛、马鞍山等10多个城市的近百名投资商,慕名找上门要求推广施伟东的移动公厕。一年不到,施伟东已生产出1000余座环保公厕,全部销售一空,其中海南省各大公园、繁华地段全部安装了这种移动公厕。非典期间,全国各地各大医院为防止病员交叉感染。纷纷向施伟东订购移动公厕。他的厂里每天24小时抢着生产,还无法完成订单,不得不吸纳了3个联营分厂,专门生产公厕外壳。此外,他还想出了一条增加收入的渠道——在公厕上装广告牌或灯箱。

2003年的一天,施伟东意外地收到一封来自中东的询价邮件。他没想到他的公厕这么快就有了赚外汇的机会。他当即回信,而且很快与对方成交。这笔生意提醒了他,公厕还有个大市场——国际市场。于是,他决定以此为契机开发国外市场,并且在产品的检测环节中又加入了国际标准质量认证这一环。

如今,施伟东的公厕已经打人了全国30座大城市,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很高。并成功地将触角伸到了中东和东南亚地区,企业资产已经达到4600万元。

为了将环保厕所这一全新的理念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施伟东在百忙中积极研究“公厕文化与城市文明”这一课题,得到了很多专家的首肯。2004年4月,他还在首届中国城市公厕研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施伟东最终的目标是让环保公厕成为中华大地上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

创业是需要一定市场眼光的。一个创业者只有具备市场敏锐感,才能够在平凡之处发现商机。施伟东有敏锐的市场眼光,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了别人视而不见的商机,并迅速抓住商机,投入生产。结果,在创业之初不久,施伟东的企业就实现了盈利,并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作为一个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对市场有敏锐感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一个新兴企业本身在市场中就处于弱势,创业者如果没有市场敏锐感,那么往往难以发现商机,并很难抓住商机,导致企业开局困难。相反,如果创业者的市场敏锐感强。那么他们往往容易发现商机,找到产品的利润增长点,从而使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因此,在创业之初,创业者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和开发自己对市场的敏锐感。

八 像世界首富那样思考

成功人士与一般人的最大区别在于如何思考问题。对于创业者来说,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改变以前那种思考方式,学会用成功企业家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像成功人士那样,把大多数时间用于考虑自己想要得到的,以及如何去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目前,世界上最成功最优秀的创业者要首推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创业之初,创业者要善于像世界首富那样思考问题。这样才有助于推动自己的创业走向成功。

比尔·盖茨思考问题与一般成功者有相同的地方,例如,考虑将来、创立设想、设定目标、努力达到优秀、着重于结果、活到老学到老、自信、执行力强等。他更有其独到的地方,例如,如何利用资金、如何利用人才和如何建立人脉关系等。对于创业者来说,要学会像世界首富那样思考,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最有实际帮助的还是学会如何利用资金、如何利用人才和如何建立人脉关系。在创业之初,创业者如果能够像世界首富那样考虑这三个问题,那么,你的创业之路很可能会变得通达起来。

在利用资金方面,比尔·盖茨非常善于把钱花在刀刃上,并想方设法实现金钱价值的最大化。比尔·盖茨非常注重培养员工“把钱花在刀刃上”的理念,他告诉员工们说:“我们赚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是我们的血汗钱,所以不应该乱花,应花在刀刃上。”比尔·盖茨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企业家,但他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而坐经济舱,衣着也不讲究什么名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对打折商品感兴趣,不愿为泊车多花几美元……对这些“小钱”,他总是那么斤斤计较。但是,在事业上,比尔·盖茨是异常舍得花钱的,甚至有时为了让自己的产品打入市场而不惜重金。起初,微软公司的DOS、Windows软件是搭配在个人电脑上的,这样可以让电脑的购买者产生一种想法:这些软件是完全免费的。通过这种方式,Windows系统软件最终在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90%。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时候,比尔·盖茨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占领市场。在占领市场方面,比尔-盖茨从不在乎钱的问题。在占领DOS市场的时候,其它软件价格都在50至100美元,而比尔会以接近免费的低廉价格,即1.5美元推出自己的产品。正是由于微软公司操作系统的普及,客户们认为这些系统会整合得很好,所以,在购买这一软件时,又购买了微软公司的其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