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致花季:汇佳男孩女孩
5179300000016

第16章 交流者(4)

中国的传统教育,遵循“排队原则”,学校和学校排队,班级和班级排队,同学之间也彼此排队,决定次序的标准是通用的,那就是学习成绩。在这样的模式里,教育成了一种痛苦和荣耀之间的简单交换。当学生被迫把成绩奉为成长的全部意义,于是,一切的减负制度和全面发展也就不免流于表面,成为空谈了。

然而,真的可以只用成绩的好坏,来评定一个人的能力和发展吗?与此同样,上学对孩子来说真的就必须要成为这么痛苦的一件事情吗?

1. 六岁就开始主持节目

小龙是幸运的,他步入汇佳的这一年,正好是汇佳实行小学PYP教育的第一年。

他惊讶地发现,学校的课程,完全颠覆了他以往的认知。在P YP的教育中,追求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录取,更突出了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于是,一些闻所未闻的社会实践类科目也出现在了他的课表里。

那么,小龙的优势又是什么呢?

他学习成绩优异,综合GPA全年级名列前茅,各种社科活动也有突出表现。然而,这些都尚属于成绩的范畴,证明了他以往的努力,在传统的教育模式里,也不乏这样的优秀学生,所以说,这些并不足以成为他的优势所在。

面对这种询问,小龙这么回答:“我不觉得有什么优势啊。”他带着微笑,没有一丝紧张,落落大方。“我其实就一个最普普通通的学生,大家都差不多。不是避嫌啊,是真的这么觉得。”

从一开口说话,他的风度、仪态,一下子就吸引住了笔者,他一下子就变得“不普通”起来!

他很自如地站在我这个“大人”面前,从容不迫,又彬彬有礼。问他问题时,会发现他反应敏锐,组织语言也很迅捷,而回答起来条理清晰,明显是经过周详的思考。

和小龙交流的过程中,很难找到孩子常有的急躁,他温和而稳重的态度,完全不像一个13岁的少年。

或许,也正是一个好主持所特有的素质吧。在汇佳,小龙算得上是“名牌”主持了。他经常以主持的身份,出席学校组织的大大小小各类活动,他这种言行风度,就是在这样的锻炼中一点点养成的。

小龙的第一次主持,是在小学一年级。当时的他,年仅6岁,怯生生地站在台上,台下是大片的观众。同学还有老师,认识的,不认识的,几百双不一样的眼睛注视着自己,小龙的心里一片茫然。

“我当时紧张得不行,身体僵硬,动都动不了,腿还直抖。”小龙说着自己就笑了起来,“但我一直不停地告诉自己,要坚持,要坚持!嗯,其实前几次都还是很紧张,但硬撑着,慢慢地,就逐渐适应了。”

2. 热情成就我的主持风范

尽管小龙认为自己第一次登台过于紧张,但事实上,在克制自己情绪外露上,小龙表现得十分出色。紧张所带来的短促而偏高的声音,以及微微晃动的身体,在观众眼中,更像是在传达一种激情,这种控制自我的能力,正是主持人的重要天赋。

小龙的出色表现,引起了辅导员的关注,老师开始特意去培养他主持方面的才华。小龙参加的各种活动越来越多。他在历练中逐渐成熟起来,褪去了最初的青涩和紧张,开始享受这样的主持过程。

作为主持,每一段声音,每一个动作,甚至一个无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地反映到观众的情绪中。主持,就如一个独舞者,台下,则是无数的评审,所有的目光都锁定着你,任何一点瑕疵都会被轻易找出。

作为主持,同样意味着很多的牺牲。小龙不可能像别的同学那样随意地言行、穿着,因为,好的主持应该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注重每一个细节,将完美保持成一种习惯。

当别的同学下课后,一起去打球,小龙却需要为了第二天的晚会,默默地熟悉着台词。人们关注的,往往是主持在台上的潇洒自如,他们背后的辛苦,却罕有人能知道。

生活中的小龙,显得稳健而从容,而当他走到主持的位置,仿佛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独自伫立在聚光灯下,空旷的舞台仅为他一人而设。他如同一个激情洋溢的指挥,拨动着晚会的节奏,当他的指挥棒轻轻挥舞,此刻所有的欢呼也都只为他一人!于是,一切的压力、一切的辛苦都被忘却,心中只有满满的成就感。

谈及自己的主持,小龙满是自豪:“我可能算自夸,我的主持生涯从一年级到七年级,随着时间和年龄的推移,尤其七年级是在美国,已经主持得很有样子,失败的很少,基本上都是比较成功的。”

往往十几岁的孩子,说“时间和年龄的推移”,说“主持生涯”,都会让人觉得有些好笑。可小龙说话的时候很坦然很认真,令人也觉得很自然,仿佛事情就应该是这样。

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自信,能感染到他人的自信,是他一次次挑战自己的紧张和生涩,出色完成主持后最宝贵的战利品。

3. 情趣为主持加分

“对你来说,现在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快乐!”小龙回答得毫不犹豫。

小龙和妈妈平时都喜欢收藏一些小物件,这也算是他自己唯一的额外开销了。家人虽然节俭,对他的爱好并不吝啬,妈妈更是“大力支持”。

有空闲的时候,小龙常会和家人一起,出入北京的一些大小市场,看一看,淘一淘,有名的潘家园旧货市场也常去逛。于是,老北京的这些市场就成了小龙的乐园,有时是一张精灵古怪的脸谱,或者是一对乌黑锃亮的“狮子头”,甚至一小堆长满绿锈的古铜钱,都能让他琢磨上好久。

比起这些,小龙最喜欢的是玉石和蜜蜡,他主要的收藏就是这两种。

这些市场里,各色各样的买与卖随处可见。平日看得多了,小龙也老到起来,碰见自己喜欢的,就像模像样地和老板杀杀价,如果价钱能谈拢的就买下来。家里面实行的是“大包干 ”政策,这种额外的开销都找妈妈付钱,当然小龙有自己的取舍斟酌,觉得贵的,也只能放弃。按照他的说法,这也叫“细水长流”。

慢慢看下来,也有了些眼力,别看他年纪小,收藏的这些小物件已经装了两大筐,俨然是一个小行家了。“在这些收藏里面,你最喜欢的有多少呢?”“都是我自己一件一件挑回来的啊,喜欢的太多了,基本上都会很喜欢。”

在收集的东西里,小龙最喜欢蜜蜡,它是一种树木脂类化石,成矿年份一般都在2000万年至1亿年。

“它们每一件都独一无二,有些在光线的照射下,更是色彩斑斓,特别特别的漂亮,里面可能封存着一段小树枝,甚至一只小虫子。”说起这些的时候,小龙的眼光满是愉悦的光芒,你能清楚地感受到这些收藏所带给他的成就感和快乐。

每个孩子都有他会衷心喜欢的东西,也有他适合去做的事情,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挖掘、去培养。因为生活不可能仅仅是由工作和学习组成,我们不能让目的和意义成为生活的全部。

就像你读《小王子》,看着他认真地打扫着小火山,照顾着自己的玫瑰花,又有谁能说这是没有意义的事情呢?能带给你发自内心的快乐,还有什么事比它更有意义呢?

快乐本就没有界限,没有定义,它是内心的感受,而不在于你做了什么,或是能带给你什么。

对爱好的追逐和它带来的这种充斥内心的满足,会让人精神振奋、情绪愉悦,并给人带来强大而持久的热情,每一个成功的人,都不会缺少这种热情。

小龙的热情,也正是来源于他这些生活情趣。

而带着热情生活的人,即使只是静静地注视,也能让他人倍感愉悦,他们拥有与众不同的独特气质,自然散发着一种源于心灵的感染力。

4. “有钱也不能作!”

小龙的父母都是生意人,家境富裕,生于“千禧年”的他,完全算得上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一代。但是,从小龙身上,你找不到哪怕是一点“富家子”的矜傲。

“我们家没有请客庆祝生日这个习惯,一般就是全家一起吃顿便饭,有时候还在家里做,我也觉得这样很好。”

小龙的家人都很节俭,他们有自己的消费观,清楚什么钱该花,而什么钱不值得花。“我生日只吃过一次蛋糕。”说到这里,小龙没有什么遗憾的表情,更多的是对这种做法的认同,甚至有些小小的自豪。

“父母的钱也都是血汗钱,不是凭空来的,我要是今天买辆车,明天买套房,别说没这么多钱,就算有,这不是作死吗?”

对小龙来说,最大的花销就是上学的学费了,在学校时,妈妈每周会给他300元的生活费。平时在家时,他是没有零用钱的,他也几乎不怎么花钱,如果有需要了,他才会找妈妈要一些。

如果说,这种朴素消费观最初的形成是家庭的引导,那么小龙质朴的天性可以说又把它发扬光大了。“我父母都没我这么节省,我算是我们家最省的了,可以做他们的表率。”瞧小龙得意的样子,在这种节省的生活态度里,他可算是过得其乐融融。就是这样,不论他表现得谦虚、理智,或者是有一点小骄傲,面前的小龙完全是一个简单而朴实的少年。

交流之中,你无时无刻不能感受到他的真诚。他有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思维,也有少年所固有的迷茫。

“有想过以后去做什么吗,比如像父母那样做生意?”

“有过这种想法,不过也说不准,以后说不定想法又不同了。”的确,年少的时候谁也说不准未来的路,从这些话语中,你完全能感受到小龙踏实的个性。

小龙印象最深的活动,是不久前在学校的组织下,参观旁边的雨竹打工子弟学校。走进雨竹的校园,小龙和他的同学们看到的是破旧低矮的教学楼,高低不齐的课桌,坑坑洼洼的黑板。而与这些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和他们一样的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纯真笑容。

是的,这些贫穷苦难一直和他们只有一水之隔,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像他们一样衣食无忧,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观结束后,小龙和同学们都很沉默,他们一起捐献了一些生活学习用品,尽自己的一点心力,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提到这些,小龙十分感慨:“他们学习的环境和我们差太多了,可还是能感受到对学习知识的渴望。”的确,比起他们,小龙是幸福的,他曾为自己的节省而自豪,可对有的孩子来说,连节俭都变成了奢侈。这份感慨,也使他尤为同情这些在生存压力下挣扎的同龄人。

“可以在汇佳,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追逐自己的梦想,我们是多么幸运!将来,我会成为世界级的主持人!我会去努力号召大家,去帮助这些迫切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小龙说着抬起了头,仿佛自言自语:“将来,我们一定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