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克坦布气势汹汹,来到望鳌岭。突然,身着红、黄两色战衣的拜上帝教教众从四方拥来,伊克坦布带领的贵州兵很久没有真刀真枪地打过仗了,被吓得四散逃命。
伊克坦布毕竟是员副将,还算见过世面,赶紧提剑督阵,阻拦溃退的军队,无奈逃兵人多势众,根本控制不了局面,只得骑马逃至蔡村江,被追上来的拜上帝教教众割掉了脑袋。
此战大捷,一举斩杀清军三百多人,尤其是杀了副将伊克坦布,更让拜上帝教教众异常兴奋。
在清军中,副将可是位大官。
多大的官?需要先来了解一下清朝的军队和军制情况。
清朝入关前,靠八旗起家。入关后,政府军主要由八旗和绿营构成。八旗又分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其中,正黄、正白、镶黄称上三旗,为皇帝亲军。满洲八旗多骑兵,擅长平原旷野突袭;汉军八旗多步兵,分为陆营和水师,擅长攻城略地和水战。清军入关时,八旗军大约二十万。入关后,为弥补兵力不足(满族人少),除建立汉军八旗外,又增设绿营(用绿旗,以营为基本建制),主要由投降的汉军组建,后作为政府常备部队之一,与八旗军交错布防,为清王朝看家护院,人数在六十万左右。
八旗和绿营,都是世袭的职业化军队,将领和士兵都是职业选手,一年的军饷需要两千多万两。
职业化也有职业化的弊端,八旗和绿营的军费开支越来越大,战斗力却每况愈下。清朝前期,主要靠八旗打仗,入关不久,八旗就腐败了,战斗力迅速下降,绿营就成为主要作战部队。太平天国起义之前,绿营也早就已经腐败得不堪作战。早在白莲教起义时,绿营就很少有胜仗可以奏报,清政府不得已,只好发动地方练民兵,称为练勇。鸦片战争时,调集各省绿营十多万人,消耗军费两千多万两,没打过一次像样一点的大胜仗,彻底宣告绿营战斗力的丧失,气得道光皇帝无语哽噎。
伊克坦布率领的贵州兵,属绿营编制,号称双枪兵,一手拿鸟铳,一手拿烟枪(鸦片烟),吓唬吓唬老百姓还行,面对金田村这帮猛虎蛟龙般的农民军,只有掉脑袋的份了。
贵州兵虽然不行,但伊克坦布的确是一位货真价实、如假包换的高级将领。
清军军制,最高统帅由皇帝兼任,其下中央一级的最高军事长官是兵部尚书。
地方军事长官有总督、巡抚和提督。总督是一省或数省最高长官,主管军事,相当于军区司令员。当时全国设八大总督,分别为直隶、两江、闽浙、湖广、陕甘、四川、两广、云贵总督。地方二把手是巡抚,主管一省军政。一省绿营的军事首长是提督。提督下面是总兵。
绿营的建制分标、协、营、汛几级。总兵以上统领的部队称为标,分别叫督标、抚标、提标、镇标。总兵以下,副将所属为协。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所属为营,千总、把总、外委所属为汛。
文官系列常见官职品级如下(清朝地方行政划分省、府/州、县****):
总督从一品(加尚书衔。不加此衔的各省总督、河运总督、漕运总督,为正二品。)
巡抚从二品
知府从四品
知县正七品
武官绿营系列常见官职品级如下:
提督从一品
总兵正二品
副将从二品
参将正三品
游击从三品
都司正四品
守备正五品
千总正六品
把总正七品
外委正八品
八旗是清朝自成体系的一支威慑力量,由皇帝亲自指挥调动,地方官员无权染指。八旗兵的主要职责,是卫戍京师、控制边疆、驻防大城、监视汉人和地方文武官员。
清朝定都北京以后,满八旗主要屯驻在北京附近,戍卫京师的八旗则按其方位驻守,称驻京八旗,俗称京旗,实即禁军。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驻全国各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称驻防八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