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醒来的森林
5187800000026

第26章 译后记

美国的自然文学传统可以上溯到17世纪初。美国早期的许多作家,用日记、旅行笔记和书信散文等形式记下新大陆的美丽景色,为自然文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但直到两个世纪以后,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呼吁建立独立的美国文学,美国作家才开始把新大陆的风景作为文学艺术的灵感源泉。这时,出现了爱默生、梭罗等一大批以描写自然著称的诗人作家。之后,又相继出现了约翰·巴勒斯、约翰·缪尔、玛丽·奥斯汀等很多自然文学家。20世纪下半叶,美国文坛上正式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流派——美国自然文学,而约翰·巴勒斯被誉为“美国自然文学之父”。《牛津美国文学词典》这样介绍巴勒斯:“在爱默生和梭罗的影响下,巴勒斯通过对家乡卡茨基尔一带的敏锐观察,成为继两位超验主义大师之后的伟大的自然散文作家。”

约翰·巴勒斯,1837年4月3日出生于纽约州的罗克斯贝里,在卡茨基尔山区他父亲的农场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17岁时巴勒斯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但仍然在许多机构继续学习。在库博斯镇神学院,他第一次读到了华兹华斯和爱默生的作品。巴勒斯对自然的热爱和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童年的经历,以及后来受爱默生、梭罗,尤其是惠特曼的影响。巴勒斯青年时代对爱默生的迷恋,使他视后者为自己的“精神之父”。他最初的散文也常常被视为出自爱默生之手。1860年他在一个刚创刊不久的杂志——《大西洋月刊》发表了他的散文。编辑认为他的文章与爱默生的作品极其相似,最初,还以为他是抄袭爱默生的作品。

1863年,巴勒斯邂逅了另一位他所崇拜的大师惠特曼。惠特曼鼓励巴勒斯进行自然文学的写作,自然文学要求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精细的观察,资料确凿,同时还要富有诗意地赞美自然。

巴勒斯与惠特曼在文学创作中是相互影响的。巴勒斯是诗人观察自然的向导,而惠特曼则是将巴勒斯引上自然文学之路的向导。

1871年巴勒斯出版了第一本自然散文集,其书名Wake-Robin 就是惠特曼为巴勒斯选定的。Wake-Robin一词在英文中为“延龄草”之意,据巴勒斯在该散文集首版序言中所述,我找到了“延龄草”一词:这是一种白色延龄草的通用名称。它在我们所有的树林中绽放,它的绽放标志着所有鸟儿的到来。从题目来看,惠特曼的第一部诗集《草叶集》和巴勒斯的第一部自然散文集《延龄草》,仿佛就如源出一体的姊妹篇,象征着诗人与自然文学作家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于巴勒斯通常被视为“鸟之王国的代言人”,所以人们常把Wake-Robin认为是“醒来的知更鸟”之意。有人认为这是对书名Wake-Robin一词的误解,其实不然。让读者由草而及鸟儿,此乃诗人在为巴勒斯的第一部自然散文集选定书名时的独具匠心之处。诚如巴勒斯在这部散文集的第一章中所描述的那样,“季节的每一阶段都会特别青睐某种鸟类。蒲公英告诉我什么时候去寻找燕子,紫罗兰告诉我什么时候可以期待黄褐森鸫,因此当我发现延龄草花开时,我就知道春天已经开始了。对我来说,这种花不仅仅表明了知更鸟的苏醒,因为他已经醒来好几个星期,还预示着宇宙的苏醒和大自然的复苏。”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由草及鸟儿乃至鸟儿的栖息之处森林,将巴勒斯的这部自然散文集的书名《延龄草》意译为《醒来的森林》。本译也因循这一惯常的译名。

《醒来的森林》一书正如当时的《大西洋月刊》主编W.D.豪威尔斯说:“这是一部由一个熟悉并热爱鸟的人写就的关于鸟类的书——它不是一本干巴巴的鸟类目类,而是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鸟的画面。林中暮色和清新宁静的氛围使得这本书的读者无法自拔,翻阅着它,有一种夏日度假的感觉。”

《醒来的森林》的出版获得巨大成功,巴勒斯成为当时最受爱戴的美国作家之一。迄今为止,《醒来的森林》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部作品,被誉为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

然而,尽管城市生活过得很愉快,但巴勒斯还是怀念在卡茨基尔山区度过的少年时代。1873年,巴勒斯回到家乡,还购置了一个九英亩的果园农场。他亲手设计和建造了一栋石屋,称为“河畔小屋”。1875年他又在距河畔小屋两英里处的山间盖了一所简易的小木屋,称为“山间石屋”,从这里进入森林只有一英里半的路程。在那里,他过着农夫与作家的双重生活:辛勤地照看他的果园,宁静地观察野生动植物和季节的变化,退回到小木屋里记下他的思想。巴勒斯一生的后48年几乎都是在这两处贴近自然的乡间度过的。英国作家爱德华·卡彭特在给惠特曼的信中如此描绘巴勒斯:“一个带着双筒望远镜的诗人。一个更为友善的梭罗。装束像农民,谈吐像学者,一位熟读了自然之书的人。”

在其一生中,巴勒斯共创作了25部作品,多以描绘自然,尤其是鸟类为主。因此,他常被称作“鸟之王国的约翰”。除了《醒来的森林》之外,他的自然散文还包括《冬日阳光》(1875)、《鸟与诗人》(1877)、《蝗虫与野蜜》(1879)等。

他笔下的风景是人们熟悉的,可以接近的,例如农场和院落里的景色:树林、原野、鸟儿和动物,因此令人感到格外亲切,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当时曾创下150万销量的记录,被公认为他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作家。美国总统罗斯福说过:“世界需要更多的有着科学想象力的人。”那些将科学事实记述下来,并给予清晰的解释,附之以诗的神魂,使之成为文学作品的人,便是我说的像约翰·缪尔和约翰·巴勒斯这样的人。

1921年春,巴勒斯过世了。为了纪念巴勒斯,美国于1924年成立了巴勒斯协会。协会每逢四月巴勒斯生日这天,都对自然文学创作中有突出贡献者颁发约翰·巴勒斯奖章,同时宣传巴勒斯的生平与创作。巴勒斯的山间石屋,作为国家历史遗址受到保护,每年四月和十月开放两次。

感谢四川文艺出版社的编辑贺树将翻译本书的任务交给我这位林业人的下一代。书中所描述的情景让我这么一个从小跟着父辈生活在林区者备感熟悉和亲切。虽然求学和工作让我很早之前就离开了孩提时代曾生活过的林区,但儿时的一切留在我脑海的印象是那么的清新与清晰。希望能将此译著献给与我的父辈一样曾经、正在或将要把青春献给林业事业的林业人。

同时我要感谢我所任教的莆田学院为我的翻译实践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支持。我也要感谢上海大学法学院的梁家威与我一起翻译了本书。也希望译界同人和广大读者一如既往地喜欢我的译著,对书中不尽如人意之处提出批评与建议。

梁志坚2013年8月于莆田学院翻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