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们无论是初涉爱河,还是经历过几多爱的沧桑,都请记住:面对无望的爱、走远的爱、无法回头的爱,一定要学会释然,学会放手,千万不要走入爱的“死角”,不要让原本已无缘的爱,再堵塞了的心田,缠绕住的手脚,而要懂得洒脱地转过身,去寻找爱的另一方天地。
有时,让爱转个弯,你会拥抱更美的爱。
一辈子做你的傻丫头
热恋时,她喜欢歪着头问他:你最爱我什么?
每一次,他都会轻轻一点她的额头,满眼爱恋地:傻丫头,我最爱你的傻啊。
她就娇嗔道:你才是地地道道的傻瓜呢。
他就笑而不语,算是默许了。年轻的爱,就是这样的活泼、明媚,一如那蓬勃的春光。
彼时,他已研究生毕业,而她不过是一个卫校毕业的小护士,比他小了三岁。那是她上班的第一天,给他挂点滴。不知为什么,见习期间表现最优秀的她,竟连着失败了两次,第三针才扎正血管。
他好脾气地给了她一句幽默:“对不起,我的手臂一见美女,就紧张了。”
她就轻松地伶牙俐齿:“我看也是,你的血管,长得也有点儿傻。”
他故意逗她:“那你也能看出来?像你这个小丫头一样傻吗?”
她一脸的认真:“人家都夸我聪明,15岁就发表诗歌了,要不是当初迷恋写作,我肯定能考上名牌大学的。”
输液三次,两个人一见如故地贫嘴,他竟爱上了她这个带着文艺腔的小女生,她也喜欢上了他。
柔情蜜意的恋爱,很快转换成了云淡风轻的围城生活。他又考取了博士研究生,忙碌地奔波在他的学术道路上。在他去省外读书的那些日子里,她将大堆的思念和挥不去的寂寞,都变成了缠绵的诗句。用手机发给他,或者与他网上视频时,声情并茂地读给他听。
他逗她:“我真幸福啊,有红袖添香,若不好好读书,就可惜了。”
她依恋地:“你可千万不要做现代的陈世美啊,离开了本姑娘,你可是要后悔的。”
他就笑了:“傻丫头,放心吧,我这辈子就粘上你了,你想甩也甩不掉的。”
柔情缱绻的日子,白驹过隙般飞快地溜走了。转眼间,他评上了教授,女儿也读小学三年级了,她的第一本诗集也自费出版了。
只是,他们的感情似乎有了难以察觉的裂痕,她发现他激情不再,整日地沉迷于那些古文献里,整个人都变得有些呆傻了。让他陪着自己逛街,他十二分的不情愿,好容易答应陪她出去一次,结果走到半道,他一头扎进那个书店就不出来了。还有,跟他聊诗歌,他总是漫不经心,好像她还是那个没长大的小姑娘。还有,他对学生的关心可谓无微不至,帮困难的学生找勤工俭学的路子。为研究生的工作,他自己花钱求人,而她让他帮侄子在学校食堂找一份卖饭的工作,他却借口说不上话,一直拖着不办。
他还习惯地叫她“傻丫头”,有时当着女儿的面,他也会批评她乱买东西,乱花钱,是一个不懂得勤俭过日子的傻丫头。有时,她买了一件很流行的时装,穿给他看,他只扫了那么一眼,便应付似的说“很好”,转身又忙他的古文字去了。
曾经那么浪漫的他,怎么变得如此古典,甚至有些古板?她无法忍受了,跟好友倾诉,好友说她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像他这样的好男人,如今已经很难遇见了。她却摇头,她更怀念恋爱和刚结婚时的那段美好时光,你侬我侬,才是她渴望的理想爱情。而现在,他们的爱情,像是撒在日子这条河里的一把盐,淡得几乎没了味道。
离婚,这个念头在她脑海里一闪,她便有丝丝的心痛。毕竟,她是那么的爱他,他也是爱她的,只不过他好像没了昔日的热情,他把更多的心思,都投在了他热爱的事业上。而她,希望自己的爱情,永远那么新鲜、活泼,一如他们美好的初相见。
几经踌躇,她决定一个人到外面走走。如果这次远行回来,她还是无法释怀,她就选择与他分手。
他似乎已洞悉了她的心思,在她打点行囊时,没忘了提醒她带上一把手电,带上优盘。
出门时,他站在阳台上,向她挥手:“安心地好好地玩,我会照顾好女儿的。”
她的眼泪不争气地滚落下来,她心情复杂地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丽江古城,书画一样地呈现面前,她恍若一下子进入了一个肃穆、静美的世界。沿着那些印痕苍苍的石阶,她缓缓地前行,那古朴的青瓦屋,那别致的石桥,那不知流了多少个世纪的小溪,似乎都在向她讲述时光荏苒的故事。
转过一条窄街,她走进了一条幽深的胡同。忽然,她的目光被前面那株古银杏树牵引过去:树下的竹椅上,斜躺着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微眯着眼睛,很享受地承受那位老翁慢条斯理的梳头。同样是一头白发的老翁,面满慈爱,那把木梳握在他的手里,显得那么柔情似水,那么诗情画意。透过树叶的阳光斑驳地撒落在他们身上,像一幅生动的简笔画,旁若无人地立在那里。
她蓦然站在,生怕自己惊扰了他们的恩爱。
而他们,似乎根本没有看到她,依旧在流水般自然地做着自己的事情。甚至在她不由自主地举起相机时,也没有停下来。
她好奇地打探两位老人的情况,有人告诉她:那位老婆婆,已经八十二了,她半身不遂已经50多年了,那个老头八十五了,他声带坏了,不能说话也二十多年了。她年轻的时候,是十里八乡最漂亮的姑娘,却嫁给了最穷的他,很多说都说她是一个傻丫头,他也说。她却一直骄傲地说自己是最聪明的,没有谁能像他那样,每天都为她梳头,从乌黑的秀发,梳到白发苍苍。在他的眼睛里,她永远是他如花的美眷,无论怎样桑海沧田……
世间最真的爱,不过就是如此简单、如此人间烟火吧?她的心陡然一颤,她又想起了他叫她傻丫头时,那语气里满含的娇宠和得意;想起她每次耍小性子时,他只是一句“我不跟你这个傻丫头计较了”,便用沉默熄灭了没点燃的争吵;还有,他每次批评她乱花钱时,总会加上一句“也许我不该这么管你”,结果鼓舞了她继续“恶习不改”……
那么多的美景在前面招摇着,她却再也无心游览了,她订了机票,飞回家中。
“傻丫头,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他正在埋头洗碗。
“我怕你这傻瓜,被别的女人拐跑了。”她紧紧地抱住他。
“傻丫头,我不是说过,这辈子就死心塌地照顾你这一个傻丫头吗?”他拭去她眼角的泪珠。
“我真是一个十足的傻丫头啊!”她为自己那些糊涂的想法羞愧,幸好没有冲动地放开手里的幸福。
“其实,我也是一个傻小子,你走后的这些日子里,我也在反思自己,觉得心里对你很爱,在行动上却做得还不够,以后还得努力。”他怜爱地抚摸着她的秀发。
“知道了就好,我要一辈子都做你疼爱有加的傻丫头。”她破涕为笑。
正是那次丽江之行,让她恍然发觉:他一直宠她爱她,像一位敦厚的兄长,也像一位慈爱的父亲,即使是在最忙碌的日子里,他也始终在意他的这个“傻丫头”。那一声声“傻丫头”的轻唤里,已融进了最深、最浓的诗意,就像那株苍老的银杏树下那平淡而华美的爱情……
喀布尔的歌声
在成为一名国际志愿者前,她毕业于美国的名校,是一家跨国公司的高级职员,有很体面的工作和优厚的薪酬,是熟悉的朋友们十分羡慕的对象。
然而,一位同事发给她的一组照片,深深地震撼了她。那是喜欢摄影的同事,拍自于阿富汗的城市和乡村的写真照片,每张照片的下面,都配了简洁的介绍性文字。
望着照片上那些起伏的山峦、沙漠,那些挣扎在战争、饥饿和疾病中的人们,她的心不停地震颤着,她突然觉得自己离那些人很近,他们就像她的邻居,那些目光里的迷茫或淡然,都在亲切地与她对视。她似乎听到了那来自遥远的国度的一声召唤,热切而真诚。
尤其是那张油画般的照片,惊雷般地击中了她的神经——昏黄的夕阳下,那个坐在那个磨盘上的少年,正对着远处连绵的童山秃岭,面色凝重地吹着口琴,风撩动他浓黑的卷发,一只老狗垂着头,似在若有似地听着少年的吹奏。照片下面的文字是:少年的父亲在发生在喀布尔的一次炸弹袭击中丧生,她的母亲因药物匮乏,刚刚死于一场急性肺炎。12岁的他,就住在他身后那个摇摇欲坠的简陋的茅草屋里。
他该有着怎样的忧伤?他的明天在哪里?她这样轻轻地自问,说不出的疼,在心底冉冉地。她不禁想起了鲁迅说过的:“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从那以后,她关切的目光,开始更多地投向那片战火长久不熄的土地上。那里的爆炸声,哭喊声,呻吟声,以一幅幅新闻画面和一篇篇文字报道,让她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安安静静地翻看那些深奥的学术专著。那个遥远的国度里发生的很多事情,都会牵动她柔柔的心。
有人不解地问她:“为何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关心与自己那么一个遥远的国家里素昧平生的人们?”
她就给他们讲那些在动荡的国家里,时刻面临着生命危机的人们,讲那个吹口琴的少年,她说:“单从那张照片里,我就能听到那琴声里传出的忧伤,那么真切,那么孤独。”
后来,她加入了一个国际志愿者协会,成为一个非常积极的会员。那年秋天,她竟在众人的惊讶中,干脆辞掉了工作,作为一名志愿服务队员,毅然奔赴阿富汗北部山区,为那里饱受贫困和疾病缠绕的人们,送去一份人道主义的温暖。
在那异常艰难的窘境中,她耳闻目睹了许多惊讶不已的感人情景,她对那里的人们,面对苦难时所表现出来的淡定和从容,甚至是超乎寻常的乐观,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对苦难产生了更深的认识。譬如,那位几年间失去了三个孩子的大妈,脸上并没有人们所熟悉的那种巨大的悲伤,反倒有了一种参透了生命的淡然。那位大妈留给她的一句值得咀嚼的话是:“活着,就要承受苦难,就像享受欢乐一样。”
她还倒了几次车,专程去了那个沙漠边缘的小镇,她想去见见照片上的那个少年,握一握他的手,听一听的琴声。遗憾的是,她没能见到那位少年,听说他随一个大篷车演出队,到乡村巡回演出去了,少年的邻居告诉她,少年一直活得很阳光,似乎从没见他忧愁过,他还会演唱好几首中国新疆的民歌,因为有一个新疆来的导游,是与他很近的好朋友。
哦,是这样的。她的心里也陡然涌入了大片煦暖的阳光,感觉活着实在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尽管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不如意。“不是我帮助了那里的人们,而是他们帮助了我。”这是她后来说得最多的感慨。
3月初,她来到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因为每年的3月21日前后,阿富汗各地都要举办盛大的春耕仪式。她被当地居民邀请去参加他们的合唱团,他们穿着很简单的衣服,有的人甚至连一件没磨损的好衣服都没有,但他们每个人似乎都被快乐包围了,他们听从一个说话不大利落的老人指挥,很卖力气地放声高歌,每个人唱得都十分认真,十分投入,仿佛他们在完成一项特别重大的工作。她不禁大受感染,以往从不敢在众人面前开口唱歌的她,竟能与他们尽情地载歌载舞,两脚踏起的沙尘里,都漾着快乐的因子,自然早忘了那些烦恼和忧愁。
一年后,志愿者协会分配给她的任务圆满完成了,她与那些语言交流不多的人们,竟有了难舍难分的感情。
回国后,她整个人似乎都变了,变得特别开朗,人们问她原因,她笑着说:“是喀布尔的那些动人歌声,教会了我,无论生活是什么样子,都不能放弃快乐地歌唱。”
没错,尽管战争、饥饿、贫困、疾病和死亡,影子一样地跟在身边,但喀布尔市区的人们,和那些偏远的山村里的人们,都没有悲伤地抱怨,而是用欢快的歌声,唱着自己不肯跌落的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唱着对简单的生活点滴的满足。
面对苦难,报以朴素的苦乐,那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还是一种令人敬佩的人生智慧。
一念之转,她让爱情幸福如花
那时,新婚燕尔,她还沉溺在幸福的海洋里,像一只贪恋阳光的小懒猫,恨不得整日贴在他宽厚的胸膛里,忘却时光的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