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秦皇汉武:从秦汉帝国的经略之道看企业做大做强
5190100000017

第17章 兼并扩张之路(9)

王贲领着15万大军轻易渡过黄河、济水两道天险,但是在燕国边境,他们遭到了燕赵残余部队的骚扰。

进人齐国国境后,进展比较顺利,一路上所向披靡。他满以为凭这样的进军速度,无论如何也会比蒙恬先期达到临淄。

在离临淄10里处,王贲下令扎营,并派出探马打听敌情,谁知道探马带回来的不是敌情而是蒙恬本人。

“王将军辛苦啦!”蒙恬拱手施礼。

“蒙将军用兵神速,王某自愧弗如呀!”王贲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心里一直在犯嘀咕——蒙恬这小子难道是插翅飞过了泰山?

两路大军会师临淄,齐国正式宣告灭亡。

至此,秦王政完全消灭了东方六国,统一了天下。

【点评】

要管理好一个组织,并非是要把这个组织管理得像一团死水。有时候,管理者适当地让下属相互争功,可以更大限度地调动起下属的积极性,使整个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秦王政兼并了五国后,东方六国仅剩下了一个孤零零的齐国。此时的齐国虽然已是惊弓之鸟,但它毕竟是一个大国,自周朝建立以来,齐国就一直是一个大国,并在诸候争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单派某一支军队从某一方面进攻齐国,并达到消灭齐国的目的,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秦王政决定从南北两线发动进攻,并声明,谁先进入齐都临淄,谁就是首功a于是,王贲和蒙恬这两位能征善战的将门之子为了争功,彼此都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最终还是蒙恬技胜一筹,先期攻占了临淄,夺取了首功。在“二士争功”的强大攻势面前,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齐国就土崩瓦解,大大缩短了战争的进程。

【链接】

秦王政让两小将“争功”,以此缩短战争进程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对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来说,很有启示意义。

一个经营决策者要想使自己的企业得到持续发展,必须时刻保持企业的生机和活力,让所有的员工都动起来,让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展开竞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很多企业的经营者在管理上都引人了“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就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尽量想办法让员工处在竞争状态中,给员工施加内部竞争压力,避免员工出现懒惰,激发员工潜力的一种做法。

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企业实力膨胀,员工人数增加。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某些员工很容易在工作中滋生懒惰情绪,无所事事、成天混日子。此时,企业要提高效率,就需要一些“鲶鱼型”的员工,让他们去淘汰那些“不适应在水槽中生存的沙丁鱼”,让使有的员工都动起来,互相竞争,你追我赶,这样才能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把企业做大做强。

在很多优秀的企业里,经营决策者和管理者们通常会建立起一种内部竞争机制,让员工们时刻处在竞争状态,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并毫不留情地淘汰不适应企业发展的一些“混混”,使整个企业呈现出一派奋发向上、欣欣向荣的景象。

当然,对于经营者来说,要做到这些,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坚持“用人唯贤”。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需要重视“实力派”,坚决抑制“偶像派”,在企业内部树立“工作至上”的风气,挤压靠关系“混混”的滋长空间。这就要求经营管理者要把工作和私人感情分开,疏远那些想利用感情接近领导层的员工,必要时甚至要“毫不留情”地让他们离开企业。

美国通用公司的前CEO杰克?韦尔奇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据韦尔奇的回忆录记载,他的副总有一次对别人说:“杰克昨天晚上请我吃饭,他非常热心地替我夹菜,又替我斟酒,走的时候还跟我拥抱,但是我知道那老家伙叫我走的决心是不会改变的。”果然,三天以后,韦尔奇就下达了人事任命决定,将他的职务给撤换了。在杰克?韦尔奇眼里,工作是工作,朋友是朋友,不能将私人感情跟工作混为一谈,那些把公私关系混合起来的人,迟早是公司管理的障碍。对于这些人,不管是谁,都应该无情地将他们淘汰。正是由于杰克?韦尔奇在管理中铁面无私,通用公司在他担任CEO期间,业绩直线上升。

当然,经营管理者要做到“任人唯贤”很不容易。这需要一种文化氛围来保持。

2、营造有竞争氛围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时刻感到竞争就在自己的身边。在现代社会,竞争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一个企业要获得持续发展、做大做强,让员工们时刻充满竞争意识,“感觉到身边有一只狼”,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合理的内部竞争能够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正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保证。

在海尔的企业文化里,始终贯穿着这样一种思想:“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海尔集团在用人上确立了“赛马不相马”的用人机制,始终坚持任人唯贤,提倡“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海尔集团内部所有的岗位都是擂台,所有的员工都要参与日常竞争,做得好的人都可以升迁,做得不好的人都可能被降职或者辞退。在海尔,参加竞岗的人没有身份的贵贱、年龄的大小、资历的长短之说,只有技能、活力、创造精神、奉献精神之争。通过竞争,普通员工也能走上管理者的岗位。在海尔,还实行了“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管理方法,“三工”即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工,大概比率保持在4:5:1左右,并严格按照类别享受待遇。在海尔,要定期考核员工的业绩,并根据业绩确定员工在“三工”中的类型,随时可以转“上”转“下”,或者走人。海尔“赛马不相马”的用人机制,改革了传统的用人方法,坚持用竞争上岗的办法选人才,在赛马场上挑骏马,实现了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现代用人新境界。

当然,企业内部只要有竞争,就必然存在着淘汰。一个企业在其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要想真正做到强大,不可避免地要经过一个“先加法,后减法”的发展阶段。没有一定的规模,就没有一定的效益。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在规模上要适当地追求大。但是,单纯的“大”并不一定就强,所以当企业的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后,企业发展的重点就转到了做强上。而企业要做强,首先必须要确定自己的核心支柱产业,裁汰其他非强项产业,这样一来,非强项产业的员工就要被裁汰一部分。至于核心支柱产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竞争则更激烈,不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同样会被毫不犹豫地裁汰掉……

3、要有舍弃“宝贝”的勇气。一个企业要持续发展,做大做强,经营管理层要有“该放就放”的气魄。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可能企业所涉及的某些产业已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某些优秀的人才已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对此,很多经营管理者往往会产生留恋的感觉,感到舍弃可惜。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下去,要进一步发展,经营管理者就必须要有变革的勇气,该舍弃的要毫不犹豫地舍弃。

在微软公司,其绩效管理伴制的核心就是形成内部竞争,驱使员工自觉地寻求超越自己和超越他人。在微软,每年都会有精英员工离开,而新招来的人不一定比原来的员工更优秀。微软不在乎人员流动,最在乎的是能否得到和保持足够的激情和智慧,是否每一个具体的工作都有最好的专才在做,对于微软来说,速度和结果是最重要的。通过推行绩效管理,将员工的薪酬、发展和淘汰机制的建立与管理系统挂钩,用压力机制创造“鲶鱼效应”,让员工紧张起来。因此,在微软,竞争随处存在,你会发现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极其优秀,进而感到一种由衷的自豪,并把这种自豪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市场竞争是永不停息的。企业要想永葆生机和活力,就离不开企业内部的竞争。只有在企业内部有效地建立和实施一套行之有效的竞争机制,让所有的员工为了共同的企业目标都动起来,你追我赶,争当先进,不断为企业创造业绩,企业才更有底气去参与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不断胜出。这样的企业才做得大,做得强,做得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