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秦皇汉武:从秦汉帝国的经略之道看企业做大做强
5190100000026

第26章 以退为进知强守弱(2)

1940年,马图烈在其家乡已是位小有名气的杂货商,他在达斯莫伊那贩卖商品、杂货,生意非常不错。虽然,他说不出“顾客是上帝”的道理,但是他在生意中总是自觉地贯彻这一理念,他把相邻的一些家庭主妇当做自己的衣食父母。为此,他常常乐此不疲地走进排队购买杂货店面包的人群中,和他们相互交换新闻和趣事。马图烈的生意一直比较好,但遗憾的是他没有趁机将自己的杂货店做成连锁商店。终其一生,马图烈连个投资银行家都不认识,更谈不上雇用经纪人大动作地投资了。他每天关心的事是蔬菜新不新鲜和房租支票何时到期等一些琐碎的问题,其经商的惟一动机就是求得家庭温饱、让顾客快乐和确定杂货供应商每天准时将货品送达,而主管汇报、财产评估和反抗充满对立型态的企业接收等等,从未分散过马图烈的事业经营。到了20世纪80年代,杂货店开不下去了,于是马图烈又将这家杂货店变成了一家珠宝店。

与马图烈同时创业的史蒂文?乔伯却与他迥然不同,史蒂文?乔伯具有远大的理想,早在创业之初,史蒂文?乔伯就为自己的公司未来做了详细的经营计划,包括何时推出新产品,怎样聘到髙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业界顶尖高手,怎样让他们积极参与制定公司的策略和规划,怎样激发员工的团队精神尽量创造佳绩等等。

由于马图烈和乔伯的目标不一样,所以,两人最终所取得的业绩也大不一样。虽然,马图烈每天都忙忙碌碌,但还只是一家小珠宝店的老板。而乔伯却充分利用与广告商开会的空当期间,与研究发展的部门人员开会,与投资银行家联系,与合伙资本家协商,逐渐成为了一家大企业的股东,其个人资产是马图烈的几十倍,而且他的工作远不像马图烈那样繁琐,远不像马图烈那样劳累。

由此可见,对于一个企业的经营者来说,是立志于做个赚钱的小老板,还是立志于做一个干一番事业的企业家,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最终发展走势,决定着企业能否做大做强。一个经营者只有立志于做企业家,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把握市场发展的脉搏,制定企业发展的长远计划,组建具有远大理想和共同使命感的团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推动企业走上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刘彻从小具有做皇帝、干一番大事业的理想,这正是其日后经略天下的动力源泉之一。假设他从小仅仅满足于做胶东王,不思进取,不求长进,自然不会赢得景帝和长公主的另眼相看,也不可能成为太子的人选,更不可能成为后来影响中外的汉武大帝。刘彻的梦想成真对现代企业的经营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一个经营者要想做大做强自己的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也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有成为一流企业家的理想。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的员工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完成对自我的提升,从而把自己的前途和企业的前途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你的团队才会是一个有开拓精神的团队,才会具有旺盛的生机和活力,这样的企业当然有希望做大做强。

§§§第二节 要想办法突破一切“瓶颈”

【历史追踪】

刘荣被废以后,太子之位空缺,很多皇子都想被立为太子。而与此同时,一个更大的野心家对太子之位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就是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一次家宴上,景帝喝酒喝得太兴奋,曾当着窦太后和刘武的面说过:“朕百年之后,就把帝位传给梁王。”虽然当时窦太后和刘武并未认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梁王势力的膨胀,窦太后和刘武却认真起来。

梁王得知刘荣被废,东宫虚位,就赶紧进京谋求皇位继承权。

窦太后生性喜欢热闹,爱对朝中之事说三道四,常常召见景帝。

窦太后告诉景帝,说梁王已经动身前来京城,并让景帝在梁王到京之日,亲自去函谷关迎接。按照大汉的律法,诸侯王要进京,需要事先上表给皇帝,得到皇帝的批准后才可以动身前来京城,如今梁王既未上表就前来京城,本已违反了大汉律法,没想到太后还要景帝亲自去迎接,这于法于理都说不过去。不过,景帝生性孝顺,为人一向谦和,见太后如此吩咐,只好答应下来。

景帝闷闷不乐地回到五柞宫。

恰巧长公主也在那里,她见景帝闷闷不乐,试探地问道:“陛下莫不是为梁王进京之事犯愁?”

“母后要我明日去函谷关迎接梁王。”

“什么?”王美人睁大了眼睛,吃惊地说,“让陛下奔波数百里去迎接身为藩王的弟弟,这话从何说起!”

“朕正为此事犯难,可母后之命又不能违抗呀!”

“二弟此次为何事而来?”长公主问道。

“大概是为了立储的事吧!”景帝回答说。

“陛下总不会立梁王为储君吧?”长公主语气有些惊讶。

“这都是母后的意思,朕总不能违反母后的懿旨吧!”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若传位二弟,陛下将如何处置诸位皇子和公主?”长公主问道。

“朕传位于梁王,梁王自当报答,善待朕的子女!”

“陛下可曾想过,如果梁王做了皇上,对他威胁最大的是哪些人?自然是陛下的子女。如果将来梁王要想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孩子,那么就势必要将陛下的子女斩尽杀绝。陛下纵然不为汉家江山着想,也要为自己的子女着想呀,怎么能传位给梁王呢?”

这番话像重锤击在景帝的心上,他半晌无语。

长公主见火候已到,很干脆地说:“陛下,依臣妾之见,应尽快立胶东王为太子,以绝梁王之念。”

“这……”景帝看看王美人说,“此事关系重大,且过些时日再议。”

梁王到了京城,就直接来到太后府上,并向窦太后表达了此来的目的:“母后,当初皇上曾说过传位于我,母后是见证人,如今东宫虚位,母后可要为儿臣做主呀!”

“既是如此,那么你不妨当面向皇上提出此事。”

“此话由儿臣提起,恐怕不妥,还要仰仗母后一言九鼎。”

“好吧,那今晚哀家亲自设宴,在席间向皇上郑重进言,让他实践自己的诺言。”窦太后非常心疼这个小儿子。

在晚宴上,太后果然向景帝提出立梁王为储一事,景帝是位孝子,不敢当面拒绝,就推说立储事关国本,此事要通过满朝文武大臣讨论,最后才能定夺。于是,窦太后便下了一道懿旨,让群臣在朝议时讨论立梁王为储一事。

景帝把此事告诉了长公主,长公主连夜去找相国袁盎,商议对策。

第二天早朝时,景帝对群臣说:“朕今天有一件大事,要与诸位爱卿商议。前太子刘荣已故,东宫之位虚悬,太后有意要立梁王为储君,不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景帝话音刚落,袁盎就站出来坚决反对说:“此事万万不可,从古至今,帝位传子,天经地义。传位于弟,是祸乱的根源”

见相国的态度如此坚决,群臣纷纷表明自己的态度,反对立梁王为储君。见此情形,景帝喜上心头。

梁王非常难堪,指着袁盎说:“袁盎,你可知在朝堂上公然反对太后懿旨该当何罪?”

袁盎亦不示弱:“袁某身为相国,只知道忠心事君,为国家着想,此事还请梁王见谅。”

“说什么事君为国,眼下太子新故,太后恐生不测,所以欲立本藩为储,以保朝纲安宁。你竟然从中作梗,在朝堂上公然反对太后懿旨,这岂不是要犯上作乱吗?”

袁盎针锋相对:“请问梁王千岁,若依太后之见,传位于弟,那么,试问梁王百年之后,这皇位又传与何人呢?”

“这……这……”梁王张口结舌。

“既然千岁无弟可传,那么这天下岂不是要传给自己的子女吗?”袁盎一语中的,不等梁王反应过来,又斩钉截铁地说:“传子实为正理,传弟确属无稽。”

景帝见好就收,打圆场说:“既然众位爱卿以为不可,那么此议暂且作罢,日后再议。”

景帝以群臣反对为由回复太后:“母后,此事不妨先放一放,袁盎年事已高,待过些时日,儿臣让他告老还乡,那时再议不迟。”

太后觉得景帝说得在理,不便反对,只好暂时作罢。梁王也暂时回到自己的封国。

很明显,景帝是在故意拖延时间。为了向太后交代,景帝让袁盎也暂时告老还乡。

梁王回到封国后,对袁盎等人怀恨在心,他暗中派人刺杀了袁盎等13位大臣。但是,袁盎死前却巧妙地留下了被害的证据:“我为梁王与羊胜所害”的字样。

景帝得知这一消息,不知如何是好,因为梁王是太后的爱子,若依法处治,太后必定不依不饶。

长公主建议景帝派一位刚正不阿的大臣前去调査此案,搜集证据,然后向梁王索要凶手,至于对梁王的处治,可视事态的发展而定。但经此一事,梁王必然不敢再嚣张了。

于是景帝派御史大夫田叔负责调查此事。

田叔到了梁国后,向梁王出示了调査证据,要求梁王交出羊胜。梁王趁田叔不注意,抢走并烧毁了证据,然后抵赖不承认。

田叔晓之以理,希望梁王认清眼前的形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梁王思前想后,只好杀了羊胜和公孙诡,并与田叔一道进京请罪。

但是,到了函谷关,梁王却精心制造了一个遇刺的假现场,并趁机逃走。

很快,梁王进京遇刺的消息传遍了长安城。

窦太后大骂景帝不讲兄弟之情,气得卧病不起。

景帝惶恐不安,一面亲至病榻前问候,一面张贴皇榜,寻找梁王,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原来,梁王并未遇刺,而是躲到了长公主府上,听说太后病倒,便让长公主带他去见景帝。

窦太后见到梁王,悲喜交加。她逼着景帝非要立梁王为储君不可。

景帝左右为难,长公主见状,劝景帝答应下来“让老人家高兴高兴”。于是,景帝只好答应立梁王为储君。

梁王终于如愿以偿,在归国前,特意到长公主府上辞行。他哪里知道长公主在他的酒里放下了慢性毒药。梁王回到梁国后,毒性慢慢发作,不久就病死了。

随后,长公主建议景帝把梁国一分为五,分封给梁王的5个儿子。

梁王问题解决后,长公主便让王美人带着刘彻经常去太后那里请安,逗太后开心。一段时间后,窦太后对刘彻母子渐渐有了好感,并同意立刘彻为太子。

汉景帝前元七年(前150年),7岁的刘彻被立为太子,其母王美人被册封为皇后,刘彻终于取得了皇位继承权。

【点评】

宫廷斗争是残酷的,在刘彻通往太子之位的路上,遇到了最强大的竞争对手。由于景帝曾当着窦太后的面说过要传位于弟弟梁王,所以,当太子刘荣被废后,梁王也想争夺储君之位。梁王刘武不仅在平定“七国之乱”中功勋卓著,而且有窦太后在幕后支持。相反,刘彻的母亲王美人在后宫的地位并不高,他以庶子的身份去角逐太子之位,其劣势是显而易见的,也就是说刘彻在通往太子之位的路上遇到了“瓶颈”问题。对于这个“瓶颈”问题,景帝也无可奈何。幸亏在长公主的帮助下,景帝以退为进,终于解决了梁王问题。梁王死后,他们又进一步突破太后这个“瓶颈”,讨得了太后的欢心。结果,刘彻如愿登上了太子之位。

【链接】

刘彻在通向太子之位的路上遭遇了“瓶颈”问题,最后在景帝和长公主的合力运筹下,突破了“瓶颈”,成了大汉王朝的储君。可见,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要突破人生某一阶段的“瓶颈”,突破了这个“瓶颈”,眼前就是一片大有作为的天地。其实,对个人来说是如此,对一个企业来说,也是如此。一个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瓶颈。”

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常常遇到的“瓶颈”问题有“技术瓶颈”和“销售瓶颈”。

一般而言,“技术瓶颈”可以通过加强科研的投人和改进技术来解决。只要资金到位,在物质上能够得到保障,要突破“技术瓶颈”并不是太困难的事。而要突破“销售瓶颈”则并不那么简单,因为,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毫无疑问,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销售成了企业各项工作的龙头,很多企业都提出了这样的经营思路:生产围绕销售转,销售围绕市场转,全厂围绕效益转。做不好销售工作,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会形成积压,市场份额就会下降,乃到丧失。卖不出产品,效益更无从谈起,所以,几乎每一个企业都会把销售工作作为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于处在创业阶段的企业来说,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想要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把企业做大做强,往往会遭遇销售“瓶颈”问题。因为当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以后,市场往往会形成饱和状态,同行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要想进一步开拓市场,自然比初期更加困难。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销售“瓶颈”问题。

不过,产品的销售遇到了“瓶颈”并不意味着没有市场潜力可挖,而是说现有的销售模式需要改进,需要建立起更加快速高效、对市场反应灵敏的营销体系。

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企业要发展,就需要不断地跟踪市场变化,掌握市场信息,获取可靠资料,组织生产。对于销售人员来说,他们战斗在销售一线,对市场行情最为了解,因此,他们应该迅速把那些与本企业产品相关的市场信息反馈到企业的决策层。为了便于销售人员及时将市场信息快速地反馈到企业决策层,企业应建立健全一套营销信息网络,并配备专职人员,专门收集、处理、分析、贮存和传递营销信息,随时为经营者的决策提供依据,改善对销售的管理。

对于一个企业的经营者来说,无论他在生产工艺的改进上下了多大的工夫,无论他在改善企业的硬件设施方面投人了多大的人力物力,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遭遇销售“瓶颈”时,如果他不想办法突破销售瓶颈,那么他在其他方面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难以发挥实质有效的作用,不仅无法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而且很有可能使企业步入困境。

温某在1984年创办了精准钟表厂。他凭着自己的努力,以务实的精神,踏踏实实地走出了一条创业之路e那时钟表市场的行情比较看好,卖方在市场上居于主导地位,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是生产量,生产得越多,成本越低,企业的利润越高,发展越快,精准钟表厂从来样加工到来料组装,实力不断加强。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的公司已经拥有固定资产2000万元,年生产钟表30多万只。

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此时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是销售问题,而不是生产问题,没有想办法在销售方面下工夫,而是继续认为只要努力生产,不断扩大规模,就可以不断发展。1997年,他又购进两条半自动化流水作业生产线,选用原始森林中优质的木材,精致加工,并配用国内外先进的石英、机械机芯,生产出不同型号、不同款式的系列化时钟产品,形成木质机械落地钟、机械座挂木钟、石英木质客厅钟、工艺石英摆钟、布谷鸟工艺钟等五大系列木质钟表产品,使生产经营、质量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般而言,企业的生产规模和质量管理能上一个新台阶,对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这一切都必须以确保销售渠道畅通、销量稳定增长为前提。相反,如果经营者对企业发展中的销售“瓶颈”问题视而不见,不想办法突破这一“瓶颈”,而是盲目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为抓质量而抓质量,只能加大企业的消耗,使企业逐渐步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