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秦皇汉武:从秦汉帝国的经略之道看企业做大做强
5190100000028

第28章 以退为进知强守弱(4)

此时的窦太后心里也非常矛盾,一旦刘彻拒绝她的要求怎么办?难道真的要将在位的皇帝关押起来,然后废黜他,另立新君吗?这样一来,如果朝臣闹事怎么办?是否会酿成剧变?不过,武帝快到了,她来不及细想,决定走一步看一步。

刘彻气喘吁吁地步人长寿宫,总管太监杨得意紧跟在身后。

刘彻注意到了帐幔后的异常情况,但又不便明确做出反应,他非常从容地对窦太后施礼:“听说太皇太后凤体不适,孙儿万分不安。不知太皇太后有何病症,可曾传唤过太医?”

“今天没有外人,哀家就实话告诉皇上吧!哀家所患之病是心病。皇上亲自选定的相闰已将老身的侄孙窦臣等23人斩首,现在又要将汾阳侯等4位公主的夫婿赶出京城,下一步是不是要对哀家下手呢?”

“当真有这等事?”

“如此说来,皇上似乎尚不知晓?”窦太后强忍怒火,“不过,没有你的首肯,卫绾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独断此等大案!”

“孙儿确实一无所知,望太皇太后明察。”刘彻一脸委屈的样子。

“看来,皇上也许是真的是不知情。”窦太后顿了顿,“既然如此,那卫绾就是擅自做主,胡作非为,犯下了欺君罔上的大罪,请皇上即刻下诏将他问斩。”

“这……”刘彻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相国乃百官之首,仓促之间就降旨问斩只恐怕不妥,要是群臣问起这件事,孙儿如何向他们解释?”

“杀人偿命,这是天经地义的,他都杀了23位大臣,让他一人抵命算是便宜了他。”

“太皇太后,卫绾既然杀人,必然有他的原因,待明日早朝孙儿当着百官的面向他问个究竟。如果他真是无故杀人,那么孙儿决不放过他,定当对他处以极刑。”

刘彻言之有理,窦太后不好反驳,她说:“是呀!问问也好,好让他死得心服口服。不过,何必一定要等到明日呢?现在就召他进宫。”不等武帝反应过来,窦太后就吩咐太监去传唤卫绾。

卫绾一见是长寿宫来的太监,心里一下子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不过,他很快就想好了对策,并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窦太后一见卫绾,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卫绾,你可知罪?”

卫绾从容不迫地回答说:“老臣身犯何罪,望太后明示!”

“你背着皇上擅杀23位朝中大臣,该当何罪!”

“老臣擅杀23位大臣确有其事,正想在明日早朝时向皇上奏报。不过,老臣绝不是滥杀无辜,因为,这23人合谋毒杀先皇,别说将其斩首,就是灭门九族也罪有应得。”

“这真是天大的笑话!先皇久病而亡,朝中大臣尽人皆知,何来毒杀一说?”太后对卫绾的话不置可否。

“乞禀太皇太后,据太医李三针招供,是受窦臣等23人指使……”

“仅凭李三针的一面之词,你就认定窦臣23人是同党?如果这是李3针血口喷人,有意陷害,那么你也认为他们该死吗?”

“太皇太后,这里不仅有李三针的供词,还有窦臣亲口招认并画押的口供,铁证如山,老臣自然不能对谋害先皇之辈心慈手软。”

“这些都不足为凭,重刑之下谁敢不招,焉知你是不是严刑逼供所得。”

“乞禀太后太后,老臣身为宰相,岂能做那种不法之举?老臣乞请太皇太后派人对窦臣等人进行尸检,看看老臣是否对他们施用过刑罚。”卫绾针锋相对。

窦太后见卫绾一点也不服软,索性问刘彻:“皇上,哀家想知道,如果百姓犯法,比如说杀人,该如何惩治?”

卫绾知道已无退路可言,索性豁出性命,奏道:“启奏陛下,臣有本上奏。老臣同御使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联名上奏:太皇太后年事已高,且已隔代,宜在后宫颐养天年,不宜再干预朝政。”

“你!你!你好大的胆子!”窦太后怒不可遏,要将表章夺过来。

卫绾护住奏章说:“太皇太后,老臣向皇上奏本,这是为臣的职责,太皇太后没有资格阻拦!”

“皇上,”窦太后只好向刘彻发威,“你的臣子竟然这样待我,他眼里还有你这个皇上吗?”

“这……”刘彻毕竟年轻,一不留神就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其实,卫相国和众卿也是一番好意,太皇太后年事已高,他们无非是想让您老人家清心寡欲,延年益寿。”

“什么?连你也这样说!”窦太后非常失望,她的手不由自主地摸向了茶杯。

刘彻很清楚眼前的处境,灵机一动,转过身来冲着卫绾呵斥道:“卫相国,你们也太过分了,太皇太后历经三朝,施政经验丰富,朕年轻不谙国事,更应多听教诲,况且这是朕的皇家私事,你们也未免管得太宽了吧!”

窦太后听了这番话,感到比较顺耳,心里的怒气消了一些,其实对于刘彻,或废或抓或杀,她都不希望以这种方式来解决,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她是不会走这一步的。不知不觉地,她将茶杯又放回到桌上。不过,她的口气非常严厉:“皇上,卫绾欺君罔上,罪大恶极,该重重治他死罪。”

“这……”刘彻望着太皇太后,“这恐怕不妥吧!”

“他擅杀23位朝中大臣,结党诽镑哀家,不经圣命,即欲赶走4位侯爷,如此罪大恶极,难道不该处死。”

刘彻依然坚持己见:“卫相纵然有万个不是,可他也是孙儿的老师,孙儿身为一国之君,如果亲自下旨处死自己的老师,天下人将如何看待孙儿?还望太皇太后慎重考虑,收回成命。”

“怎么,皇上真的不杀?”

“此事皇孙断难从命!”

窦太后不觉又将茶杯抓在了手中。

在这关键时刻,杨得意出面解围说:“陛下和太皇太后都请息怒,依奴才之见,卫相国擅自做主斩杀朝中大臣,确实罪不可赦,皇上就是不杀,也会治卫相国的罪。”

“那哀家问你,当如何治罪?”

“将他革职!”

窦太后开始坚决不同意,不过,在杨得意的斡旋下,她还是同意了,不过,作为交换条件,她推荐了自己的亲信许昌继任丞相,庄青濯为御使大夫,石建为郎中令。

刘彻深知此时的处境,若再反对,不仅卫绾的命难保,而且还会引火烧身,于是说了句:“孙儿遵命就是。”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窦太后要刘彻立即拟诏任命,圣旨送出后,她才允许刘彻离开长寿宫。

这是一次不流血的政变,刘彻受到了沉重打击。他的生死和废立全都掌握在了窦太后手中,暂时成了徒有虚名的皇帝。

【点评】

窦太后两次抓起了茶杯,就差点没有摔下去。在这场没有流血的政变中,刘彻的处境砟常危险。可贵的是,他处变不惊,应对自如,不仅保住了卫绾的性命,而且也使自己逃过了被废黜的一劫。虽然这次较量的结果是卫綰被罢相,赵绾被免去了御史大夫一职,太后安排自己的亲信许昌做了丞相、庄青濯做了御史大夫、石建做了郎中令,实际上架空了汉武帝,但不管怎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历经三朝、党羽众多的窦大后面前,在窦太后怒不可遏、差点失去理智的情况下,刘彻能保住自己的皇位和卫绾的性命,对于初登皇位的他来说就是一次胜利。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汉武帝之所以能够逃过这一劫,得益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链接】

良好的应变能力是一个优秀经营者所必需具备的素质,一个经营者只有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才能够在面对突发危机时,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并尽快寻找到最佳解决方案,转危为安。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危机是必然存在的s有的可以通过防范而阻止其发生,有的却具有很大的突发性。一个企业要保持持续发展,其经营管理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事实上,那些能够快速做大做强的企业,他们的经营管理者往往非常善于处理突发危机,并将处理危机的能力变成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比如蒙牛的牛根生就是一个非常善于处理危机的经营管理者。

2003年9月至2004年1月,全国几十个省会城市近100家报纸及大约170个网站,相继出现数百篇诋毁蒙牛形象的负面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诋毁性报道愈演愈烈,这种负面新闻对蒙牛的企业形象和品牌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牛根生的助手卢建军说:我们创造历史,有人却想篡改历史。于是,牛根生立即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将主管营销的孙先红前去调查假新闻的来路。

2003年11月,一家媒体将一整版软文广告传真到蒙牛,并说“不明白蒙牛为什么要搞一场自己骂自己的公关策划”,请投放者蒙牛核实签字。蒙牛当即告诉报社:其并非蒙牛投放,请撤掉。报社说:那不行,10万元广告费已经打到了报社。不得已,蒙牛人将计就计,用真广告换下了假广告。

直到此时,蒙牛才发现,原来有人冒用“蒙牛”的名义,用刊登广告的形式,发表诽谤蒙牛的假新闻,“打着红旗反红旗”!蒙牛向警方报了案。

呼市公安局非常重视,当即调集精兵强将,迅速赶赴上海、北京调查取证。面对警方的质询,有些报刊的负责人在法律的威严面前非常紧张,甚至汗流满面,于是纷纷承认了有公关公司贿赂该报刊相关人员的事实。调査的结果显示,背后主使发假新闻恶意诽镑蒙牛的,竟然是同行的一家知名企业。这家企业企图利用假新闻的手段“打击”蒙牛的企业诚信度;“压制”蒙牛凶猛的公关动作及市场发展,拖延其上市的时间;“缓解”蒙牛对该企业造成的压力;“弱化”央视2003年度中国经济人物之后蒙牛的宣传气势及降低牛根生的社会形象;为该企业在2004年“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此次假新闻给蒙牛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当时,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有不少人对正在筹备上市的蒙牛乳业纷纷提出了质询。

但是,牛根生在处理这一起特殊危机时,却表现出了过人的智慧。案件告破后,蒙牛从保护中国乳业大产业、保护西部奶农大安全的角度出发,决定以德报怨,放弃了对这家企业的诉讼权。牛根生这一次宽容对手的消息刊登出去后,蒙牛的声誉急剧上升,市场份额很快回升。

这次蒙牛事件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必须要善于处理突发危机,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让企业在危机面前止步不前,甚至轰然倒下。

危机是考验企业整体素质和应变能力的一次特殊事件,透过危机可以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看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不足,并査漏补缺,提高企业抗御风险的能力。事实上,一个企业每战胜一次危机,往往能从中得到不少收获,只要善于总结利用,就会提高企业抗御风险的能力,使企业在危机之后获得一次新生,赢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因此,每一次危机结束后,企业都应该进行深刻反省,总结经验教训。危机之所以会发生,背后总是有原因的,一些较直接的原因可能会被及时发现,而那些比较隐蔽的原因可能不能被及时发现,这需要经营管理者深人地研究和挖掘。

当然,无论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处理结果如何,都必然会影响企业形象。因此,对于经营管理者来说,处理完危机后,当务之急是重塑企业形象。由于企业刚从危机的漩涡中解脱出来,它的一举一动都在公众的关注下,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抓住公众对企业的高度关注这一契机,让公众重新认识企业,扩大企业的知名度。

安迪?格鲁夫曾是Inter公司的CEO,他有一句名言:“优秀的企业安度危机,平凡的企业在危机中消亡,只有伟大的企业在危机中发展自己。如果能把危机转变成一次发展机遇,那么,这就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

一个优秀的企业越是在危机时刻,越是能体现出自己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并能够很好地解决危机,让公众增加对企业的信任感。事实上,有不少优秀的企业还往往喜欢利用疏漏来做文章,本来是因为某种缺陷导致了公众的怀疑,产生了排斥感,企业却偏偏夸大这方面的缺陷,吸引公众的眼球,然后抛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打消公众的顾虑,让公众觉得这是一家诚实的企业,更是一家敢于对消费者负责的企业,从而信任企业,对企业产生更多的好感。

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千万不要害怕危机,只要企业在平常做到了防患于未然,只要经营管理者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善于处理突发危机,那么就能变危机为挑战自我的动力,负重自强,迎难而上。在战胜危机的同时,为企业贏得更好的发展机遇,从而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做大做强。

§§§第五节 发展的关键在于准确定位

【历史追踪】

窦太后把自己的一些亲信安插进朝中的一些重要职位后,实际上架空了汉武帝,汉武帝成了有名无权的皇帝。起初,他感到非常苦恼,不过,他很快就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他知道自己不能自暴自弃。他生性好动,精力充沛,便利用这个机会四处游猎,向窦太后摆出一副“无忧天子”的架势,以此打消窦太后对他的怀疑和牵制。一连好几个月,他都对朝中的事不闻不问,悠然射猎,足迹北到池阳,西至黄山(今陕西兴平西北),南达长扬,东过宜春。为了游猎的方便,他还吩咐在12个地方修建行宫,作为储备粮食、换衣、休息下榻的场所。

太尉窦婴对此很担心,他上奏窦太后说:“陛下如此迷恋游猎,挥霍无度,长此以往,恐怕要步夏桀殷纣的后尘。”

窦太后笑着说:“太尉多虑了,皇上青春年少,玩玩又有何妨,偌大的汉帝国,民殷国富,糜费些钱粮算什么,太尉不必大惊小怪。”

窦婴又去上林苑规劝武帝说:“陛下颓废若斯,臣感到非常震惊。陛下身为一国之君,理当励精图治,勤劳国事,使百姓得沐皇恩,天下升平,怎能游猎无歇,不思进取,让天下人失望呢?”

“太尉言重了,如今四海升平,朕与民同乐,游猎又有何妨。何况国事上有太皇太后掌舵,下有百官替朕分忧,有什么好担心的!”

“陛下,天下是您的天下,凡事应该自己做主,怎么能什么事都依赖太皇太后呢?”窦婴顿了顿,随后加重了语气说,“陛下,您应该亲自上朝主政啊!”

武帝内心掠过一丝惊喜,不过,他很快又恢复常态,说:“太尉,这是何意,朕与太皇太后相互信任,有太皇太后掌舵,朕一切都很放心。请太尉不要妄加议奏。”

“陛下,不能如此消沉下去,请您务必要听臣的忠告,不可听任太后摆布,要振作起来,您是大汉王朝的天子!”

武帝默不作声,来回踱步。

“陛下无须多虑,臣执掌兵权,只要陛下上殿当着文武百官之面下诏,宣布太皇太后不得干预朝政,不得走出长寿宫一步。臣立即调集大军封锁宫门,许昌之流胆敢妄动,就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武帝见状,难辨真伪,因为窦婴是太皇太后的侄儿,他不得不提防,万一这是太皇太后试探他的意思,那该怎么办?于是,他上前扶起窦婴:“窦爱卿快快请起,一切改日再议。”于是扭身便走。为了保险起见,他决定把这件事情告诉太后。

于是,武帝很快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太后,并请窦太后准许他扩建上林苑。

窦太后见他如此沉溺于享乐之中,正中下怀。于是马上让人大修上林苑,并罢免了窦婴的太尉一职,由郎中令石建继任,牢牢地把军权抓在手里。

上林苑扩建后,武帝和一帮年轻人在苑内纵马驰骋,弯弓射猎,悠哉游哉,很少回长安宫中。太皇太后大权独揽,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不过,丞相许昌是个有心计的人,他在暗中观察武帝的一举一动,他认为武帝并没有沉溺于玩乐之中,而是以射猎为由,修炼武艺,并在暗中招贤纳才,身边聚集了卫青、韩安国、汲黯、公孙弘、司马相如、东方朔、唐蒙、庄助等一大批非等闲之辈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