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骑在纸背上的心灵:《意林》超人气作家精华文萃
5190200000013

第13章 时光背后的答案(5)

人生是不断地自我否定的过程。当我们回忆往事的时候,往往感到过去的自己是那样愚蠢,那样傻,那样无聊,似乎觉得现在的自己和原来的自己截然不同。事实上,你在别人眼中,过去和现在没有什么两样,你还是你。这就出现一个问题,我们到底信别人还是信自己。窃以为,别人看自己和自己看自己往往走两个极端,别人总是用不变的眼光看你,你的印象在别人的大脑中形成后,往往不易改变,即使你真的判若两人了,由于思维惯性的作用,别人也很难接受。而自己往往也走极端,往往夸张地肯定现在的自己,而否定原来的自己。比如,作家写东西,往往是这样,认为过去写的东西都不满意,满意的是手中正在写的东西,事实上,手中写的东西未必比过去的写得好,但自己总是固执地相信现在。

其实,很多人即使不写稿也有这种心态,过于喜欢现在的自己,而鄙视过去的自己,从而走入形而上学的怪圈。因此,哲人说:认识自己是一件最难的事情。

有一句俗话,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把这句话中的“人”解释为自己的努力,把“天”解释为机遇、形势、巧合等客观存在,那么这句话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唯物论。在现实生活中,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司空见惯。我们常常拥有许许多多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但费尽千辛万苦,也未必能实现,这导致了很多人陷入失落和忧心忡忡的境地。

当你认真地读《老子》时,你就会弄明白,人本来是一种自然的东西,我们的所有烦恼都是自己找的。我们拥有过多的欲望,而迷失了自己,使我们离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越来越远。当我们蓦然回首,重新审视品味人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人没有满足,就没有欢乐,记住“知足常乐”这句古语是多么的重要。人往往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知道珍惜,而对自己设计的所谓宏伟蓝图心驰神往,这本来就是本末倒置。当你换一种目光,看到自己的富有,那么你就会找到真正的幸福。当然,知足的实质是乐观态度,而不是小富即安,满足现状,不求进取的消极人生态度。

用疏远换取快乐

文/庞 洁

有人写信给我抱怨他的生活,他说“自己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上现在的学校花了几万元的择校费,班里同学的家长不是大款就是领导,他们的吃穿住用都让我自惭形秽,我一天天地变得自卑,因为我总是觉得比不过别人,物质条件不如他们优越,见识也比他们少,我整日生活在他人的阴影中无法自拔,学习成绩一天不如一天。我恨这个病态的、无法让人满意的世界……”

“病态”、“无法让人满意”也许确实是我们这个社会存在的客观局面,但是,这样的话出自一个17岁男孩的口中,我心中还是略微觉得难受。我来告诉你原因吧,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人都热衷于比较。

放眼世界,我们会发现,许多人都对自己的现状不满,从外表到内心,从生存境遇到发展机会。有人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快。比如菲律宾人渴望有一副西方人式的白皙的脸,于是狂购漂白剂;西方人则期盼着拥有像我们这样青铜色的肤色,于是疯买褐色剂。不幸长痣的人千方百计要把它除去,另外一些人则想尽办法要植上一颗美丽的“豆”。

一些人忍饥挨饿想减掉几磅肉使得自己更接近“甜心俏佳人”林志玲,另外一些人则狂吃海塞渴望生一个像可爱“灰姑娘”阿里摩尔那样的胖乎乎的小宝宝。

每个人都对真实的自己不满意,每个人都渴望成为别人。“比较”偷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

再来看看财富,也许你的家庭并不富裕,不大的房子,老式的家具,昏黄的灯光,但是当外面大雨瓢泼或寒风凛冽的时候,坐在屋内那褪色陈旧的深陷下去的沙发上与家人看电视,没有丰富的烛光晚餐,却有一杯热茶,在外奔波的疲倦一扫而空,此时你也会感觉到温暖和舒适。但,当你看到同事、朋友、亲戚住在高级公寓,驾驶着丰田RAV4、福特福克斯、标致307……那一瞬间,你一下子顿觉自己成了上帝的三等公民。你突然感觉到无比沮丧、失望、自卑和低贱,觉得自己比地球上的昆虫好不到哪儿去。

听好了!比尔·盖茨全部资产价值600亿美元,比一些小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还高。高尔夫运动天才老虎伍兹身穿耐克衬衫,在电视上微微一笑,便可装进兜里800万美元。事实上,无论你怎样努力去比较,总有人会比你富裕很多。

而且,总有一些人比你漂亮,比你有吸引力,比你更会说话更有智慧,比你更容易交到男(女)朋友……但是,你忽略了一个问题,你没有看到他们被光鲜遮掩住的困境,你也没有意识到他们遇到的麻烦也比你多。

作为在校的大、中学生,攀比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服饰消费品名牌化、饮食娱乐消费高档化,使不少年轻人形成了畸形的观念和畸形人格。

问问自己,你的心有多大, 你可以承受多大因攀比造成的压力?再去进行相关的比较。攀比的心理谁都会有,健康自信的人容易看到自己与他人能力的差距,继而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境遇;愚笨的人则一味囿于盲目“比较”的深渊不可自拔。

试一次,别再四处张望了!

别再拿别人的鼻子和自己的比;

别再拿别人的父母和自己的比;

别再拿别人的薪水和自己的比;

……

要知道,不是这个世界病了,而是这个世界上的人生病了,根治这种病最有效的药方是:做你自己,远离那些与你现实生活太遥远的虚幻想象。有些事物,比如亲情和爱,比如人内心的充实与快乐,以及自由和梦想——这些源自灵魂深处的东西无法通过“比较”去衡量。

阳光的声音

文/程应峰

这是春天的正午,我拖着有些疲惫的身子,和衣坐在床上,眯着双眼,将洒进窗口的阳光关在了眼帘之外,却无法将阳光关在听觉之外。我的思想是打开的,我的听觉是打开的,这样的时候,我的听觉神经益发敏锐而柔软。我听见亲情般的阳光洒在阳台上,它的声音糅合在母亲和妻子近距离的、燕子呢喃般的交谈中,暖暖地在她们之间循环回转。

儿子坐在阳台的另一端,放磁带,听英语。他是个十足的阳光男孩,少有忧愁,也许他还真的不太明白忧愁是一样什么东西,他就像春日的阳光一样透彻明亮。在他那里,阳光的声音像磁带里放出来的英语单词一样,纯粹、明了,有着抑扬顿挫般的响亮。我想,他心里是装满阳光的,虽然,他对阳光的概念并不是那么清晰。

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有一天,劳作的间隙,和母亲坐在地头。隐隐约约间,我听到有一种“毕毕剥剥”炸响的声音,教科书曾告诉我,庄稼拔节会发出轻微的声音,但我不敢肯定这就是庄稼的拔节声。便问母亲:“那是什么声音啊?”母亲这时候正因什么而出神,听到我的问话后,毫无疑义地说:“孩子,你听不出来吗?那是阳光的声音啊!”那一刻,我望着母亲,很迷惑,弄不清母亲为什么会说它是阳光的声音。

有这么一句话:“有很多声音,是动听的,我们没有听见,是因为我们的耳朵睡着了。”那时,我没有听见阳光的声音,不是我的耳朵睡着了,而是我的耳朵根本就没有醒过来。母亲呢,那个时候,她的耳朵醒着,她之所以那样出神,原来是在倾听阳光的声音啊!直到现在,我才彻底明白过来。

在窗外高耸的水杉树上,阳光的声音透过细密的层层叠叠的叶片潺潺有声地向下渗透,绵延而滋润,持续了不知多少年,才长成了今天窗外高耸的风景。

我想,它也曾是拔节过的,只是我无缘听见。它也是一分一毫地才长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可对我来说这是个永远的谜。我来的时候,它是这个样子。我来了许多年,和它对视了许多年,它还是这个样子。我只感到阳光在我身边的时候,总是疾驰而去;相对而言,在有些苍劲的水杉树那儿,阳光的步履就滞涩从容了许多。

我皮肤上的斑点,额上的皱纹,头上不断增加的白发,偶尔会让我感到阳光的声音带着风的呼啸,霜的尖锐,但我自始至终对阳光是感恩的,因为有了阳光,有了阳光无处不在绵延不绝的声音,这个世界才变得多姿而且灿烂。

传说有一种鸟,衔来一缕阳光,世界才有了声音,我相信。如果你听得见阳光的声音,一定是你心灵的鸟儿醒着,阳光的声音才会片刻不停地在你生命的河流里明媚荡漾;如果你听不见阳光的声音,一定是你的耳朵睡着了,阳光的声音无法抵达你的心灵。如果是这样,你当下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叫醒自己的耳朵。否则,你有什么理由对这个世界心怀抱怨呢?

我想,为物欲所累,为名利堵塞,是听不见阳光的声音的;能听见阳光的声音的人,他的心底一定还有一方圣洁的去处,不曾被世俗的尘埃侵扰,不曾被名利的声浪掩埋。

试卷

文/王国华

在暗夜,偶尔会梦到试卷,真真切切,跟真的一样。

试卷对我意味着什么呢?或者意味着考试吧。

多神秘的试卷啊,在拿到手之前,你不知道上面有什么内容。

但你明白,一定有许多不能预知的东西等着你。

那是老师设置的一道道陷阱。你像穿越迷宫一样,小心翼翼,高抬脚,轻迈腿,在丛林里闪躲腾挪。

即使你心细如发,即使你身经百战,也有中招的时候。你满头大汗,如临大敌。

其实那不过是老师和你开的善意的玩笑。

第二天,他会告诉你,昨天你在什么什么地方,进入了圈套,实际情况不是那样的,而是这样的。然后,他告诉你准确答案。

我盼着老师揭晓谜底。他总给我意外的惊喜。自认为对的,或许错了,自己没有把握的,却蒙对了。

他根据你的表现,给你打一个分数。

这个分数,你完全可以不在乎。

所以,每次交上试卷以后,我都满心期待地等着老师的讲解。他们常常让我豁然开朗,如醍醐灌顶一般。

爽透了。

老师是整个过程的设计者。我们懵懵懂懂,跟着他,亦步亦趋。

我对得起试卷,因为我从不抄袭别人的答案。抄袭对我没有意义,我需要自己理解答案。

现在为什么要梦见试卷呢?也许我天天都在考试。

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对我都是一次考试。但我没有盼头。

没有老师,也没有标准答案等着我。我只能一个人面对着那一张纸,咬着铅笔头,苦思冥想。

即使我交白卷,也没人管我。不会有人对我大声咆哮,罚我重做一百遍。

谁管谁啊?每个人都面对着一张试卷,包括老师在内。他的那张卷子,可能比我这张还难,他可能比我还紧张呢!

我们自己领来卷子,摆在桌上,自己解答,最后自己给自己打分。

别人给你打59分,你可以自打100分。别人给自己打了100分,你可以探头看看,撇撇嘴说,明明不及格嘛!

试卷和答案,没有必然的联系,和分数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答案与分数,都不再神秘。反而让你惶惑,让你无所适从。

试卷是例行的吃喝拉撒,它就那么轻飘飘地来了,摆在你的眼前。仿佛在说,你看着办吧。

我们不断消除着自我的狭隘、偏激和片面,

一点一点苏醒着,活到老,并一直醒悟到老。

人生只是一场苏醒

文/马 德

二十岁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很懂事了,但到三十岁的时候,我发现,十多年前的所谓懂事,是那么经不起推敲。几年前,我以为自己看清了人世,结果到现在,我竟然还没有完全看清自己。看来,人生啊,实在不是一个成熟的过程,而只是一个苏醒的过程。而苏醒本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熟。

前些日子,和一家出版社谈出书的事情。大约是我的前几本书,印数都不低,于是我便很觉得自己是根葱。这一次,在印数的标准上,我不依不饶。实际上,在电话里,我从责编的语气中,听得出来他的诚恳,他是很想为我出这本书的。然而,为了印数,我们展开了拉锯战。几个回合下来,双方几乎都觉得没有谈成的可能了。按我当时的想法,如果在印数上达不到标准的话,那本书,不出也罢。

事情的转机,却是在另一本书上。那些日子,媒体上热炒周汝昌的《红楼十二层》,周汝昌是我敬重的红学大家,于是,我也买了一本来看。晚上,坐在灯底下,我翻看这本书的版权页,才发现,我心中仰慕的红学大家,他的书,首印仅仅也只有5000册。那一刻,我不禁赧然。我从来都不敢拿自己拙劣的文字,去与周先生相比,因为,这原本是不能比的。然而,他的书,首印仅区区5000册,我还有什么资格去奢谈我的书的印数呢。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我便给我的责任编辑打去电话,我说,书的印数不谈了,一切由你处置。或许一直到现在,他也不明白我的态度突然改变的缘由。

是的,那一刻,我苏醒了。或者,准确地说,我认清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