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快乐生活58招
5196900000004

第4章 快乐生活是一种选择(3)

当你听到这项建议后,第一个反应会是什么?或许是:"不可能!只有疯子才会这么想.我绝不会让自己成为那个毫无公德心的邻居、或那只令人咬牙切齿的笨狗、或那个差:一点就找不到自己办公室的低能主管的代罪羔羊.

如果我这么做,你很快就会开始要求我也必须去为全球的贫穷、战争及饥荒负起责任."其实,你在探索这项观念时,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应该是启发自己.把这项策略视为自己在思考时的一个出发点,一种建议方向,你不妨先做尝试,看看它会得到何种结果.此刻,先别担心自己是否同意这项策略.

我所谓的"负起责任",和"哦,我知道了;那是我的错!"这种说法是不相同的.当你听到"责任"这个字眼时,请把它解读为"回应能力".我所说的责任,是指做出回应的能力.

这项策略并不是要告诉各位:我们应该去选择那些缺乏公德心的邻居或能力不佳的老板.事实上,你不必对自己生活中的所有状况完全负起责任.

我是指要对自己生活中的任何人或状况,选择你将做出的回应,亦即采取一种主动而非被动的角色,并知道自己将如何去协助塑造每一种状况.

这项策略几乎可适用于任何问题,不论其大小.有一次,当我和女儿外出野餐时,她特别为大家准备了起司三明治(这些起司是她直接从一大块起司切下来的).当大家开始享用这些三明治时,她开始抱怨起司片的厚度,她说:"天啊,这些起司切得太厚了!"话才说完,她马上就发现自己正是在指责自己.当大家笑得伸不直腰时,我借这个机会告诉她: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常常会忘记"自己正是那个搞砸事情的人".在我们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很少是不请自来的,有很多时候,我们所做的选择正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因.

当我们在对自己的生活负起更多责任时,可以试问自己两个问题:"这种状况是因为我做了什么才造成的?""我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以一个婚姻即将宣告破裂的男人为例.当他被询问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时,他的回答总是绕着"因为妻子做了些什么,所以才造成他的各种问题"打转:"她根本无视于我的需求.她总是想获得所有的关注.她在花钱时,从来不和我先商量一下."这些抱怨听起来都合情合理.但是,他的这种思考方式马上就让自己成了一个受害者.其实,他可以先试问自己:"我做了些什么才导致这种状况发生?”并且仔细勘察他在这件事情中所扮演的角色.当完成更深入的检视后,这个男人或许会发觉:自己所做的某些选择已影响到他的婚姻.他可能会发现:当妻子想征询他有关花钱的看法时,自己总是回答:"我现在很忙,别来烦我!"至于第二个问题:"我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这种状况?"那就充满神奇的效果了.它指的是:重新集中我们的注意力,通过选择自己下一步要怎么做,我们将不再是个受害者,而开始能掌握自己的生活.

以那个婚姻即将触礁的男人为例,他其实可以明确表达出自己的需求.

他可以让自己在决定如何花钱时,扮演一种举足轻重的角色.只要采取这些简单的、全然操纵在自己手中的做法,他就能挽回这段婚姻.

这项策略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因为致力解决各种既有状况而得到的快乐,或许要比生活中一帆风顺来得更好.不论面临的是何种状况,我们都可以选择要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哪里,及下一步要怎么做. "

你可以运用阶梯式的有效说话术,作为勘察自己角色的一项工具.这种方法共包括六个阶梯,而每个阶梯则各有其不同名称:义务、可能性、偏好、热望、计划、保证.每个阶梯代表一种特定的说话层次,一种看待世间万物的特定方法.

任何时刻你都站在这些阶梯中的某一级,也就是说,你说的话必定归属于这些层次中的某一种.循序渐进、逐级而上(亦即少用义务的角度说话,多用保证的方式做表达),乃是提升个人效能的方法之一.

义务是这道阶梯中最底部的一级.当人们使用下列字眼时,他们或许正在表达一种义务上的看法:我应该……我一定得……我必须……某人最好是……他们要求我……某人应该……我不得不……我非得……我势必要……"处于这个层次时,可供开创未来的空间与机会将非常有限.当人们以这种方式来说话时,通常意味着他们将自己认为是所处环境下的牺牲者.

可能性则是这道阶梯中的第二级.当你使用诸如"我可能会……我会考虑……我应该会……或许我会……"等字眼时,你就已经由义务的泥淖中,踏出一步极小但却意义深远的一步.

与不得不为之的感觉相较下,开启各种可能性,会令人更充满活力、更兴致勃勃.义务会使我们的生活被外界环境所主导;而可能性(及在它之上的,所有层次)则会让你重拾这项掌控权.当人们以这种层次来说话时,将可在";自己的生活中开启各种目标,并获致许多新成果.

可能性虽然要比义务来得自由多了,但仍有某些应留意之处.首先,我们必须谨防自己的言谈,以至于自己的生活,全被各种可能性所充斥.当一个人的谈话总是绕着"我有一天或许会去完成某件事"打转时,他很可能永远都不会采取行动去做任何事.

其次要留意的,则与希望有关.在各种希望与梦想的周边,必定环绕着许多美好而令人鼓舞的憧憬.然而,当希望取代了规划、保证、承诺(这些都属于阶梯式有效说话术中的更高层次)时,它将成为一种自欺欺人的自我麻醉剂.

"我宁可……"及"我想要……",则是下一层次谈话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亦即偏好.当我们揭露某项自认为可能的目标后,自然会再进展到表达出实现该目标的一种明确偏好,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同样的,我们也必须谨防过度滥用这个层次.人们或许会不断表示自己宁可去做某件事,但却永远都不会采取实际的行动.

再说出各种热望这个层次与活力有关.使用这种方式时,你的言词会更有力,你的谈话会更生气蓬勃.当人们听到你声音中表现出来的热情时,很快就能了解你对自己创造出来的某项目标充满了热望:"我迫不及待……""我等不及要……"或"我渴望……"等用词,都是这种热望的表现.当你对某项目充满这种热切期望,你就更有可能付诸行动去完成它.

请提防这个陷阱:热望是无法取代行动的.除非我们能把自己的活力转变为各种计划与保证(它们是这个阶梯中的更高层次),否则,真正能成为事实的将极为有限.

你可通过说出某项计划来让自己的热望更接近美梦成真的地步.一项计划(尤其是以书面做呈现)有助于确定你以实际行动来支持自己的这些热望;它能为你的热望提供目的与方向.在有效的计划中,必定会涵盖你将用来完成某项目标的各种特定步骤.

你可通过提出一项保证,让自己攀至这个阶梯的顶端.对一项目标所做的肯定承诺,是以"我将会……""我一定……"及"我保证……"等字眼来表示.保证可说是以严格承诺作为基础的各种计划;它有助于释放出你的潜能,并让你摆脱各种自我加诸的障碍.

大部分的人都并未善用保证所具有的力量.每个人都拥有超乎自己想像的潜能,而保证则能让我们突破各种自我设定的人为障碍,让自己能更不受束缚的去充分发挥.要获得充实丰盈生活的途径之一,就是: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做出可让自己朝着有意义目标迈进的各项保证.

当你在说话时,你有权选择让自己进展到这项阶梯式有效说话术的顶端——做出保证.当然,你不见得凡事都需这么做.当你在聆听自己谈话未来时,可以留意自己目前正处在这个阶梯中的哪一级,那么你就能在合情合理的情况下,选择继续向上攀升.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需要我们提升的生活品质:快乐.

7.超越人生的寂寞

人生活在希望之中,旧的希望实现了,或者泯灭了,新的希望的烈焰随之燃烧起来,如果一个只管活一天的希望也没有,他的生命实际上也就停止了.

——莫泊桑

懂得装出和人沟通的样子是很重要的,这绝对不是作假,在装样子的过程中,慢慢就会变得认真了.

我们不妨这样设想一下:当医生宣判你只剩几个月的生命时,你会有什么感受?很可能走出医院后,你根本什么都没有想,只是觉得很茫然.这时候你一定会觉得,周围的人似乎每一个都充满了希望,自己真的是太凄惨了.

人生最孤独的感受,也许莫过于这种时候了.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你,也没有什么人可以代替代,只能这样一个人孤独地死去.

其实,当你还年轻、同时也很健康的时候,一定也有人和你现在是一样的遭遇.因此所谓孤独的人生,其实是大家都一样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孤独地诞生,然后又孤独地死去.只是普通人在想到这样的事情时,或许都不会觉得很快乐,所以才要装出一副不会孤独的样子. —当然,也有的人丝毫不会为孤独所苦,他觉得和人交往反而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不如一个人认真工作来得快活些.再加上也不用和自己讨厌的人开口说话,当然也就更无所谓了.不过,人虽然是孤独的,但终究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如果完全是一个人孤独过活,还真的是有点苦.

如果在人生的旅途上,可以有一两个人来听听你发牢骚,那种人生的快乐更是加倍.需要这样对象的人,自己就必须与朋友有所交流,只是在一旁等待的话,是不可能有朋友出现的.

会听你发发牢骚的人通常也是会对你发牢骚的人.当然这些对象中有可能是夫妻,也有可能是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听别人发牢骚其实是很麻烦的事,但重要的是你还是得装出一副感同身受的样子倾听.或许你觉得用这种认真的态度让人很生气,但是人与人的交往,懂得装样子是很重要的事.因为在装样子的过程里,慢慢就会变得认真.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人际关系就是这么回事.

当然,也有的人总是被许多人包围,被众人奉承,这种人看起来就好像和孤独无缘.像是一些有名的人或是在社会上很伟大的人,他们都属这一类.

但是若因为丑闻而没落或是退休后离开公司,就再也没有人奉承,如果再加上没有人可以听他发发牢骚的话,那可真的就会变得很孤独了.这一类的人虽然常有很多人在奉承他们,但也许他们是最孤独的.

假设你是老年人,如果实在是没有较亲密的朋友或是朋友们一个一个地离去,你变成天涯中孤独的旅人,那又该怎么呢?这种情形好像也没有什么办法可寻,因为想要交新朋友好像并不容易,只能从想一想有什么方法是可以安慰孤独方面着手了,像是看看书、写写诗之类的.

早上起床之后,没有非得赶到哪个地方去的必要,也没有非见不可的人,想要做什么都是自由的,就算什么都不做,也不会造成别人的困扰.一个人泡泡茶、看看电视,玩味一下人生的寂寥,这正是老年人才可以享有的快乐.

倘若手脚还能自由活动,这还算是好的,若只能一天到晚躺在床上,那又该怎么办?既不能看书也没有朋友,更没有什么其他的快乐,吃可能成为他们惟一的乐趣了.

或许有的人会认为,这些卧床的老年人,如果意识都不清楚的话,会是一种问题,但如果换个角度来想想,整天包着成人纸尿布,一步也无法离开床上,真要他们保持着清醒的意识,也许会像发疯一样的痛苦.所以卧床老人之所以会痴痴傻傻,可能也是一种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吧!

如果不能安乐死,卧床以后变得痴傻反而是快乐明智的.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生活中的真知.我们没理由不觉醒:让自己快乐一些吧,在这苦短的一生中!

其次就是寂寞了,人生另一种处境.超越寂寞,让快乐生根是非努力不行的.

孤独是人的难题,但是寂寞却更是人生常客.

什么是寂寞?心理学上对"寂寞"的定义是:当感到自己很孤立,而与周围人们缺乏良好互动关系时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寂寞可分为暂时性及持久性两种,这应该很好理解.而如果要再细分的话,则可以分成三种性质.

(1)行为的寂寞

这通常是因为孤家寡人而引起的.例如,今天想看电影,翻出电话簿跟众亲朋好友联络,有没有人要陪我去看电影?结果小吴说他有约,阿汉得准备考试,麦哥根本联络不上,于是最后只好自己一个人出动.到了电影院又看到别人都成双成对,只有自己形单影只,这时所产生的孤单及不安,就是行为上的寂寞.

(2)认知的寂寞

有些时候我们身边朋友不断,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人陪着,绝对没有落单的难堪情愫,却还是会感到寂寞.这是因为"朋友一大群,知音无一人".没错,虽然身处人群之中,不缺玩耍的对象,却总觉得心事无人知,缺乏真正可以聊聊心中的知己,满腔的想法无法倾吐,这时的感觉,就是认知的寂寞.

(3)情绪的寂寞

第三种寂寞和情绪有关,通常的来源是亲密关系.你也有这样的经验吗?行动时总有办法呼朋引伴,也有死党能够谈心,也就是既有同伴,又有知己,但如果缺乏爱人,心中还是觉得有些空虚.这种在情绪上感到缺乏被爱、被支持的落寞,就形成了情绪上的寂寞,而这往往也是最难堪的.所以同性知己再怎么好,仍然无法完全取代亲密爱人,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失恋时,即使身边有许多好友陪伴体会我们的心情,自己心中却仍难掩若有所失感觉的现象.此外,如果家人口口声声说了解你的想法却都不支持,甚至无法谅解你的做法时,心中被关爱的情绪需求也就难以得到满足,情绪上的寂寞立刻浮上心头.

三种寂寞都寂寞,你曾有过的寂寞是何种模样呢?

你曾经感到寂寞吗?

寂寞的时候,你都做些什么事呢?

在健身房认识了位新朋友,三四十岁的她说,本来自己的身材也是很魔鬼的,不过自从一年前离婚后,每天下班回到家对着空屋,;总是被一股巨大的寂寞感包围,心情低潮,于是就大吃大喝了起来.

"现在身材愈来愈不好,可是心情呢,它却愈来愈像魔鬼了."她叹了口气.

"为什么寂寞的时候,特别会想乱吃东西呢?"她继续踩着自行车,很是无奈.

这的确是个好问题.不晓得你是否也曾在寂寞时胃口大开过?寂寞跟食欲究竟有什么关联?其实如果仔细去推敲其中原因,会发现我们寂寞时最需要被爱及被关怀,而这两种感觉则可在食物中得到满足.

首先,进食本身就可以带来生理上的快感,满足了口腹之欲,当然开心.

其次,吃东西的动作让人觉得很有满足感,说吃就吃,目标顺利实现,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过瘾极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食物会让我们联想到关怀.

还记得小时候,爸妈通常是怎么表达他们心中关爱的吗?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喂我们吃吃喝喝,所以吃东西会让我们有着被爱的感觉.也就是说,寂寞的时候,我们就有冲动,想跟食物谈"恋爱".

当形单影只一个人感受到所谓行为的寂寞时,该怎么驱除心中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