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楚国有个经常往来干楚国和郑国之间做买卖的珠宝商人。有一回,他又想去郑国卖一批珠宝。为了招揽顾客,他便用一些上等木材做了许多式样新颖的木匣子,并在匣子的外面雕刻上精美的玫瑰花纹,匣子四周还镶上许多彩色的羽毛。此外,这个珠宝商又用名贵的香料把匣子熏了一熏,想把珠宝放在里面卖个好价钱,做笔好生意。
一切准备就绪后,珠宝商便满怀希望地去了郑国。可是当他在一条最热闹的大街上展示自己的珠宝时,结果却出人意料。围观的人们欣赏的只是匝子的样式以及美丽的装饰品,而对匣子中的珠宝却不感兴趣。珠宝商高声推销匣中的珠宝,可顾客们只是对那些匣子兴趣十足,甚至有人宁愿高价购买匣子,而把珠宝无条件地还给那个商人。珠宝商一件珠宝也没卖出去,而装珠宝的匣子却销售一空,珠宝商也因匣子而发了一笔大财。
《韩非子·外储说上》记载了这个故事。故事中郑国人因装珠宝的匣子制作非常精美,都纷纷抢购匣子,而把珠宝无条件地归还给珠宝商,这就是成语“买椟还珠”的来历。后来人们便用这个成语来比喻舍本逐末,取舍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