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中华经典故事
5210400000050

第50章 缇萦救父

西汉初年的文景时期是一个刑罚宽舒、政治比较清明的时期,尤其是文帝,对减轻刑罚做了许多努力。比如他下令废除了秦朝一些严酷的刑法,如连坐、肉刑等。

“连坐”就是一个人犯法,不但罪犯自己要按法律的规定受刑罚,就连他的父母、妻子和兄弟姐妹也要陪着受处罚。汉文帝觉 得一个人犯罪应该由他自己承担,而不应该把他的家人都连累上,于是便下令废除了“连坐”的刑罚。老百姓对这项政策十分拥护,因为他们从此以后 再也不用担心受别人牵累而受刑了。 另一种刑罚叫“肉刑”,是一种伤残犯人肉体的刑罚,如在犯人的脸上刺字、割鼻子、砍 断犯人的手脚等,非常残酷。这种酷刑被废除,中间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据说当时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医生,叫淳于意。淳于意曾被封为太仓令,但他不愿意巴结官场上的人,就经常到民间给老百姓治病,老百姓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次,一个有钱的商人请淳于意给他的 妻子治病。商人的妻子已经病得没有办法医治 了,没过几天,病人就死了。大商人用钱贿赂了官府,坚持说是淳于意把他的妻子害死了。县官收了商人的钱,不问青红皂白,就断定淳于意有罪,判他受“肉刑”,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只有五个女儿,没有儿子。临走时,他伤心地说:“可惜我没有儿子,遇到急难时也没人帮助。”淳于意最小的女儿只有十儿岁,名叫缇萦。她既替父亲难过,又有些不平:“为什么女孩就不能替父亲分忧呢?”于是缇萦偷偷地跟随父亲来到长安,求人代写了一份告状信,又到宫门口求守门的人帮忙,传到了汉文帝的手中。

汉文帝收到告状信,听说告状的人竟是一个小姑娘,感到十分惊奇,急忙拆开信看。只见缇萦在信上写道:“我父亲淳于意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为当地的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这次他被人诬陷,要被处以肉刑。肉刑太残酷了,受刑的人肢体残废,以后再也不会复原。刑罚的目的是为了让犯人能够改过自新,可受肉刑以后,犯人想改过自新也不可能了。为什么要用这种刑罚呢?”缇萦还说,她愿入宫做奴婢,替父亲赎罪。汉文帝觉得缇萦说得很有道理,就和大臣们商量:“犯了罪应该受刑罚,但也应该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现在的肉刑不能帮助犯人改过自新,你们快想个办法代替肉刑吧!”

大臣们商量之后,就决定用打板子的办法来代替肉刑。原来应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原来应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汉文帝正式下令用打板子的方式来代替肉刑,这样,缇萦的父亲终于免受肉刑之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