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闻采访技巧:理论与实践
5210800000024

第24章 经验主义以外的社会学介入

新闻报道是一种选择艺术,它的情境复杂、交锋激烈,需要在总体上给予全面关注。这是它一贯的品格,也是在信息社会里人类争取获得深刻性、恒久性的一种途径。由此,有了“新闻策划”或“新闻报道策划”等新概念。

“策划”这一思想是由爱德华·伯纳斯首先提出来的。1955年,他在《策划同意》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这一挑战性概念。关于它的精神,哈佛企业管理丛书编纂委员会认为:

策划是一种程序,在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基本上所有的策划都是关于未来事物的,也就是说,策划是针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情做当前的决策。换言之,策划是找出事物的因果关系,衡度未来可采取之途径,作为目前决策之依据。亦即策划是预先决定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谁来做。策划如同一座桥,它连接着我们目前之地与未来我们要经过之处。

策划是一种全面考量信息、途径、方法、人力的谋略性工作。在新闻策划的大旗下,具体细分为四类追求方向:(1)狭义的“新闻策划”,亦即“新闻报道策划”,指那些视角新、立意开拓深、介入及时的战役性、系列性、专题性,并能形成强势的新闻报道的谋划和组织过程;(2)指“新闻媒体动作策划”,包括媒体风格定位、宗旨、栏目设置、采访思路、人员安排等内容;(3)广义的“新闻策划”,包括广告策划、经营策划、公关策划、竞争策划等;(4)“新闻事件策划”即在事件未发生之前,由记者参与设计促成事件发生并予以报道。其中,第四类在原则上不宜倡导,因为它极易走上一条主观能动的不归路。

新闻报道策划是我们特别关注的对象与方法,在后信息时代社会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1.建构系统眼光。对任何事实的处理都有个体处理与综合处理两种走向,就事论事的明了、快捷让阅听人了然于心,通透无碍;系统的处理却叫人畅游历史的时空,做真正的澄明。英国思想家以塞亚·伯林在分析19世纪俄国思想的时候,曾以刺猬型、狐狸型来概称两种类型的思想家。在西方的言语当中,狐狸只知道一件事情,对这件事情非常精通,这件事情之外它不甚关心;而刺猬对每一件事情都未必有狐狸知道得更精细,但却有把个案提升到思想、系统回答的雄心壮志。在我们看来,世界新闻史上的一流大师多为刺猬型人物,他们有系统的眼光、广博的胸怀,在小现象中能觅得人生大气象,做足了用事实说人生处境的大文章。例如,年轻的记者曾安波第一个幸运地获得向全世界报告日本人正式签字投降消息的权力,而《大公报》记者朱启平却以《落日》一文名垂青史。在同一题材上,他们写出了轩轾分明的文字。

新闻报道,尤其是这时代的新闻报道,需要万千灵魂不仅仅报告事实,而且能以积极的介入,充分调动各种资讯,合理配置,使每一元素均能以充沛的符号形态出现,恪尽传播职守。

2.促进记者深入采访。系统地涉入,有侧重地展现,有计划性地操作,是一切成功者的历史性心得,也是新闻报道策划的基准。一个经过仔细考量的新闻采访活动往往是深入与有效的,它绝对回避了八股式的采访,使交流双方能更好地进入必要空间,在有效的问题与氛围中,做根本性工作。奥里亚娜·法拉奇总是将采访分成两次完成,首先是熟知与尝试,第二次是调整后的进入。为了有效地针对每一个人进行采访,她总是准备一大堆资料,例如邓小平的生日、他的遭遇等。她也总是给每一个对象大体设定一个采访基调,或咄咄逼人,或讽刺挖苦,或温文尔雅……那是在仔细研读个人资料后的一种设计。“她能钻进每个采访对象的心灵深处,询问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决定。”法拉奇的迷人风格与神秘气息中,绝对脱不开严谨认真的准备与设计。相反,那些张口问采访对象年龄、主要成绩、家庭结构……的记者就显得十分可怜。

3.有益于组织最佳采访方案。除去具体的选择何人、何时、何地、何问题、何形式、何体裁等问题以外,新闻报道策划也涉及一个长期报道问题。在更大程度上而言,这关系到媒介的形象。例如系列报道的划分与操作、深度报道的系统展开。

新闻报道策划当然有它的创新求异性、超前预测性、现实可能性、操作情境性、系统超时空性等特征。运作者要周知四海,并敏于组织,在大胆而又科学的想象中,设想针对未来事态的应变措施,让每一次行动,都成为战役性策划、预见性新闻策划、随机策划、追踪新闻策划的典型个案。

关于如何进行新闻报道策划,一般认为要:(1)掌握丰厚资讯与相关的新闻线索;(2)用大局意识系统处理信息;(3)提炼出最基本的报道思想主题,确立报道基调;(4)确立报道规模及布局;(5)确立什么样体裁及相应的体裁策略;(6)周密部署,稳步推进,对内容、时间进程、人员介入等做出详尽的计划;

圣·阿里科:《女人与神话》,新华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47页。(7)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订和补充、调整,使力道持久延续。

新闻报道策划有多种多样形态,下面所录是一篇有关《中华之剑》的编导阐述,是一个典型的采访策划案:

概况

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一次用300分钟以上的电视节目时间向公众展示自己所面临的毒品问题。《中华之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大规模反映我国禁毒领域的电视纪录片,它由国家禁毒委员会、公安部和电视台联合制作。这是正视现实的勇气,一次了不起的勇气,这一举动本身,就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它涉及面广,蕴含丰富。积压了多年的人物命运、深沉情感和烈士们的英魂要我们去挖掘弘扬,这一领域鲜为人知的重大问题和辉煌战果要我们去揭示宣传。它具备了制作一部好纪录片的重要基础,这是每一名热爱电视事业的工作者所渴望的。

我们拍摄的主要地区是毒品泛滥的重灾区,大部分又是最艰苦的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区;部分实拍的场面还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还将与常年在缉毒一线出生入死的干警们共同体验那些沐雨栉风、风餐露宿的过程。在那里,我们每个人将是一名真正的战斗员。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一名成员都要发挥自己的创作激情去全力完成前期拍摄素材的任务,而且不能有大的失误。我们要求两个字:“出色”。

摄像

(1)本片具备的两大特点:生活面新鲜,动感性强。但是,我们所表现的对象、问题、事件和事迹以及那些可能是紧张激烈的现场虽然陌生,却并不深奥,因之,它不需要让现众主要再通过第三者(譬如主持人和摄制组)为中介和引导来与表现对象交流,而应该让观众直接在现场。

我们应该用一个普通观众的视点,接近真实生活本身,以观众最亲近的感觉和角度进入现场,这是实现这一想法的基础。

(2)捕捉特征、细部,注意对现场氛围的记录,是镜头表现力量强弱与否的关键。

(3)现场氛围的准确体现应看作现场真实空间的一部分。

(4)本片将拍摄许多照片、墓地、遗物、资料,它是重要的历史佐证。我们应当把它们看做是鲜活而有生命的。

(5)拍摄大纲是主要导引和线索,它要靠摄像师在现场的实现,更要靠摄像师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挖掘。

录音

(1)声音是形象的一部分,与摄像同等重要。

(2)本片抓拍较多,录音应与摄像密切配合,防止拍与录错位。

(3)在处理本片那些不能上镜头的侦察员和其他原因需隐去形象者,录音的完整尤为重要,它是观众对形象想象的唯一依据。

灯光

以现场为主的纪录片应更接近生活原始状态,它应以自然光为主。但对诸如生活在地狱般精神世界的吸毒者来说,光线的运用就能给人以特殊的视觉感受。

场记

(1)现场文字量最大的是场记。在文本上记录每天拍摄的主要内容、拍摄地点、姓名及其他背景材料,并在编号的素材带上记上简约的拍摄内容,为后期编辑索引之用。

(2)负责各类资料的搜集,归类保存。

摄制组

在现场,摄制组每一名成员都应该有积极参与创作的精神,每一个人的发现和见解都可能为本片添光加彩。纪录片与故事片不同,拍到一半,就会觉得有重复感,开始时的新鲜与兴奋消失,同时因体力消耗而感到倦怠疲劳。但这正是创作需要深化的时候,也是体现我们意志的时候,超越它,要靠我们相互的勉励。

我们强调团结,一个紧密无间的集体是成功的摇篮。团结的基础是同甘共苦的敬业、互敬互让互爱的精神。

艺术,对人生是一种满足,对社会是一种责任。热爱艺术的人,什么痛苦和委屈都应该可以忍受。

可以看出,电视采访组织者在事先对各种问题做了通盘考虑,显示出了一定的预见性。

当然,变化总是一种规律,在不同的情境下,采访者要预谋出各种可能性。这一点在后面将有更加翔实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