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想法更要有做法
5228100000007

第7章 必须马上积极主动地行动(1)

辛苦是获得一切的定律。

──牛顿

行动是一个敢于改变自我、拯救自我的标志,是一个人能力有多大的证明。光心想、光会说,都是虚的,不能看到一点实际的东西。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马克?杰弗逊说:“一次行动足以显示一个人的弱点和优点是什么,能够及时提醒此人找到人生的突破口。”

毫无疑问,那些成大事者都是勤于行动和巧妙行动的大师。

清谈误事也误人

永远不要找借口

杰出的犹太人认为,借口永远只是弱者的可怜宜言。在失败面前,不要为自己寻找借口,要明白,那样做欺骗的只是自己,成功的犹太人士不会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

一个漆黑的晚上,坦桑尼亚奥运马拉松选手艾克瓦里吃力地跑进了墨西哥奥运体育场。他是最后一个到达终点的选手,空空的体育场上只剩下他一人,享誉国际的记录处制作人格林斯潘远远看到这一切后,感到非常不解,他走上前去问艾克瓦里:“既然结果已成定局,你为什么还要坚持跑到终点?”

这位来自坦桑尼亚的年轻人轻声地回答说:“我的国家把我从两万多公里之外送到这里是让我来完成这场比赛的,而不是叫我在这场比赛中起跑的。”

也许,在许多人看来,艾克瓦里的行动有些愚蠢而略带偏执,但成就一个人的,却正是高度责任感和一颗积极而绝不轻易放弃的心:“没有任何借口和抱怨,职责就是他一切行动的准则。”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借口和抱怨:“如果不是—…·1我本可以早点到的。我太驭皱了古没时间去做….¨要不是上道工序延迟的话,我们早就……,我们以前不是这样的……”时间久了,这所有的借口都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成为推诿与迟延的理由,人们总是在思量自良已的得失,挑剔着别人的差错.,能不负责尽量不负责,为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找出种种借口子欺骗公司,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因为,就在你寻找种种借口的时候,时间已经从你身边悄悄溜

杰出犹太人告诫我们千万别找借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缺少的不是去寻找任何借口的人,[丽是那种想尽办法去完成任务的人,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卜伪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

其实,在每一个借口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只是我们不好意思说出来,甚至我们根;辈就不愿说出来。借口让我们暂时逃避了困难和责任,心理上得到了一些慰藉。但是,借口的代,价是非常巨大的,它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一点儿也不比其他任何恶习少。

犹太人归纳了经常听到的借口主要有以下4种表现形式。

我开始就没答应做这件事情,所以出了问题不是我的责任(不愿承担责任)。

许多借口总是把“不”、“不是”、“没有”与“我”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潜台词就是“我与这件事 情没有太大关系”,不愿承担责任,把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推卸给别人。一个团队中,是不应该有

“我”与“别人”的区别的。一个责任感不强的员工,不可能获得土司的信赖和尊重,也不可能获得

同事的支持和信任。如果每个人都养成了找借口的习惯,那么就会在无形中提高沟通成本,削弱

团队协调作战的能力。

2.近段时间我很忙,我尽量吧(拖延)。

:一找借口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容易让人养成拖延的坏习惯。在每个公司里我们都会发现这样 的员工:他们每天看起来很忙碌,似乎尽职尽责了,但是,他们把本应{个小时完成的工作变得需要半天的时间甚至更多。因为他们把工作当成一个接一个的任务,他们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拖延逃避。每一个管理者对这样的员工都会头痛不已。

3.我们以前没有这么做过,或这不是我们这里的做事方式(缺乏创新精神)。

寻找借口的人总是因循守旧的人,他们缺乏一种自动自发工作的能力和创崭精神,因此。希望他们在工作中做出创造性的成绩是徒劳的。借口会让他们躺在以前的经岳规则和思维惯性上舒服地睡大觉。

4.我从没受过适当的剃"来干这项工作(不称职、缺少责任感)。

这其实是为自己的能力或经验不足而造成的失误寻找借口,这样做显然是非常不明智的。借口只能让人逃避一时,却不可能让人如意一世。

不愿承担责任,拖延,缺乏创新精神,不称职;’缺少责任感,看看吧,那些看似冠冕堂皇的借口背后隐藏着多么可怕的东西啊!

其实,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人们帮是不喜欢找借口的人的。试想,如果你与某人约好时间见面,而他迟到了,见面张口就说:路上车太多了,或者是他在门口迷路了等等,你会怎么想?生活中只有两种行动:要么努力地表现,要么就是不停地辩解。·没有人会喜欢辩解的。那些动辄就说“我以为、我猜、我想、大概是”的人,想想吧,你们从这些话中得到了些什么?

成功的犹太人从来不会在生活和工作中寻找任何的借口。但是不幸的蹙,很多人却不能摆脱借口的包围,当你没有完成l项工作时,会有很多的借口在那儿响应你、声18i你、支持你,你很容易学会抱怨、推涹、迁怒,甚至愤世嫉俗。借口就是一张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就是一副掩饰弱点、推卸责任的“万能器”。有多少人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啊!

寻找借口惟一的好处,就是把属于自己的过失掩饰掉,把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转嫁给社会或

他人。这样的人,在企业中不会成为称职的员工。也不是企业可以期待和信任的员工;在社会上

不是大家可信赖和尊重的人。这样的人,注定只能是一事无成的失败者。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记不得在哪个寺院的大殿前,换鞋子的地方,看到了四个字--注意脚下。

注意脚下,脚下有什么好注意的,地上脏吗?有玻璃?有铁钉?还是有鸡粪?姚注意以免弄脏、弄伤了你的玉足!

想了好久还是不明白其中的含义,还是求教于院中的师父吧!师父客气的把我引入大殿先礼了佛后,再详细地告诉我“注意脚下”的含义:

注意脚下,有三种意思:

一、佛教的教义--慈悲为怀,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所以戒杀生。在古代印度,佛制规定出家人都应赤足行路,因为赤足时脚比较敏感也比较柔和,才不至因为不小心误踩了如蚯蚓、青蛙……等的小昆虫,伤害了它们的小生命。

二、注意脚下,也是佛教惜福、惜物的另一表现,一双鞋穿在脚上,若你能时时注意脚下,不去踩地上的污水烂泥,而且走路小心轻轻放下,除了能使你看起来行为举止稳重端庄外,也可以减少鞋子的磨损,增长鞋子的使用寿命。

还有,当人走得慢时,无形中你的心情和气也会较闲适一些,可以增加你的思虑和保健长生等。

三、每个人走路脚尖都是向前,也就是说脚尖所指向的方向,也正是你所要走的方向,注意脚下的另一个含义,是指随时随地地注意你的脚步,必须走对方向,时时调整时时纠正,让自己走在不偏不倚的正道上,才不会浪费自己宝贵的光阴去多走不必走的冤路。

听了师父的一番话,我才知道原来简单的“注意脚下”四个字,竟然有如此深的含义与哲理,今后走路企敢不多加用心--注意脚下。

马达加斯加岛上,一只小狐猴出生了。它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世界,母亲告诉它从明天开始它就要跟着母亲一起来学习生存。

但第一天,它就遇到了麻烦。它被脚下植物上的毒刺扎伤了脚,钻心的疼痛让它吱吱大叫。它问母亲,为什么我们要生活在这种长满毒刺的植物周围?这多么容易受伤!母亲说,没关系孩子,等你习惯就好了,世世代代我们都是这样生活下来的。晚上,舔着自己伤口的小狐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生长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

几个月后,长大的小狐猴开始和母亲吃一样的食物,那是生长在毒刺中间的小小的嫩叶,很苦涩,这让小狐猴很苦恼。

偶然的一个机会,它遇到了一只在四处旅行的鸟,鸟给它带来了许多的信息。比如其他地方的猴子都是生活在没有毒刺的树上,而且吃的都是甜美的果子。“果子?”小狐猴疑惑地说。鸟笑了笑展开翅膀飞走,回来的时候嘴上叼着一枚红红的果子。小狐猴尝了一下,果然是美味。

小狐猴决定离开这里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母亲和猴群的长老们劝它不要离开,告诉小狐猴别抱怨,谁都是在慢慢地适应生活,以后才可能高枕无忧。小狐猴听不进去,它摇摇头坚定地离开了家。

在岛的另一边小狐猴果然发现了鸟叼的那种果子,生长在一棵没有毒刺的树上。它欣喜地爬上去,但当它快要摘下那果子的时候,身体却被一条不知隐藏在哪里的蛇紧紧地缠住了,然后看到的是一张血盆大口。小狐猴最后想的是,以前自己生活的地方因为有那些毒刺,从来没有什么天敌可以进入……

忧虑是涓涓流过心灵的恐惧之溪,若水势扩大,能蚀成水道,使其他想法枯竭。亚瑟·桑玛士·罗契(Arthur Somers Roche)如是说。

人的一生,“不如意常八九”,总有失意与困惑的时候。事业的挫折、家庭的矛盾、人际关系的冲突等都是经常会碰到的,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便矛盾重重,如果我们不把矛盾及时解决,任忧虑在头脑中横行,那么它便如涓涓细流,挟着烦闷的泥沙一点点侵蚀我们的思想,慢慢地把我们所有的快乐都冲走,我们不仅会失去幸福、智慧、上进心,还会失去健康。

威利·卡瑞尔是一个很聪明的工程师,他开创了空气调节器制造业。

在他年轻的时候,有一次他到纽约州水牛城的水牛钢铁公司做事。因为工作需要,他必须要到密苏里州水晶城的匹兹堡玻璃公司——一座花费了好几百万美金建造的工厂,去安装一架瓦斯清洁机,目的是清除瓦斯里的杂质,使瓦斯燃烧时不至于伤到引擎。这种清洁瓦斯的方法是新方法,以前只试过一次——而且当时的情况很不相同。

他到密苏里州水晶城工作的时候,很多事先没有想到的困难都发生了。经过一番调整之后,机器可以使用了,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威利·卡瑞尔对自己的失败非常吃惊,他觉得好像是有人在他的头上重重地打了一拳。他为此忧虑起来。慢慢地,他的胃和整个肚子都开始扭痛起来。有好一阵子,他担忧得甚至没办法睡觉。

最后,威利觉得这样忧虑下去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于是他认真地分析了整个情况,终于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每当谈起此事,威利·卡瑞尔总会说:“如果当时我一直担心下去的话,恐怕永远不可能走到这一步。因为忧虑的最大坏处,就是会毁了我集中精神的能力。在我们忧虑的时候,我们的思想会到处乱转,而丧失正确判断的能力。”

威利·卡瑞尔也曾忧虑,但他告诫自己,忧虑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并从忧虑中解脱出来。 我们的心灵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中,我们播下什么样的种子,便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子。在种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不要让忧虑的野草在这里生根,一旦发现有忧虑,你必须尽快将它铲除,不然那野草发达的根部便会疯狂地吸收田里的营养,以至于我们心灵的花还没有开放,便凋零了。

2、马上行动是最快的捷径

心动每个人都有,赶快行动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成功者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做到心动赶快行动,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成为赢家。

一个人受到外部的感召、刺激都会产生心动,它来自你的心灵深处,是一种有生命力的东西,把握住,它也许成为你人生的转折点。人们常说的“心动不如行动”引人深思,而“心动赶快行动”更有其内涵,符合现实,发人深省。在一切都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里,一个人或一个团队有了成功欲望,就必须迅速采取有效行动,才能抓住一闪即逝的机遇,赢得主动,把愿景变为现实。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某些人受一场报告会的教育或一篇事迹报告的感染或某个智者的启发,产生了强烈的心灵触动:想创办一家工厂、想创新某项工作、想做一件好事……可事情并不象我们期待的那样。这些心动者迟迟不付诸行动,而是找出一大堆理由和借口来说明不行动的原因。久而久之,由心动产生的美好愿望便被“不动”或“慢动”而扼杀。当然,如果仅是一两次不动,或许可以理解,如果长此以往,只会很遗憾!

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是不是这样?所以,看好的事情赶快行动,把愿景变为现实,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

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我听了人们的议论,也感到疑惑难决: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应该救妻子呢,还是救孩子?

于是我去拜访那个农民,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他答道:“我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妻子在我身过,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

当我返回时,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

归途上,我琢磨着农民的话,对自己说:所谓人生的抉择不少便是如此。

解放黑奴的美国总统林肯,不仅是私生子,出生微贱,且面貌丑陋,言谈举止缺乏风度,他对自己的这些缺陷十分敏感。为了补偿这些缺陷,他力求从教育方面来汲取力量,拼命自修以克服早期的知识贫乏和孤陋寡闻。他在烛光、灯光、水光前读书,尽管眼眶越陷越深,但知识的营养却对自身的缺陷作了全面补偿。他最终摆脱了自卑,并成为有杰出

贡献的美国总统。贝多芬从小听觉有缺陷,耳朵全聋后还克服困难写出了优美的《第九交响曲》,他的名言: “人啊,你当自助!”成为许多自强不息者的座右铭。

在补偿心理的作用下,自卑感具有使人前进的反弹力。由于自卑,人们会清楚甚至过分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就促使其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使其性格受到磨砺,而坚强的性格正是获取成功的心理基础。

自卑能促使人走向成功。人道主义者威特·波库指出,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灵性,凭借这一灵性,人们得以完成许多丰功伟业。这种灵性是潜在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股力量,即维持个性,对抗外来侵犯的力量。它就是人的“尊严”和“人格”。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人格,就要求自己克服自卑,战胜自我。因此,令人难堪的种种因素往往可以成为发展自己的跳板。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道德取决于能否从自我设置的陷阱里超越出来,而真正能够解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即所谓“上帝只帮助那些能够自救的人”。

强者不是天生的,强者也并非没有软弱的时候,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在于他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