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想法更要有做法
5228100000008

第8章 必须马上积极主动地行动(2)

一代球王贝利初到巴西最有名气的桑托斯足球队时,他害怕那些大球星瞧不起自己,竟紧张得一夜未眠,他本是球场上的佼佼者,但却无端地怀疑自己,恐惧他人。后来他设法在球场上忘掉自我,专注踢球,保持一种泰然自若的心态,从此便以锐不可挡之势进了一千多个球。球王贝利战胜自卑的过程告诉我们:不要怀疑自己、贬低自己,只要勇往

直前,付诸行动,就一定能走向成功。久而久之,就会从紧张、恐惧、自卑中解脱出来。因此,不甘自卑,发愤图强,积极补偿,是医治自卑的良药。

3、在顺境中发现危机

一条品种优良的猎狗,被主人训练得壮硕无比,追捕猎物速度快,而且反应敏捷。

对于追捕猎物这件事,这只猎狗可以说驾轻就熟,就像熟练的渔夫捕鱼。

有一次,主人带着这只猎狗又去狩猎,老远发现一只狐狸,主人用枪射击,准头不够,让狐狸给脱逃了。

猎狗于是展开自己最拿手的追捕工作,森林是狐狸的天地,路径熟得很,但猎狗也不含糊,追捕之间,过程紧张迭起。

狐狸较为瘦小,跑不过猎狗,眼看就要被追上。突然,一个转身,狐狸朝另一条路跑去,猎狗一不留神,身子受了点儿擦伤,有点儿痛。

“唉!我追得这么累干吗!追不到狐狸,我也不会饿到肚子呀!”念头刚刚闪现,速度已经慢了下来。狐狸又跑远了。

“算了,现在早已脱离主人的视线,反正主人看不到。”

猎狗又起了放弃的念头,速度又迟缓起来。

狐狸终于逃离猎狗的追捕。

人做任何事,心中的意图强烈与否会大大影响结果。猎狗没有饿肚子的忧虑,所以放弃的念头会轻易地闪现。而狐狸呢?却是一场生死竞跑,跑不过就没命,所以不敢有一丁点儿的偷懒。做行销也是同样的道理,全力以赴,破釜沉舟地去做,一定成功。如果心中先预想,万一做不好,要去找哪种退路,那么成功就比较困难。

要时刻等待并准备着

◆ 陈玉书给青年人的忠告:机会并不是随时都存在的,一个人要善于等待,并在等待中时刻准备着,只有这样,在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住它。

李斯?布朗和他的双胞胎兄弟,出生在迈阿密附近的一个穷苦之家。没过多久,他们就被厨房女工玛米?布朗收养了。

因为李斯很好动,说话口吃不清但又说个不停,因此从小学到中学,李斯就被编到专为学习障碍学生所设的特教班,毕业后,他就在迈阿密海滩担任清洁工,但他却梦想成为播音员。

晚上,李斯会把晶体管收音机抱上床,收听当地播音员的演播。他的房间很小,塑胶地板也残破不堪,但他却在里面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电台,当他练习嚼舌根把唱片介绍给假想的听众,梳子就被用来当作麦克风。

李斯的母亲和兄弟听得从薄薄的墙壁那端传来的声音,他们会对李斯大吼,叫他停止鼓噪去睡觉,但李斯根本不理他们,他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编织梦想。

有一天,李斯在市区除草,利用午休时间大胆地走到当地的电台。他走进电台经理的办公室,告诉经理他想成为音乐节目的播音员。

这个经理上下打量这个戴斗笠、衣衫褴褛的青年人,问道:“你有广播的背景吗?”

李斯回答说:“没有。先生,我没有。”

“那么,孩子,恐怕我们没有适合你的工作。”

李斯很有礼貌地向他道谢,然后离开了。这个电台的经理以为他再也不会看到这个青年人了!但他低估了李斯?布朗对理想的坚定执着。因为李斯不只想当音乐节目播音员,他有其他更高的目标,他要为深爱的养母买一幢好一点的房子,音乐节目播音员的工作不过是迈向这个目标的一个步骤而已。

玛米?布朗教李斯去追寻他的梦想,所以李斯觉得不管电台经理谈什么,他一定会在那个电台找到一份工作。

因此,整整一周,李斯每天都去电台询问是否有任何工作机会,最后电台经理投降了,只好雇李斯当小弟,但没有薪水,刚开始时,李斯帮不能离开录音室的播音员拿咖啡或午、晚餐,最后李斯工作的热诚赢得了播音员的信任,让李斯开他们的卡迪拉克去接来访的客人,像诱惑合唱团、戴安娜?罗丝及至高无上合唱团。

在电台里,人家叫李斯做什么,他就做什么,甚至他还做得更多。和播音员混在一起时,李斯就学他们在控制板上的手势,李斯待在控制室里尽可能地吸收他所能看到的,直到播音员要他离开。然后晚上在他自己的卧室里,他就反复练习,为他深信会出现的机会作万全的准备。

一个周末下午,李斯待在电台里,一个叫洛可的播音员一边喝酒,一边现场播音,除了李斯和洛可外,大楼里没有其他人,李斯明白洛可一定会喝出纰漏,他密切注意着,而且在洛可的录音室窗口前来回踱步,当李斯窥视里面的情形时,他喃喃自语地说:“喝啊!洛可,尽量喝!”

李斯很渴盼这个机会,而且他也预备好了!如果洛可有要求的话,李斯也会冲到街上为他买更多酒让他狂饮。电话铃声响起时,李斯扑过去接,正如所料,是电台经理打来的。

“李斯,我是克莱恩先生。”

“我知道。”李斯说。

“李斯,我想洛可无法撑完他的节目了。”

“是啊,我想也是。”

“你可以打电话给其他的播音员,让其中一个过来接手吗?”

“可以,经理,我一定会的。”

但当李斯挂了电话后,他对自己说:“现在,经理一定以为我疯了!”

李斯的确打了电话,但他不是打给另一个播音员,他先打给他妈妈,然后打给他女友。他说:“你们全部都到外面的前廊,然后打开收音机,因为我就要上现场直播节目了!”

他等了约15分钟才打电话给经理,李斯说:“克莱恩先生,我找不到任何人。”

然后,克莱恩先生就问:“小伙子,你知道如何操作录音室的控制装置吗?”

李斯飞进录音室,轻轻地把洛可移到旁边,然后就坐在录音台前,他已经准备好了,而且跃跃欲试,打开麦克风的开关,他说道:“听着,在下小名李不山人——李斯?布朗,您的音乐播放大圣,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是天下独一,举世无双,年纪尚轻,爱和大家混在一起,我领有注册商标、货真价实,绝对有能力让你满足,让你动感十足,听着,宝贝,我就是你需要的人!”

这次的表现显示李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让听众和他的经理刮目相看,从这次命中注定的好运开始,李斯就相继在广播、政治、公共演说及电视方面缔造了成功的生涯。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很多机会。在机会没有来临时,要耐心等待。等待,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时刻准备着,要准备的更加充分,要准备的有能力抓住和运用机会。这样,在机会光临时,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4、把小事当大事来做

人们都想做大事,而不愿意或者不屑于做小事,中国人想做大事的人太多,而愿意把小事估的人太少。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真正所谓的9实在太少,比如,一台拖拉机,有五六千个零部件,要几十个工厂进行生产协作;一辆福特牌车,有上万个零件,需上百家企业生产协作;一架“波音747”飞机,共有450万个零部件,涉及邮业单位更多。

因此,多数人所做的工作还只是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他们也许过于平淡,吐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

成功的犹太人认为,好的品质,好的习惯,要靠日积月累。成功的辉煌,来自平常的学习敢练。他们特别相信伏尔泰的一句话:使人疲惫的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而不是远处的高山。

注重小事

每一件小事都是成就大事的基石,如果一味梦想成大事而丢弃所谓的小事,那么理想只能成为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罗斯的父母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沙勒罗伊经营了一家小餐馆,名叫帕戈尼斯。餐馆每周营业7天,每天工作4小时。罗斯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就是专门为那些来餐馆就餐的人擦皮鞋,那时候罗斯6岁。罗斯父亲小时候也擦过皮鞋,所以父亲教她怎么样才能把皮鞋擦得亮亮的。他告诉罗斯,擦完鞋后要征求顾客的意见,如果他不满意,就把皮鞋重新擦一遍。

随着年龄的增长,罗斯要干的活也增加了。罗斯10岁的时候还负责收拾餐桌,干勤杂工的活。父亲笑容满面地告诉她,在他雇佣过的勤杂工中,罗斯是干得最好的。

在餐馆里工作使罗斯感到自豪,因为她拼命地干活正是为了全家人能生活得更好。但是父亲明确地指出,要想成为餐馆工作人员中的一员,罗斯就得达到一定标准,她必须准时上班,手脚要勤快,并且要礼貌待客。

除了擦皮鞋外,罗斯在餐馆干的其他活都是没有报酬的。有一天罗斯做了一件傻事:罗斯对父亲说他应该每周给她10美元。父亲回答说:“好啊,那么你一天在这儿吃的三顿饭的饭钱是不是也应该付给我呢?你有时带朋友到餐馆来喝汽水又该怎么算呢?”父亲算了一下说,罗斯每周大约欠他40美元。

罗斯至今还记得服役两年后回到家里的情景。那时她刚被提升为上尉,罗斯自豪地走进父母的餐馆,父亲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勤杂工今天休息,晚上你搞搞卫生,怎么样?”罗斯心里想:我是不是听错了!我现在已经是美国军队里的一名军官了!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对父亲来说,我还是餐馆的一个伙计。于是她就拿起拖把拖地去了。

给父亲干活罗斯觉得值得,应该把集体放在首位,不管这个集体是家庭、餐馆还是“沙漠风暴行动”组织,都是一个样。

习惯点拔:

人们往往把希望要做的事业看得过于高远。其实再伟大的事业,只要从简单的工作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便能达到它的顶峰。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很有必要随时倒出鞋子里的那粒沙子。生活中,将你击垮的是一些常琐碎的小事,而不是那些巨大的挑战。很多人都有着这样的体验:当灾难突然降临时,人们伟因为紧张、恐惧,本能地产生一种巨大的抗争力量。然而,当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困扰你时,仿能就会束手无策,因为它们是生活的细梢末节,人们一般都不会注意它。然而,正是这些看似栅足道的小事,却能不断地消耗人的精力。

成功的犹太人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做好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正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些总想着做大事,而对小事不屑一顾的人是不会取得成功的。犹经常教育他们的孩子,要想做一个有志有为的年轻人,必须自觉地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即做一件很微小的好事也比视善小而不为的人强,因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记住,工作中无小事。所有的成功者,他们与我们都做着同样简单的小事,惟一的区别就他们从不认为他们所做的事是简单的小事。

士兵每天所做的工作就是队列训练、战术操练、巡逻、擦拭枪械等小事;饭店的服务员每天工作就是对顾客微笑、回答顾客的提问、打扫房间、整理床单等小事;你每天所做的可能就是接电话、整理报表、绘制图纸之类的小事。你是否对此感到厌倦、毫无意义而提不起精神?你是否此而敷衍应付,心里有了懈怠?这不能成为你的借口。请记住:这就是你韵工作,而工作中无事。要想把每一件事做到完美,就必须付出你的热情和努力。

犹太人布朗最初是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一个小职员。他在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

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会把几个字写上。他因此被同事们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感慨地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他。”于是邀请布朗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布朗成了第二任董事长。在签名的时候署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严格说来,这件小事还不在布朗的工作范围之内。但布朗做了,并坚持把这件小事做到了极致。那些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很多能力、才华超过他的人,可是最后,只有他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美国独立企业联盟主席杰克·法里斯在他13岁时便开始在父母的加油站里工作。站里有三个加油泵、两条修车地沟和一间打蜡房。他的父亲负责修车,他的母亲负责记账和收钱。那时的杰克·法里斯想学习修车,但父亲让他在前台接待顾客。父亲认为他应该从最小的事情做起。

每当有汽车开进来时,杰克就在车子停稳前站在司机门边,忙着去检查油量、蓄电池、传动带、胶皮管和水箱。一开始,杰克简直烦透了这些,这些琐碎的小事并不是他想要做的。直到有一天,杰克改变了看法。

每周都有一位老太太开着她的车前来清洗和打蜡,该车内的地板凹陷极深,因而很难打扫。车的主人又极难打交道,每次当他们给她把车打扫完时,她都要再仔细检查一遍,让人们重新打扫,直到清除每一缕棉绒和灰尘她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