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走向梦中的远方
5232700000036

第36章 永恒的梯子

只因为有了一个中国的梯子,从此,便圆了世界上多少人的梦、造就了多少个成功者啊!

登上珠穆朗玛峰,将世界最高峰踏在自己的脚下,曾是多少登山爱好者热切的期望和炽烈的梦想!然而,在珠峰的北坡8700米高度的登峰的路上,有一个使登山家们望而生畏的30来米高的陡坡,被登山者称这为“第二台阶”,特别是第二台阶最上端的5米几乎是直落的峭壁,这对于一个好不容易攀到8700米、已经精疲力竭的登山者来说,要爬上去,确实有着没有身临其境的人根本无法想像到的艰难!站在这个峭壁之下,虽然珠峰的峰顶就在眼前,但是,就是这段5米高的石壁,曾使多少登山家在这最后一道天险面前,铩羽而归,遗憾终生啊……

1960年的春天,中国登山队首次组队,来到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扎下大本营,准备从北坡登上珠峰,以开创尚无中国人登顶成功的先例。登山队员经过了两个多月的休整与准备之后,最后决定由王富洲、屈银华、贡布和刘连满四人作最后的冲顶。

四名登山队员经过了几个小时的艰难登攀,终于来到了第二台阶的面前。这里仿佛是另外一重天,山峰、岩壁突然变得极其陡峭,这里又是风口,稍不留神,就会落入万丈深渊。眼看珠峰就近在眼前,然而,这出奇溜滑的5米石壁,挡住了他们前进的道路,他们上去掉下来,再上去再掉下来,整整拼了三四个小时,也没能前进半步。最后,还是刘连满甘做人梯,在极端缺氧的情况下,硬撑着把另外三人顶上去;具有牺牲精神的刘连满用尽了最后一点力量,虽把队友一个个送上了成功的登峰之路,但他自己却因体力不支,晕倒在第二台阶上,等待救援。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为了抓住最后可用的登顶时间,只得含泪告别而去。他们三人虽然登顶成功,但也因在第二台阶上耗时过多,过于消耗了体能和热量,王富洲和屈银华两人被严重冻伤而不得不截肢……

珠峰前的“第二台阶”,既使是攀岩高手来到这里,也一样会心胆俱寒、犹疑不前啊!

1974年,中国登山队开始为次年的攀登珠峰做准备工作,当时任登山队的后勤主管罗志升教练,首先想到的就是要解决“第二台阶”的问题,他希望这个台阶不再是横亘在中国队面前无法逾越的台阶!他考虑了许多的解决方案都被自己一一的推翻了之后,他最后还是想到了最原始最古老的登高工具——梯子。当然,让登山队员把一个五米长的梯子扛到8700米的珠峰上,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于是,他找到西安红安机械制造公司的工程师吴根喜,很快,一个轻合金制成的适合架设、通过冰裂缝、岩石陡坡、多节组合的梯子诞生了。

1975年5月27日,我国由九名登山队员组成的登顶突击队,来到了第二台阶前,他们以非常娴熟的技术把五节梯子很快组合完毕,并被牢牢地固定好。9名队员鱼贯而上,只用了20分钟的时间,就全部通过了第二台阶,并全部到达峰顶。这次攀登珠峰,我国创造了一次集体安全登顶人数最多的世界纪录,我国的女队员潘多还实现了世界女子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创举……

站在山下望着队员们一个个顺利的通过第二台阶并全部成功登顶,罗志升教练开心地笑了。

这架被固定在珠峰“第二台阶”上的金属梯子,从1975年到现在,已经有29年了,在这29年里,已经有50多支登山队从其上通过,有300余人从这里圆了登上珠峰的梦想!梯子啊,因你的存在,这第二台阶已不再是令人畏缩不前的难关!有人感慨地说:“正是那架梯子的存在,才从这里造就了那么多的登山成功的名家!”

前不久,职业登山家柯莱特第二次带队登峰成功后说:“很多国家的登山者都应该感谢中国人。因为对许多登山者来说,可能正是这只金属梯,才圆了他们登上世界最高峰的梦想。也正是因为这个梯子的存在,才使通往珠峰的路变得如此安全和平坦。这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普通的人来说,亲眼看一看珠峰,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了。”

听了柯莱特先生的话,我想罗志升教练一定会笑的更开心了!

是啊,只是因为有了一个梯子,这个世界上竟然就多了那么多的成功者,圆了那么多人的梦想!如果这个世界上能更多一些设计、制造和架设“梯子”的人,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

是啊,我们每一个人的事业可以说都需要一把这样或那样的“梯子”将我们送上成功之路,而我们也都应当默默地做一些“梯子”的事业!当然,我们更应该从心灵深处向那些制造“梯子”的人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