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在投资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的定力。他要是有一天不严格按自己定下的铁律做,现在的身价就可能是100亿美元都不到。复利的增长就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好多人也知道应该怎么赚钱,但他们就是觉得那个太慢,总想投机一下赚一大把,之后再来做价值投资。
我们发现世界上那些钱越来越多的富豪们,他们的投资不知不觉都走到一条道上了,就是买大的、好的公司的股票。巴菲特也曾经投了近百只股票,但如果把他最成功的十几个主要投资去掉之后就没有什么了。他最赚钱的还是可口可乐、吉利、华盛顿邮报、运通、富国银行等,就这六七个公司为他赚了近300亿美元。还有最近浮出水面的沙特王子阿勒瓦利德,他也投了很多股票,但最主要就是花旗银行这一笔投资让他成功的。他投资花旗银行,持有了将近16年。还有日本的首富系山英太郎,他的成功也是投资了几只日本证券市场的龙头股。这些人的做法不谋而合,超越市场的方法就是集中投资。
国外公募基金中也有一些成功的特例,像Legg Mason基金的基金经理比尔米勒,连续15年跑赢指数。他说如果不是契约的限制,他只会买三只股票。这说明他也是崇尚集中投资。但公募基金必须要做组合投资、配置,动不动就是几十只股票。有人研究说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是20世纪的一大骗局,我很赞同。一个人去卖鸡蛋,手上提20个篮子,每一个篮子放一个鸡蛋,那才是危险,万一拎不好都掉了;不如把一个篮子的提手做结实,可以装满满一篮子鸡蛋。我们公司每年从上千只股票中精选出2~3只进行投资,回报率都相当高。
同样的道理在实业界也一样,你去看看全球500强里有几个是搞多元化投资的,一百年来硕果仅存的几乎只有一个通用电气。万科专注做房地产,陈天桥就搞一个游戏,李彦宏就搞一个搜索软件,都很成功。就像巴菲特的集中投资一样,也就投了十几只大蓝筹,足以成就他的财富。反过来说,有多少炒家能终成大赢家?
我们觉得保险公司更容易做价值投资,因为他们是保本第一、赚钱第二,所以他们的选人、用人,估计都会用那种偏保守型的人,只有这种风格的人才才能被保险公司选上。这样,实际上不知不觉大家都走到价值投资的路上了,跟巴菲特是同道的。而越是这样,长期而言承担的风险小,但回报率并不低。
做任何投资之前应该评估一下会不会输钱,而不是梦想明天立即能赚多少,这一点是投资成功的关键。但是注重本金安全、不求快利需要一个平和的心态。长期以来,我们之所以能保持持续的高收益率,就是由于我们公司管理团队有这样一种良好的平和心境。
市场中的确有多种赚钱的方式,但最适合我们走的路,或者说我们最愿意走的是这条比较轻松的路,因为这是“睡得着觉的投资”,是一条快乐而富有的路。做这种风格的资金管理者,我们可以去周游世界,而不必管每天是涨还是跌。至于其他方法,也许短期赚得更多,因为股市永远有信息不对称的时候,提供了很多赚快钱的机会。但是我感觉,真正能够持续地、有效地保持增长,还是价值投资这条路。
从财富积累的角度来看,巴菲特是价值投资的代表,索罗斯是利用市场缺陷投机的对冲基金的代表,两者的财富差距是很大的。索罗斯被大家奉若神明,但每隔几年他就有伤元气的时候。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索罗斯成功阻击英镑的经历,可是同样的方法在东南亚就以失败告终。所以投机真的不敢说仗仗都赢,以投机的方法是很难持续几十年复利成长的。价值投资则不同,一方面可以轻松愉快地工作、生活,一方面财富还在不断积累。用真正的价值投资这种方法,假设能严格执行,克服各种机制上的限制和人性弱点,找到好企业,长期持有,自然会获得满意的回报。
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找到便宜的好股票买进,然后可放心去周游世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公司的高管每年都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在外旅游度假,原因很简单:投资是一项智慧的行为,而不是一种负担。
你看绝大多数的基金经理,出差到哪儿打电话要问的第一件事就是涨跌,这种生活要渐渐离我们远去。因为那样赚钱太辛苦了,这不是我们的追求,我们要的是“快乐投资”的境界。欣慰的是,我们已经充分体验并享受到这种“快乐投资”的人生乐趣。
做价值投资之余,其实是有很多时间的。因为你买一只股票,买对了之后,真的就没事好干了,你硬要干可能就输钱了。所以,你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罗杰斯,他赚钱的数量可能无法跟索罗斯比,但他的生活方式我觉得很逍遥。我认识的许多做投资很成功的人,活得都挺潇洒、轻松,只不过他们都很低调。
好的投资方法就是化繁为简。投资的公理就是不输钱。这看似简单,却不是人人可以做到,很多人就是因为缺乏耐心而失去了真正的机会。具体到分析公司的方法,需要计算的东西并不复杂,“小学水平就够了”,财务分析也不必太多。
另外,投资有“道”跟“术”的区别。投资的目标应该不断向“道”的层面上靠,就是要取之有“道”。有人坐庄,跟不跟?基金要建仓,买不买?有重大重组题材,炒不炒?所有这些都是“术”的层面,是个短期的涨跌过程。巴菲特有一句话,你要想输多少钱你就听内幕消息吧。就算第一手的内幕消息也可能出问题。因此,做投资,就应该靠自己的判断,预测5~10年的事,考验自己的眼光和判断,这才是“道”。一直在“术”的层面转悠的投资人很难有长足进步。
力学里只有几个公理,许多定理都是由公理演绎过来的。投资也类似,你掌握了越基本、越简单的公理,你对世界的理解就会变得越准确。巴菲特有两句脍炙人口的“公理”:第一,不输钱;第二,记住第一条。“不输钱”就是保障投资成功的“公理”。不输钱是什么概念?也就是常胜将军。字面上看起来多么容易!可很多人觉得这太保守,会失去很多机会,不愿意等。但如果你能从2004年开始在大盘已经巨幅下跌的股市中随便买个万科、招行,到现在早已获得巨幅回报了。
当然,你也会漏掉很多机会。市场t的机会太多,但又有谁能将所有机会都抓住呢?我们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有的机会根本就无从把握。我们弄不懂就不投,只选择我们能看透的好公司来投资。
树立了上述的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观念之后,另一个问题出现了,对宏观经济要不要关心?回答是:要关心。但只要跟具体投资目标的关系不大,只要宏观经济不出现系统风险,就没有必要担心投资目标的涨跌。比如房地产宏观调控对万科的影响,投资万科的人也许会问是否要回避一下风险。只要感到这个企业的成长不会受到根本影响,由于人民币升值、国际资本流入的大方向都不会变,你也就决不应该做出卖掉万科的决策。
再有就是,支撑这一轮牛市的根本原因来自于人民币升值,而且现在越来越清楚了。细心的人会发现,在这轮涨起来的大牛市道里,和人民币升值有关的概念股的涨势都跟人民币汇率的曲线是相吻合的,而且未来,只要人民币升值斜率不改变,和人民币升值关联的概念股不断攀升的格局也将不会改变。
在确定精选买入投资标的时,假如这个企业确实好,你又是在不贵的时候买的,那可能并不需要借助太多的财务分析。只要想想这个公司值不值现在这个价钱就行了。大多数企业看一下市值就知道不值那么多钱,以后也就不用太关注,真正值得关注的好企业极少。投资者应化繁为简,不看很多、甚至根本不看报上推荐的文章,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判断能力。公开信息有很多,市场投资者的差别不在于你能不能获取信息,而在于对信息的判断。
进行价值投资的标的当然需要关注企业家的能力,同时要找到一个好的企业,一个几十年如一日,甚至会有“永恒生命”的企业。公司管理当然最好是要交给一个各方面都优秀的人,但理论上管好公司并不一定非要能力特别强的人。从美国来说,公司的成长性很大程度上靠系统而不是个人,巴菲特愿意投资这样的公司。在我们眼里,万科和招行都是到了可以长期持有的时候了。这两个公司已经到了什么人去做总经理都没有关系的地步。还有就是招商局、华润、中信,不管谁做老总,都不会影响这个公司的发展。这样就不必太介意人的因素了,因为它们已经是一个比较好的系统。那么,不好的系统是什么?就是家族式管理、集权式管理,对于这类公司,你必须盯着这个老板,这个人变动了很可能这个公司就不行了。但是招行、万科都已经度过了这个阶段,我们很看重一个依靠制度来管理的成熟团队。
因此,价值投资也包括只投给行业中处于第一位的优秀企业,因为真正值得关注的好企业极少。在这种原则下,同威公司管理的资金只投资了万科(000002)、招商银行(600036)等少数几只股票,而现在的盈利已经非常可观。
如果要在长牛市中做出长期持有的投资决策,就必须发现卓越企业,或者叫做“几十年持续成长”的企业。大家都说要找涨10倍的股票,我说首先你要找到未来10年赚钱能增长10倍的公司。今年赚1000万元人民币,明年增长20%就是1200万元人民币,连续10年呢?就是6200万元人民币了,买进卖出时股价都按10倍的PE算,股价要涨多少?6.2倍。如果到时候PE变20倍了,那就涨12.4倍。现在大家都讲确定性,这就是最确定的。通过公开信息,在不造假的前提下,基本上就能把一个好公司的未来预测得较准确,而不用去读金融研究生,投资没那么复杂。比如招行现在一年赚四五十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个百分之二十几,按上面的算法,10年之后就能赚个二四百亿元人民币,假设招行不再增发,按30倍PE估值10年后股价自然能涨八九倍。这个是不难预测的。招行的信用卡越发越多,开的网点越来越多,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管理水平越来越提高,这都是看得见的。
我们现在的思路是只投给行业中处于第一位的优秀企业,“第一”是指综合竞争力第一,不一定是市场占有率第一。另外,就是在市场上找到明显便宜的东西。
总的来说,就是以投资的心态买入好公司股票。如果只想买的时候是10倍PE,卖的时候也是10倍PE,但是如果到卖出那年公司业绩翻番了,那时候10倍PE卖出,那我就赚一倍了。但是,如果市场疯狂起来,也可能卖到30倍PE,结果就赚了一倍。我们很多投资都是这样,当初买的时候只要求不输,有分红就行,并没想着要赚多少,结果以这种心态买的股票往往都赚很多。因为卖的时候市场的平均PE变高了,热闹的牛市额外给了我们“加餐”。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生不要把自己撑得太满,撑太满是要破的,意思就是说,把目标定得太高,什么时候你都会觉得不知足。当你把目标降低的时候,你会很快乐,这是我的人生观,也是我的投资观。如果我们的目标就是不输,赚个几倍还不满意吗?钱是赚不完的。中国有一句话叫“知足者常乐”,我们就算是财富知足者吧。
但宾
(东方港湾投资管理公司是将价值投资思想与中国资本市场相结合的最坚定的实践者之一,公司专注于中国优秀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公司成立于2004年,主要股东是钟兆民和但宾,但宾在东方港湾任职董事总经理。早年但斌曾在国泰君安和大鹏资产管理公司等投资机构中任职,从1992年开始从事证券、期货研究和投资,从研究而投资,最终成为私募基金经理。)
坚持是价值投资的核心。想想巴菲特的时代,他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比我们多得多,但他坚持住了。
让我们来做一个比较,巴菲特和索罗斯,两个人都做投资,都很出色。如果要拍一部反映投资家的电影,通常都愿意拍索罗斯,因为他的人生经历跌宕起伏、绚烂多彩,充满了戏剧性,跟英国政府斗,跟香港政府斗等等。索罗斯写了很多书,但是要想把巴菲特这个人物很好地表现出来,就很不容易。他没有写过自传,有些事情我们不得而知。比如说,越南战争开始的时候;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国和苏联两个核大国处于紧张对抗的时候,巴菲特怎么处理他的投资?在那样一个历史关头,他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一个导演要把内心的波澜起伏拍出来很难。反映人物精神世界的变化是非常困难的,这实际上是要反映更深层次的哲学问题,是巴菲特对于投资的哲学思考。
对于我们来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非典”发生的时候,大家不出门了,在这样一个危机时刻,你怎么把握投资?当你关注的是一两年的投资回报时,外面这个世界的很多事情都会对你有巨大影响。但是当你的投资跨越几代人,是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一个财富积累的过程,很多事情就显得不那么严重了,即便是肯定会经历的战争、动荡、经济衰退、企业的波动等。你如果这样想,就能够让一笔投资穿越很长时间了。巴菲特的伟大,不在于他70多岁的时候赚了多少钱,而是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就想明白了这个道理,然后用几十年的时间去坚持,无论碰到什么样的事件,他都在坚持。2005年年末的时候,巴菲特说如果打核大战,他相信伯克希尔仍然是全世界最好的企业。
在学习巴菲特、复制巴菲特方面,我自认为我们的公司是做得比较彻底的,完全沿袭了复制巴菲特的方法。当然,从全球来看,成功模仿巴菲特的人很少,因为人性是最难战胜的。巴菲特投资7只股票赚了270亿美元,一个人照着巴菲特去做是可以的,但是战胜心理的煎熬却很难做到。何况现在还是基本平稳的时代,而巴菲特那个时代却波澜起伏、很不稳定。
应该说,价值投资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中国证券市场刚开始的时候没人做价值投资,但是所有好股票你买了都是不得了的回报,10年前买了万科,10年涨10倍。我们也是慢慢开始领悟价值投资的,主要是从2001年起,正好是熊市开始的时候。我们从买烟台万华开始,到现在,企业增长了10倍,你投1000万元到现在是1.1亿元。
作为投资来说,成功的方式多种多样,值是“正规军”还是要做价值投资。
不同的投资哲学,开始是没有什么太大的盖别,但是走的远了,差别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