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五千年全知道
5234200000069

第69章 冷战时期(公元1946—公元1991年)(7)

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几乎是在同一时刻,美国总统尼克松也在电视台发表了震惊世界的讲话。他宣布说:“我已被邀请访问中国,而且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我之所以采取这一行动,因为我深信在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减少紧张局势,改善关系,对所有国家都有好处。”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等人乘坐的专机在北京首都机场安全降落,周总理亲往机场迎接。到京几小时之后,尼克松被请到了中南海,毛泽东会见了他,并同他进行了内容广泛的交谈。经过周总理和尼克松的多轮会谈后,中美终于在1972年2月28日签署了著名的《上海公报》。

这是一个独特的、别具风格的公报,公报根据周恩来总理的建议,首先列出了中美两国各自的立场和态度,包括对国际问题各项原则的主张。在承认了“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下,中方为了照顾美方国内的政治困难,作出了一些让步。在首先确定美国必须从台湾全部撤军的前提下,没有要求美方立即承诺废除美蒋《共同防御条约》,允许美军在一定时期内逐步撤离。公报还提出,双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并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尼克松离开中国前夕,周恩来总理举行宴会欢送他。在宴会上,尼克松说:“我们今天所发表的联合公报概括了我们会谈的结果。这个公报明天将成为全世界的重大新闻。但是,我们在那个公报中所说的话,远不及我们在今后为建立跨越16 000千米和过去分割我们多年的敌对状态的桥梁而做的事情要来得重要。”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在尼克松访华近七年后,终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世界现代史中的一件大事。

水门事件

水门,也就是华盛顿水门大厦,它是美国民主党总统竞选委员会总部所在地。所谓水门事件,就是尼克松竞选班子派人到水门民主党总统竞选委员会总部偷拍文件和安放电子窃听器而被破获的事件。

共和党人理查德·尼克松,1968年当选为美国第46届总统。1972年,又以压倒性优势战胜民主党对手麦戈文,连住美国第47届总统。在这次大选揭晓的第二天,尼克松在华盛顿的肖尔哈姆饭店举行了一次庆功宴,称赞自己的竞选班子有能力,为他当选总统立下了汗马功劳,使他“最后一次竞选成为所有竞选中最成功的竞选”,表示“谢谢大家”。可是,他哪里想到,正是这个竞选班子搞了一个“水门事件”,使他从高山之巅掉进万丈深渊,在取得空前胜利之后遭到了灭顶之灾。

1972年6月17日夜晚,尼克松竞选班子“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总部安全顾问麦科德和曾当过中央情报局间谍的古巴裔美国人巴克、马丁内斯、斯特古斯、冈萨雷斯五个人,带着外科手术手套,携带照相机、电子窃听器和无线电对话机,悄悄潜入民主党总部所在地水门大厦,偷拍了民主党的档案,并在暗处安装了电子窃听器,准备偷听民主党领导人研究本届总统选举竞选策略的谈话,以便为尼克松竞选总统拟订对策。

但是,他们的活动被水门大厦的警卫人员发现,警卫人员当场将他们逮捕。在大厦外面为麦科德等人望风的利迪、亨特二人见势不妙,马上逃跑,但三个月后也被逮捕。

麦科德等人供认,他们是奉尼克松总统竞选班子之命,潜入水门大厦窃取民主党竞选策略情报的。他们在17天前的5月30日曾潜入水门大厦,在民主党总部安放了窃听器。由于偷听到的情报价值不大,而且窃听器安放的地方不合适,决定再去第二次。他们这次去的主要目的,是准备把窃听器放在水门大厦民主党主席奥勃莱恩办公室的电话机里,以获得作为尼克松竞选对手的参议员麦戈文和肯尼迪的重要情报。

1973年1月,华盛顿地方法院审理水门事件时,七名被告全都认罪,但对案情本身却保持沉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调查的深入,水门事件的真相逐步被揭示出来。

3月20日,麦科德写信给法官西里卡,说明他和几个被告人都受到了政治压力,要他们承担罪责和保持沉默。他表示愿意提供案情线索,但又怕遭到报复,要求秘密提供情况。在接下来的秘密审讯中,麦科德供出了水门事件及企图掩盖真相的有关高级人员,其中包括米切尔、白宫法律顾问迪安和马格鲁德,案情有了突破性进展。后来,麦科德又进一步供认,他之所以参加水门活动,是因为“这项工作是司法部长、白宫及总统本人许可的”。法庭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参加策划、指挥水门事件的,除上述人员外,还有白宫助理霍尔德曼、埃利希曼、拉鲁,参加尼克松总统竞选班子的前商务部长斯坦斯,前司法部长克兰丁斯特,联邦调查局代局长格雷,中央情报局副局长沃尔特斯,总统竞选委员会工作人员考尔菲尔德、波特和马迪安等,共十多人。

水门事件影响巨大。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司法部门和国会先后组成十多个机构对水门事件进行调查和审理。1973年10月23日,美国众议院决定由该院司法委员会负责搜集、调查尼克松的罪行,为弹劾总统作准备。在调查和审理中,还查出了在总统竞选活动中秘密捐款等许多非法活动,揭露其挪用大笔竞选基金供掩盖水门事件之用,暴露了白宫和中央情报局假借“国家安全”的名义大搞窃听和其他间谍、特务活动。司法机构在掌握了确凿的证据之后,即要求对白宫人员进行传讯,并要求尼克松本人到庭作证。

尼克松总统在事件真相完全暴露之前,一再否认白宫及政府有关人员与这一事件有牵连,还以美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和总统享有行政特权为理由,阻止白宫人员到调查委员会作证。但随着案情的进展,他再也没法阻止,只好让他们去作证,并宣布凡与水门事件有牵连的人员将立即撤职。1973年5月23日,尼克松发表声明,表明他自己与水门事件无关,但承认他曾限制调查。

7月中旬,白宫助理、联邦航空局长巴特菲尔德在参议院作证说,尼克松自1970年以后就下令在自己的椭圆形总统办公室内安装复杂的电子收听装置,他自己同下属的谈话也被录了下来,其中就有他同白宫人员关于掩盖水门事件谈话的内容。以后,参议院特别调查委员会主席欧文和特别检察官考克斯都发出传票,要求尼克松交出有关水门事件的录音带。但尼克松以这些录音带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机密为由拒绝交出。这样,录音带的问题就成了水门事件的新焦点。

1974年6月25日,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决定公布同弹劾尼克松有关的全部证据。7月底,司法委员会相继通过三项弹劾尼克松的条款。

8月5日,理查德·尼克松被迫交出三盘有关水门事件的录音带,这些录音带记录了1972年6月23日(即水门事件后第七天)他和霍尔德曼谈论阻挠调查的内容。在事件已经真相大白、无可掩盖的情况下,甚至在共和党内部,也出现了一股要求尼克松下台的浪潮。8月7日,尼克松和国会里的共和党三巨头戈德华特、莫斯特和罗兹经过磋商,决定辞去总统职务。8月8日上午11时,副总统福特到白宫见尼克松,尼克松告诉他自己决定今天辞职。8月8日晚9时,尼克松在白宫椭圆形总统办公室向全国发表宣布辞职的电视讲话。8月9日上午,尼克松离开白宫,乘总统座机“空军一号”,向加利福尼亚州飞去。离开白宫时,白宫办公室主任黑格将军交给基辛格国务卿一封尼克松辞职的信,信上写道:“亲爱的国务卿先生:我谨辞去美国总统职务。理查德·尼克松谨上。”

在尼克松离开白宫不到两个小时,福特宣誓继任美国总统。福特就任总统后,根据美国宪法的有关规定,颁布总统令,赦免了尼克松的罪行。至此,美国总统竞选的丑闻——水门事件——以美国总统尼克松下台而告终。

南南合作

南南合作,即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就地理位置而言,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分布在南半球或北半球南部,因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它是促进发展的国际多边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谋求进步的重要渠道,也是确保发展中国家有效融入和参与世界经济的有效手段。

联合国一直对开展南南合作活动非常重视并给予支持和引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开展发展中国家间技术合作和经济合作中起主导作用。

南南合作主要内容包括推动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合作和经济合作,并致力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与环境、中小企业发展、人才资源开发、健康教育等产业领域的交流合作。当今世界南北差距仍在加大,南南合作伙伴关系的多元化及内容多样化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越南战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从法国殖民者手中夺取了包括越南在内的印度支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时,以北纬16°线为界,英军开进越南南部,中国军队开进越南北部。1945年9月2日,印度支那共产党(后为越南共产党)领袖胡志明在河内宣布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同年9月21日,法国军队卷土重来,开进越南南部,拒绝承认越南独立,越南抗法战争开始。

1946年3月,法军进入越南北部,中国军队则撤回国内。法国当时与越南签订协定,承认越南为自由国家,越南政府也承认越南是法兰西联邦的一部分。但是,法国在调集大量兵力到越南后,于同年12月撕毁协定,发起全面进攻,并且建立起伪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胡志明秘密访华请求中国政府援助,中国政府当即给予大力援助,派出陈赓和韦国清等率领的军事顾问团帮助越南。

经过多年战争,越南在中国援助下越战越强,并于1954年3月发动奠边府战役,取得辉煌战果,大败法军并迫使法军主力近万人投降,共歼敌16 000人。法国政府无力再战,于1954年7月在中、苏、英、美、越等23国参加的日内瓦会议上,签订了《日内瓦协议》。

《日内瓦协议》规定:停战后,法国政府尊重越南、柬埔寨和老挝三国独立的主权和统一,以北纬17°线为南北临时军事分界线,法国军队退出北越,越共军队退出南越。从此,南北越南分裂局面形成。

九年抗法战争,使法国损失惨重,共耗资百亿美元,法军于1956年完全撤出越南。

心中另有打算的美国政府当时拒绝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美国官员表示他们将接替法国,在南越建立吴庭艳傀儡政权,他们为南越提供了大量经济和军事援助,并积极修建美军基地。吴庭艳政权一方面排挤亲法派和其他政治派别,以建立吴氏家族的独裁统治,另一方面大肆残酷镇压越南共产党人和其他反对派人士。越南共产党被迫在南方组织武装反抗,又开始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抗美战争。

1961年,美国发动“特种战争”,将农村人口强迫集中到以铁丝网和碉堡包围起来的所谓“战略村”,实行严密控制,并直接参战,采用各种战术并大量使用化学武器。美国的野蛮行为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声讨。

1963年,吴庭艳政权因残暴和腐败,完全丧失民心,同时又因表现无能,不能使美国政府满意,被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的军事政变推翻,另换其他代理人。

美国因“特种战争”未能消灭越共武装,开始实行扩大战争的“逐步升级战略”。1964年8月4日,美国借口“北部湾事件”中美国军舰受到北越炮舰袭击,开始对北越狂轰滥炸,将许多城镇夷为平地。美军声称要把北越“炸回到石器时代”。从此,战争不断升级,范围日益扩大,美军成为作战主力,至1968年驻越美军已高达54万人。

1971年,美军和南越伪军入侵柬埔寨,进一步扩大战争规模和战争范围。然而,北越和南越的越共军队在中国和苏联的鼎力支持下,有力地反击美军的进攻,击毁数千架飞机,多次发动大规模攻势,曾在1968年的“新春攻势”中一度攻入西贡,袭击了南越的总统府和美国大使馆。

原本想发战争财的美国,以为发动越南战争又能捞上一笔,可是,战斗进行到最后,竟损耗了1 389亿美元巨资,死伤达到35万人。国内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人民极为不满,青年纷纷拒服兵役,大规模反战运动接连发生,迫使约翰逊政府下台。1973年,美国被迫签订《巴黎协定》,同意在60天内从越南撤退全部美军。美军撤退后,西贡政权于1975年宣布投降,越南战争结束。

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后来承认,越南战争确实是一场错误的战争,而1964年8月4日声称美国军舰受到北越炮舰袭击一事也纯属捏造。

四次中东战争

1948年到1973年间,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在中东巴勒斯坦及周围地区进行了四次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又称巴勒斯坦战争。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宣布成立以色列国第二天,埃及、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出动四万军队,联合进攻以色列。以色列先后出动十万人于同年7月、10月和12月展开反攻与进攻。阿拉伯国家由于内部矛盾重重,缺乏统一指挥而战败。阿拉伯国家军队亡约1.5万人,以军亡6 000人。1949年2月到7月期间,埃、黎、约、叙分别同以色列签订停战协定。近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沦为难民。此后,以色列进一步依靠美国,不断侵犯阿拉伯国家,致使矛盾更加激化。

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英、法、以侵埃战争或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而向埃及发动进攻,侵入西奈半岛。随后,英法联军也向埃及发动进攻。英、法、以的侵略行径遭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谴责,美、苏两大国也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反对战争。1956年联合国大会紧急通过决议,要求英、法、以军队撤出埃及,埃及终于实现了苏伊士运河的国有化。

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五战争”。因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矛盾以及美苏对中东的争夺加剧,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借口埃及(当时国名阿联)封锁亚喀巴湾,于1967年6月5日向阿拉伯国家发起突然袭击,以军在几天内占领了西奈半岛、加沙地带、耶路撒冷东城区、约旦河西岸和叙利亚戈兰高地的一些地区。6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停火,阿拉伯国家因战败而被迫接受停火协议,结果导致十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