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才情天子南唐李煜传
5237700000018

第18章 香消玉殒:壮岁失婵娟2

李后主写给周娥皇的这篇祭文是情真意切的,祭文中字字句句无不体现出李煜对周娥皇真挚的爱意。自古文人皆好色,李煜也是个文人,难免拈花惹草、寻花问柳,他与周娥皇之妹偷情,实际上就已经辜负了深爱他的娥皇,不仅对不起周娥皇,也体现出他不是一个用情专一的人。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正月,昭惠国后周娥皇被正式安葬在懿陵。爱子和发妻相继去世,对李煜的打击很大,自此以后,李煜的生活也变的不规律,食不甘味,郁郁寡欢。在此期间,他还写下了两首五言律诗:

其一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独残乐,香奁已染尘。

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其二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路同。

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叶。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

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自从周后娥皇病逝以后,李煜曾很多一段时间沉浸在悲痛的长河当中。他的生活也因为周娥皇的去世而变的没有了规律,虽然他曾与娥皇之妹周嘉敏偷情,但娥皇死后,李煜深感愧疚,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疏远了周嘉敏。这可能是李煜在为自己的用情不专赎罪吧,他可能是良心上过意不去,辜负了娥皇对他的一片深情厚谊。所以,昭惠后离世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李煜将自己关在屋子里茶饭不思的,将对周娥皇的思念之情全部转移到了繁杂的公务上,不断地批示着大臣们送上来的奏章,以此来消磨时间,好让自己的相思之苦减少一点。只有投入到忙碌的工作当中,才能让自己分散注意力,不去胡思乱想。他对周娥皇的深情,事后在他写的一首《采桑子》的词中表现出来: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绝代佳人周娥皇从此绝迹人间,她的芳踪倩影也随着她的离世而消逝。她的才情堪比汉代的卓文君、唐代的薛涛和明末的柳如是,可惜这样一位惊世罕见的绝代才女从此香消玉殒。我们都在为她感到可惜,怎奈天公竟会如此不作美,总是有意无意的拆散这一对天造地设的才子佳人。郎有情来妾有意,李煜和周娥皇的匹配是再也合适不过的。原本以为他们可以白头偕老、相守一生,却不想只做了半路夫妻。他们曾许诺今生今世永不相负,但老天硬是要他们阴阳两隔,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天妒英才,当年李煜出生在七夕节这天,难道真的跟牛郎和织女天各一方的传说有关。自古以来,本就没有太多才子配佳人的奇迹发生,发生了的要么是中途短命,要么是人为的因素对他们肆意的阻碍和干扰,这些到后来都成为人间悲剧。周娥皇虽然已经香消玉殒了,但后人一直都没有忘记她,因为后主李煜的关系,人们知道他们两人之间曾发生过一段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爱情,因此仰慕她的后人也常常念叨她的才情和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