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才情天子南唐李煜传
5237700000026

第26章 丧钟敲响:录囚大理寺

青龙山狩猎归来,李煜一行途径大理寺,于是在大理寺歇脚。大理寺作为当时的全国最高案件受理衙门,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李煜趁在大理寺歇脚之机,查看了大理寺所受理之案件,看是否存在冤假错案。一般来讲,大理寺作为全国最高的案件受理衙门,他们所受理的案件基本上是大案、悬案,或者说是皇帝亲自要求审理的案件。所以,大理寺衙门所关押的人犯绝大多数都是有头有脸且身份地位较为显赫的人,这些犯人要么是达官显贵,要么是皇上定的钦犯,没有得到皇帝的审批,大理寺卿也是不敢随便宣判的,最终是要上报皇帝。大理寺这个全国最高案件受理衙门,皇帝和负责全国司法工作的大臣都要定期不定期的上大理寺来查看案件的审理工作。对其中的一些死无对证的悬案进行梳理,还有就是释放那些因为冤假错案无辜入狱的人。李煜觉得反正也是要到大理寺查看犯人的,正好这次回宫路过这里,也就顺便查看了,也不用专门跑一趟。李煜在大理寺官署里小歇了会儿,喝了两杯热茶便在大理寺卿的带引下和几位大臣一同走进了大理寺的监狱。

大理寺的监狱人满为患,已经爆棚,就快要装不下了,李煜感到很吃惊,深感诧异的对大理寺卿张成远道:“张爱卿啊,怎么这大理寺会关押这么多的人犯,他们都身犯何罪?监狱竟会如此爆满!”

面对李煜的盘问,大理寺卿张成远战战兢兢的回答道:“禀皇上,臣只是奉旨行事!大理寺的案件桩桩件件都是由皇上亲自过问的,臣也不敢擅作主张!这些犯人臣都是严加审讯过的,没有人是被冤枉的,只是个别人犯是由皇上钦定的,臣更不敢私放!还有很多造谣生事诋毁皇上的刁民被臣关了起来,案件早已上报刑部,可是批文迟迟没有下来,微臣也不敢胡乱宣判,因此犯人越聚越多!”

李煜本来想问罪大理寺卿,没想到罪魁却是自己,是因为自己不理朝政才使得大理寺聚积了这么多的人犯。

李煜深感自责,追悔莫及的叹道:“哎,看来都是朕之过矣!是朕没有带好头,是朕玩忽职守了!爱卿啊,你速将牢中犯人卷宗尽数调给朕查阅,确实有不可饶恕的犯人就依法论处!如果有被冤枉的,就一定不能乱杀无辜,务必放人!朕今天必须肃清这牢中人犯才起驾回宫,快去照办!”

听罢,大理寺卿张成远便领旨退去。

李煜身边的大臣徐铉、韩熙载、李从谦等人见李煜终于肯理政了感到很高兴,万分欣慰的宜春王李从谦站了出来,向李煜进言道:“皇兄能如此劳心劳神,足以彰显一代明君风采!臣弟替百姓谢过皇兄!”

李煜就这样在大理寺衙门里面忙碌了一天,将大理寺堆积的陈年旧案全部清理完毕,他已经累的腰酸背痛了。经过一整天的清理工作,大理寺的牢房一清而空,已经没有多少人犯了。剩下的只是一些无头公案,这些案件大多理不到头绪,很多都死无对证了,只好暂时关押在牢里。其他犯人能杀的便杀了,该发配的便发配了,被冤枉的便都无罪释放了,李煜的这些成果让大臣们都看在眼里。

料理完了大理寺的案件以后,李煜准备启程回宫,中书侍郎韩熙载也趁机狠狠地宰了李煜一把。

韩熙载作为当朝文宗,深知条例律法,便趁机钻了空子,他向李煜上奏道:“狱讼自有部门负责,监狱不是皇帝应当出现的地方,请捐内帑钱三百万充当军资。”

内帑就是皇帝的私房钱,韩熙载的意思是说让李煜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私房钱充当军饷,名义上是惩罚李煜,实际上是榨取李煜的私人金库。

李煜本不愿意,但无论如何也是为了南唐百姓,也是为了让李煜在南唐百姓心中树立起一代明君形象。

李煜思来想去还是答应韩熙载的要求,爽快应道:“绳衍纠谬,正应是熙载这样。”

李煜此行还是有收获的,不仅打到了猎物,还清理完了大理寺积压的案件,还自己掏了腰包给将士们发了俸禄,没有拿国库的银两。这一消息很快传遍了朝野上下,大臣们都对李煜的这些举措表示很欣慰,大臣们似乎嗅到了南唐中兴的气象,都认为这个国君要改过自新、发奋图强了。

同年,左仆射、同平章事殷崇义被罢黜后改任镇海军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