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才情天子南唐李煜传
5237700000027

第27章 丧钟敲响:广建浮屠

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南唐国主李煜下令,在境内大规模修建佛寺。李煜信佛拜佛已经到了一种痴迷程度,他完全丧失了理智,认为佛是万能的,只要虔心礼佛就一定能得到佛祖的保佑。在这之前,佛只是李煜的一种信念,是不存在的,但他坚信人只要一心做善事一定会有好报。虽然李煜不断地做善事,也是位仁君,但眼看着南唐的江山就要葬送了,他才开始相信佛的确是存在的,只要信佛供佛就一定能保住南唐的江山。于是,李煜开始临时抱佛脚,从最初的信佛变成了现在的痴迷,几经疯狂。李煜为了礼佛,为了朝佛,竟然将朝政都先抛开,礼佛比料理朝政更重要。按理说,李煜不仅是帝王还是才子,没有理由干出这样没谱的事,但他确实做了。由此可以看出,李煜是一个相当迷信的人,不知道是迷信还是自欺欺人、自我安慰,将南唐江山的存亡寄托在了佛的身上。李煜的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基本上可以肯定他是一个无能之君。南唐自从向后周称臣以来,常年向后周和北宋进贡金银和粮食,并且时不时的和周边邻国交战,巨大的军饷开支加上进贡的物资早已使南唐国库空虚。不幸的是这些年南唐境内各地也陆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灾荒,百姓民不聊生,南唐朝廷已没有赈灾的能力,但向大宋进贡的物资一样也不能少,还得定期上交,这着实把李煜为难的够呛,而南唐的百姓们只会把这些仇恨全都记在李煜的头上。本来国家就没有什么钱,百姓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李煜还要大规模的修建寺庙,全国各地齐头并进修建寺院肯定是要劳民伤财的,国家缺钱只有从老百姓身上加大税收了。不仅要百姓出钱,更要百姓出力,百姓怨声载道。李煜下令全国性大规模的修建寺院,地方官员也就当成是一项国策在抓,上面逼得紧,官员只好对百姓施压。这次南唐国内大规模兴佛,就跟当年的秦始皇修筑长城一样,虽然没有像秦始皇那样闹的民怨四起、死伤无数,但也着实把南唐百姓折腾的很惨。南唐就这样掀起一场信佛热潮,百姓们的私人财产已经被官府给收刮殆尽了,甚至还有很多家庭的男丁被砸死在建筑工地上。各地寺院竣工以后,李煜将宝公院改为开善道场。李煜考虑到对佛的尊敬,准备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朝佛典礼,希望以此挽救南唐国运。这天,在开善道场上大臣和侍卫们早已布置好了一切,场面非常壮观,十分隆重,寺院的四周站满了僧人和官员,僧人们有的手拿钵盂,有的则拿着佛珠念经,还有的则敲着木鱼。寺院里到处铺满了鲜红的地毯,正等着李煜入场。当天国主李煜并没有穿龙袍,也学起了和尚穿起了袈裟,与他一道的还有国后周嘉敏,嘉敏长的国色天香,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虽然没有穿上国后的凤冠霞帔,也同李煜穿起了袈裟,却依然美丽。

国主李煜和国后周嘉敏并肩而站,李煜兴致勃勃的对着现场的一干人等道:“朕与国后今日要在这里参加佛门****,念经参禅,除佛门弟子外一干人等全部退下!若有人胆敢来打扰,朕定将严惩!”

说罢,开善道场上的百官们只好识趣的离开了。大臣们都陆陆续续的离开了寺院,只有一帮老臣迟迟不肯离去,这些老臣包括徐铉、韩熙载等。这两位老臣作为李煜的近臣平时也没少在李煜面前进言,但李煜全当是耳边风,根本就听不进去。徐铉和韩熙载都是当朝文宗,翰林学士,作为文人的他们也极不愿意看到一个国君这般堕落的,他们深受先帝皇恩,自是竭尽全力辅佐李煜。

徐铉终于忍不住走上前去,面对着李煜,忧心忡忡的道:“皇上,我大唐要的是英主而并非佛祖啊!若佛祖能保佑我大唐繁荣昌盛,臣等也愿意留在这里陪皇上一同诵经礼佛,但佛是救不了大唐的,人终究是要靠自己的,佛只是一种精神象征,切莫再依赖神佛,请皇上三思啊!朝中还有很多大事等着皇上去处理呢,只要皇上想做英主,我等老臣一定会尽心辅佐的!”

李煜一听,恼羞成怒的指着徐铉道:“大胆徐铉竟敢教训朕,朕自有分寸,用不着你教!朕今日与娘娘不辞辛苦来到这开善道场为的就是祈祷我大唐国泰民安,徐爱卿你竟不知朕用心之良苦,反而还在这里指责朕的不是,依你这么说朕真成了你们眼里的昏君啦!”

徐铉没有劝动李煜,他感到很失落,对于大唐的国运他是力不从心。身后的韩熙载一直没有出声,他知道会是这样一个结果,没有被李煜一阵痛骂算是好的。

韩熙载走了过去,轻轻地拍了拍徐铉的肩膀,低声安慰道:“徐大人,快走吧!如果有用我早就这么做了,可是没有用,咱们的皇上是不会听人劝的!看来我们的皇上注定要当亡国之君了!”

徐铉还是不肯走,硬要跟自己较劲,韩熙载劝他离开,他还在这里犹豫。

李煜见他还不肯走,便怒气冲冲的道:“你还不肯走,难道要朕派人送你嘛!”

徐铉到底是拗不过李煜,准备转身离去。离开时,义愤填膺的道:“无道昏君,历朝历代那个皇帝不是因为迷信仙佛、长生最后成为亡国之君的,难道你也想步他们的后尘嘛!”

说罢,徐铉挥袖扬长而去连同其他几位大臣。

李煜被气的吹鼻子瞪眼,气打一处来。李煜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离去,想办他们也找不到理由,气急败坏的李煜刚要拿起身边的硬物向徐铉砸去,但却又被周嘉敏拦住。

周嘉敏为李煜拍着胸脯为他顺着气,一边安慰道:“皇上,消消气,这几位大人可都是忠心耿耿呐!他们是真心为了大唐为了皇上,不像有些臣子只知道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皇上要想治理好江山没有他们是不行的!”

李煜听罢,气才消了大半。

大臣们都走完以后,李煜携周嘉敏一同戴上僧帽与僧尼们在此诵经礼佛,跪拜磕头。礼佛完毕之后,李煜和周嘉敏回到宫中,到了晚上竟至额头肿起成瘤。李煜崇佛已经到了这般痴迷程度,让满朝的文武大臣都难以置信,对于李煜额头上的伤,一些忧国忧民的大臣只能是叹为观止。

四月的一天,白天可以看到太白星,有二日相触的天象。如此异象引发举国震惊,有人说这是吉兆,是大唐兴盛的预兆;也有人说这是凶兆,是为不祥之兆,大唐国难当头。民间流言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这二日相触注定有一国要覆灭,一位国君要做亡国之君。眼下各国已被大宋吞灭,只剩下江南大唐一隅;大宋日渐强盛,大唐日渐衰弱,宋朝很快就将取而代之,南唐亡国是迟早的事。尤其是南唐国中的百姓,一些爱国人士,他们会有不详之感,亡国在即,南唐百姓显得人人自危。李煜这个国君自从登基以来,只是一味向大宋称臣进贡,没有为南唐百姓办过什么实事,大唐的百姓也对他失去了信心,作为南唐的子民,他们越来越缺乏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