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才情天子南唐李煜传
5237700000028

第28章 委曲求全:中反间计

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九月,宋太祖赵匡胤派潘美、尹崇坷率领十州兵马从潭州(今长沙)出发进攻南汉。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二月,宋军攻陷南汉全境,长达五个月的宋汉战争宣告结束,宋军大获全胜。其实,早在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宋太祖就尝试着劝降南汉,以南唐为牵线国,但南汉皇帝宁死不降,赵匡胤这才发兵攻打南汉。南汉灭亡之前,宋汉两国也打了长达几年的持久战和游击战,均没有正面交锋,直到宋开宝三年赵匡胤才正式派出大军进攻南汉,此时的南汉早已是宦官专权,皇帝已成为傀儡,在南汉内讧的情况下,宋军趁虚而入,这才一举灭了南汉。宋军与南汉开战,中间最大的受害者当然就是南唐这个降国,他既然已向宋称臣就必须向宋进贡,说是进贡其实如同是大宋的粮仓、银库。大宋没有打仗的钱了就向南唐伸手要,或是直接去取。宋军与南汉交战多年,南唐几乎年年向宋进贡,大宋的国库尚未空虚,南唐的国库早已一洗而空,南唐国内的百姓更是一贫如洗。宋军这次大败南汉,宋廷需要犒劳全军将士,这笔钱必然又是南唐掏腰包。当李煜听到南汉灭亡的消息他已意识到自己即将大祸临头,因为南汉一灭,南唐就成了大宋唯一的大患,虽然还有越国等国家,但它们毕竟是小国,接下来赵匡胤将要对付南唐。李煜意识到南唐虽已向大宋称臣,但并不能满足赵匡胤的野心,李煜心里很清楚,赵匡胤要的是一统天下,并不稀罕什么称臣进贡。惶恐不安的李煜为了延续国本,不得不讨好赵匡胤,为此,宋军刚刚大捷,李煜就派遣自己的皇弟吉王李从谦入宋,并向宋进贡珍宝数倍。这些珍宝都是用来犒劳宋军将士的,虽然李煜每次都是很主动的向大宋进贡钱粮,但宋太祖已渐渐地不能满足南唐进贡的这些物质,他要的是江南的大好河山,只有取得了土地才会有源源不尽的资源和财富。所以,这次李从谦入宋并没有让赵匡胤动过半点恻隐之心,他灭南唐的衷心是不会改变的,此时的南唐山穷水尽,国内民不聊生,正是一举歼灭的大好机会,赵匡胤又岂会放过。李从谦从大宋归来以后,李煜得知了一切,他已渐渐揣摩到赵匡胤正在暗中谋划吞灭南唐一事。李煜知道宋太祖正在犹豫之中,为了让赵匡胤一改初衷,南汉告灭当年十一月,李煜再一次派皇弟韩王李从善再次入宋进贡。出于国礼,李从善这次入宋进贡赵匡胤还是很重视的,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南唐国信使传来消息称李从善要入宋朝贡,赵匡胤便提前做好了准备。李从善当晚抵达大宋都城开封,在馆驿下榻,于次日早晨进宫觐见赵匡胤。这是李从善第一次来到大宋朝贡,第一次见识到大宋朝的皇宫,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确要比南唐的皇宫大气的多,豪华的多。尤其是高坐在大殿之上的宋太祖赵匡胤庄严威武,神圣不可侵犯,那种帝王的霸气咄咄逼人。李从善方才知道这位宋太祖才是真正的帝王,是真命天子,是其皇兄李煜不能及的。这天赵匡胤还是像当初接待韩熙载一样接待李从善,文臣武将从宫外一直站到大殿之内,像是在欢迎李从善的到来,与其说是在迎接,还不如说是在威慑。金殿上的大臣们一个个凶神恶煞,像是有意在向李从善示威。面对这些面相狰狞的宋将们,李从善当然不寒而栗。

他战战兢兢地来到宋廷庙堂之下,面对高高在上的宋太祖,李从善恭恭敬敬叩拜道:“叩见天朝皇帝陛下!臣李从善受我国主委托向大宋皇帝献上黄金千两、白银万两、绸缎千匹,恭祝我皇万寿无疆,江山永固!”

李从善随即命人打开贡品的箱子呈现在赵匡胤的面前。

赵匡胤见到这满箱金银,他似乎并不见多高兴,他的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不知道是喜还是怒。

赵匡胤瞅了瞅这满箱金银,深感疑惑道:“朕平大汉你们不是刚刚才向朕进贡过嘛!这才多久,为何又来此进贡?看来你们唐国挺富裕的嘛!说说到底有什么目的?”

听到赵匡胤口中的目的,李从善脸色立刻煞白,诚惶诚恐的应道:“皇帝明鉴,臣国哪敢有目的!我江南国是大宋的属国,理应向大宋称臣纳贡,至于说进贡的日期嘛应该是不定期的,臣国理应不定期向大宋进贡,这是为臣者的本分!陛下文治武功早已威震四海,令四海臣服,陛下只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就一举荡平大汉,实属陛下之英明,臣国也被陛下的威武深深折服,不敢有失礼数,我江南国愿永远忠于陛下,奉大宋为正朔!”

宋太祖听罢,龙颜大悦道:“既然如此,何不早早归顺我大宋!你江南国既为我大宋属国,江南国的子民也就是我大宋的子民,朕对待江南百姓必当一视同仁!自古以来,这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朕既然贵为天子,尔等必当尽早归顺,焉有不从之理!”

李从善已从赵匡胤的语气中听出了弦外之音,他知道宋太祖已萌生灭唐之心,他必须小心应对、处理才行。

大惊失色的李从善此刻的心悬的很高,他知道以大唐现在的实力与宋军交战无疑是以卵击石,是必败无疑的,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向大宋妥协,以求能够安身立命,哪怕是苟安江南。

李从善此时纵是顶着天大的压力也要坚持下去,也必然不能表现出一丝惊慌,只有表现的不慌乱才让赵匡胤看不出虚实。

处变不惊的李从善面对盛气凌人的宋太祖,他沉稳的应对道:“陛下明鉴,我江南国绝不敢以下犯上,也断然不会成为陛下的威胁!如今的大宋兵精将广、国富民强,我江南国小民弱,兵少将寡,国内更是物资匮乏,自给都成问题,岂会成为大宋的威胁!陛下天威,也是绝不会在乎臣国这样的小国的!为了消除陛下心中的顾虑,我江南国主愿意除去大唐国号,改称江南国主,这是我国主的昭告文书,望陛下过目!”

说罢,李从善便从怀里掏出了李煜用锦缎写好的诏书呈给宋太祖。宋太祖从太监手中接过诏书一看,脸上没有半点悦色,因为他知道这些只是虚名而已,南唐的实力还在,单单除去帝号国号还是无法消除赵匡胤心中的顾虑。退朝以后,赵匡胤设宴款待了李从善,企图从李从善口中探听到南唐现在的虚实。酒足饭饱以后,赵匡胤将李从善带到了挂满书画的宫中。

宋太祖指着墙上林仁肇的画像,道:“仁肇愿归顺我朝,先寄画像为信物。”

李从善是半信半疑,林仁肇手握重兵要是他率兵归顺大宋,那么南唐的兵马也会因此减少,到时候势必会威胁南唐的国本。但林仁肇一向对南唐忠心耿耿,曾经征讨楚、闽国的时候,他也曾立下汗马功劳,朝廷一直待他不薄,他又岂能忘恩负义,兴兵反唐呢。尽管,李从善是将信将疑,但是林仁肇的画像是挂在这里的不假。李从善却不知这只是宋太祖的离间计,是为了让南唐起内讧,好趁虚而入。

李从善归国以后将此事如同军情一样禀告给了李煜。

李从善归来时,李煜和周嘉敏正在御花园里游园赏花,两人玩的十分尽兴,李煜也借着御花园里的奇花异草作起诗来。

李从善跑步来到李煜身边,面对李煜心急如焚的道:“皇兄,臣弟有要事禀报,事关江山社稷,请皇兄移驾御书房,臣弟再行详说!”

李煜忐忑不安的询问道:“是不是宋军又开始骚扰我大唐边疆了?!”

李从善忧心忡忡的道:“不是宋兵犯境,比这事更严重!”

李煜心生恐惧,困惑道:“到底什么事,你赶紧说啊,快急死朕了!”

李从善看了看旁边的周嘉敏,道:“皇兄,还是移驾御书房吧!事关军机大事,这里说的确不是很方便!”

周嘉敏倒也识趣,知道李从善嘴里的不方便是指她和周围的太监和宫女,嘉敏连忙道:“皇上,臣妾先行告退,国家大事要紧,等皇上忙完了臣妾再听皇上作诗!”

说完,周嘉敏便走了。李煜也感到很紧张,生性懦弱的李煜听完李从善的话感觉像要天塌地陷似的。李煜也知道,李从善不会拿国家大事开玩笑,他显然不是在危言耸听,李煜便应了他的要求,带着李从善来到御书房。

刚到御书房,李从善就迫不及待的上奏道:“皇兄,臣弟到了大宋以后听说武昌节度使林仁肇想要归顺大宋!臣弟还在大宋的宫中见到了他的画像,臣弟也不知道此事是真是假,担心这会不会是赵匡胤的离间之计,所以才将此事禀告给皇兄,请皇兄定夺!”

李煜大惊失色的道:“什么,果真有此事!林仁肇所驻之地武昌正是我大唐的门户,他一旦归顺大宋,敌军便可直驱而入!”

李从善也变了脸色,接着问道:“皇兄,那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李煜此刻心急如焚,不知所措的李煜心情也变的沉重起来,不管此事是真是假,但林仁肇手握重兵,他一旦倒戈相向,那后果不堪设想。又不能将此事宣扬出去,一旦传到林仁肇的耳朵里便会打草惊蛇,无论是真反还是假反,要是李煜当真怀疑上他了,让林仁肇知道后,就是假反也变成真反了。

李煜就这样在御书房里徘徊着,思量着,犹豫了好一会儿突然下定了决心。

面对李从善他斩钉截铁的道:“无论此事是真是假,但此事关乎到我大唐的江山社稷,朕岂能坐视不管,万一林仁肇是真反那朕还有满朝文武便死无葬身之地,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漏网一人!如今国家内忧外患,朕又岂能轻信他人!传朕旨意,速召林仁肇入宫见驾,就说朕有军事相商!”

李从善领旨以后,速到武昌传旨将林仁肇召回金陵。这一来一回就是好几个月,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初,林仁肇进入皇宫以后,李煜对他归顺大宋的传言是不露声色,假装没有发生过一样。当晚,李煜设宴款待了林仁肇,宴席上只有李煜和其他几位王爷。李煜也并没有当他是臣子,对待林仁肇就像是对待自己的恩人一样,给他斟酒,跟他聊边防事务。

李煜亲自为林仁肇和自己斟满酒杯,举起酒杯给林仁肇敬酒,一副感恩戴德的表情道:“林将军,你可是我大唐的功臣啊!这些年我大唐能够风平浪静全依仗将军之功,举国上下无不感激将军,朕也念及将军恩情,平日里忙于朝政未能召见将军,朕今日得空略备薄酒为将军接风!来,朕敬你一杯!”

林仁肇哪里敢让李煜为他敬酒,见李煜如此盛情,毫无防备之心的林仁肇立马站起来,举起酒杯,诚惶诚恐道:“陛下,臣是大唐之臣,身为大唐的将军理应为大唐效力,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哪里敢言辛苦二字,臣更不敢居功,要说功劳应当属于驻守边疆的将士们,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血汗换来了大唐的长治久安!臣该敬陛下才是!”

说罢,林仁肇端起满满的一杯酒一饮而尽。

李煜为了不让林仁肇起疑,便将毒药抹在了林仁肇的酒杯上,并没有直接下在酒里。林仁肇为了感谢李煜的款待之恩,便自饮了几杯,几杯下肚林仁肇就口吐鲜血,五脏六腑如同被撕裂一般,林仁肇此时方知这是李煜的鸿门宴。

痛不欲生的林仁肇拼着最后一口气对李煜道:“陛下,臣为了大唐鞠躬尽瘁,陛下为何这样对待微臣?!臣死不瞑目啊。”

林仁肇此刻已奄奄一息,眼看着就要死去。

李煜怒气冲冲的道:“你还有脸问朕,你为何要背叛朕,为何要投靠大宋?朕已掌握了你的证据,你的画像为何会出现在大宋的皇宫之内?”

林仁肇百口莫辩,他已无力再为自己争辩,心有不甘的道:“皇上,臣死不瞑目啊!臣对大唐对陛下忠心耿耿天地可鉴,想必陛下是中了赵匡胤的离间之计了!臣死后他必然会兴兵犯境,到那时候就完了!臣无颜面对大唐的列祖列宗啊!皇上微臣性命是小,国家安危才是大啊,及早备战,以免宋兵偷袭啊。”

说罢,林仁肇便气绝身亡,死时眼睛还没有闭上。李煜此时方才觉醒自己中计了,因为他知道只有冤死的人才会死不瞑目。李煜痛心不已,南唐又少了一员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