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才情天子南唐李煜传
5237700000031

第31章 回天无力:受宋爵命

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夏,宋太祖赵匡胤觉得江南国主李煜对他的轮番下诏置之不理,认为李煜是在有意敷衍他,对大宋称臣只是表面上的,并不是心甘情愿的。赵匡胤早就想一统天下,尽管江南已向大宋称臣,但是称臣并不代表就是江南国不存在,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赵匡胤又岂会容忍与他对峙的南唐。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赵匡胤想要消灭南唐还怕找不到借口,赵匡胤曾多次颁下圣旨要求李煜入朝见驾,李煜都是找理由搪塞过去,宋太祖早就憋了一肚子的火,早就想兴兵一举荡平南唐了。现在宋太祖终于按耐不住要对南唐用兵,宋太祖给自己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南唐国主李煜抗旨不尊,其用意就是要名正言顺的讨伐南唐,以此来说服天下人。赵匡胤为了挫一挫江南国主李煜的锐气,所以在北宋开宝六年夏天,宋太祖派翰林院大学士卢多逊出使南唐。

卢多逊一来到金陵皇宫大殿之上,面对庙堂之上的李煜他却那样不屑一顾,显然是对李煜的藐视,卢多逊并没有以君臣之礼拜见李煜,只是向李煜微微的鞠了鞠躬,道:“下官卢多逊参见江南国主,国主万福!”

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早已看不惯卢多逊那副目中无人的样子,对他恨的咬牙切齿,认为他这是在狗仗人势,虽然他是大宋朝的大学士,算是文坛泰斗级别的人物,但却如此不懂礼数。

国史编修、兵部尚书韩熙载站出来,呵斥道:“阁下为何如此不懂礼数,我主虽已奉宋为正朔,但毕竟生于帝王家,是皇统之后,阁下岂能如此怠慢我主,应以君臣之礼拜见!”

户部尚书冯延鲁怒斥道:“卢大人,你好歹也是宋廷的翰林院大学士,为何这般恬不知耻!吾主乃皇族正统,虽一时不利,但依然是国君,岂容你这般侮辱!”

大学士徐铉也趁机发泄心中的愤怒,道:“足下今日之举,好像有失君子风度吧!如果大宋的翰林学士都像足下这般的平庸,那大宋也强不到哪里去!”

这位大宋朝的翰林院大学士卢多逊刚一见面就激起了南唐满朝文武大臣的公愤,他们纷纷对卢多逊指指点点,都看不惯卢多逊那副气焰嚣张的样子,都认为他是在狗仗国势,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对他却是怨声载道、骂骂咧咧。

不管在场的大臣怎么骂,卢多逊都是不痛不痒,他若无其事的坦然应对道:“诸君莫怒,听在下一言,自古以来这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我大宋皇帝恩威四海,早已令四海臣服,既然江南国已向我大宋称臣,那么天下就只有吾主这一位皇帝,在下与江南国主之间,只是上官与下官的关系,并无君臣之说,试问在下何以要以君臣之礼拜见上官,岂不是对吾主的不忠?”

卢多逊的一席话,问的是在场的诸位大臣是哑口无言,如今的江南国小民弱,他们哪有底气跟这位大宋使臣据理力争,再说他们就是有理也被说成无理。

高坐庙堂之上的李煜见大臣们反被斥的哑口无言,便试着打破这一僵局。

李煜为了缓和这种氛围,让气氛不那么尴尬,他笑了笑道:“诸位爱卿就不要争了,卢大人今日初来我江南,难免不知礼数,不知者无罪嘛,我看还是算了,想必卢大人也不是有意的。”

卢多逊冷冷的一笑,觉得李煜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有多么的可笑,当国君当成这样还能不可笑吗?

卢多逊随即拿出赵匡胤的圣旨,当众宣读道:“大宋皇帝有旨,因江南国主屡屡抗旨不尊,决定择日讨伐江南,钦此!”

卢多逊读完以后,李煜大惊失色,他知道宋太祖迟早要攻打南唐,却不想这么快。满朝文武大臣也被这道圣旨吓的脸色煞白,一个个再也不敢说话。

卢多逊随手将圣旨随便塞到一位大臣的手里,便挥袖扬长而去。

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气势嚣张的撂了句,道:“诸位大人还是快快备战吧,本人只是传达我大宋皇帝的旨意,出于好意在下奉劝各位还是早早投降,以免生灵涂炭,后果是谁也承担不起的!”

这话,让李煜的脖子感到微微寒意,也让南唐自建国以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国耻。李煜和满朝文武大臣可是憋了一肚子的气,恨不得马上打到大宋的国土。

李煜苦笑道:“这哪里是翰林院的大学士,简直就是个泼皮无赖!竟然在我江南国的大殿上口出狂言!真是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啊!”

大将储佑良站出来,义告奋勇道:“国主,小将愿意率军出征,只要国主发话,臣等定将率大军踏平大宋,为国雪耻!”

南唐地处江南,自古人才辈出,文臣武将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南唐大势已去,恐回天无力,就是以举国之力与大宋做拼死肉搏也难以取胜,李煜心知肚明。

卢多逊归国以后,李煜被赵匡胤的那道圣旨吓的是寝食难安,茶不思饭不想。为了给自己和江南国的百姓多争取一些机会,他试着给宋太祖上书,表示愿意接受大宋朝廷授予的爵命。宋太祖很快就驳回了李煜的上表,不愿再授予李煜爵命。赵匡胤觉得李煜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之前愿意授予他爵命的时候,宁愿抗旨也不受,现在听到宋军要讨伐南唐的时候才做出牺牲,宋太祖认为自己很没有面子,也没有威仪可言,于是才驳回李煜的上表。驳回上表以后,李煜更加惶恐不安,惊慌失措,不知道接下来该要怎么办,自乱阵脚的李煜开始做了些小的人事变动。命司空隐崇义知左右内史事。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冬十月,内史舍人潘佑上书李煜,向李煜直言极谏。这一直言极谏不要紧,因为潘佑的直言却株连了其他人。李煜深知潘佑素与户部侍郎李平交情匪浅,李煜认为潘佑的直言也有李平的蛊惑和煽动,便迁怒于李平,认为李平才是整件事情的始作俑者。李煜随后派人逮捕了潘佑这样一位敢于直言的言官,潘佑被拘捕以后,他万念具焚,最终选择了自杀。李平被抓捕以后,他也在牢中自缢,李平一家被李煜赶到了外郡。名将林仁肇也是在宋开宝六年这一年被李煜毒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