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细说汉初三杰
5245400000034

第34章 推荐韩信、英布、彭越

刘邦的心理素质很好,这是不容怀疑的,尽管他在彭城遭到惨败,但他对前途一点也不悲观,他的最大优点就是敢于屡败屡战。从彭城逃脱后的刘邦一路收拾残兵败将,又与张良会合。他们一起来到下邑,汉王刘邦突然下马,靠着马鞍,陡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吾欲捐关以东弃之,谁可与共功者?”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我想舍弃崤山、函谷关以东地区作为封赏,如果是这样,那么谁能与我一起建功立业呢?

看来,这刘邦的确是位深谙“舍得”之道的人,没有付出,怎么会有收获呢?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既然自己要想得到整个天下,那么就必须给打天下的人以更多的好处。问题是哪些人有资格得到这些好处,也就是说哪些人具备这个能力。

张良见刘邦有如此大的决心,立刻回答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的猛将,跟项王有矛盾;彭越先前和齐王田荣联合,在梁地举兵背叛楚国。英布和彭越这两个人,大王可以抓紧时间做工作,将他们收归己用。而大王的所有将领中,惟独韩信可以托付大事,独当一面。如果大王想捐出崤山、函谷关以东地区,那么就请大王把它捐送给这三个人,这样一来大王就不愁打不败楚国了。”

刘邦对张良总是非常放心,只要是张良的建议,他总认为是对的。见张良这么一说,刘邦连连点头,随即派随何去游说九江王黥布,又派人去与彭越联络,并很快搞定了英布和彭越。不久,魏王豹见刘邦在彭城遭到惨败,以为刘邦再也翻不了身,便反叛刘邦、投靠项羽。刘邦随后派大将韩信率军讨伐,很快就平息了这场叛乱,并俘获了魏王豹,随后挥师东进,相继平定了代、赵、燕、齐等国。

由此可见,张良虽然不是带兵打仗的能手,但是,工于奇谋的他对于人才的鉴别和审视确实非同寻常。事实证明,正是韩信、英布、彭越这三个人在军事上帮刘邦打败了项羽,使他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至于曹参、周勃、樊哙、灌婴等辈,让他们冲锋陷阵尚可,让他们临机制敌、把握战争全局,或者独当一面,则难以胜任,如果不是韩信部署他们如何作战,在强大的赵军、齐军、楚军面前,他们简直就像只无头苍蝇。可以这么说,是韩信带着他们在军事上逐渐走向成熟,并成就了他们的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