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朱元璋:从放牛娃到富有天下的创业启示录
5245500000011

第11章 上下同欲,要精诚合作

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历来被奉为一种美德,更被视为一种成就事业的必需。任何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都需要得到其他人的帮助和提携。倘若一个人从来不屑于争取他人的合作,这并不能说明他是多么英明神武,相反,这只能说明他没有容人的雅量,无法与他人进行必要的沟通和联络。

从这个角度上讲,是否善于与人合作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境界。拥有这种境界的人往往可以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合力效果,而没有这种境界的人则永远是孤零零的一人,他的能量只有那么一点点。所以,创业的人应该具有合作的意识和胸怀,只有把积极的人都组合在一起,你的创业之路才会充满灵感和激情。

有人认为,朱元璋称帝后,大肆残害与他一起打天下的文武大臣,所以说他不是一个善于合作的人但是,不要忘记,在创业阶段,如果朱元璋不善于合作,仅靠他一个人的力量,那么,他是不可能登上九五之尊的。

朱元璋没有读过多少书,所以,他非常需要有学识的人来辅佐自己,成为自己的助手。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率军攻克金陵(元代称集庆),并且决定将金陵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他踌躇满志地对徐达等人说:“金陵险固,古所谓长江天堑,真形胜地也。仓廪实,人民足,吾今有之,诸公又能同心协力以相左右,何功不成?”可见,在当时朱元璋的心中,早就有了合作的观念。只是囿于当时的封建礼制,这种合作只能以隐讳的一个“相”字来代替。

实际上,朱元璋在创收的道路上每一步都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尤其是离不开来自于文人在谋略方面的支持。早在朱元璋攻克定远时,他的政治抱负还显得模糊不清,他所领导的红巾军战士参加红巾军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吃饱饭,能够活下去。至于推翻元朝的政治理想并不十分明确,然而,两个人的到来使朱元璋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从而明确了自己的政治目标并且开始付诸行动。这两个人就是冯国胜、冯国用兄弟,当时他们向朱元樟树谏言:“有势者强,有德者昌”,这八字箴言令朱元璋醍醐灌顶,他明白了自己应该做和事情,眼光放得更远了。

可见,朱元璋对与他人合作是很有心得的,他深知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合作也就成为他夺取天下最明智的选择。至于他以后的种种过河拆桥的事情那都是后话,仅从他创业过程中来看,合作的心态成为帮助他迅速崛起的关键因素。

古人尚且知道合作的重要性,今人自然不会甘于人后。同样也有具体的实例为证,从海外学子成为一名爱国创业者的邓中翰博士就是这样一个人。2005年,邓中翰及其合作团队以及他们一手创立的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经济界最闪亮的一道风景。用邓中翰博士的话说,2005年对我们而言是繁忙的一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3月28日,“星光中国芯”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为他们颁了奖,11月15日,中国芯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成功上市。而最近,国际权威媒体又把中星微电子的成功列为2005年世界电子工业十大重要事件之一,这是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的信息产业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邓博士等人在2005年中国经济人物颁奖晚会上的一段实录,通过它,大家可能会对邓博士及其创业团队的合作精神有更深的领悟。

邓中翰博士说:“1995年,在两弹一星的元勋周光召院士的关怀下,我应国家信息产业部的要求回国承担星光中国芯工程,我感觉到,我在硅谷做的技术是别人的,回到祖国,我做的每一块芯片是我们祖国自己的,所以我回来了。我有一个特别好的团队,他们与我一起回到祖国,在中关村创业,为国家的星光中国芯工程努力,我觉得非常幸福。”

当邓中翰博士的合作者们也被请上颁奖台时,现场的所有人都感动了,人们对他们之间亲密无间的合作精神抱以最热烈的掌声,并致以最真诚的敬意。一位合作者的发言很能代表他们四位创业者的共同心声:“首先祝贺邓中翰得到这次大奖,也感谢全体各位来宾给我们的支持,我们六年的艰苦创新得到你们肯定的认可,我们感到非常欣慰……

其实,事情就是这样,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如果没有合作者的支持和帮助,邓中翰博士即使有三头六臂也很有可能会被创业中的各种问题纠缠得焦头烂额,好在,他有三位精诚合作的伙伴,这三个伙伴能够随他一起放弃在美国桂谷的一切而回国创业,这份拳拳的报国之心令人感动,而更令人感动的是这样优秀的四个人能够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忘我地投人到创业的宏图中,有了这样的合作者,难怪中国“芯”会跳动得如此饱含深情。

曾经有人采访比尔?盖次,请他揭示创业成功的秘决。比尔?盖次回答说,因为又有更多的成功人士在为我工作。盖茨的话虽然很简练,却一针见血地揭示出在创业过程中合作的重要性。一个哲人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大意是你手上有一个苹果,我手上也有一个苹果,两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能力,我也有一种能力,两种能力交换后就不再是一种能力了。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当我们准备个人创业时,我们所面临的选择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创业者自己单枪匹马开创自己的创业之路;二是创业者联合几位志同道合的人集体合作、共谋发展。两种选择各有千秋,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无论是哪种创业方式,都存在着自己的缺陷:单枪匹马上阵的创业很容易因为势单力薄而中枪落马,而集体合作的创业团队往往又因为内部矛盾摩擦及利益分配不均而导致解体。所以,如何正确处理创业过程中的人员合作问题是创业者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般来说,在创业的初始阶段就必须要进行清晰且无争议的利益分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合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群策群力的优势。

创业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单独的一个人,不可能具备创业所需要的所有技能和资源,并且,对于市场的思维判断也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再者,有些涉及到专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更是问题e所以,创业者需要从事业的整体规划出发,明确哪些方面的技能和资源是自己所欠缺的,再以此为依据去寻找相关的合作者,只要能实现资源和技能的有效整合,就能共同发展。

?创业主导者应在尚未进行合作之前就把相关的问题想清楚,这些相关的问题要包括创业者自己所能想到的所有问题,想得越多越好,越细越好,并且把每个所列出来的问题都做最坏的设想,因为在后期的人员合作和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只能未雨绸缪,从预防上下功夫。

合作的意识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只有正确处理好合作伙伴之间的各种微妙关系,才能保证创业的航船能够一往无前地抵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