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当代学生经典必读:一生必读的名家杂文
5251600000021

第21章 关于“救国”

茅盾。

历史上的事实从来是这样:必定要到所谓“国难”时期,“国家”才和“人民”发生关系。当然,在平时,也并不是没有“关系”,但这关系只是“受治”,只是“缴纳租税”,实际上,“国家”并不是叫做“人民”的,而是一部分人的。

“我们的国家遭难了”,“我们的民族危险了”,一旦临到了“国难”,一部分人便这样地大声疾呼着。不消说,这种呼声是叫“人民”“共赴国难”,“共起救国”。

然而假如你真的相信“国难”是可以真的自由地“共赴”,真的可以自由地“挽救”,那你又不仅是有点傻,简直会“犯罪”的。因为“人民”的“救国”,从古以来,是只限于“有力者出力,有财者输财”。至于“其他”,“乾坤独断”者自有人在,既毋庸你问,也不容你问。这样,所以汉朝的卜式被尊称为“典型国民”。

历史的戏剧是继续地复演到现在,现在,我们又临到“国难时期”了。明明地现在又有人在高叫着:“国民奋起,共赴国难”,然而“武装抗日”是“不许”的,甚至于主张武装抗日也是“不许”的,“许”的是什么?是科学救国,是航空救国,是游艺,跳舞以至美容救国。总结一句说,还是不外乎“有力者出力,有财者输财”,而且,你用不着问输了力与财的下文。

单说航空救国罢。自然,在这“没有空军便没国防”的时代,谁也不会否认“航空”的重要。但,帝国主义者的铁蹄已经踏碎我们半壁山河了,“亡国之祸,迫近眉睫”,我们却还在悠然自得地提倡航空救国,捐募“儿童号”,“宁波号”……就不说这是一颗烟幕弹,但远水是不是能救近火呢?

而且所谓儿童号宁波号……募集以后,究竟做什么用?这也似乎是一个终于不能不问的问题。做什么用呢?九一八之役,张少帅的三百架飞机送给日本人了,广东二陈之争,飞鹰舰给空军炸沉了,还有散传单,还有剿匪,用处似乎是仅止于此,前几天虽说报纸上也曾载有“飞机XX架飞向X方去”的新闻,但黄鹤一去,也终于没有了下文,谁能说它们不是避难去了呢?所以说句天理良心话,“航空”与我国的“国防”到底还不曾发生什么实际关系。

假如航空真的可以救国的话,我们便要求先把现在全国所有的飞机飞到战地去抗日,假如国难是真的可以共赴的话,我们便要求全国人民自动武装抗日。否则一切都是废话,老把戏,还只是这么一套!

1933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