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当代学生经典必读:一生必读的名家杂文
5251600000023

第23章 “中日亲善”颂

胡秋原。

先来两条“老八股”

《晋书,刘聪传》:聪封怀帝为会稽郡公。聪曰:“卿家骨肉相残,何其甚也?”帝曰:“此皇天之意也。大汉将应天受历,故为陛下自相驱除,且臣若能奉武皇之业,九族敦睦,陛下何由得之!”

《旧五代史·汉书高帝纪》:帝遣牙将王竣奉表于契丹。契丹主赐诏褒美,呼帝为“儿”。

《金史·太宗本记》:天会四年,宋使李税来谢罪,且请修好,许之,约质,割三镇地,增岁币,戴书称伯侄。宋以康王构,少宰张邦昌为质。辛巳,宋上誓书,称“侄大宋皇帝,伯大金皇帝”,

古人毕竟比较质朴。怀帝说话,就不见得高明,而胡人充充老子,也感到一种满足。现在,“俱分进化”,帝国主义者不待说了,皇帝措词也比较漂亮了,异口同声地说,中日亲善,大亚细亚主义云。

中日亲善自然是交关好的。所可惜者,日本人的枪炮是太不可亲善了,但这也不要紧,这是亲善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事,是应该暂时“镇静”“忍痛”,不怕“吃苦”的。

谁个不“苦”呢?小民固然苦,政府也确不安闲,一面要“安内”,一面又要“攘外”;一面要“交涉”,一面要“抵抗”:不是天才,也实在难乎应付这非常之局。

但混蛋的是“内”不是外,所以非“用内安外”不可,而且也只能如此。所以非大举用内,大用,特级,痛攘不可。国难至此者,完全是家奴混蛋之故。

所以,日本人天天来打,我们无抵抗,这是“安外”之义;我们天天向内打,这是“用内”之义。这是救国之正谊,不足稀奇的。

用内就是救国,救国就要用内。好在现在已经有两大办法:航空救国,古物救国。我们的飞机“攘外”不足,“用内”有余。至于古物,自然也可间接救国,撒豆成兵,古物打仗,祖宗藏镪于古物,可见天不亡大汉也。何况,现在又已有七八个总司令呢?

“安外”也是有办法的。前天北平政委会成立,大多是“安外”的专家,经验丰富。委员长更慷慨陈词,说“决不负国”。其实此地无银,是无须招贴的。

但是,真正亲善总还要候“战略”和“新阵地”的变更。

自然,也不是很远的事。这也不要紧,既地大物博,半壁江山,也很不差。

在朝者,是胸有成竹;在野的呢,也是胸有成竹,例如,“电影救国”。自从《大饭店》来沪后,三字经很流行,譬如,《天鹅肉》,《恐怖窟》,《张瑞亭》,《宛转歌》,《七英雄》,《四壮士》,《女镖师》,《她的心》,《洗冤记》;万一日本人来打,《玉腿酥胸》也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然而,“亲善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933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