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当代学生经典必读:一生必读的名家杂文
5251600000087

第87章 恽逸群耻为乡愿

虞丹。

病卧医院期间,从一本杂志上,读到恽逸群的几封信,很钦佩。

“文化大革命”的来头大,来势猛。恽逸群头上有顶高帽子,从远祸全身来说,躲得越远越安全。然而,恽逸群偏要碰它一碰。

他在致友人信中说:“‘文化大革命’怪论迭出,忧心如焚……终不甘心也不忍心袖手旁观。”

他在致妻信中说:“我对于自己认为不妥的事,不论对方地位多高,权力多大,我都要说明我的看法和意思。”“尽管被开除党籍,被打成反革命,我始终全心全意为革命,为人民工作,只是限于地位,使不上力的时候,无可奈何。”

恽逸群向“文化大革命”放了一发当头炮。他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批判“文化大革命”的第一人。他写的那篇《略谈“个人崇拜”》,批判的犀利、深刻和准确,至今无人可以企及。

恽逸群把自己的逆龙麟、反潮流的批判精神的养成,归结为“耻为乡愿”。(注:乡愿,冯友兰释为老好人。朱光潜甚恶之,释为伪君子。)他说:“平生既耻为乡愿,不惯于趋合潮流,荣辱祸福,久置度外,心所危者,不敢不言。苛于党于民有毫发之益,则摩顶放踵,亦所不吝。”

我很喜欢这段话,并且觉得,这种耻为乡愿的精神,真是医治好人主义的良药。

好人主义不是一种好主义。好好先生们,是非界限模糊,爱憎界限模糊。该支持的不支持,该反对的不反对;不好善,不疾恶;扶正不用力气,祛邪怕得罪人,下不了手。总而言之,没有正义感和责任感。朱光潜认为:“社会上这种人愈多,恶人愈可横行无忌,不平的事件也愈可蔓延无碍,社会的浑浊也愈不易澄清。”

耻为乡愿,无党籍者有党性。恽逸群当了二十多年“反革命”,依然保持一颗红心。“苟于党于民有毫发之益,则摩顶放踵,亦所不吝。”乐为乡愿,有党籍者无党性。好好先生是三心二意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为保住自己过太平日子服务,为“送我上青天”服务。

章太炎提倡革命道德,第一条是知耻。一定要明耻,有羞恶之心。羞自己之恶,恶人之恶。孟轲说过:“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依照朱熹的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不可以无羞恶之心,能以自己无羞恶之心而感到可耻,就会迁善改过,不做寡廉鲜耻之事了。所以说,耻为乡愿精神是医治好人主义的良药。

(2000年5月29日《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