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养育有出息的男孩
5255500000015

第15章 不光要有硬汉形象,更要有硬汉品质(4)

抓住勤奋感培养关键期

俗话说,勤能补拙。即使一个人比别人笨拙,只要他勤奋努力,就会有所成就,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比如做一件事情,如果我们第一次做不好,但是勤于练习,多次之后就能掌握做好这件事的窍门,技能上获得了提高,也就能够做好这件事情了。当一个孩子具有做好一件事的能力的时候,他就有了一定的成功的满足感、自信心,伴随这样的自我体验,他的自尊水平、自信水平都会大大提升。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意识到多做事能够提升自己的做事水平和满足感,就会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让自己变得更加勤奋。

培养孩子的勤奋感,最关键的时期是小学阶段。如果我们在这个时期培养起了孩子的勤奋感,那么孩子一生都会是一个勤奋的人。他在勤奋做事的过程中获得了能力,在与同学竞争的时候,就能够战胜别人,他就会非常自信。反之,孩子可能就会比较自卑,这种自卑的心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科学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脑便有一种刻画的痕迹——动作模式的电路纹。当孩子重新回忆起往日成功的动作模式时,又可重新获得那种成功的喜悦,这有利于孩子消除自卑,增强信心。勤奋能够让事情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即使我们没有很高的学历、卓越的技能,但只要勤于做事、坚持不懈就能改变局面,获取成功。

培养一个勤奋的孩子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勤奋的孩子,不管他选择的未来理想是什么,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孩子的勤奋精神:

1.把成功归因为勤奋、努力

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了这么一句话,一位妈妈对另一位妈妈说:“这次没发挥好,成绩一般!”另一位妈妈说:“我儿子也说,题目太难了,加上感冒了几天,成绩也退步了!”

一边听她们说,我一边想,看来,当下的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归因确实有一些不利于孩子学习的成分。不管什么样的成绩,高了或者低了,我们都要归因于孩子是否足够努力、勤奋,而不是归因于题目的难度、个人的发挥、生病等不可控的因素上。

如果把好成绩归结到不可控的因素上,孩子就会觉得决定成绩好坏的是自己的智力、题目的难度、老师的教学质量、家庭学习环境的好坏等,于是就会认为学习好坏不是自己决定的,因此很可能自暴自弃。相反,如果把成绩差归因为自身因素,比如是否足够努力、学习方法是否对等自身可以控制的因素,觉得学习不好是自身问题,那么,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就会积极主动,能向中等的、适度的甚至较难的学习任务挑战。

要想孩子积极勤奋,家长平时不要夸孩子聪明,也不要贬低孩子笨,应把原因归结到孩子是否努力、有没有偷懒上,这样,既不会在孩子成绩差的时候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至于在孩子成绩好的时候让孩子翘尾巴,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比别人省劲。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勤于学习成绩才会好。

当孩子的脑子里装满了勤奋、刻苦、努力这一类积极的字眼时,他们就会从中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这个世界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都需要努力去争取。既然是争取,不够勤奋是换不来的。

2.让孩子习惯勤奋

往前数一辈,那个时候的孩子们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甚至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买东西,他们都不觉得累;再往前数一辈,那个时候的孩子们走很远的路去上学,他们也不觉得累;再往前数一辈,那个时候的孩子们赤着脚去上学,去山上砍柴,他们也觉得很幸福。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坐公交车上学还觉得累?为什么他们拖拖地就觉得累?为什么他们写一会儿作业就要休息一会儿?为什么他们走一小段路腿就发软,要打车?就是因为现在的孩子习惯了舒适、安逸的生活,他们已经变得四体不勤了。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多做事、多运动,让孩子的身体动起来,让他们的大脑运转起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努力搞好学习,这样,当孩子习惯了勤奋的时候,他们就会是一个勤奋的人。

“宅男”宅掉了什么

曾经有教育家指出,当今的男孩从“铮铮铁骨”变成了“铮铮排骨”,伴随着女孩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宅男、啃老男、草食男出现了。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作为社会重要成员的男人,体现了社会的发展态势。只有男人雄壮健硕,社会才会蒸蒸日上。有一位家长曾经很焦虑地对我说:“有一次我在商场里看到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向一个女生撒娇,我心里那个不舒服啊!”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儿子阳刚、健硕,能顶天立地,但是很多家长的教育又阻止了孩子这方面的发展。很简单的一点,我们算一算:孩子是窝在家里的时间多,还是出门运动的时间多?仅此一点,就大大降低了孩子的男子汉气概。

男孩第一需要:运动

运动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正在成长中的男孩来讲,运动就是生命的发展。运动能够促进骨骼、肌肉、内脏功能的发育,以及大脑智力的发育。

1.促进骨骼、肌肉、心肺功能发育

身姿挺拔的男孩看起来精神、有气势,男孩要长高,需要全身骨骼不断地生长。在长骨与骨筋之间存在的软骨叫骺软骨,骺软骨不断地分裂、增殖和骨化,骨骼长度就增加了。运动时对骺软骨不断地挤压和振动,能够促进软骨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不断地运动能够促进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环,增加骨细胞的营养供应,促进骨骼的发育。型男的魅力和安全感绝对离不开那副运动员一样的身材。

肌肉是男性魅力的体现,健硕的肌肉来自于运动。运动消耗的能量增多,加快了血液循环,进入肌细胞的营养变多,使肌肉新陈代谢机能旺盛,肌细胞长得较大,肌纤维变粗,肌肉就会逐渐变得丰满结实;而且,在运动中肌肉收缩,反复被拉扯,使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增大,从而使肌肉抗拉能力提高,力量增大。

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而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这时负责体内运输任务的心脏、血管系统工作量增大,心肌得到锻炼,心房、心室壁不断增厚,心脏容量加大,血管弹性提高,造血器官的功能也得到了加强,整个循环系统的功能都提升了,身体的负载能力也变强了。

所以,任何一个人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必须加强运动,运动是保证身体健康的资本,是心智发展的基础。

2.运动能够促进脑发育

对于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运动能够促进他们的大脑发育,激活脑部功能。即使一个很简单的动作都需要大脑各相应运动中枢协调支配,这一方面促进了大脑皮层的发育,另一方面巩固了受大脑皮层支配的各种功能。

有一个研究发现:“一般人从感受信号(如见到光或听到声音)到立即作出反应的时间是0.3~0.5s,而经常从事体育的人只有0.12~0.15s。”这个研究说明:运动使人的视觉、听觉、本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反应过程的灵活性都提高了,反应速度快了,思考的速度、思维的能力也相应地提升了。

另外,运动还能加快神经纤维髓鞘化,这样可使神经传导速度更快。研究数据显示,喜欢体育运动的人的血液循环量,比一般人高出2倍,这样能够向大脑组织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使大脑功能增强,思维敏捷;运动还会促使“大脑释放β-内啡肽等有益的生化物质”,这些物质对促进人的思维和智力大有益处。

男孩喜欢冒险,即使在玩耍的时候也不会总是窝在一个地方,而是喜欢到处逛,这样就会有更多的表象储存到大脑里,也会激发孩子许多联想和想象,促进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提高孩子的思维速度。所以,男孩喜欢到处跑,是成长的需要。

3.运动促进人格健全的发展

运动能够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动力系统,它在儿童活动中起着定向、引导、维持、强化等作用,包括需要、欲望、动机、兴趣、情绪和情感、意志、自信心、性格、气质、习惯等。一个热爱运动、坚持运动的孩子,因为身体好,性格会更加开朗,精力会更加充沛,对自己、对周围的环境更加充满信心,长期地坚持锻炼也会使他们的意志品质更加顽强。

如何支持男孩运动

1986年,中日两国科研人员发现:在多数年龄组中,日本学生与中国学生相比,具有肩宽、胸阔、腿粗、胳膊粗的特点。2008年组织爬长城,中日韩三国孩子参加,结果只有中国的孩子没能坚持下来。其实,不用去查找这些科学的测量数据,单单看当下男孩的走路姿势、胳膊的粗细、每天的生活重心,就可以想到严重缺乏运动的当代中国男孩的身体状况是多么需要改变。

1.养成运动的习惯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指出:一个人经过1小时的运动后,体内会产生大麻素,类似于吸食大麻对人体的影响。但是运动产生的大麻素不会损害身体健康,反而可以降低人的压力,减轻运动产生的疼痛,增加愉快的感觉,运动有助于释放压力。

英国交通部研究证明:“走路是一种最为环保,也最为廉价的运动形式,不仅能够促进孩子身体健康,而且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走路上学的孩子一旦进入教室,很快就能进入学习状态,而且在一天的学习当中,思维也更加敏捷。

所以,我们不妨从小培养孩子走路的习惯,可以走的时候绝不坐车,可以做公交车的时候绝不开家里的车。要尽可能地让孩子出去运动而不是窝在家里上网玩游戏。即使是玩,也要走进大自然,选择可以自由走动的地方,让孩子尽情展示自己的能力。

2.不要求男孩“静”

儿童时期,女孩看起来要比男孩规矩、听话,令家长担心的安全隐患比较少,这个时候很多家长就会让男孩向女孩学习。对于体内有高出女孩15倍之多睾丸素的男孩,要求他们与女孩一样规矩,既不公平,也存在着遏制男孩发展的弊端。因为这个时候的男孩,就是靠着不断地与人交往来发展自己的能力,如果被遏制住了,男孩的发展就会减慢。